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古诗文阅读 > 古代诗歌阅读 > 常见题材 > 写景抒情
题型: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 题号:23643478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看见了甘蔗林,我怎能不想起青纱帐!

北方的青纱帐啊,你至今还这样令人神往;

想起了青纱帐,我怎能不迷恋甘蔗林的风光!

南方的甘蔗林哪,你竟如此翻动战士的衷肠。

哦,我的青春、我的信念、我的梦想……

无不在北方的青纱帐里染上战斗的火光!

哦,我的战友、我的亲人、我的兄长……

无不在北方的青纱帐里浴过壮丽的朝阳!

哦,我的歌声、我的意志、我的希望……

好像都是在北方的青纱帐里生出翅膀!

哦,我的祖国、我的同胞、我的故乡……

好像都是在北方的青纱帐里炼成纯钢!

……

风暴是一样地雄浑呀,雷声也一样地高亢,

无论哪里的风雷哟,都一样能壮大我们的胆量

太阳是一样的炽烈呀,月亮也一样地甜畅,

无论哪里的光华哟,都一样能照耀我们的心房。

露珠是一样地明澈呀,雨水也一样地清凉,

无论哪里的雨露哟,都一样是滋养我们的琼浆

天空是一样的高远呀,大地也一样地宽敞,

无论哪里的天地哟,都一样是培育我们的温床。

……

北方的青纱帐啊,你为什么至今还令人神往?

因为我们的甘蔗林呀,已经是新时代的青纱帐!

南方的甘蔗林哪,你为什么这样翻动战士的衷肠?

因为我们的青纱帐呀,埋伏着千百万雄兵勇将!

1.下列各项中,对诗的节选部分的第1节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总的方面抒发了诗人对青纱帐和甘蔗林的深厚感情。
B.这一节两处用了“怎能不……”反问句,突出了“青纱帐——甘蔗林”的内在联系,表达了诗人萎靡的革命激情。
C.“至今还这样令人神往”,说明青纱帐留给诗人的记忆是深刻的、美好的、永远难忘的。
D.“竟如此翻动战士的衷肠”,说明诗人的深广的思绪,是从使人迷恋的甘蔗林所引起的。
2.节选部分没有用到的修辞手法是(     
A.设问B.排比C.对偶D.通感
3.诗的最后一节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知识点】 写景抒情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


1.诗中写道“在星辉里放歌”,又为什么“但我不能放歌”试想诗人此时的心情如何?
2.“意象”就是作者写入作品的寄托了作者感情的形象。此诗中诗人捕捉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色?
3.《再别康桥》一诗在形式上如何体现“新月派”的“三美”主张?

(提示:“新月派”提倡诗歌创作具有“三美”的主张:“绘画美”指的是词语的色彩,“音乐美”指的是诗歌的音节,“建筑美”指的是句式。)

2024-07-27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_______,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沁园春·长沙》一文,这首词的题目是_______,“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词中的“万类”指的是_______,画线句子应填写的诗句是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
怅:_______遒:_______
3.下阕的“书生意气”具体体现在哪几句诗?
4.作者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取典型景物,采用远近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塑造了一系列充满勃勃生机的湘江美景。请结合以上写作手法作简要分析。
5.“鹰击长空”“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中的“击”和“透”“争”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6.词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面对美丽的秋景,作者为何“怅”?这首词的下阕所写的“同学少年”具有哪些特征?请简要概括。
2024-07-22更新 | 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朗诵时对诗歌的节奏进行划分,有助于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朗诵情感的表达。下列各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C.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D.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下列诗句翻译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怅寥廓,问苍范大地,谁主沉浮?
译文:面对高远辽阔的宇宙,作者不禁忧愤地问:广袤无垠的大地啊,由谁来主宰你的盛衰呢?
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译文:鹰在广阔的天空里矫健有力地飞翔,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深秋竞相自由地生活。
C.携来百侣曾游。
译文:曾经我和我的伴侣,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漫游。
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译文: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食邑万户的侯爵看得如同粪土一样。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心怀天下的作者独立于橘子洲头,眼前宏阔的秋景激发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发出了“谁主沉浮”的追问。
B.下阕的“忆”字由眼前景转入回忆,展现了革命青年激流勇进的精神状态,表达了革命青年振兴中华的气概与豪情。
C.以反问结尾,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D.全词表现了作者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4.毛泽东矗立在橘子洲头,眼前所见是一幅怎样的秋景图?请你结合诗句,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这幅湘江秋景图。
2024-05-12更新 | 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