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1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选自《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吾点也
(2)国以礼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2)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
3.选文中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现了曾皙怎样的性格特点。
4.为什么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2024-08-15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万北征,常以啸咏自高,未尝抚慰众士。谢公甚器爱万,而审其必败,乃俱行。从容谓万曰:汝为元帅,宜数唤诸将宴会,以说众心。万从之。因召集诸将,都无所说,直以如意指四坐云:诸君皆是劲卒。诸将甚忿恨之。谢公欲深著恩信,自队主将帅以下,无不身造,厚相逊谢。及万事败,军中因欲除之。复云:当为隐士故幸而得免。

选自《世说新语˙简傲˙第二十四》

【注释】①北征:东晋升平三年(公元359年),晋穆帝司马聃命谢万等人北上征讨前燕。谢万大败,单骑逃回。 ②谢公:指谢安。 ③隐士:谢安当时尚在隐居,直到升平四年(公元360年)才应桓温征召出任司马。故此称为隐士。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万北                                   征:征战,讨伐
B.宜唤诸将宴会                         数:个数
C.诸将甚忿恨之                            忿:fèn同“愤”,恼怒,怨恨
D.万事败                                   及:等到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直如意指四坐云
A.君臣固守,窥周室             (《过秦论》)
B.愿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C.余船次俱进                       (《赤壁之战》)
D.各各竦立                       (《促织》)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以众心”中“说”相同的一项是(     
A.胡人不敢下而牧马。             (《过秦论》)
B.取儿葬。                              (《促织》)
C.必上将军。                           (《赤壁之战》)
D.大将军邓骘其才。                 (《张衡传》)
4.请将第一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谢公欲深著恩信,自队主将帅以下,无不身造,厚相逊谢。
2024-08-15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9月湖北省技能高考高三年级联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出游数岁,大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

苏秦闻之而惭,自伤,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曰:夫士业已屈首受书,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奚以为!于是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乃东之赵。赵肃侯令其弟成为相,号奉阳君。奉阳君弗说之。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

苏秦说燕文侯曰:夫安乐无事,不见覆军杀将,无过燕者。大王知所以然乎?夫燕之所以不犯寇被甲兵者,以赵之为蔽其南也。秦赵五战,秦再胜而赵三胜。秦赵相,而王全燕制其后,此燕之所以不犯寇也。且夫秦攻燕也,逾云中、九原,过代、上谷,地数千里,虽得燕城,秦计固不能守也。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今赵之攻燕也,发号出令,不至十日而数十万之军军于东垣矣。渡滹沱,涉易水,不至四五日而距国都矣。故曰秦之攻燕也,战于千里之外:赵之攻燕也,战于百里之内。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是故愿大王与赵从亲(合纵相亲),天下为一,则燕国必无患矣。

文侯曰:子言则可,然吾国小,西迫强赵,南近齐。齐、赵,强国也。子必欲合从以安燕,寡人请以国从。于是资苏秦车马金帛以至赵。

(节选自《史记·苏秦列传》,有删改)

1.下列名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兄弟嫂妹妻妾皆笑之       窃:暗地里
B.而归             困:围困
C.秦赵相             弊:疲惫
D.地数千里             弥:远涉
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闭室不出             ②今其智反不能及
B.①大王知所以然乎       皆出于此乎
C.①而王全燕制其后       ②愿十五城请易璧
D.①且夫秦攻燕也             ②齐国美丽者也
3.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愿大王与赵从亲,天下为一,则燕国必无患矣。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2024-08-14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劝学》是我国著名思想家荀子的代表作之一,标题“劝”字的意思是(     
A.劝勉B.劝告C.劝谏D.劝诫

(2)下列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一句的译文,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曾经用了一整天来苦想,不如片刻学习所获得的(多)。
B.我们曾经整天地苦想,不如必须在片刻的时间学习所获得的(多)。
C.我曾经整天地苦想,不如片刻学习所获得的(多)。
D.我曾经整整一天地苦想,不如必须在片刻中学习获得的(多)。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选文首先正面阐述“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的道理。
B.选文连用几个比喻,说明人借助于学习,可以得到明显的收获。
C.选文最后一句得出结论:君子能超越常人,主要是后天善于学习的结果。
D.选文论述了学习的作用,运用的论证方法是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
2024-08-14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史称颜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观其赴火骂逆,何其烈也。生平善正、草书,宋祁称其笔力遒婉,今披阅遗迹,凝重沉郁,奇正相生,如锥画沙,直透纸背,觉忠义之气,犹勃勃楮墨间。朕重其人,益爱其书,不啻逾于球璧矣。

(选自《跋颜真卿墨迹后》)

【乙】真卿仕历元、肃、代、德四朝,虽至景迫桑榆,不少懈其报国之心。故尝以正色公言,见恶于元载、杨炎、卢杞诸奸,诬劾败斥,至于七八。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李希烈反,诏遗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在希烈所,斥朱滔等使之诱,以宰相责李元平之不能致命。掘坎欲坑,积薪欲焚,多端迫协而毫无怵于心。凡二十阅月,卒缢杀之于蔡州。呜呼!自平原倡义,至此乃有以毕公之志矣……夫如真卿者,所谓从容就义,难也。

(选自《史林测义》)

