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1—2022学年浙江省职教高考研究联合体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浙江 高三 阶段练习 2024-08-14 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基础、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默写名篇名句、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1. 下列标号的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①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新,需要我们永续传承、世代发扬。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军队现代化水平步入世界前列,人民蒙难、国家méng)辱、文明蒙尘的时代一去不复返。③电影《长津湖》以开创性的战争题材电影样式引领观众走近父辈、走近英雄,深刻展现抗美援朝精神的精su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光彩,砥励我们的奋斗意志。④传承发扬抗美援朝精神,就没有刻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yīng)对不了的挑战,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A.①B.②C.③D.④
2024-08-1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浙江省职教高考研究联合体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2. 下列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传统文化如果仅仅停留在过去式,和现代生活距离很远,故步自封裹足不前,就会在遗忘中生出僵化。《唐宫夜宴》之所以能霸屏多日,正是文艺创新带来的效果,既传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收获了观众的芳心,可谓一举两得。文艺创新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不竭源泉和深厚土壤,同时坚持古为今用,釜底抽薪,服务当代,面向未来,激活中华文化的生命力。

A.故步自封B.裹足不前C.一举两得D.釜底抽薪
2024-08-14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浙江省职教高考研究联合体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3.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嫦娥五号成功返回,意味着我国已经掌握了无人月球探测技术;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标志着我国迈出了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北斗导航星座正向地球每一个角落源源不断地送去服务信号______为什么中国航天事业既能稳步前行又能跨越发展_____毫无疑问,是因为党的正确领导和国家的大力支持,是因为科技的自主创新,是因为航天人永不言败______追求卓越的精神。

A.……          B.          C.……          D.          
2024-08-1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浙江省职教高考研究联合体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4. 对下面这段文字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唐干开花,正值人间四月天,与它一齐盛开的是桐子花、映山红、牛奶子……它们总是欢天喜地,你追我赶,红的红,白的白,黄的黄,紫的紫,各显姿色,竞相风雅。而唐干开花尤为独特,它开花出神,如同仙狐,白得惊人、白得射眼、白得透亮。比天上的天鹅还白,比地上的雪花还白,比江南的丝绸还白。它白的亮度,如黑夜里的一盏灯,能照你前行,甚至可以把你的五脏六腑都映照得通体透明,成为这山野里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

A.比喻     拟人     反复B.比喻     拟人     排比
C.反复     借代     排比D.夸张     借代     反复
2024-08-14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浙江省职教高考研究联合体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5. 对下面语段中标号的句子是否有语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入冬以来,天气越发寒冷,但凛冽的寒风并未能削弱登山爱好者。②每个晨曦微露的黎明,抑或天色渐暗的黄昏,去南山瞧瞧,在那里,无数登山的人群正行走在山路上,享受他们独特的锻炼之旅。③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爬南山的不仅有体质稍弱的老年人,还有健康蓬勃的孩子。④一些家长表示,带孩子来登山,一方面想借此锻炼孩子的毅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锻炼他们的身体。

A.第①句没有语病。
B.第②句成分赘余,应删去“无数”或“群”。
C.第③句没有语病。
D.第④句语序不当,应将“锻炼孩子的毅力”和“锻炼他们的身体”互换位置。
2024-08-1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浙江省职教高考研究联合体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6.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化自信是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使用的一个高频词。这份自信何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吟咏习近平总书记用过的诗句,可以感悟他治国理政的情怀与智慧,可以感悟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②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中国文化成就之辉煌,在世界之林中独领风骚
③首先来自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深厚文化家底
④这份自信,更源于坚信中国文化、中国智慧对今天的中国与世界的巨大价值
A.③②①④B.③②④①C.③①②④D.①③②④
2024-08-14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浙江省职教高考研究联合体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7. 对下面语段主旨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如果仅从文物价值来看,纸质版的古籍文献的确不适宜大规模地向读者开放,否则,因为频繁翻阅以及由此带来的细菌侵入,必定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它们的保存。但如果从史料价值来看,它却本应该向社会开放,因为只有这样,古籍的文献价值才能得到充分实现,学术研究也才可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A.古籍文献需要民众参与研究。B.古籍文献保护技术有待提高。
C.古籍文献是否开放是一个难题。D.古籍文献的文物属性更应受到重视。
2024-08-1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浙江省职教高考研究联合体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0.4)
8. 对下面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壮士心

