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高教(2023)基础模块下《青纱帐——甘蔗林 》同步练习与检测试题
全国 高二 课后作业 2024-07-22 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基础、现代文阅读、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针                          荷/日西山
B.舟/             冕/             /淡宁静
C.对/仿             财/             济一堂
D.强/             /参             业/百孔千
2024-05-1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基础模块下《青纱帐——甘蔗林 》同步练习与检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黯然             帐篷             长年累月             待价而沽
B.谗言             渲泄             东施效颦             飞黄腾达
C.家俱             寒暄             蓬荜生辉             绿草如荫
D.坐落             决窍             锲而不舍             水到渠成
2024-05-1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基础模块下《青纱帐——甘蔗林 》同步练习与检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以人为本,”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顺应民心,而不是修正民心。
B.别人没想到的事,你想到了;别人想到的事,你做到了。
C.我们今天谈的是为什么分数不是衡量教育和人才的唯一标准?
D.这所学校的规模不算太大,全校只有五、六百名学生。
2024-05-1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基础模块下《青纱帐——甘蔗林 》同步练习与检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4.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新型病毒的袭击非但没有使我国人民_______________,反而增强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战胜困难的凝聚力。
②记者发稿时,在这次火车脱轨事件中已有6人遇难,现场清理搜寻难度大,营救及善后工作仍在_______________地进行。
③他每天练习,_______________春夏秋冬,风霜雨雪,甚至连走路、跑步都是一边在演讲,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演说家。
A.萎缩             紧张有序             尽管B.畏缩             按部就班             尽管
C.畏缩             紧张有序             不管D.萎缩             按部就班             不管
2024-05-1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基础模块下《青纱帐——甘蔗林 》同步练习与检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这两个人遭到保安人员的非法拘押和逼供,他们在被毒打后忍无可忍,不得不承认偷了商场的物品。
B.世界上很难再找到像巴黎这样的城市:古典高雅的韵味和现代时尚的潮流完美地融为一体,既充满反差,又相得益彰
C.根据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警方决定顺藤摸瓜寻找在幕后操纵的黑手,最终全面破获了这起产供销一条龙的制贩毒大案。
D.虽然中国队小组赛初战告捷,但从比赛中整个球队在战术意识、进攻手段和体能上的表现来看,也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2024-05-1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基础模块下《青纱帐——甘蔗林 》同步练习与检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全球性疫情的进一步发酵,也许能够促使人类学会怀疑在对技术理性近乎迷信之下心安理得的生活和对自然的掌控程度。
B.作为人类群体心理的共同经历,疫情能够帮助我们发现自身陷入文明的深度和退出的难度,从而有可能使我们感知到技术与文明的局限。
C.《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D.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2024-05-1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基础模块下《青纱帐——甘蔗林 》同步练习与检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7. 下列对语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
——运用拟人修辞,赋予林舍以人的形态,突出其吸引旅人的注目。
B.不管美丑,对你,远方总是温柔而有力的挑战,不是吗?
——运用反问修辞,表现出远方的吸引人之处。
C.船只能缓缓前行,像一头在泥泞中跋涉的老牛。
——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地说明船走得慢。
D.妈妈做的菜总是那么美味,每到周末一跨出校门,我就能闻到家中的饭菜香了。
——运用夸张修辞,强烈地表达出对家中饭菜的喜爱。
2024-05-1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基础模块下《青纱帐——甘蔗林 》同步练习与检测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文化历来提倡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意思是不同因素和谐融合才能产生、发展万物。如和六律才有悦耳动听的音乐,和五味才有香甜可口的佳肴;如果都是同一个音符便不成曲调,都是同一个味道饭菜就不好吃。把一样的东西简单加在一起,不是真正的发展,更不是创新。

西周末年的太史伯阳父首先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这一重要思想。他的这一思想后来为西方学者所认同。意大利理论家恩贝托·埃科1993年访问中国,他在演讲时说:了解别人并非意味着去证明他们和我们相似,而是要去理解并尊重他们与我们的不同。他强调他的北京之行,不是像马可·波罗那样,要在中国寻找西方的独角兽,而是要来了解中国的龙。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正好相通。

文化互通共存已成为21世纪的主旋律。这首先是因为殖民体系的瓦解和经济全球化,造就了全新的国际社会环境,原殖民地国家取得独立地位后,面临着确认自己独立身份的任务,而本民族的独特文化正是确认身份的重要因素,经济全球化又大大促进了各种统一中心论的解体。世界各个角落都是连成整体的地球的一部分,而每一部分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