【注】①颜真卿:唐朝名臣、书法家。唐玄宗时登进士甲科,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等职。安史之乱爆发,其以平原郡太守独撑河北危局良久。后任刑部尚书,封鲁郡开国公。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1.下列对加点词含义的推定,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观其火骂逆——由“赴汤蹈火”可推定“赴”为“奔赴”之义。
B.朕重其人,益爱其——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推定“书”为“书信”之义。
C.不啻逾于璧矣——由“厥贡惟球、琳、琅玕”可推定“球”为“美玉”之义。
D.元载、杨炎、卢杞诸奸——由“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可推定“见……于”表示被动。
2.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不少懈其报国
A.觉忠义B.以宰相责李元平不能致命
C.至此乃有以毕公志矣D.古学者必有师
3.下列对【甲】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B.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C.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D.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4.下列对两篇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作者认为颜真卿的书法不仅技艺高超,而且充满忠义之气。
B.【乙】文中,反贼李希烈对颜真卿以死相胁,颜真卿依然大义凛然,气节不屈。
C.颜真卿为人守正有礼,但由于奸臣当道,他只能把正直的言论藏在心里。
D.颜真卿擅长楷书、草书,宋祁称赞他的书法“笔力遒婉”。
5.将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
2024-08-1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浙江省职教高考研究联合体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过秦论》,完成下面小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赢粮而景从
B.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C.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D.倔起阡陌之中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非于钩戟长铩也
②振长策而宇内
③以愚黔首
④非于九国之师也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024-08-1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山西省新职业教育研究院中等职业学校高三下学期对口升学模拟考试联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选自《寡人之于国也》)

(乙)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后之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①舍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国王的侍从及官员。②少孺子:年轻人。③弹:弹弓。④务:一定,必须。

(选自《说苑·正谏》)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同“毋”,不要
B.黄雀颈,欲啄螳螂   延:延迟
C.则怀丸操弹   怀:名词作动词,怀揣
D.河内   凶:谷物收成不好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弃甲曳兵       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B.则移其民河东       青,取之于蓝,而寒
C.而不顾后之患也       莳也若子
D.无如寡人用心者       师道不复可知矣
3.下列对甲乙两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写孟子以形象的比喻分析了梁慧王“民不加多”的原因。
B.乙文的年轻人想规劝吴王不要伐楚,结果失败,吴王并未撤兵。
C.甲文中,梁惠王自认为治国尽心尽力,其实也跟邻国国君一样,并未尽心尽力。
D.乙文故事比较集中,人物并不复杂,但人物形象却很丰满。吴王这个人起初对大臣的进谏完全不接受,专横骄纵,但当他听了年轻人讲的故事后,又表现得极为明智,可见人物的性格具有多重性。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5.这两篇短文在劝说方式上有相同点、不同点,请结合语段,分析其异同。
2024-08-14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1)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2)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3)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4)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而笑李渤之陋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余方心动欲还       心惊B.至夜月明       通“暮”,傍晚
C.而之不详       记述D.余固笑而不       自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是(     
A.长子迈将赴饶德兴尉       余是以记
B.涵淡澎湃为此也             察之
C.噌,周景王之无射也       且勇不必死节
D.此世所以不传             唯求则非邦
3.下列对文中四处划线句子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1)郦道元认为它下面临着深潭,微风鼓动波浪,湖水撞击山石,发出的声音好像大钟一样。
B.(2)今天把钟磬放在水中,虽然大风大浪能发出这个声音,但石头发出的声音更响亮!
C.(3)到了晚上,月光明亮,我独自同苏迈坐小船来到石钟山的绝壁下面。
D.(4)又有一种声音,好像老人又咳又笑,从山谷中发出,有人说这是鹳鹤的声音。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文中写绝壁下的景观,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动有静,有形有声,十分逼真,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B.文中极力渲染阴森可怖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亲身探访的不易,为下文批评“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埋下伏笔。
C.所谓“古之人不余欺也”是肯定郦道元的说法,言语之间生动地显现了作者的确信和欣喜。
D.作者指出石钟山命名的正确说法不能流传的原因在于“士大夫”和“渔工水师”不能合作考察。
2024-08-1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中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欲杀之。其妻重身当产,夫语妻曰:吾为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往必杀我。汝若生子是男,大,告之曰: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王大怒,使相之,剑有二,一雄一雌,雌来,雄不来。王怒,即杀之。

莫邪子名赤,比后壮,乃问其母曰:吾父所在?母曰:汝父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杀之。去时嘱我:语汝子: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于是子出户南望,不见有山,但睹堂前松柱下石低之上,即以斧破其背,得剑。日夜思欲报楚王。

节选自干宝《搜神记》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即雌剑往见楚王                                      将:带着,拿着。
B.汝若生子是男,,告之曰                                大:与“小”相对。
C.去时我:‘语汝子:出户……’”                  嘱:嘱咐,叮嘱。
D.莫邪子名赤,后壮,乃问其母                         比:及,等到。
2.下列各项两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为王作剑,三年            今其智反不能及(《师说》)
B.松生石上,剑在                 皆出于此乎吾(《师说》)
C.即斧破其背,得剑                 秦王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D.王怒,欲杀                              但睹堂前松柱下石低
3.下列各项两句加点字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子出户                    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B.日夜思欲报楚王                    大喜,
C.,告之曰                           小学而
D.以天下之民                       成以其小,
4.翻译上面文言文中划线句子。
莫邪子名赤,比后壮,乃问其母曰:“吾父所在?”
2024-08-1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中等职业学校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达有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
B.《论语》是道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C.《论语》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
D.《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知尔,则何以哉(或:或者)
B.夫子之(哂:微笑)
C.六七十,如五六十(方:方圆)
D.如其礼乐,以君子(俟:等待)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莫春,春服既成          五六人
B.夫子哂由也                 伤乎
C.为国                       毋吾
D.不吾知                       亦各言其志已矣
4.下列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个弟子,有四个志向,他们对“礼治”的认识各不相同。
B.在孔子的启发下,子路抢先回答,孔子笑而不谦让,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他自尊。
C.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在对话中都有很好的体现。
D.《侍坐》生动地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
2024-08-14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公共基础课水平测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