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上海 高二 期末 2024-08-14 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基础、文学文化常识、默写名篇名句、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1. 填入文中□处的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着的选择……

A.,B.。C.:D.;
2024-08-14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2. 下面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软泥上的青,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A.xíngB.xìngC.chìD.chù
2024-08-1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3. 古人曾对一些著名的瀑布写过赞美诗歌,下列写庐山瀑布的诗句是(  )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代李白)
B.秋风卷起千层浪,晚日迎来万丈红。(明代陈维藩)
C.拔地万里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宋代王安石)
D.龙湫山高势绝天,一线瀑走兜罗绵。(清代袁枚)
2024-08-14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4. 从下面这个故事概括而来的成语是(  )

赵高想要叛乱(篡夺秦朝的政权),恐怕各位大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圈套设法试探。于是带来一只鹿献给秦二世,说:这是一匹马。秦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您把鹿说成是马。秦二世问身边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伤(或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从此以后,大臣们都畏惧赵高。

A.老马识途B.群雄逐鹿C.指鹿为马D.马鹿异形
2024-08-1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5. 京剧是我国影响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一般来说,京剧的四大行当是(  )
A.生旦净丑B.唱念做打C.说学逗唱D.吹拉弹奏
2024-08-1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6. 与如图主题描写最匹配的诗句是(  )

A.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B.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C.少壮从戎马上飞,雪山童子未缁衣。
D.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024-08-14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7.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
①_____靠别人,___靠自己。
②我____热爱自己的家乡,_____那是我生长的地方。
③上海____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基地,____是一个科学文化中心。
A.①不仅……而且……;②之所以……是因为……;③既……又……
B.①不是……而是……;②因为……所以……;③不但……而且……
C.①不是……而是……;②之所以……是因为……;③不但……而且……
D.①不仅……而且……;②之所以……是因为……;③不但……而且……
2024-08-14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8. 下面横线处填写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困难面前,你选择坚持还是放弃?在坎坷之中,你选择向前还是后退?坚持是,______,_____的凌云壮志,放弃则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机敏睿智。

A.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C.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D.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2024-08-1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9. 要发表以“自强不息”为主旨的演讲,下列哪一项材料的观点不宜采纳(  )
A.春天终将在“雨疏风骤”之后只剩下“绿肥红瘦”,要不负春光,及时行乐。
B.心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是自强者源源不断的动力所在。
C.“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难免会碰钉子,我们只有勇敢地战胜困难,才能自强。
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之困,不会让自强者停下前进的脚步。
2024-08-1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词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10.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诗中横线处应填入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A.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B.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2)本诗歌作者岑参属于下列哪个诗歌流派(     
A.边塞派B.豪放派C.山水田园派D.婉约派

(3)对诗歌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用边塞军旅生活的苦寒烘托了边塞将士的豪迈气概。
B.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
C.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文思开阔,结构缜密。
D.通过描写江南的绮丽风光,抒发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2024-08-1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11.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各题。

①据新华社电浙江宁波好人顺其自然”17年来每年都会在11月末或12月初献出自己的爱心,2015年也不例外,善款如期而至。宁波市慈善总会27日上午收到了署名然顺的挂号信,里面有85万元的汇款单。

②据介绍,从1999年至2015年,顺其自然已累计捐款17次,捐款数额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每年数量都有增加。顺其自然捐款有相同的特点;每年都是差不多的时间段;每次都用不存在的虚拟地址;每次都会把汇款收据寄给宁波市慈善总会;署名总是在顺其自然几个字里颠来倒去。2015年这笔善款是1126日,分别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宁波分行营业部和海曙区邮政大厦营业所汇出40万元和45万元,署名为然顺,地址是宁波市人民路1号。这次是第17次捐款,也是最多的一次。至2015顺其自然已累计捐款768万元,前16次捐款已经全部用于助学、助困。宁波市慈善总会将把今年这笔善款用于明年大学新生助学。

③据悉,顺其自然的真实身份至今未明,他已入围第九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楷模提名。

(1)对上述文字材料解读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文第①段传达全文最重要的信息,后两个自然段起到细化补充的作用。
B.“顺其自然”捐助的善款已全部被用于各级各类院校的助学、助困。
C.汇款人在汇款时将“顺其自然”4个字不断地颠来倒去,是不想为人所知。
D.尽管捐助人的身份未明,但是他已人围第九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楷模提名。

(2)如果用一个标题来概括这段文字,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宁波人献爱心
B.“顺其自然”捐善款
C.宁波好人“顺其自然”
D.宁波好人“顺其自然”17年捐善款献爱心
2024-08-1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12.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各题。