臧克家

江庵的夜和着青灯残了,

壮士的梦正灿烂地开花,

枕着一卷兵书,一支剑,

灯光开出了一头白发。

突然睁大了眼睛,战鼓在催他,

(深夜里木鱼一声又一声)

跨出门来,星斗恰似当年,

铁衣上响着塞北的朔风。

前面分明是万马奔腾,

他举起剑来嘶喊了一声,

从此不见壮士归来,

门前的江潮夜夜澎湃。

【注】这首诗于1934111日作于青岛,正值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社会正处于日军践踏华北,窥视中原的危急关头。

A.“江庵的夜和着青灯残了”,既交代地点又说明时间。“和”在这里是动词,简洁如画的一句诗渲染了一种寂寥的氛围。
B.“壮士的梦正灿烂地开花”,梦能开花,诗人想象奇特瑰丽,慧心独具,一点不落俗套,字里行间沸腾着诗情。
C.“前面分明是万马奔腾,他举起剑来嘶喊了一声”这一句留有很大空间,可能是想象中的战斗,也可能是真实的战斗。
D.整首诗弥漫着一种沉郁的色调和凄凉的氛围,并在这种色调与氛围中描述了一个悲伤哀婉的故事,收到了特殊的艺术效果。
2024-08-1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浙江省职教高考研究联合体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史称颜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观其赴火骂逆,何其烈也。生平善正、草书,宋祁称其笔力遒婉,今披阅遗迹,凝重沉郁,奇正相生,如锥画沙,直透纸背,觉忠义之气,犹勃勃楮墨间。朕重其人,益爱其书,不啻逾于球璧矣。

(选自《跋颜真卿墨迹后》)

【乙】真卿仕历元、肃、代、德四朝,虽至景迫桑榆,不少懈其报国之心。故尝以正色公言,见恶于元载、杨炎、卢杞诸奸,诬劾败斥,至于七八。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李希烈反,诏遗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在希烈所,斥朱滔等使之诱,以宰相责李元平之不能致命。掘坎欲坑,积薪欲焚,多端迫协而毫无怵于心。凡二十阅月,卒缢杀之于蔡州。呜呼!自平原倡义,至此乃有以毕公之志矣……夫如真卿者,所谓从容就义,难也。

(选自《史林测义》)

【注】①颜真卿:唐朝名臣、书法家。唐玄宗时登进士甲科,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等职。安史之乱爆发,其以平原郡太守独撑河北危局良久。后任刑部尚书,封鲁郡开国公。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9.下列对加点词含义的推定,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观其火骂逆——由“赴汤蹈火”可推定“赴”为“奔赴”之义。
B.朕重其人,益爱其——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推定“书”为“书信”之义。
C.不啻逾于璧矣——由“厥贡惟球、琳、琅玕”可推定“球”为“美玉”之义。
D.元载、杨炎、卢杞诸奸——由“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可推定“见……于”表示被动。
10.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不少懈其报国
A.觉忠义B.以宰相责李元平不能致命
C.至此乃有以毕公志矣D.古学者必有师
11.下列对【甲】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B.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C.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D.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12.下列对两篇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作者认为颜真卿的书法不仅技艺高超,而且充满忠义之气。
B.【乙】文中,反贼李希烈对颜真卿以死相胁,颜真卿依然大义凛然,气节不屈。
C.颜真卿为人守正有礼,但由于奸臣当道,他只能把正直的言论藏在心里。
D.颜真卿擅长楷书、草书,宋祁称赞他的书法“笔力遒婉”。
13.将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
2024-08-1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浙江省职教高考研究联合体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三、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 | 较易(0.85)
14. 根据提供的内容,在横线上补写出另一句。

爱国,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主题。古往今来,文人们常以诗文的形式歌咏祖国,抒发感叹,渴望和平。《观沧海》中,曹操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______”赞美祖国壮丽河山,抒发远大抱负;《江南逢李龟年》中,杜甫借“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慨叹国家时局动荡,繁华落幕;《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借“三军可夺帅也,______”强调每个人都应该坚定志向,矢志不渝。爱国,还可以广交贤士,沟通世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

