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9 道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整体分析:《登高》通过描绘秋天的萧瑟景象,表达了诗人杜甫对人生艰难、漂泊无依的感慨。前四句写景,风急天高,猿啸哀鸣,渚清沙白,鸟飞回旋,展现了秋天的肃杀之气。后四句抒情,诗人感叹自己年老多病、孤独无依,表达了深沉的悲哀和无奈。全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1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对本诗诗句的诵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急/天高/猿/啸哀B.无边/落木/萧萧/下
C.百年/多病/独登/台D.潦倒/新停/浊酒/杯
2.《登高》前四句所绘的秋景图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熔铸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3.有人认为《登高》是将悲壮的人生升华成悲壮的诗情,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专用】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期末模拟试题(5)(高教2023版)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整体分析:刘禹锡的《石头城》通过描写石头城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对昔日繁华不再的感慨。诗中运用拟人手法和对比手法,借潮水和明月的变化,反映出历史的沧桑和世事的无常,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2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1.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第一、第二句的意思是山川依旧,但石头城往昔的繁荣已空无所有。
B.第二句用拟人的手法写“潮水”,它拍打着城郭,仿佛也感觉到了古城的荒凉冷落,也默默地退去。
C.第三、四句中的“旧时月”“还过”,点出明月也已失去往日的光辉,但它仍留恋故都过去的豪奢繁华。
D.全诗句句写景,但景物中处处流露作者对繁华易逝、世事沧桑的感慨,含蓄蕴藉。
2.《锦瑟》不正确的一项(     
A.诗的首联由幽怨悲凉的锦瑟起兴,点明“思华年”的主旨。诗的第一、二句是说:绘有花纹的美丽如锦的瑟有五十根弦,我也快到五十岁了,一弦一柱都唤起了我对似水流年的追忆。
B.“珠”“玉”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喻,不仅喻才能,更喻德行和理想。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诗人借这两个形象,体现自己禀具卓越的才德,却不为世用的悲哀。
C.诗的尾联,采用反问递进句式加强语气。“此情”总揽所抒之情,“成追忆”则与“思华年”呼应。
D.这首诗在艺术上极富个性,运用了典故、比兴和象征手法,诗中蝴蝶、杜鹃是象征,珠、玉属比兴,创造出了欢快轻松、悠然自得的艺术境界。
3.下列关于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居秋暝》是王维写的一首山水名篇,诗人在诗情画意之中寄托了自己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B.柳永的《雨霖铃》是一首话别离的词,上阕通过“寒蝉”“烟波”“暮霭”等词渲染了别离的气氛,突出了临别时难舍之情;下阕写出别离之后实际的秋江伤离的场面。
C.《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的代表作。上阕写赤壁的壮丽,联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下阕写人物事迹,抒发了对古代英雄的向往和自己未能建立功业的感慨。
D.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是他登北固亭时写下的,上阕赞扬孙权、刘裕,表现对历史人物的向往之情;下阕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错误主张,结尾写到廉颇,抒发了未能尽展才能的感慨。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语文单招模拟试题六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整体分析:王维的《过香积寺》通过描绘香积寺周围的幽静环境,展现了诗人对佛教的崇敬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以泉声、钟声衬托山林的寂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全诗意境清幽,禅意深远,体现了王维诗歌创作中浓厚的佛教思想。

3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毒龙:佛家比喻邪念妄想。

1.对这首诗的诗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写诗人去访香积寺,却不知道它究竟在哪里。穿行数里后,诗人进入了白云缭绕的山峰。
B.三、四句写古树参天的丛林里,迷失了道路。突然不知从何处飘来一阵钟声,在深山里回响。
C.五、六句是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咽”“冷”二字,用得非常传神。
D.诗的最后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突然体悟到禅理,所有欲望、邪念顿时消散云中,心灵也随之得到了超脱。
2.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通过描绘山林古寺的幽邃环境,造成一种清高幽僻的意境,表达了王维崇佛尚静、淡泊宁静的情趣和心迹。
B.这首诗主要是通过侧写、烘托来写香积寺的幽静。如写隐隐的钟声和呜咽的泉声,就是以动衬静,增添了深山古寺的僻静之感。
C.这首诗写香积寺,具体描绘寺中景观,表达了诗人沉缅佛学的恬静心境。
D.王维的诗歌创作受到佛教和禅宗思想很深的影响。他的这首诗,也包含着深远的禅意。
7日内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沙河市综合职教中心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整体分析:《将进酒》是李白的经典之作。诗以黄河之水起兴,感慨时光易逝。诗人豪饮放歌,抒发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洒脱,又流露出怀才不遇的愤懑。“天生我材必有用”展现自信,“与尔同销万古愁”则尽显豪迈与惆怅交织的复杂情感。其语言豪放,气势磅礴,如奔涌的黄河水,强烈地冲击着读者的心灵,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璀璨明珠。

