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整体分析:这首诗采用重章叠唱,语言简练有力。以“岂曰无衣”的反问起笔,强调战友间的深厚情谊。战士们响应号召,修整武器,共御外敌。全诗展现出秦国军民团结互助、高昂的士气和尚武精神,以及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也为了解先秦战争文化和社会风貌提供了珍贵史料。

1 . 阅读《无衣》,完成下面各题。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整首诗语言简练,节奏铿锵,读来给人激昂慷慨的振奋之感。
B.诗中“同”“偕”二字反复出现,表现了同仇敌忾的决心和共赴疆场的团结。
C.临战才修理戈矛、甲兵,说明战前的准备不足,这是一场仓促的战争。
D.从“同仇”到“偕行”,诗从战前统一思想写到战斗逐步展开,运用了赋的写法。
2.下列对《无衣》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章是全诗的总领。为了“同仇”这个目标,所以才能“同袍”“同泽”“同裳”。
B.第一、二章表达了同心协力、共同对敌的决心。反问句的使用,语气强烈,增强了诗句的艺术感染力。
C.第三章诗句式与前两节相同,但表达的感情与上文不同,主要强调了一同出发这一愿望。
D.全诗叙写了出征前战友相互勉励的情形,抒发了团结友爱、共御外侮的壮志豪情。
3.下列有关《诗经》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有“诗三百”之称。
B.《诗经》为我国古典文字现实主义传统的滥觞,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列为 “五经”之首;“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离骚》为代表,因此又称“骚体”诗。
C.《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又称为《国风》,艺术成就最高;《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艺。
D.《雅》分《大雅》和《小雅》,作者多属贵族阶级;诗作以歌颂和维护其统治为基本倾向。《采薇》是《大雅》中的一篇。
2 . 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是(     

塞下曲四首(其一)

【唐】李益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 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注】①结束:指穿衣打扮。②驰猎:指军事训练。

A.前两句先写将士善于戎装打扮,再写日常军事训练,表现他们英姿飒爽的精神风貌。
B.后两句着重描写征人戍守的西北边疆的壮美景象:歌声飘荡,鸿雁北飞,群马嘶鸣。
C.末句中的“绿”字描绘出原野由枯转荣的变化,暗示又一个春天不知不觉地到来了。
D.全诗风格雄浑,感情奔放,表现了将士们征戍生活的艰辛和思乡盼归的悲凉情绪。
2024-09-05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青岛市中职语文春考模拟预测语文试题(六)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这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战城南

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塞下曲•其二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两首诗选择了_____________等相同的意象,描写了_____________的自然景象。
2.两首诗都是边塞战争题材的诗歌,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不同的思想感情。
2024-09-0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下学期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车欲问边。问边: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B.征蓬出汉塞。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C.大漠孤烟直。大漠:大沙漠。
D.萧关逢候骑。候骑:骑马的侯爷。
2.对下列诗句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轻车简从将要去驻守边疆,我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云霄,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D.“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3.下列对全诗的分析和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交代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
B.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雄浑激昂之感。
C.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
D.尾联两句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
2024-08-29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江西省“三校生”对口升学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综合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以上文字节选自(     
A.《静女》B.《采薇》C.《关雎》D.《蒹葭》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表明诗人        的时间(     
A.出发B.归来C.休息D.劳动
3.诗中通过景物描写告诉人们,诗人归来的季节是(     
A.春天B.夏天C.秋天D.冬天
4.叠词的使用,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本段未使用的叠词是(     
A.依依B.霏霏C.烈烈D.迟迟
5.关于诗中画线字“雨”在此处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B.C.D.
2024-08-25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中职学校2022级就业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统一监测语文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下列对本诗的主题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前两句描写青海湖上升起大片阴云,使远处的雪山显得暗淡,孤城戍守,四望荒凉,玉关屹立,显示出边塞的荒凉、艰苦,写景壮阔、悲凉。
B.“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
C.前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后两句之间有转折。“黄沙”一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给人的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
D.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意识到战争的艰苦、漫长的基础上,发出了更坚定、深沉的誓言。作者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时,并没有回避战争的艰苦。
2.下列对本诗运用的艺术手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句是虚写,写的是想象中的情景。
B.前两句的环境描写对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起烘托作用。
C.结尾融情于景,更耐吟咏和思索。
D.青海和玉门关相距甚远,诗人却突破空间界限,将之组合在一起,显得大气磅礴。
2024-08-21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跨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百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诗中横线处应填入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A.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B.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2)本诗歌作者岑参属于下列哪个诗歌流派(     
A.边塞派B.豪放派C.山水田园派D.婉约派

(3)对诗歌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用边塞军旅生活的苦寒烘托了边塞将士的豪迈气概。
B.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
C.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文思开阔,结构缜密。
D.通过描写江南的绮丽风光,抒发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2024-08-1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8 . 对下面这首诗的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塞上听吹笛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A.前二句写的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开篇描写了边塞恶劣的环境,给人凄凉、萧瑟之感。
B.诗的三四句是说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其境界很动人。将“梅花落”拆用,又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虚景,呼应雪净月明的实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
C.此诗用明快、秀丽的基调,丰富奇妙的想象,实现了诗、画、音乐的完美结合,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
D.此诗写塞上闻笛而生乡关之思,但首先却展现出冰雪铺凝的广袤胡天,然后再在明月与戍楼之间托出羌笛之声,在荒漠塞外与故乡春色的鲜明反差之中透露出缕缕乡思。
2024-08-1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中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就业班)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
9 . 对下面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送张判官赴河西

王维

单车曾出塞,报国敢邀勋。

见逐张征虏,今思霍冠军。

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

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

【注】①张征虏:张飞,因功被封征虏将军。②霍冠军:霍去病,因功被封冠军侯。
A.首联中“单车”写张判官轻车简从,慷慨出寒,用问句则赞叹了其忠君报国、不计功名的豪情壮志。
B.颔联连用两个典故,夸赞朋友能够像张飞和霍去病一样立功边塞,名垂青史。
C.本诗写虚如实,通过想象把人物放在荒漠广阔的背景之中,形象突出,格调高昂。
D.尾联间接抒情,感情深厚而复杂,表达了团聚的感伤和对朋友远赴边关的担忧。
2024-08-05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职语文春考模拟试题四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小题。

塞下曲(其二)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下面各项中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是从军士饮马渡河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塞外枯旷苦寒的景象。
B.后四句写长城一带,历来是战场,白骨成丘,景象荒凉。
C.这首诗采用了正面描写来表达诗人对战争的看法。
D.这首诗着重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争的残酷,蕴含了诗人对黩武战争的反对情绪。
2024-08-03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安徽省中职联考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化课试卷语文部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