首先,好书让人心生敬畏,并激励人不断地学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好书不胜枚举。真正的书中良品,能让读书人了解知识的精深,胸怀与精神的清朗,因此我们看到很多博览群书的人,也仍自惭于自身的少知与浅薄。好书使得读书人不敢妄自尊大,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主动把精力放在学习求索上。读书人真正盼望的,是通过经年的努力与积累,让精神避免躁动和浅薄而接近澄澈。

同时,好书能培养人的心性,砥砺人的品格。好书是写作者废寝忘食的真诚创作,凝结了作者尽心体察的智慧以及经年的积累。那些平实精到的表述,严谨克制的低回,深沉宁静的思想更能打动人、影响人,润物于无声。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适用于形容它们对阅读者产生的自然却深邃的影响。好书往往是娓娓道来,并非套用统一的模式讲述类似的故事,因此每一次阅读都会成为一次心灵之旅。

(1)上文第一段的论述中心是(     
A.好书让人心生敬畏,激励人不断地学习。
B.好书使得读书人不敢妄自尊大。
C.好书能培养人的心性,砥砺人的品格。
D.好书能让人的精神避免躁动和浅薄而接近澄澈。

(2)文中画线句使用的论证方法是(     
A.举例论证B.对比论证C.比喻论证D.引用论证
2024-08-1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13.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各题。

蚂蚁的眼睛是由成百上千的单个眼睛结构构成的复眼,而每个单眼结构就像一个简单的眼睛一样发挥作用。然而这么多的眼睛并没有帮助蚂蚁更好地洞悉周围发生的一切。它的视角只有3度,而它的视力只有人类平均视力的十分之一,因此如果想用蚂蚁的这套眼睛结构取得与人类眼睛一样的效果,它那小小的身躯上就得安上直径6米的大复眼。

(1)从语段可以推断出该段选自的文章体裁应该为(     
A.记叙文B.议论文C.说明文D.小说

(2)对这段文字重点介绍的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蚂蚁眼睛的位置。
B.蚂蚁眼睛的构造、功能。
C.蚂蚁眼睛的视觉缺陷。
D.蚂蚁利用身体的活动来克服视觉缺陷。
2024-08-1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14. 对下面选文中“上善若水”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A.由于水深不可测,所以做人的最高境界当达到“水”性标准。
B.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C.水无常形,变化无穷,所以做人做事都要像水性一般灵活。
D.水能攻克至坚至强之物,堪称无敌,所以人也要如水一般修炼后攻坚克难。
2024-08-1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15. 根据选文内容,文中横线处应填写的门联恰当的一项是(  )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年轻时候,仗着自己聪明机敏,又常被人夸奖,渐渐骄傲起来。有一年春节,他作了一副春联贴在门上。

有一天,一位白发老者登门拜访,见了苏东坡,老人说:听说苏才子学问盖世无双,老朽特来请教。苏东坡见这么大岁数的人都找自己问问题,心中十分得意。老人笑吟吟地捧过一本书来。苏东坡接过来,翻开第一页,头一行就读不下去了。为什么呢?有两个字不认识。越往下看,生字越多。苏东坡立刻脸上红一阵,白一阵,脑门上汗涔涔的。老人说:怎么,这些字连苏才子也不认识呀?说完笑吟吟地走了。苏东坡呆若木鸡,一时都忘了送客,等缓过神来,才恍然大悟,赶忙添了几个字,重新写成这副门联:________后来,他果然成了中国的大文豪。

A.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B.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C.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D.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024-08-1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16.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故都的秋

①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这故都的秋味。

②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③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④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

⑤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和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当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⑥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解,黄犬之与骆驼。

⑦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1)根据选文内容,对下列结构分层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欣赏玩味)
B.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浓烈刺激的味道)
C.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
D.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古时指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此指悲秋之士)

(3)选文第③段画线句中作者列举了五处饱含秋意的景观,但用笔极简,其原因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景观虽富于秋的特色,但都为人所写过,作者不想重复写,故而一笔带过。
B.这些景观虽富于秋的特色,但都为人所写过,作者要另辟蹊径,故而一笔带过。
C.这些景观虽富于秋的特色,但不足表现作者的情感,仅以此衬托,故而用简笔。
D.这些景观虽富于秋的特色,但一般人只是感觉得到却说不出来,故而一笔带过。

(4)下列对选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写作者从杭州赶上北平的目的是饱尝一尝故都的秋,因为故都的秋有清、静、悲凉的特点。
B.第③段中,作者从形、音,色三方面描绘清晨在院中见到的景象,读来亲切感人。这是因为作者把个人的心情与故都的秋色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
C.“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这句话抒发了作者对北国之秋无限依恋、爱恋之情。
D.选文围绕秋色浓、回味永这一中心线索展开,选文的文眼是“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但故都的秋更美”。
2024-08-1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17.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慢生活流行