其次,20世纪以来,人类正经历着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大转型,即从逻辑学范式过渡到现象学范式。逻辑学范式关注的是将具体内容抽空后概括成的简约的共同形式,某种形而上的绝对原则。现象学范式研究的对象则不是抽象形式,而首先是具体的本体,是一个不断因主体激情、欲望、意志的变动而变动的开放空间。过去,认知的开始是公式、定义、区分和推论,然后将相对确定的客体定义、划分、归类到我们认识论的框架之中。现象学范式的思维方式强调主体和他者在认知过程中都有所改变并带来新的进展。这种研究方法应用到文化上,就是强调从他者视角观察,而他者首先是不同于自我的、以差别为基础的对象。

当然,文化上的差别共存并不是静态的、被动的、互不相干的。能使物丰长,首先是一种能产生新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带来新发展的生成性对话。这种对话不是各说各话,也不是统一思想,它要求对话者各有其文化主体性。所谓文化主体性,就是文化自觉,即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文化要有自知之明。文化对话的目的不是融为一体,而是进一步发挥各自特长,协调各种不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为重要核心价值的中华文化面对世界的根本态度,应是对自己文化的自觉热爱,对他人文化的尊重了解。唯有各种文化都这样做,才能产生互动和共鸣。在经济和科技全球化大潮中,我们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长处并弘扬自我,也有能力对世界文明做出原创性贡献。

(摘编自乐黛云《文明因交流互鉴而多彩》)

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为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在中西文化发展历程中具有首创意义。
B.“和六律”与“和五味”都体现了不同因素的和谐融合,达到这种融合才能实现发展和创新。
C.马可·波罗到中国寻找西方的“独角兽”,意味着他想要证明中华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D.现象学范式强调从他者视角观察文化,它和逻辑学范式在研究对象、思维方式上有所不同。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没有经济全球化,“统一中心论”就不会解体,不同文化的独立性就无法建立起来。
B.在文化交往中,倡导以他者视角对异质文化进行观察,体现出对文化差异性的尊重,但也可能削弱自身文化。
C.在现象学的视野下,每种文化都是具体的、变动的、开放的,不能用抽象方式予以表述。
D.只有具备了文化自觉,并尊重了解其他文化,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不同文化的互通共存。
10.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用举例和正反对比的方式,论述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这一思想的内涵。
B.文章引用恩贝托·埃科演讲中的话语,旨在说明“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思想后来为西方学者所认同。
C.文章从社会发展和思想方法两个角度,剖析了文化互通共存成为当今世界主旋律的原因。
D.文章阐述了“生成性对话”的作用和特点,这是进一步论述“文化主体性”内涵的前提。
2024-05-1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基础模块下《青纱帐——甘蔗林 》同步练习与检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朝觐生命

陈世旭

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你的眉头像未解的结,你的脚步疲惫而蹒跚。

我把喧嚣的城市留在身后,我把拥挤的人群留在身后,我把所有的躁动和冲撞留在身后。

把自己交给苍茫。

你失落了什么?你要寻找什么?你想得到什么?

我问蓝天,我问大地,我问草原。

草原,向我张开博大的襟怀。从两边涌到路上来的、被露水淋得透湿的花枝和草棵子殷勤地拂着我的裤腿,像默默地爱抚。

古老而烂漫的克什克腾草原,埋藏无数卜骨、陶片、断简、残碑的土地,站立长城、寺庙、黯淡的宫阁和拓荒者废墟的土地,横亘叱咤风云、如狼似虎的壮士演习杀戮的古御道的土地。

王朝的连营埋进深草,将军的鹿角没入沼泽。方尖碑如断锷。水泡子是饮恨苍天的眼睛。从刀光火石到金戈铁马,从血流飘杵到冠盖如云,皆杳然如苍狼呜咽。帝王的霸业连同古战场一起退出历史,一个鞍马部族的史诗在季节的河道声息干裂。

而草原依旧。

思想就像徘徊在迷离草莽的孤马,你会一再地想起那些似乎遥远的、已经忘却的过去,心里无端地涌起一种莫名的、淡淡的却是幽深的甜蜜或忧伤。你会感到好像早就有过这种体验,要不就是做过一个和眼前的情景极为相似的梦。但是究竟是在什么地方,是在一生中的哪个幸或不幸的时刻,你怎么也记不起来了。生活就像流水一样,淙淙地从你身边流过,你失落了很多,却不知道那是些什么。

最远的地方,热浪蒸腾的高坡,号角悄然耸起。最初是一对,然后是一簇,然后是一片。然后,草原生命交响的高潮赫然君临。

万种天风骤然狂作。骏马雄壮的肌群,突起为跳跃的峰峦。马群纵姿跋扈,从远方或更远的远方潮涌而出。

大宛汗血天马从西极承灵威、涉流沙而来,从黄河负图而来。与犁铧一起耕耘生民的艰辛,与刀斧一起划破凝滞的血海,与香车一起装点贵胄的荣华。你为文明所依赖,你也为文明所驾驭;你为文明所恩宠,你也为文明所束缚。

什么时候,文明放逐了你,文明解放了你!

