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古诗文阅读 > 古代诗歌阅读 > 常见题材 > 羁旅思乡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 题号:23815829
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是(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A.前两句勾勒出了一个让人伤感的环境,重阳佳节,于异乡送客,勾起诗人浓郁的乡愁。
B.后两句通过诗人北归不得和鸿雁南飞的对比,烘托了真挚的感情,将思乡情绪推向了高潮。
C.诗歌语言悲壮豪迈,用语精炼却含义深厚,如“已厌南中苦”,寥寥几字尽显诗人心绪。
D.诗人将怀乡之情融入自然景物,借无情之景来抒发自己内心深沉的情感。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 (0.4)
【推荐1】对下面这首现代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解连环·孤雁

张炎

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自顾影、却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苒。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注】①张炎:早年为贵族公子,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父死家散,浪迹天涯。②因循:沿用旧习不改,此处指孤雁因为离群而耽搁。③谩:同,徒然。长门:汉武帝时陈皇后被弃置幽居的冷宫。

A.起句境界暗淡、空阔、寂寥,把雁置于空旷中,反衬雁之“孤”“小”,且为全词定下了低沉的基调。
B.从“自顾影”到“相思一点”,描绘出孤雁自怜、迟疑的神态和离群失伴、无法成字的境况。
C.借“残毡拥雪”“锦筝弹怨”两个典故中被幽囚的苏武和被废黜的陈皇后表达对雁群的怨恨。
D.全词注重描写孤雁内心情感的变化,由“怅”到“怨”,由“怨”到“呼”,再到“怕”,于自然流转之中包含着起伏跌宕。
2024-08-04更新 | 2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 (0.4)
【推荐2】下列对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A.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B.“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
C.诗歌用“何须”二字,由边地图景描绘转入情感抒发。
D.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2024-08-16更新 | 2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 (0.4)
【推荐3】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甲】回家

轻啜一口乡音

疲惫的行囊

被留守小目光清空

【乙】一剪梅·舟过吴江(节选)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A.【甲】诗“轻啜”的对象本应是酒,这里却成了“乡音”,表现了诗人听到乡音后喜悦之情。
B.【乙】词“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抓住夏初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的特点,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
C.两者都想象归家后的生活:甲诗中主人公被留守儿童清空行囊,一扫疲惫;乙词中想象归家后的三件事——洗客袍、调笙和烧香。
D.两者在手法上各有特色,甲诗言简意丰,大量留白,引发共鸣;乙词用白描的手法渲染归情。
2024-08-18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