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古诗文阅读 > 古代诗歌阅读 > 常见题材 > 边塞征戍
题型:古代诗词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 题号:23719481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塞上听吹笛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①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②?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戍(shù)楼:军营瞭望楼。②梅花何处落:是将笛曲《梅花落》拆用。

A.前两句用“雪净”“牧马”“月明”等意象营造了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
B.第三句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
C.三、四句妙在将“梅花落”拆用,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实景,让人看到落梅的花瓣撒满关山的奇异景象。
D.本诗构思巧妙,言辞婉转,情思含蓄,意境深远,是唐人边塞诗的上品。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1.下列对全诗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残贼”意为残留的贼兵,既表达了对敌军的愤恨之情,也表明出征之前对敌军的轻视,为后面写战败埋下了伏笔。
B.“羽书”即羽檄,古代军事文书,插上鸟羽以表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瀚海”指当时靠近我国东北沿海一带的地区。
C.“塞草”“落日”等萧飒景象为“斗兵稀”作衬托,又写战斗一直持续到傍晚;“身当恩遇常轻敌”正面点出被围兵败的原因。
D.本诗题材、体裁为作者首创,全诗叙写边关战事,格调雄健激越,慷慨悲壮,节奏起伏跌宕,张弛有度,堪称边塞诗代表作。
2.请简要鉴赏“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
2024-06-27更新 | 2次组卷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诗歌《采薇》回答下列问题。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对这首诗中词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点明出征时是春天。“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似乎是为人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
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说归来时是冬天。“霏霏”是形容雨和雪下得很大,似乎表示欢迎,又似乎表示冷漠。
C.“行道迟迟”的意思是慢慢地在路上走。
D.“今我来思”一句中的“思”,用在句末,没有实在意义。
2.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运用了起兴的手法表达情感。
B.第六小节前四句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以出征时和归途中所见的不同景色对比,写出了内心的悲伤。
C.这首诗写的是戍边战士在归途中的心情,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戍边时的苦况,对从军生活的厌倦,及对和平的家庭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D.“行道迟迟,载渴载饥”两句是直接描写,最后两句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平和的,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特点。
3.写出诗中运用重章叠句的部分,并分析运用这种形式的作用。
4.写出诗中情景交融的句子并分析。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 (0.4)
整体分析:这首诗采用重章叠唱,语言简练有力。以“岂曰无衣”的反问起笔,强调战友间的深厚情谊。战士们响应号召,修整武器,共御外敌。全诗展现出秦国军民团结互助、高昂的士气和尚武精神,以及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也为了解先秦战争文化和社会风貌提供了珍贵史料。

【推荐3】阅读《无衣》,完成下面各题。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整首诗语言简练,节奏铿锵,读来给人激昂慷慨的振奋之感。
B.诗中“同”“偕”二字反复出现,表现了同仇敌忾的决心和共赴疆场的团结。
C.临战才修理戈矛、甲兵,说明战前的准备不足,这是一场仓促的战争。
D.从“同仇”到“偕行”,诗从战前统一思想写到战斗逐步展开,运用了赋的写法。
2.下列对《无衣》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章是全诗的总领。为了“同仇”这个目标,所以才能“同袍”“同泽”“同裳”。
B.第一、二章表达了同心协力、共同对敌的决心。反问句的使用,语气强烈,增强了诗句的艺术感染力。
C.第三章诗句式与前两节相同,但表达的感情与上文不同,主要强调了一同出发这一愿望。
D.全诗叙写了出征前战友相互勉励的情形,抒发了团结友爱、共御外侮的壮志豪情。
3.下列有关《诗经》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有“诗三百”之称。
B.《诗经》为我国古典文字现实主义传统的滥觞,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列为 “五经”之首;“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离骚》为代表,因此又称“骚体”诗。
C.《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又称为《国风》,艺术成就最高;《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艺。
D.《雅》分《大雅》和《小雅》,作者多属贵族阶级;诗作以歌颂和维护其统治为基本倾向。《采薇》是《大雅》中的一篇。
2024-09-12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