于是你重又成为草原的王者至尊,自由与奔放重又成为你的特权,铺张扬厉的野性重又回到你的身上。

狂舞的铁蹄在我的血管里奔腾,惊心动魄的轰响是冰河破裂一泻千里。我忽然明白了我的沉重,我忽然知道了我的寻找,在地震般的战栗和闪电般的快乐的瞬间,我忽然领悟了生命的开端和终结的全部欢乐和痛苦的奥秘:挣脱欲望的缰索,卸下诱惑的鞍辔,去呼应草原生命大气磅礴的抒情,一种另样的、博大的爱情——爱生活、爱生命、爱大地,直到永远!

夜要来了,多情的落日在吐力根河对岸向草原告别。暮色像紫丁香,有一个骑手在火红的天边向远方顶礼。

草原像人的心灵——当心灵纯净而充满幻想,它就变得无比深邃——深邃得能容纳整个世界。

我走在七月黄昏的草原,草原的路通向一切道路。远处是辽阔明亮的地平线,身后是觉醒的脚印。

这一天多么好!整个世界像在童话里变了样子。这样的日子一生也许只能遇见一次。这样的日子一生只要遇见一次。

感谢你,草原!感谢你金灿灿的光、蓝湛湛的水、甜丝丝的风和轰轰烈烈的生命。

在怒放的花丛中尽情流连吧,在熊熊的篝火前尽情跳跃吧,在生命的潮水里尽情徜徉吧。火在战栗,酒在燃烧,舞在踢踏,灵魂在响着黄钟大吕的律动。当黎明再来,金子般的朝霞又会喷薄而出,我又将远行,让圣洁的大光明永照朝觐生命的虔诚。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写了自己在草原度过的使灵魂脱胎换骨的一天,这样的日子一生也许只能遇见一次。这样的日子一生只要遇见一次。
B.本文所写的马,实际上是一个蕴含丰富的意象,象征着喧嚣的城市文明的背叛者,当他们与现代文明发生冲撞后,只能回归自然以求得解脱。
C.文章自始至终洋溢着一种激情,这是对草原的膜拜和依恋,对草原生命的虔诚。
D.面对草原,“我”大彻大悟,文末“圣洁的大光明”指草原升起的朝阳,也指心中对生命的感悟。
12.下列对散文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你失落了什么?你要寻找什么?你想得到什么?”——开头三个问句连用,既引出下文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又启发读者思考。
B.文章人称随文章内容的感情变化而丰富多变,拓展了文章的空间。文章所抒发的感受并非“我”一人独有,而是面对文明社会的所有人的共同感受。
C.文章最后五段表现了我“觉醒”后看到的怡人的一切,与开头的描述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D.文章以时间推移为顺序,写了“我”的情感历程:迷惘—追寻—觉醒—失落。在这一历程中,始终贯穿着“我”对生命的虔诚。
13.为什么说“整个世界像在童话里变了样子”?
2024-05-1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基础模块下《青纱帐——甘蔗林 》同步练习与检测试题

三、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14.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这是很多家长的口头禅。被这样教育过的孩子或许发愤图强了,或许自卑放弃了。而孩子一旦多想了几下,说出你看看别人家的爸爸的时候,换来的可能是更严厉的教育

你看看人家外国!这是一些网民的口头禅,通常会招来铺天盖地的责难,譬如崇洋媚外”“没有民族自豪感。渐渐地,取而代之的是老外来中国,被惊呆了之类的信息。

到底我们该看看人家,还是看看咱们呢?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024-05-1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基础模块下《青纱帐——甘蔗林 》同步练习与检测试题

试卷分析

导出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基础、现代文阅读、写作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7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基础
1,2,3,4,5,6,7
2
现代文阅读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94字音选择题
20.94字形选择题
30.65顿号  问号  引号选择题
40.65词语选择题
50.65词语选择题
60.65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或赘余  结构混乱选择题
70.65修辞手法  比喻  夸张  反问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8-100.4学术论文论述类文本阅读
11-130.4抒情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
三、作文
140.4议论文  哲理与生活  青年成长  社会热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