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职业模块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1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这篇文章通过生动的描写和详细的说明,介绍了荔枝的外观、颜色、形状和品种等特征。作者以个人经历为切入点,结合白居易的《荔枝图序》,引出对荔枝的科学描述,既有文学的韵味,又有科学的严谨。文章运用了比喻、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荔枝有了全面而具体地了解。同时,文章还体现了对传统文学与现代科学的结合与对比,增加了趣味性和知识性。

1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南州六月荔枝丹(节选)

贾祖璋

①幼年时只知道荔枝干,壳和肉都是棕褐色的。上了小学,老师讲授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读到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时,实在无法理解,荔枝哪里会是红色的!荔枝肉像冰雪那样洁白,不是更可怪吗?向老师提出疑问,老师也没有见过鲜荔枝,无法说明白,只好不了了之。假如是现在,老师纵然没有见过鲜荔枝,也可以找出科学的资料,给有点钻牛角尖的小学生解释明白吧。

②白居易用比喻的笔法来描写荔枝的形态,的确也有不足之处。缯是丝织物,丝织物滑润,荔枝壳却是粗糙的。用果树学的术语来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甲,特称龟裂片。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这叫做片峰。裂片大小疏密,片峰尖平,都因品种而不同。

③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长在树头,从远处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__________红色映入眼帘,__________说它是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__________整株树以至成片的树林,__________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那样绚丽烂漫的动人景色了。荔枝的成熟期,广东是四月下旬到七月,福建是六月下旬到八月,都以七月为盛期,南州六月荔枝丹指的是阴历六月,正当阳历七月。荔枝也有淡红色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挂绿等。又有黄荔,淡黄色而略带淡红。

④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顶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作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

⑤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20世纪六十年代,广东调查得知,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还有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十九克左右,《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的重六十克。

1.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标题“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明朝陈辉《荔枝》诗中的句子,用古诗做标题,韵味深长、引人入胜。
B.选文的说明对象是荔枝。
C.广东和福建的荔枝成熟期都是一样的。
D.第⑤段中运用了列数字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2.下面关于第①段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幼年只知道荔枝干的壳和肉都是棕色的,没有见过新鲜荔枝,所以无法理解白居易《荔枝图序》中对荔枝的描述。
B.从《荔枝图序》的描述中我们知道荔枝是一种美味的水果,白居易最爱吃荔枝。
C.“壳如红缯”说的是荔枝壳的颜色就像红色的丝织物。
D.“瓤肉莹白如冰雪”说的是荔枝的肉像冰雪一样洁白。
3.第②段作者认为白居易对荔枝的描述有不足之处,因为(     
A.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龟裂片。
B.荔枝壳的表面是粗糙的,缯是丝织物,是光滑的。
C.荔枝也有紫色和淡黄色。
D.荔枝上有片峰,裂片大小,片峰尖平,都因品种而不同。
4.第③段画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A.只有       因而       至于       那就B.因为       因而       至于       于是
C.只有       所以       关于       于是D.因为       所以       关于       那就
5.第④段主要介绍的是(     
A.荔枝的颜色B.荔枝的形状C.荔枝的花期D.荔枝的大小
6.第③、④段主要应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     
A.打比方       举例子       作诠释       引用
B.打比方       列数字       作比较       引用
C.举例子       列数字       分类别       作比较
D.举例子       打比方       作诠释       分类别
7.第⑤段中加点的“左右”能否删除,说说你的理由?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昆明市中等职业学校高三文化课第二次复习质量检测语文试卷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整体分析:《苏幕遮》是周邦彦的代表作之一。上阕描绘了夏日清晨的自然景象,清新明丽,充满生机;下阕抒发了词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全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词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1.下列对这首词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燎沉香”就是烧沉香,“消溽暑”是指潮湿闷热的暑气得到消解。
B.“叶上初阳干宿雨”是说荷叶上昨夜留下的雨水在旭日下蒸发了。
C.“久作长安旅”是指词人长久羁旅汴京,词中用“长安”借代汴京。
D.这首词下阕直抒胸臆,写出了家人对作者的思念。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呼”写出欢快的叫声,“窥”表现活泼的神态。
B.“举”字富有动感,写风中之荷尤见精神,把荷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C.“五月渔郎相忆否”直接抒发对家乡亲朋的思念之情,通过反问句加强语气,突出思乡之情。
D.词中虚实相生,实写客居在外所见的景象,虚写梦回家乡,营造出了清新明丽的艺术境界。
3.下列对《苏幕遮》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前四句写醒后所感所闻所见,抓住时间的特点,看似平常,实则颇具匠心,用笔一丝不苟。
B.“叶上初阳”三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运用不同的镜头摄下了荷花丰富多彩的形象。
C.下片前四句是思归。换头两句故作跌宕,由虚转实,从面前的荷花想到遥远的故乡,引出深沉的乡愁。
D.这首词主要运用从生活中提炼出的词语,准确而生动地表现出荷花的风姿,抒写自己的乡愁,有一种从容淡雅、自然清新的风韵。
4.“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历来为人所称道,试分析其好在哪里。
5.下片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的诗句简要分析这种手法的作用。
7日内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精品课堂】【中职专用】高二语文《苏幕遮·燎沉香》(同步练习)(职业模块)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3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梦入芙蓉                    浦:水边
B.叶上初阳干宿雨             宿雨:昨夜下的雨
C.晓窥檐语                    侵:侵犯
D.燎沉香,消溽暑             溽暑:潮湿的暑气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精品课堂】【中职专用】高二语文《苏幕遮·燎沉香》(同步练习)(职业模块)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
4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妃(                暑(        毁家难(shū
B.        kān       叹(kuì       雕栏玉
C.chī                 齿(          病入膏huāng
D.怪(chēn   姬(Yú       勇(piào     心泣血(zhuī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精品课堂】【中职专用】高二语文《苏幕遮·燎沉香》(同步练习)(职业模块)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这篇文章通过分析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现象,揭示了古代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文章强调了物候学的重要性,展示了诗歌与自然科学的紧密联系,体现了古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智慧。

