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古诗文阅读 > 古代诗歌阅读 > 常见题材 > 羁旅思乡
题型:古代诗词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 题号:23645408

下面这首词是范仲淹的《苏幕遮•怀旧》,请在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苏幕遮•怀旧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选自《宋词三百首》,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版)

1.这首词中“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四句脍炙人口,它通过描写景物,呈现出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词中的“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请简要赏析。
3.如何理解这首词中“明月楼高休独倚”所表达的感情?
【知识点】 羁旅思乡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赴巴南书情寄故人

【唐】刘长卿

南过三湘去,巴人此路偏。

谪居秋瘴里,归处夕阳边。

直道天何在,愁容镜亦怜。

裁书欲谁诉,无泪可潸然。

[注]①巴南:唐代的县名,在今广东省茂名市,是诗人被贬之地。
(1)请概括诗中巴南之地的特点。
(2)诗歌最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4-01-26更新 | 0次组卷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对下列【甲】【乙】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甲】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乙】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A.【甲】诗除了采用中国诗歌思乡的传统意象“流水”外,还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随”字赋予了“山”人的特性,化动为静,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了空间感和流动感。
B.【乙】诗除了采用中国诗歌思乡的传统意象“笛”“月亮”外,还独创了“不老之树”这个意象,表现了作者浓烈的思乡之情。
C.【甲】【乙】两诗以各自的诠释方式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但【甲】诗除了乡情之外,还展现了诗人开阔的襟怀和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
D.【甲】诗是五言律诗,包含了旋律美和节奏感,整首诗气势磅礴,意境高远。而【乙】诗虽然打破了传统的韵律美格式,但不失优美感,语言淡雅,读起来又透出了深重的情感思绪。
2024-03-10更新 | 2次组卷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两小题。

九日巴丘杨公台上宴集

〔唐〕张继

凄凄霜日上高台,水国秋凉客思哀。

万叠银山寒浪起,一行斜字早鸿来。

谁家捣练孤城暮,何处题衣远信回。

江汉路长身不定,菊花三笑旅怀开。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结合诗题和诗歌内容可知,诗人与友人在杨公台上宴饮集会,共度重阳节。诗中涉及了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等重阳习俗。
B.颔联描写了高台所见之景,染上秋霜的群山寒浪阵阵,空中一行早雁已翩然飞来。诗人运用白描的手法,语言朴实、不事雕琢,寥寥几笔勾勒了一幅广阔的秋景图。
C.“捣练”是古代女性常见的劳作,即捣制煮过的熟绢,为缝制寒衣作准备。正日暮时分,孤城响彻捣练的声音,以声衬静,越发渲染了秋日黄昏的寂寥冷清。
D.诗歌观察细致,描写传神,用语清新,将秋日登高的所见、所闻、所感熔于一炉,以寻常语写眼前景,却能做到心物感应,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2)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2024-03-27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