4 . 阅读《将进酒》,完成下面小题: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_______________。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在文中画横线处填上相应的诗句。
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     古来圣贤皆寂寞,______
2.选出对下面的诗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①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A.可悲的是从高大厅堂的明镜里看到自己的头发已变白,早晨还像青丝一般黑,傍晚已成了雪白。
B.可叹那明镜里父母的头发已经变白,早晨还像青丝一般黑,傍晚已成了雪白。
C.可叹那明镜里父母的头发已经变白,早晨还是一根根的青丝,傍晚已成了白雪。
D.可悲的是从高大厅堂的明镜里看到自己的头发已变白,早晨还像一根根的青丝,傍晚已变成了雪白。
②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A.陈王曹植从前设宴时非常的平和与欢乐,喝一斗酒赏十千钱,纵情地欢乐。
B.陈王曹植从前设宴时非常的平和与欢乐,喝着千钱一斗的名贵酒,纵情地欢乐。
C.陈王曹植从前在平乐观设宴,喝着千钱一斗的名贵酒,纵情地欢乐。
D.陈王曹植从前在平乐观设宴,喝一斗酒赏一千钱,纵情地欢乐。
3.《将进酒》选自《李太白全集》,作者__________,号青莲居士,被后人称为“________”,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职业中学校(就业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整体分析:杜甫的《野望》通过描绘西山白雪、南浦清江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亲人离散的感伤,以及年老多病、报国无门的无奈。全诗情感深沉,结构严谨,善用骈句,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个人的孤独无助。

5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野望

(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的七律《野望》,前三联写野望时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是诗人跃马出郊时感伤时局、怀念诸弟的自我写照。
B.七律《野望》,由望字着笔,因野望而生愁,国破家亡,天涯漂泊;近望吐蕃在川西猖獗;远望安史在河北纵横,加之中年多病,报国无门,感慨无限。结句点题并与首句呼应。全诗善用骈句,感情热烈。
C.首两句写野望时所见西山和锦江;五六句又由“ 天涯”“一身”引出残年“多病”,“未”贡微力,无补“圣朝”的内愧。
D.七八句最后点出“野望”的方式和深沉的忧虑。“南浦清江万里桥”是杜甫置身田野间的近望之景。“西山白雪三城戍”,是杜甫想象方圆百里之内的鸟瞰远望之景。
2.下列对这首诗情感表达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答圣朝”表达未能报国之憾。
B.“诸弟隔”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意。
C.“一身遥”表达在他乡的为官之苦。
D.“迟暮”“多病”抒发年老多病的感伤与无奈。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中专学校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单招班语文一轮复习考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整体分析:这首词通过叠字、景物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词人李清照在晚年孤独、凄凉的心境。开头的叠字强化了内心的痛苦与无奈,黄花、梧桐、细雨等意象则进一步渲染了愁绪,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极具感染力。