5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竺可桢 宛敏渭

①相传我国古代有两句诗说道: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但现在看来,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它们自己的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它们的本质。自然科学家的任务就在于了解这种本质,使石头和花卉能说出宇宙的秘密。正如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所指出的那样,杏花开了,好像它传语农民赶快耕土;桃花开了,好像它暗示农民赶快种谷子。春末夏初布谷鸟来了,农民知道它讲的是什么话: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从这一角度看来,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从而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②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极造化之大观。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换言之,月、露、风、云、花、鸟乃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从这种语言中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质,即自然规律。而大诗人能掌握这类语言的含义,所以能编为诗歌而传之后世。

③唐白居易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人顾况看到这首诗,大为赏识。一经顾况的宣传,这首诗便被传诵开来。这四句古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④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来。但是,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这从许多唐宋诗人的诗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李白诗: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诗句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据南宋洪迈《容斋随笔》中指出:王荆公写这首诗时,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经推敲后,认为字不合意,改了几次才定下了绿字。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统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重要指标之一。王安石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若把这首诗改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带来的象征,黄沙比绿叶更有代表性。

⑤唐宋诗人对于候鸟,也给以极大注意。他们初春留心的是燕子,暮春、初夏在西南注意的是杜鹃,在华北、华东注意的是布谷。如杜甫晚年入川,对于杜鹃鸟的分布,在《杜鹃》诗中说得很清楚: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

⑥南宋诗人陆游,在七十六岁时作《初冬》诗: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这证明陆游是留心物候的。他不但留心物候,还用以预告农时,如《鸟啼》诗可以说明这一点: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陆游可称为能懂得大自然语言的诗人。

⑦我们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候,也可以看出物候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换言之,物候在我国南方与北方不同,东部与西部不同,山地与平原不同,而且古代与今日不同。为了了解我国南北、东西、高下不同,古今时间不同而有物候的差异,必须与世界其他地区同时讨论,方能收相得益彰之效。

(有删改)

1.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物候”现象的是(     
A.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B.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
C.花香鸟语,草木抽青。
D.萃天地之清气,极造化之大观。
2.下列表述与原文文意相符的一项是(     
A.月、露、风、云、花、鸟乃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但从这种语言中不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规律。
B.白居易咏芳草的诗指出了芳草的荣枯一年一度循环和循环不随气候转移的物候学规律。
C.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统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但在今天的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不再是春天的重要指标之一。
D.南宋诗人陆游,在七十六岁时作《初冬》一诗,其诗内容证明陆游是留心物候的。另外他还用《鸟啼》一诗预告农时。
3.文中画横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作者从唐宋大诗人的诗中发现了物候变化的哪些规律?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精品课堂】【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同步练习)(职业模块)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这篇文章通过详细的描述和科学地解释,对荔枝的形态、大小、品种、果肉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说明。文章运用了举例、比喻、引用等多种说明方法,使内容生动具体,易于理解。特别是对荔枝果肉的科学解释,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态度和丰富的知识。整体结构清晰,从外观到内部,从品种到特性,层层递进,逻辑严密,展现了荔枝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文章不仅具有科普价值,还富有文学色彩,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

