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古诗文阅读 > 古代诗歌阅读 > 常见题材 > 即事感怀
题型:古代诗词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 题号:23625398
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去蜀

杜甫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

世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

[注]①公元765年,剑南节度使兼成都府尹严武去世,诗人失去在蜀地的依靠,结束相对安定的生活,被迫携家眷离开成都。

A.首联回顾了在蜀地长达数载的生活,暗含不舍之情。“客”是客居、旅居的意思。
B.颔联用设问表达在兵荒马乱之时举家迁居的无奈与悲凉。“如何”意为“为何”。
C.颈联上句的“黄发”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的“黄发”所传达的感情相同。
D.颈联下句用“白鸥”这一意象表达离开蜀地后人似白鸥、转徙江湖的悲苦之情。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 (0.4)
整体分析: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通过描绘洞庭湖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前四句写景,展现湖水浩渺、气势磅礴;后四句抒情,借“欲济无舟楫”表达仕途失意,借“羡鱼情”表明对贤明之士的仰慕和自我期许。全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这是孟浩然写给张九龄的一首诗。云梦泽:古时云、梦为二泽,长江之南为梦泽,江北为云泽,后来大部分变干变淤,成为平地,并称为云梦泽

1.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涵虚”句中的“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2.对本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三、四联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仕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之意。
D.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7日内更新 | 0次组卷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但见群鸥日日来”中“但”的意思是“只”。
B.“蓬门今始为君开”中“始”的意思是“开始”。
C.“盘飧市远无兼味”中“飧”的意思是“晚饭”。
D.“樽酒家贫只旧醅”中“樽”的意思是“酒杯”。
2.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
B.颔联的意思是花径来不及打扫,直接开门迎接客人。
C.颈联能仿佛看到作者迎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
D.尾联写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
3.下列对诗歌的分析和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A.题目“客至”交代了内容,是说有客人到来。
B.诗人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通过“屋舍、春水、群鸥”等意象,营造了一幅萧瑟凄凉、孤寂冷清的意境。
C.全诗表达了诗人因为“无兼味”和“家贫”表达了对客人的歉疚之情。
D.诗人邀请邻翁对饮,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显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 (0.4)
整体分析:毛泽东的《七律二首·送瘟神》通过对旧中国血吸虫病肆虐的悲惨景象和新中国人民战胜瘟疫的壮丽图景的对比,展现了旧社会的黑暗与新社会的光明。诗中充满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对新中国建设的无限热情,语言豪迈,意境开阔,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领袖风范和博大的胸怀。

【推荐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七律二首·送瘟神

毛泽东

630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注:(1)鬼唱歌:李贺《秋来》秋坟鬼唱鲍家诗。(2)尽舜尧:《孟子·告天下》,人皆可以为舜尧。(3)红雨:李贺《将进酒》,桃花乱落如红雨。(4)三河:黄河、淮河、洛河,泛指河流。

1.下面对这连章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诗写瘟神猖獗,人民遭殃的悲惨景象,旧中国血吸虫病长期流行,广大农村凄凉萧条,表达了对劳动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旧社会的强烈愤恨。
B.“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在尾联中,诗人挖掘了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积极意义,把牛郎作为劳动人民的神,在天上关心劳动人民的疾苦。
C.“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银锄落”“铁臂摇”,写农民大力兴修水利。诗人从正面来描述劈山治水的劳动场面,有力地表现了“送瘟神”的真正动力。
D.最后两句,点明题意,总结全诗。前一句语调轻松,含幽默调侃意味,流露出诗人对中国人民终于“送”走了“瘟神”的衷心喜悦。后一句写实,借用传统的民间习俗,表示如何“送”。字里行间,也渲染出对“瘟神”的鄙视和嘲讽。
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诗首联写到中国南方向来以鱼米之乡著称,可血吸虫竟使大好河山肃杀黯淡,但由于旧中国社会腐败黑暗,即使神医华佗再世也对血吸虫病这一顽疾无可奈何。
B.第一首诗颔联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在血吸虫病的肆虐下,村落不见庄稼,到处杂草丛生,千家万户人丁稀少,人民群众体弱多病,死气沉沉的阴森惨状。
C.第二首诗颈联运用借代的手法,五岭泛指山脉,三河泛指河流,代表了整个中国。“银锄落”,写农民在山上劳动,“铁臂摇”写工农大力兴修水利,通过描绘改天换地来反映送瘟神的伟大实践。
D.第二首诗尾联点题,试问瘟神,你要到哪里去呢?人们已焚化纸船,点燃蜡烛,火光照耀天际,用这些来送走瘟神,表达了对瘟神的敬畏之情,表现了胜利者的自豪和喜悦。
3.下列对两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内容上都以血吸虫病为写作题材,情感上都体现了毛泽东心系百姓、情注民生的家国情怀,彰显了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领袖情怀。
B.第一首,内容上写旧中国瘟神猖獗、人民遭殃的悲惨景象,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劳动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旧社会的强烈愤恨。
C.第二首,内容上描写新中国劳动人民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战胜瘟神,征服自然,使祖国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D.这两首诗既独立成章,又有机联系,前首写旧社会之悲,后首写新时代之喜,成为一个各臻其妙、相得益彰的统一整体。
4.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泽东这两首诗反映的瘟情与血吸虫病有关。血吸虫是一种白色线状寄生虫,寄生在钉螺体内,成虫钻进人的皮肤引发血吸虫病。血吸虫病是一种慢性寄生虫病,俗称“大肚子病”,患者腹部肿大,晚期会引起肝脾肿大,肝硬化,直至死亡。
B.第一首中“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并为下两句作了铺垫,将血吸虫的问题与社会制度联系在一起,表达出无产阶级革命家那种广阔的思想境界和博大的胸怀。
C.“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这里的舜尧指的是像尧和舜一样贤能的人,即劳动人民自己。
D.“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用一个设问句,以景结情。百姓焚化纸船,点起明烛,形象地写出了民间祛灾病、禳不祥、驱瘟神、除恶鬼的“送瘟神”习俗。
5.下列对《送瘟神》(其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前一句以明快的语言勾画出当前春光明媚的景象,后一句将6亿中国人民比作我国古代传统的明君尧舜,对人民群众创造人间奇迹的英雄气概给予了高度的赞美和评价。
B.颔联写广大人民群众的巨大威力,山山水水被驯服,能使“河水让路,高山低头”。
C.尾联点明题意,总结全诗。前一句语调轻松,含幽默调侃意味,表达了诗人对终于“送”走了“瘟神”的喜悦;后一句写实,介绍如何“送瘟神”的民间习俗。
D.诗歌暗含对比:在旧时代,山河被瘟神糟蹋,即使美丽也是枉然。而在新时代的神州,山水也焕发了青春,大地在日新月异地改变着面貌。
6.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通过对广大农村萧条凄凉情景的描写,反映了解放前血吸虫的猖狂肆虐和疫区广大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
B.“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坐地”“巡天”,正如作者的想象飞腾。从全诗的结构来说,这两句是一个转折点,一个关键,同时也是一个飞跃。
C.“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红雨”指桃花,这句话是用比喻手法,把千百万群众的高涨热情,比作到处掀起的红色高潮。
D.本诗思想深刻,意气豪迈。作为人民领袖的诗人高瞻远瞩,在诗中展示了无限的宇宙和悠久的历史,也表现了对祖国、对人民浓厚的爱,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炽烈感情。
7.简析第二首诗颔联“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怎样描写新中国欣欣向荣,战胜瘟神的景象的?
8.请结合全诗,谈谈这两首诗运用哪些表现手法?
7日内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