①近期以来,英年早逝者较多,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连续发现11名猝死者,都是患心脑血管病,年龄趋向低龄化,最年轻的仅37岁,甚为可惜。中年人是社会脊梁,肩挑事业、家庭两副重担,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促使他们废寝忘食,疲于奔命,日积月累,变成沉疴,加之忽略,极易突变。

20世纪80年代末期,意大利人首先提出慢生活方式,他们希望放慢生活节奏,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等。这里的慢,并不是速度上的绝对慢,而是一种意境,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专家认为,慢生活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富得充实,穷得快乐的生活状态,做到工作再忙心不忙,生活再苦心不累。这种生活方式提出以后,立即风靡欧洲发达国家。

③如今,法国人大多不知道什么是过劳死,即使知道了,也嗤之以鼻。对法国人来说,生活的目的并非为了囤积钱,而是工作和享受生活两不误。他们慢而有序,慢中有乐。他们可以很勤奋地工作,业余时间可以很休闲地去享乐。

④调查显示,我国有近半数的人口处于疾病的危险之中。除此之外,还有若干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这些处于亚健康状态之中的人群,几乎都是终日奔波劳碌者。许多人是40年拼命挣钱,后40年花钱买命

⑤严酷的现实,促使人们反省生命的价值。终日劳碌,却无时间去欣赏人生的美好,无法享受春日暖洋洋的舒适,无法体会休闲优游的美好时光,不能不说是人生的一大缺憾。放弃忙忙碌碌的生活,转而过一种相对较慢的生活方式,对身心而言,对生活质量而言,对生命而言,也许比事业成功、加官晋爵更有意义。

慢生活是事业成功、身体健康的关键,慢生活有时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是一种安排好生活和工作的能力,也是一种对有限生命资源的保护和储备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放慢生活节奏也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找到平衡。工作要做,但闲暇不能放弃。慢生活提醒人们不要透支健康去拼人生,强调节奏,有劳有逸,一张一弛,做事计划性强一些,清理不必要的应酬,提高生活效率。

⑦放慢生活节奏,也许会损失金钱,却丰富了生命。太过实际、看重金钱的人,永远只会被生活所累,却看不到生活中精彩动人的细节。

(1)对第⑥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拟人B.夸张C.比喻D.排比

(2)下列各项中,对“慢生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慢生活”,就是放慢生活节奏,保持生活速度上的绝对慢。
B.“慢生活”是一种意境,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
C.“慢生活”是让人们有时间享受生活,让人们从亚健康状态中彻底摆脱出来。
D.“慢生活”就是要降低生活效率,强调生活节奏,做事有计划性,清理不必要的应酬。

(3)下列各项中,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慢生活”方式是意大利人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首先实践的。
B.享受舒适的生活,欣赏人生的美好,本身也应该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C.调查证明,快节奏的生活,使我国有近半数的人口处于疾病的危险之中。
D.“慢生活”是一种能力,放慢生活节奏,就能够使身体健康,事业成功。
2024-08-1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六、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18.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劝学》是我国著名思想家荀子的代表作之一,标题“劝”字的意思是(     
A.劝勉B.劝告C.劝谏D.劝诫

(2)下列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一句的译文,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曾经用了一整天来苦想,不如片刻学习所获得的(多)。
B.我们曾经整天地苦想,不如必须在片刻的时间学习所获得的(多)。
C.我曾经整天地苦想,不如片刻学习所获得的(多)。
D.我曾经整整一天地苦想,不如必须在片刻中学习获得的(多)。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选文首先正面阐述“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的道理。
B.选文连用几个比喻,说明人借助于学习,可以得到明显的收获。
C.选文最后一句得出结论:君子能超越常人,主要是后天善于学习的结果。
D.选文论述了学习的作用,运用的论证方法是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
2024-08-1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七、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19.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传统节日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国的传统节日,承载着神话、传说、天文、地理、历法等众多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文献记录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着深沉的历史感,发展到唐代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彩,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如拔河、蹴鞠、击球等,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中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雅俗共赏。在中国节日中,我们可得到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自2008年起,国家法定节假日中,新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

【材料二】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______、______、_______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材料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查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用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材料四】

(1)下列诗词句中不是描写中秋节的一项是(     
A.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C.明月到今宵,长是不如人约。
D.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下列神话故事可填入材料二横线处的一项是(     
A.嫦娥奔月       登高远眺       玉兔捣药
B.孔雀南飞       吴刚伐桂       赏菊饮酒
C.嫦娥奔月       吴刚伐桂       玉兔捣药
D.孔雀南飞       登高远眺       遍插茱萸

(3)根据材料四,诗歌《望月怀远》(唐•张九龄)的颔联是(     
A.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B.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C.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D.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4)根据上述材料一、二、三的内容,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B.唐朝人们已把“阳历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
C.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与朱元璋有关。
D.中国传统节日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2024-08-1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社交形象焦虑你有吗?