6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顶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作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

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10多克到20多克。20世纪60年代,广东调查得知,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还有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十九克左右,《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的重60克。

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紧贴壳的内壁的白色薄膜。说它如紫绡,是把壳内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明代徐渤有一首《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扔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张的说法。

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说它莹白如冰雪,完全正确。有的则微带黄色。从植物学的观点看,它不是果肉,而是种子外面的一层膜发育而成的,应称作假种皮。真正的果肉倒是前面说的连同果壳扔掉的那一层膜。荔枝肉的细胞壁特别薄,所以入口一般都不留渣滓。味甜微酸,适宜于生食。有的纯甜。早熟品种则酸味较强。荔枝晒干或烘干,肉就成红褐色,完全失去洁白的面貌。

1.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这句话运用的说明方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举例说明 引用说明B.比喻说明 引用说明
C.举例说明 比喻说明D.比喻说明 下定义说明
2.与“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两千朵”的说明方法相同的是(     
A.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
B.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C.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
D.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说它“莹白如冰雪”,完全正确。
3.选段从哪方面说明荔枝?按什么顺序说明?恰当的一项是(     
A.生态,从总体到局部。B.生产,从外到内。
C.生态,从外到内。D.生产,从总体到局部。
4.对荔枝肉是假种皮的辩说,反映了什么问题?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观察细致,能发现事物的微殊。
B.作者具有辩证法思想,看到事物的变化。
C.本文有严格的科学性,能纠正前人谬误。
D.白居易对荔枝果肉的认识完全正确。
5.“果形”一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说明内容的?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精品课堂】【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同步练习)(职业模块)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这篇文章通过引用白居易和杜牧的诗句,生动地说明了荔枝不耐贮藏的特点,并由此引出古代宫廷为了满足贵妃的口腹之欲,不惜劳民伤财的历史事实。文章运用了引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使内容更具说服力和生动性。同时,通过对比古今贮藏技术的进步,反映了科学技术对生活的改善。整体结构紧凑,逻辑清晰,既有历史文化的深度,又有现实生活的关联。
7 .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5℃,可贮藏三十天左右。还应进一步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因为荔枝不耐贮藏,古代宫廷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给人民造成许多痛苦。唐明皇为了宠幸杨贵妃,就干过样的事,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对件事的嘲讽。

1.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表达正确的是(     
A.说明荔枝不耐贮藏的特点。
B.说明荔枝要现摘现吃。
C.说明白居易吃了很多荔枝,对荔枝很了解。
D.说明白居易知识渊博。
2.本段文字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①打比方   ②引用   ③举例子   ④列数字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3.文中使用杜牧诗句的主要作用有(     
A.嘲讽唐明皇为宠幸杨贵妃而不顾人民死活。
B.证明古代皇家贵族生活挥霍无度的历史事实。
C.说明杜牧关注百姓生活。
D.从而进一步说明了荔枝不耐贮藏的特点,又嘲讽了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
4.文中加粗的两个“这”,指代的对象相同吗?指代的是什么?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精品课堂】【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同步练习)(职业模块)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
8 . 下列有关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南州六月荔枝丹”出自明朝陈辉《荔枝》一诗。
B.本文与同平实说明文不同,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趣味,属于文学小品。
C.“通常”“大多数”“有的”“少数”等限制语的运用,增强了本文语言的准确性。
D.本文的文学性主要体现在引用诗文、故事和史料方面。
7日内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精品课堂】【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同步练习)(职业模块)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9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A.(生丝织的绸子)                    兼程(既走水路,又走陆路)
B.(甜酒)                                 (品尝)
C.密移造化出深山(自然、天然 )     囊(深红色)
D.山顶千门次第开(第二次)             圆(全、满)
7日内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精品课堂】【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同步练习)(职业模块)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
10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zēnɡ     酪(       zi   裂(jūn
B.zào     荷(       真(     丽(xuàn
C.       ɡěnɡ        口腹之hào
D.dàn     藏(chǔ          荔枝
7日内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精品课堂】【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同步练习)(职业模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