6 . 阅读诗词内容,完成下面各题目。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开头三句叠字主要采用什么方式表现词人的内心感受?
2.“过雁”引发了词人哪两件伤心事?
3.“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几句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这首词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5.这首词表达作者哪些情感?
6.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一句扩写成一个120字左右的想象片段,要求不改变原词的意境和情感。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精品课堂】【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声声慢》同步练习(基础模块下册)
整体分析:《归园田居·其一》中,作者陶渊明。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开篇表明自己本性爱自然,误落尘网后渴望回归。中间描绘田园风光,方宅草屋、榆柳桃李、远村墟烟、狗吠鸡鸣,充满生活气息。结尾强调摆脱官场束缚,享受田园之乐。全诗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展现了诗人淡泊宁静、追求自由的形象。
7 . 请根据《归园田居》(其一),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点明了作者的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并表达了自己对官场黑暗的不满和绝望。
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连用两个比喻,写出了作者为官时深受束缚的心情。
C.从“方宅十余亩”到“鸡鸣桑树颠”是从远景转到近景,犹如电影镜头般慢慢推近,将一座极具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入深远的背景中。
D.“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讲述自己摆脱了尘世的烦恼,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使全诗向往田园的主旨得到了升华。
2.“尘网”“樊笼”和“羁鸟” “池鱼”这两组词语,分别比喻什么?
3.请为诗歌划分层次,并简要概括各部分内容。
4.作者为何选取茅屋、树木、鸡鸣、狗吠等平凡且常见的意象?
5.请根据诗歌内容,概括作者的形象。
7日内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精品课堂】【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归园田居(其一)》同步练习(基础模块下册)
整体分析:《将进酒》气势豪迈奔放。诗人以黄河起兴,抒发人生易老、怀才不遇之感慨,却又尽显豁达豪放。劝酒之语满是对人生的热爱与不羁,情感跌宕起伏,展现出诗人复杂而又洒脱的心境,是一首极具感染力的浪漫主义杰作。《登高》意境雄浑悲凉。诗人通过描绘风急、猿啸等秋景,抒发年老多病、漂泊孤独之愁。对仗工整,情景交融,深刻地展现了其忧国伤时的情怀和对人生沧桑的感慨,是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典型代表之作。
8 . 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1.世间“饮者”何其多,为何李白在《将进酒》中选用陈王曹植的典故?
2.在《将进酒》中,作者的“愁”包含哪些内容?
3.《登高》首联中描绘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4.《登高》颔联中的“无边”和“不尽”有何妙处?
5.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登高》尾联中的“艰难苦恨”包含着哪些寄寓?
7日内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精品课堂】【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唐诗二首》同步练习(基础模块下册)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整体分析:《雨巷》通过细腻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在雨中彷徨的诗人形象。诗中的“雨巷”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孤独,而“丁香姑娘”则象征着诗人心中美丽而难以企及的理想。全诗充满了哀怨与惆怅,营造出一种凄美的艺术氛围,抒发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失落。

