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古诗文阅读 > 古代诗歌阅读 > 常见题材 > 写景抒情
题型: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4 题号:24190476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各题。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对上片的第一个整句(即“独立……头”)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立寒秋”是个倒装性的句子。
B.从语意来看,第二和第三个句子的先后关系应该倒过来。
C.这开头的三个分句点明了时令、地点、人物,点明了特定的环境。
D.描写了秋天湘江悲凉壮阔的景色。
2.下列选项中关于《沁园春长沙》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万山红遍”里的“红”字用得极妙。“红”是表色彩的形容词,在这里有了动词的意义,既有色彩,也有秋天渐来、万山渐红的动态意境。
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里,人们常常吟咏的是“碧”与“流”的动静结合。其实,“漫”字也很有特色:“漫”是“满”的意思,放眼望去,满江碧透,给人一种深厚的绿意的感受。
C.“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击”“翔”这两个富有创造性和表现力的动词,准确而生动地刻画出在万里长空中鹰飞得矫健和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鱼游得欢愉自在的情景。
D.词人在“万类霜天竞自由”中用一个“竞”字,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万物。
3.对结尾一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采用设问句式结尾,表现了革命青年不怕困难的斗争精神。
B.采用反问句式结尾,表现了革命青年在大风大浪中的战斗精神和毫不动摇的坚强意志。
C.采用反问句式结尾,表现了革命青年勇于掀巨浪、阻飞舟的英雄无畏的气概,决心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重任。
D.采用设问句式结尾,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激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重任。
【知识点】 写景抒情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回答问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沁园春·长沙》上阕以写景为主,极为成功,内容丰富,视野开阔,层次清晰,意象鲜明。词人“独立”橘子洲头,远眺___________,近看___________;仰望___________,俯看___________。色彩绚烂的,有红叶,有___________;生机盎然的,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
2.下面是对《沁园春·长沙》的赏析,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毛泽东的诗词以古典诗词的形式来反映现实生活、时代气息和革命情怀,《沁园春·长沙》就体现了这一特色。
B.这首词中诗画结合,依次展现了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C.《沁园春·长沙》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勇前进的信心和力量。
D.本词通过“立”“看”等词写江山的壮丽和“万类”的自由自在,这些都是明写;通过“怅”“问”等词暗写国内外反动派的飞扬跋扈和广大人民的深重苦难,由此转入写游泳,激起革命者的历史责任感。
3.这首词的上阕中,“看”字引出的意象有哪些?
4.下阕中的“同学少年”这个群体的形象有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这首词描写了很多景物,这些景物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2024-05-13更新 | 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长城谣

席慕蓉①

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②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冷眼看人间恩怨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时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   你的树   你的风

敕勒川   阴山下

今宵月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一九七九年

注:①席慕蓉,著名作家、画家,祖籍内蒙古,随家定居台湾,其作品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影响深远。②焉支,即焉支山,在甘肃永昌县西,山势险要,为古代驻兵防守重地。

A.“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这些诗句高度概括了长城作为中华民族历史见证者的内涵。
B.长城“蹲踞在荒莽的山巅冷眼看人间恩怨”,诗人借刻画长城,抒发了对历史、对人生的深沉感悟。
C.“唱你时总不能成声/写你时不能成篇”,表现了诗人对长城炽热的情感,将长城融进了自己的生命。
D.黄河“流进我不眠的梦中”。说明民族“争战”带来的创痛依然让诗人难以安眠,体现出诗人内心的苦闷。
2024-09-07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_______,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沁园春·长沙》一文,这首词的题目是_______,“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词中的“万类”指的是_______,画线句子应填写的诗句是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
怅:_______遒:_______
3.下阕的“书生意气”具体体现在哪几句诗?
4.作者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取典型景物,采用远近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塑造了一系列充满勃勃生机的湘江美景。请结合以上写作手法作简要分析。
5.“鹰击长空”“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中的“击”和“透”“争”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6.词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面对美丽的秋景,作者为何“怅”?这首词的下阕所写的“同学少年”具有哪些特征?请简要概括。
2024-07-22更新 | 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