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名著阅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62619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遽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②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浮屠:佛教。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节选自《白居易传》)

文本二: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节选自《〈琵琶行〉并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B.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C.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D.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2.下列对文本二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秋,送客湓浦口:第二年B.转徙于江湖间:辗转迁徙
C.予出官二年:离家出头做官D.以赠之:作歌
3.文本二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描写琵琶乐曲,下面四句分别表现了乐声的不同特点,选出正确的一项是(     
(1)大弦嘈嘈如急雨                             (2)小弦切切如私语
(3)间关莺语花底滑                             (4)幽咽泉流冰下难
A.轻细 流畅 冷涩 粗重B.流畅 冷涩 轻细 粗重
C.流畅 轻细 粗重 冷涩D.粗重 轻细 流畅 冷涩
4.对下列文句所用修辞手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 低眉信手续续弹 ② 主人下马客在船 ③ 举酒欲饮无管弦
④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A.①③/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D.①②/③④
5.下列对文本一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一生历任各种官职,在贬为江州司马之前,他先是被朝廷授任翰林学士,后因诗歌创作受到皇帝喜爱,被授任校书郎一职。
6.下列对文本二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琵琶女演奏之前,诗人先写她的调弦动作和神情,用“未成曲调先有情”来说明她此时已进入乐曲的境界中。
B.这部分文字对音乐的描写十分成功,诗人运用一连串的比喻,将抽象无形的音乐变得有形可感,不仅写出了声音的轻重、快慢、高亢、低回与呜咽,而且写出了不同的音色和音量,复杂而有层次,表现了琵琶女内心的情感起伏。
C.“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属于正面描写,点染了当时的环境气氛,让周围船上的人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衬托了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
D.诗文中的琵琶女是一位怀才不遇的艺术家,诗人通过描写琵琶女弹奏的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
【知识点】 名著阅读 赠友送别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生料秦王

昔者秦王猎而扰民,下令猎于北郊。前日,民皆徙之。有韩生者止之曰:王之爱子病三日矣,王心忧之,必不出。已而果然,问之曰:吾宿卫王宫,且不知王之爱子病也。子何以知之?韩生曰:吾闻王之爱子好纸鸢,吾登丘而望王宫之上,三日不见纸鸢矣,是以知之。

天下之物,见形可以测微,智者之,拙者疑焉。料敌者如韩生之料秦王,可谓智矣。

[注]①宿卫:在宫禁中值宿警卫。②纸鸢:风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昔者秦王猎而扰民                                 好:擅长
B.前日,民皆徙                                 避:回避,躲避
C.已而果然,问之曰                                 或:有人
D.智者之,拙者疑焉                                 决:判断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王爱子病三日矣
A.前日,民皆徙避B.王心忧,必不出
C.已而果然,或问D.吾登丘而望王宫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天下之物,见形可以测微。
2024-05-07更新 | 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曹马能收人心

①曹操自击乌桓,诸将皆谏,既破敌而还,科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操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侥幸,虽得之,天所佐也,顾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②魏伐吴,三征各献计,诏问尚书傅嘏,嘏曰:希赏徼功,先战而后求胜,非全军之长策也。司马师不从,击吴,军大败。朝议欲贬出诸将,师曰:我不听兰石,以至于此,此我过也,诸将何罪?悉宥之。弟昭时为监军,唯削昭爵。

③讨诸葛诞于寿春,王基始至,围城未合,司马昭敕基敛军坚壁。基累求进讨,诏引诸军转据北山。基守便宜,上疏言:若迁移依险,人心摇荡,于势大损。书奏报听。及寿春平,昭遗基书曰:初,议者云云,求移者甚众,时未临履,亦谓宜然。将军深算利害,独秉固心,上违诏命,下拒众议,终于制敌禽贼,虽古人所述,不过是也。

④然东关之败,昭问于众曰:谁任其咎?司马王仪曰:责在元帅。昭怒曰:司马欲委罪于孤耶?引出斩之。此为谬矣!

⑤操及师、昭之奸逆,固不待言。然用兵之际,以善推人,以恶自与,并谋兼智,其谁不欢然尽心悉力以为之用?袁绍不用田丰之计,败于官渡,宜罪己,谢之不暇,乃曰:吾不用丰言,卒为所笑。竟杀之。其失国丧师,非不幸也。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①三征: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大将军胡遵、镇南大将军毋丘俭。②傅嘏:字兰石,魏雍州人。

1.第②段“悉宥之”中的“之”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用文中词语回答)
2.第①段中,曹操“破敌而还”后为什么奖赏“前谏者”?
3.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中的两个反面事例。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     
A.魏讨伐吴失败之后,司马师认为过在自己,故拒听朝议,只责罚了其弟。
B.讨伐诸葛诞时,王基要求进攻,但司马昭不同意,反让他引军转据北山。
C.王基不听诏令,没有“迁移依险”,最终平定寿春,司马昭给予高度评价。
D.作者认为袁绍杀死田丰直接导致了他失国丧师,突出了得人心的重要性。
2024-05-12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石钟山记》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碟碟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嘈吆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1.下列各句加点词的含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笑谓迈曰   (于是,就)B.心动欲还(正)
C.之噌吰者相应 (先前,刚才)D.之乎(认识)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大石立千尺B.余自齐安行适临汝
C.非能也,而绝江河D.从华容道
3.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4.对这一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探究石钟山命名的原因是“余尤疑之”。
B.到绝壁下,作者看到和听到的景象令人恐怖。
C.石钟山命名的原因是微波冲击石洞和风浪冲击大石的小孔而发出似钟的声音。
D.作者用典故作比,说明山由钟名。
5.翻译句子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2024-06-25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