9 . 阅读《雨巷》,完成下列题目。

雨巷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liáo)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páng)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chì)亍(chù)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tuí)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1.下列选项中关于《雨巷》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雨巷》的重要意象之一,就是“雨巷”,凄风苦雨狭窄破败的“雨巷”,使人感到沉闷窒息的时代气氛,这一形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
B.《雨巷》的另一个重要意象,是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的美丽的,但这种理想如丁香姑娘一样稍纵即逝,令人惆怅。
C.《雨巷》首尾的两节,除了“逢着”和“飘过”外,其他语句完全相同,诗句的重叠反复,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
D.丁香花纤小文弱,清香幽雅,古代诗人常常以此立意,丁香也成了人们熟知的意象之一,丁香,往往用来象征孤高、美丽、忧愁,《雨巷》的作者徐志摩却反其道而用之,写出了自己的理想。
2.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
B.《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
C.《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后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获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D.《雨巷》这首诗写于大革命失败后,表现了诗人内心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3.下列选项中对《雨巷》一诗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巷”象征着诗人寻觅、追求的理想。
B.“丁香”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常用来代表美丽、忧愁。
C.“姑娘”象征着诗人心中可遇而不可求的理想。
D.在诗中,诗人让“丁香”和“姑娘”合二为一。
4.下面对这两节诗中女郎意象的揣摩,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或许是一位因沉醉于爱情而惆怅的青年,这位“女郎”不正是“我”要追求的那位佳人吗?或许她的家就在巷子的尽头,或许她只是从这巷子经过,谁知道呢?
B.“女郎”的形象可以解读为诗人的理想。他一度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但又徒然增加自己的哀怨与惆怅,所以“消了”“散了”也好,这就给这种理想涂上了一层喜剧色彩。
C.抒情诗中的主人公往往就是诗人自己,诗中的形象往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这里的“女郎”也可以看做是惆怅而彷徨的诗人自己。
D.诗人和“女郎”是二位体。即“我”是现实中的“我”,而“女郎”是理想中的“我”,未来的“我”,或另一层面的“我”。
5.下列选项中关于《雨巷》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雨巷》的重要意象之一,就是“雨巷”,凄风苦雨狭窄破败的“雨巷”,使人感到沉闷窒息的时代气氛,这一形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
B.《雨巷》的另一个重要意象,是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的美丽的,但这种理想如丁香姑娘一样稍纵即逝,令人惆怅。
C.《雨巷》首尾的两节,除了“逢着”和“飘过”外,其他语句完全相同,诗句的重叠反复,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
D.丁香花纤小文弱,清香幽雅,古代诗人常常以此立意,丁香也成了人们熟知的意象之一,丁香,往往用来象征孤高、美丽、忧愁,《雨巷》的作者徐志摩却反其道而用之,写出了自己的理想。
6.对《雨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7.从诗中来看,“丁香姑娘”有什么特点?
8.《雨巷》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全诗创造了一种什么样的艺术氛围?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9.从诗中来看,“丁香姑娘”有什么特点?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复习大串讲】【中职专用】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诗词阅读过关训练(基础模块上册)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整体分析:《沁园春·长沙》通过描绘湘江秋景,展现了词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革命事业的激情。上片写景,气势磅礴,充满生机;下片抒情,回忆峥嵘岁月,表达了对未来的豪情壮志。全词意境开阔,语言精炼,情景交融,表现了词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10 .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各题。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对上片的第一个整句(即“独立……头”)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立寒秋”是个倒装性的句子。
B.从语意来看,第二和第三个句子的先后关系应该倒过来。
C.这开头的三个分句点明了时令、地点、人物,点明了特定的环境。
D.描写了秋天湘江悲凉壮阔的景色。
2.《沁园春·长沙》用词精当,极富表现力,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遍”字写出红的范围之广,“染”字写出红的程度之深。
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透”字描绘江水的满溢之状,“争”字展现千帆竞发之景。
C.“鹰击长空”,“击”字富有力量感,准确地形容出了雄鹰在空中展翅翱翔的矫健姿态。
D.“鱼翔浅底”,“翔”字写出了江水的澄澈,形象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自由轻快的神态。
3.下列选项中关于《沁园春长沙》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万山红遍”里的“红”字用得极妙。“红”是表色彩的形容词,在这里有了动词的意义,既有色彩,也有秋天渐来、万山渐红的动态意境。
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里,人们常常吟咏的是“碧”与“流”的动静结合。其实,“漫”字也很有特色:“漫”是“满”的意思,放眼望去,满江碧透,给人一种深厚的绿意的感受。
C.“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击”“翔”这两个富有创造性和表现力的动词,准确而生动地刻画出在万里长空中鹰飞得矫健和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鱼游得欢愉自在的情景。
D.词人在“万类霜天竞自由”中用一个“竞”字,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万物自由勃发的状态。
4.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触景生情,托物起兴。面对生机勃勃的大好秋天,词人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发出气壮山河的一问。
B.这三句除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还包含革命领导权在谁手里的问题,表现出主人公的高度革命责任感。
C.“怅”是慨叹的意思,它由“看”的内容而来,“问”由“怅”而发,流露出郁郁不思的感情。
D.“大地”和“沉浮”一语双关,它包含自然界、民族、国家等,还包含领导权应在谁的手里问题。
5.对结尾一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采用设问句式结尾,表现了革命青年不怕困难的斗争精神。
B.采用反问句式结尾,表现了革命青年在大风大浪中的战斗精神和毫不动摇的坚强意志。
C.采用反问句式结尾,表现了革命青年勇于掀巨浪、阻飞舟的英雄无畏的气概,决心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重任。
D.采用设问句式结尾,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激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重任。
6.透过“谁主沉浮”一句,我们可以看出抒情主人公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