2024-08-1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浙江省职教高考研究联合体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四、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综合题 | 适中(0.65)
15. 为了让学生亲近大自然,感受中国的茶文化,学校将组织学生到茶场,动手采茶、制茶,并开展“体验茶文化”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任务一:标语我来拟】

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不超过20字。

(2)【任务二:调查我跟进】

为了向全校师生宣传我国的茶文化,你所在的班级小组就人们喜欢茶的原因进行了一次调查。以下是对三位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的采访记录。请你根据采访记录概括出茶为大家所欢迎的三个原因。

茶楼老板:我们茶楼从环境设计到经营方式都突出了传统茶文化特色。

年轻白领:我也喜欢上了喝茶。我发现工作压力大时,坐下来喝喝茶,就会感觉放松不少,心情也不那么烦躁了。

退休老人:你还别看这茶不起眼儿,医生说它既能预防一些老年疾病,又能对身体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这不,我每天都喝茶!

(3)【任务三:推文我来写】

学校与茶场合作的公益茶园的第一批春茶即将上市,届时面向全校师生义卖,所获款项用于资助本地留守儿童。学校提前一周在校园内对该活动进行宣传,请你为本次活动的海报写推介语。要求:语句通顺,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150字。

2024-08-1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浙江省职教高考研究联合体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新闻周刊:青年亚文化现状如何?

廉思:青年亚文化呈现出丰富多元的态势,如在视频类平台上,我们能够感受到各种不同的亚文化类型,从动画片、纪录片等原创作品的嫁接和创新,到克苏鲁神话、蒸汽朋克等特定幻想概念,每一个分区都能代表一个热点群体,而其中不断更新的内容都显示了当前青年亚文化的热点现象。

中国新闻周刊:        

廉思:青年亚文化表现的不再是一种反抗,而转向自我的彰显,也就是对自我的认知、认同与张扬,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不同亚文化的背后是青年人共享的价值观,年轻人通过互联网扩大自己的社交圈,他们在一起闲聊,一起娱乐,倾诉心中秘密,与陌生人建立起紧密联系。青年亚文化实践行为中的圈子”“”“”“部落等命名方式,鲜明地反映出年轻人依托网络进行陌生人之间的圈层化再聚合的特点。

中国新闻周刊:         

廉思:青年亚文化以及相关群体圈层化的现象实际上是这部分青年彰显自我存在和力量的结果。这些青年群体往往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地位、声望等方面缺少话语权和影响力的新生群体,但他们又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表达欲求,因此通过共同的兴趣和爱好集结成一个个新族群。传统社会中的族群往往以家庭、社区、学校和单位为纽带,而很多青年群体则以兴趣爱好来聚合、以价值认同为连接。新族群的形成正是亚文化圈层化的结果,他们试图规划自己的势力范围,并通过各种亚文化符号来刷新主流社会对自己的认知。

中国新闻周刊:它对社会发展有何利弊?

廉思:圈层化会对群体中的每个个体产生很强的影响力和约束力,积极向上的青年亚文化对其圈内成员的认知和心态会产生正向影响,青年网络技术的热谙程度,以及信息获取能力、传播能力、文化产品再生产能力等得到锻炼和提升。但同时,也要重视某些青年亚文化社群的封闭化倾向,信息茧房带来的网络群体极化和社会黏性丧失会在圈层区隔之下表现得更为剧烈。

(摘编自《出圈:青年亚文化与主流的互相靠近》)

材料二:

青年亚文化群体在网络上发声,用新技术创造亚文化语言符码表述风格与意义,在虚拟的赛博空间消弭真实的肉身,用多种技术手段混合文字、声音、动画、影像来传情达意,用恶搞、拼贴、戏仿等多种手段调侃、解构经典与权威,其文化实践与亚文化产品的生产与传播证明着自身强大的文化生产力。

比如,互联网上某些视频的形式和内容无不充满着自娱自乐和无厘头的色彩。其对于各种历史人物、明星人物进行的戏谑化技术处理,隐藏着与当下主流文化与精英文化规训策略的对抗,满足了亚文化群体娱乐的狂欢心态,在不断消解大众文化、超越官方话语的过程中彰显自我个性,形成了自己另类的价值体系,将在传统视频中种种脱俗高贵、智慧典雅、严肃正派的形象世俗化”“不正经化”“去权威化。这些高大上的形象都会通过技术性的改编与二次创作被颠覆,消解原有的价值,从而呈现出全新的狂欢面貌。