你听过社交形象焦虑症吗?这可以说是网络时代的新产物。其描述的症状包括:发完自拍会关注有多少人点赞,发完语音会自己点开再听一遍,一旦自己制造了冷场就会很难过,怕没人回应不敢在群里说话,自认为存在感薄弱。

在某文化传播公司上班的小冯是一位游戏宅男,平时言语很少。小冯说,有一次高中同学聚会,大家都很活跃地聊天,小冯也忍不住插了几句,可是大家瞬间沉默下来。当晚,小冯睡觉时一直憋得慌,一个人躲在被窝里哭了好久。

种种网络社交形象焦虑症状,算不算问题呢?心理学专家表示,人作为社会化的动物,找关注感很正常,在社交网络平台上期待点赞、回复和转发并不羞耻,期待落空而产生的轻微焦虑情绪也并非病态。这些举动中所弥漫着的快来关注我的渴望,是人类最基本的要求。

所以,社交形象焦虑症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理疾病,而是太在意他人的看法。这个群体的人心思细腻,对自身要求太高;但是,也暴露出他们缺乏自信、内心不够强大的缺陷。

【材料二】

小黄鸡守护计划欲为丢失儿童找妈妈

“3分钟内生成寻人启事、10分钟内将寻人启事扩散、20分钟内召集20人帮忙搜寻……近日,被誉为中国版安珀警戒小黄鸡守护计划在北京启动,相关人士介绍了该计划预计达到的目标。

所谓安珀警戒是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一旦确认发生儿童绑架案之后,为了尽快找到儿童,通过广播、电视、短信等方式迅速向社会大众传播的一种警戒告知。本次启动的小黄鸡守护计划就是一个防止幼儿园儿童丢失的公益项目。该项目由贝聊科技、高德、网易联合开展,就是希望通过各自公司在互联网发展中的优势,在确认儿童丢失后,迅速告知尽可能多的人,以建立起有效的警戒线。

早些年,孩子丢失主要靠家人和社会组织帮忙寻找,在社交网络时代,微博微信能够加快信息的传播,有助于寻找孩子,不过,信息的传播也有一定的偶然性。小黄鸡守护计划的实施将逐步建立起一个包括幼儿园、家长圈、朋友圈、交通枢纽在内的寻人网络。

(1)对材料一所述“社交形象焦虑症”的社会原因或个人原因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A.这可以说是网络时代的新产物。
B.在社交网络平台上期待被点赞、回复和转发,但期待落空。
C.个人太在意他人的看法,心思细腻。
D.个人对自身要求低,缺乏自信,内心不够强大。

(2)根据材料二,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安珀警戒”的内容是3分钟内生成寻人启事、10分钟内将寻人启事扩散、20分钟内召集20人帮忙搜寻……
B.“小黄鸡守护计划”充分利用了互联网发展的优势。
C.“小黄鸡守护计划”信息的传播方式,弥补了传统寻人方式偶然性的不足。
D.“小黄鸡守护计划”截至该信息发布时,还没有正式实施。

(3)结合以上两个材料,简述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024-08-1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八、应用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应用文 | 适中(0.65)
21. 阅读下面内容,根据如图提供的材料及图片,完成应用文写作。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位于上海地铁8号线中华艺术宫站,于201028日竣工,在世博会结束后,更名为中华艺术宫。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

中国馆共分为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中国馆以大红色为主要元素……

请你展开合理的联想,根据写作需要扩展必要的内容(如:观光点的地理位置、面积、范围、地位、形状、意义等;重点介绍观光点的历史传说、文化背景、审美功能、结构特点、颜色等),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导介词”。

要求:(1)主题鲜明,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格式正确。(2)语言流畅,具有宣传鼓动性。

2024-08-1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导出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基础、文学文化常识、默写名篇名句、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

试卷题型(共 21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11
古代诗词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7
文言文阅读
1
应用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基础
1,2,4,6,7,8,14
2
文学文化常识
3
默写名篇名句
4
现代文阅读
5
古诗文阅读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65冒号选择题
20.94字音选择题
30.85文学常识选择题
40.65词语选择题
50.94文学常识选择题
60.85图文转换  默写名篇名句选择题
70.65词语选择题
80.65选用句式选择题
90.65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理解文本内容选择题
140.65词语  理解内容选择题
150.65理解文本内容选择题
二、古代诗词阅读
100.4边塞征戍
三、现代文阅读
110.65新闻、通讯、访谈实用类文本阅读
120.65学术论文论述类文本阅读
130.65科普文章实用类文本阅读
160.4抒情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
170.65时评论述类文本阅读
190.65理解并分析图表  理解文本内容,归纳概括要点信息类文本阅读
200.65时评论述类文本阅读
四、文言文阅读
180.65论说文
五、应用文
210.65其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