___③ 二次元文化的壮大,恶搞文化、网络游戏在年轻人中的盛行,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其中,生产出大量的有别于主文化的亚文化风格作品,并借用新媒体平台和自身的亚文化传播权扩大影响力和传播范围。不同亚文化产品的推陈出新不仅给予了年轻人展示个人创作能力的路径,也构建了一个对话主流文化的平台。狂欢,并不是逃离现实,也不是自我麻痹,而是通过狂欢寻求平等对话的途径,追求自我审美取向的价值认可。

(摘编自《身份、组织、生产:网络青年亚文化群体新媒介赋权实践的三重层面解读》)

材料三: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火神山、雷神山建设被24小时长镜头直播,引发网民云监工,带火了送灰宗”“焊武帝等一大批戏谑命名,青年群体以亚文化无厘头方式释放对疫情的关注和支援。疫情中,由青年女性发起的网络行动最终也被吸纳进主导文化的组织行为和叙事框架,如由姐妹安心抗疫发展而来的中国妇联为抗疫女性送安心公益活动等。

电视剧《亮剑》中楚云飞的扮演者张光北代表的红色文化、国乐艺术家方锦龙象征的传统文化与虚拟歌手洛天依表征的青年亚文化同台亮相且成功实现跨次元合作,获得不低的网友评分。此外,汉服文化、国货潮牌文化、老字号复兴文化等借助直播带货、网红传播以及线下夜经济、市集经济模式,不断升温发酵,促进了青年亚文化与传统文化、主导文化之间的互相认知和接受。

(摘编自《青年亚文化的破壁融合》)

16.将“主导文化和青年亚文化携手对抗疫情,是留给我们的共同记忆。”这一句放回原文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17.下列对当前的“青年亚文化”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年亚文化转向“自我的彰显”,表现为对自我的认知、认同与张扬,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B.青年亚文化中的群体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表达欲求,因此通过共同的兴趣和爱好集结成一个个新族群。
C.“圈层化”会对其圈内成员产生很强的约束力,青年亚文化对他们的认知和心态会产生正向影响。
D.青年亚文化群体用新技术创造语言符码表述风格与意义,呈现出丰富多元的态势,有强大的文化生产力。
1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青年亚文化实践行为中的“圈子”“群”“组”“部落”等命名方式,鲜明地反映出年轻人暂时抛却现实困恼,释放压力和焦虑的特点。
B.传统社会中的族群以家庭、社区、学校和单位为纽带,而很多青年族群以兴趣爱好来聚合,以价值认同为连接。
C.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的“规训”策略不同,亚文化群体以娱乐的狂欢心态,消解大众文化,超越官方话语,彰显自我个性,形成了自己“另类的价值体系”。
D.张光北、方锦龙与洛天依同台亮相且成功实现跨次元合作,表明了青年亚文化必将成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
19.请根据材料一中受访者的回答,推断采访者提出的问题,每处不超过30个字。
第一处_______
第二处_______
20.请结合上述材料与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青年亚文化”的认识。
2024-08-14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浙江省职教高考研究联合体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课

叶圣陶

①上课的钟声叫他随着许多同学走进教室里。这个他是习惯了,不用思虑,纯由两条腿做主宰。他是个活动的孩子,两颗乌黑的眼珠流转不停,表示他在那里不绝地想他爱想的念头。他手里拿着一个小匣子,里面有几张嫩绿的桑叶,有许多细小而灰白色的蚕附着在上面呢。他不将匣子摆在书桌上,两个膝盖便是他的第二张桌子。他开了匣盖,眼睛极自然地俯视,心魂便随着眼睛加入小蚕的群里,仿佛他也是一条小蚕:他踏在光洁鲜绿的地毯上,尝那甘美香嫩的食品,何等的快乐啊!那些同伴极和气的样子,穿了灰白色的舞衣,做各种婉娈优美的舞蹈,何等的可亲啊!

②许多同学,也有和他同一情形,看匣子里的小生命的;也有彼此笑语,忘形而发出大声的;也有离了座位,起来徘徊眺望的。总之,全室的儿童没有一个不动,没有一个不专注心灵在某一件事。倘若有大绘画家、大音乐家、大文学家,或用彩色,或用声音,或用文字,把他们此刻的心灵表现出来,没有不成绝妙的艺术,而且可以通用一个题目,叫做动的生命。然而他哪里觉察环绕他的是这么一种现象,而自己也是动的生命的一个呢?他自己是变更了,不是他平日的自己,只是一条小蚕。

③沉重的脚步声,一阵历乱的脚声,触着桌椅声,身躯轻轻地移动声——忽然全归于寂静,这使他由小蚕回复到自己。他看见那位方先生来了,才极随便地从抽屉中取出一本完整洁白的理科教科书,摊在书桌上。他连绵的思虑却开始了:明天必得去采,同王复一块儿去采。

④一种又重又高的语音振动着室内的空气,传散开来,天空的星,分做两种:位置固定,并且能够发光的,叫做恒星;旋转不定,又不能发光的,叫做行星……”这语音送到他的耳朵里便断断续续的几个声音……恒星…………行星……”他也不想听明白那些,只继续他的沉思,我明天一早采了桑,畅畅地游玩一会,然后到校,但是哪里去采呢?乱砖墙旁桑树上的叶小而薄,不好。还是眠羊泾旁的桑叶好,我们一准到那里去!

“……热的泉源……动植物生活……没有它……试想……怎样?方先生讲得非常得意,那怎样两字说得何等地摇曳尽致。停了一会,有几个学生发出不经意的游戏的回答,死了!”“活不成了!”“它是我们的大火炉!

⑥他才四顾室内,知道先生发问,就跟着他人随便说句活不成了!他的心仍在眠羊泾。那天可巧逢到一条小船停着,我们跳上去,撑动篙子,碧绿的两岸就摇摇地向后移动,我们都拍手欢呼。船舷旁一群小鱼钻来钻去,我便伸手下去,却捉住了水草,鱼儿不知道哪里去了。王复也伸下手去,落水重了些,溅得我满脸的水,这引得大家都笑起来。最不幸的是在这个当儿看见级任先生在岸上匆匆地走来。他勉强露出笑容,叫我们好好儿上岸吧。我们全身的,从头发以至脚趾的兴致都消散了,就移船近岸,一个一个跨上去。不好了!我们一跨上岸他的面容就变了。他责备我们不懂危险,竟和危险去亲近。我们……”

“……北极……南极…………”梦幻似的声音,有时他约略听见。忽然有繁杂的细语声打断了他的沉思,他看许多同学都望着右面的窗,轻轻地指点。他跟着望去,见一只白蝴蝶似乎要飞进来,两翅鼓动得极快,但是和玻璃碰着,落了些翅上的白鳞粉。他就想,倘若放许多蝴蝶进来,白的,黄的,斑斓的都有,飞满一屋,坐在这里才有趣。他这么想,嘴里不觉说出开窗!两个字来。就有几个同学和他唱同调,也极自然地吐露出开窗!两个字。

⑧方先生梦幻似的声音忽然全灭,严厉的面容对着全室的学生,斥责道,一只蝴蝶,有什么好看!让它在那里飞就是了。我们且讲那经度……距离……”他俯首假装看书,却偷眼看窗外,哪知那蝴蝶早已退出了他眼光以外,他立时起了深密的相思,那蝴蝶不知哪里去了?它倘若沿着眠羊泾再往前飞,临溪的杨树下正开着一丛野蔷薇,在那里可以得到甘甜的蜜。不知道它还回到这里来望我吗?

⑨窗外的树经风力吹着,似乎点头,似乎招手地舞动,还似乎正唱着一种甜美的催眠歌,使他全身软软的,感到不可说的舒适。他更听得小鸟复音的合唱,蜂儿沉着而低微的祈祷。忽然一种怀疑侵入他的心里,空气传声音,先生讲过了,但是声音是什么?空气传了声音来,我的耳朵又何以能听见?他便想到一个大玻璃球,里面有一只可爱的小钟。陈列室里那个东西,先生说是试验空气传声的。用抽气机把里面的空气抽去,即使将球摇动,使钟杵动荡,也不会听见小钟的声音,但是不曾见它怎样抽空气。先生总对我们说,一切仪器不要将手去触着,只许用眼睛看!眼睛怎能代替耳朵,看出声音的道理来?

⑩他不再往下想,只凝神听窗外自然的音乐,那种醉心的快感,决不是平时听到风琴发出滞重单调的声音的时候所能感到的。每天放学的时候,他常常走到田野里领受自然的恩惠。他和自然原已纠结得很牢固了,那人为的风琴哪有这等吸引力去解开他们的纠结呢?

⑪室内动的生命重又表现出外显的活动来,豪放快活的歌声告诉他已退了课。他急急开抽屉,取出那小匣子来,看他的伴侣。小蚕也是自然啊!所以他仍然和自然牢固地纠结着。

(选自叶圣陶《教育小说》,有删改)

2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的开篇对课前教室内的学生状态进行了描写,着重表现了学生们活泼快乐的一面,这与后文中方先生出场时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
B.小说紧扣题目“一课”,以时间为序,描写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中学生的表现,思路清晰,结构紧凑。
C.第⑤段“那‘怎样’两字说得何等地摇曳尽致”一句中“摇曳尽致”一词,饱含了作者对方先生抑扬顿挫、眉飞色舞的讲课状态的肯定和赞许。
D.小说将先生的讲课和学生的所思所想交织在一起,目的是以老师的严肃认真,反衬学生们的顽劣和厌学。
E.小说运用大量内心独白,生动而细腻地再现了课堂上一位学生的心理活动过程,看似荒唐可笑,实则发人深省。
22.小说主要写了“他”在“一课”中的举止与遐思。请根据提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情节。

当上课的钟声响起时,“他”俯视匣子里的蚕,心魂仿佛加入了蚕群。➝当方先生开始讲课时,“他”________。➝当________,“他”跟着他人随便回答,心里想着在眠羊泾游玩的事。➝当发现窗外有一只蝴蝶时,“他”________。➝当方先生斥责学生时,“他”________。➝当听到窗外自然的声音时,“他”想到空气传声音的实验,思考其中的道理。➝当下课的歌声响起时,“他”取出匣子看蚕。

23.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4.小说中的“他”没有出现具体的名字,加上一个名字是否更好?若不加,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25.本文入选叶圣陶创作的“教育小说”,不仅反映了20世纪初期我国的教育实况,也融入了他自己的教育思想。请结合《一课》的内容和主旨,阐述你从中获得的有关教育的启示。
2024-08-1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浙江省职教高考研究联合体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较难(0.4)
2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80213日,第13届冬奥会在美国普莱西德湖开幕,中国代表团首次派出28名运动员参加,当时,中国冰雪运动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明显差距,没有选手取得出色成绩。

1994225日,在挪威利勒哈默尔的赛场上,叶乔波忍着伤痛,顽强拼搏,获得第17届冬奥会女子速滑1000米比赛铜牌。挂着冰刀出征,坐着轮椅回国,叶乔波成为不惧伤痛,拼搏争先精神的演绎者。

2002216日,26岁的杨扬在第19届美国盐湖城冬奥会短道速滑500米决赛中,以44187的成绩夺得冠军,实现了中国代表团在冬季奥运会上金牌的突破。这是杨扬运动生涯的高光时刻,她跻身于奥运冠军之列,成为更快、更高、更强精神的诠释者。

202224日,第24届冬奥会将在北京开幕,中国从冰雪运动的参与者转变为世界体育盛会的主办方。

请你结合中国参加冬奥会的历史与成就,以“竞技精神”为主题,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主办方写一篇欢迎词。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2024-08-1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浙江省职教高考研究联合体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试卷分析

导出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基础、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默写名篇名句、写作

试卷题型(共 14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9
文言文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基础
1,2,3,4,5,6,15
2
现代文阅读
3
古诗文阅读
4
默写名篇名句
5
写作

细目表分析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94字音  字形选择题
20.65词语选择题
30.65顿号  问号  省略号选择题
40.65比喻  比拟  夸张  排比选择题
50.65成分残缺或赘余选择题
60.65衔接与排序选择题
70.65归纳要点,概括中心选择题
80.4理解内容  鉴赏语言  把握思想感情选择题
150.65综合实践综合题
二、文言文阅读
9-130.65史传文
三、名篇名句默写
140.85默写名篇名句
四、现代文阅读
16-200.65时评信息类文本阅读
21-250.4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文本阅读
五、作文
260.4人文科技  文化与交流  放眼世界  社会热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