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6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秦耶?”曰:“不者以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赂秦耶     率:大概B.诸侯之所     亡:失去
C.奉之     弥:更加D.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     判:确定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赂秦力亏                  秦兵又至矣
B.破灭道也                  暴秦欲无厌
C.不赂者赂者丧            攻取之外
D.获邑,大则得城        秦之所大欲
3.下列加横线词语在本文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其实百倍B.思厥先祖父
C.暴霜露,斩荆棘D.至于颠覆
4.下列对文段画横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译文: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士兵不厉害,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
B.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译文:原因是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独自保全。
C.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译文:子孙对待土地却很不爱惜,拿它送给别人,好像丢弃小草一样。
D.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译文: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
2024-07-30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职业技术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本文选自________的《劝学》,“劝”的意思是________
2.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为代词的一句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3.翻译下列语句。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4.本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
2024-07-29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太原文赢教育培训学校对口升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2次月考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故不积步,无以至千里                      跬:古代的半步
B.驽马十,功在不舍                            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C.蟹六跪而二                                      鳌:蟹脚
D.非蛇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            躁:浮躁,不专心
2.下列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D.蟹六跪而二鳌
3.下列各项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③马之千里者,食或尽粟一石             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4.以喻代议,寓议于喻是这段文字的特点,下列句子中最能表达本段文字的议论中心的一项是(     
A.只有逆境才能成才。
B.学习全在积累,细水长流,才能得到逐步提高。
C.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才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
D.慢工出细活,学习上应该提倡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
2024-07-29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汶上县职业中专、汶上县技工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高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喜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对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田地)B.人过,然后能改(常常)
C.于色(征服)D.而后(明白)
2.对以下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困     其身也,则耻师焉     ③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④非徒无益,又害之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3.下列句子中,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A.征于色,发于声B.百里奚举于市
C.敢问夫子恶乎长D.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4.下面关于选文内容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人才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才能造就,所以人们应正确面对逆境。
B.短文由个人说到国家,指出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国君就会胡作非为;如果没有邻国的侵扰,国君就会耽于安乐。
C.短文一气贯穿,气势如虹,使中心论点突出而鲜明。
D.孟子的观点启示我们,人一方面要经得起苦难,要在苦难面前看到希望;另。方面也要经得起安乐,在受到荣华富贵的诱惑时,把握好自己,不丧失向上的意志。
2024-07-29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汶上县职业中专、汶上县技工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己。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下列句子中“也”字的用法归类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③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
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⑤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⑦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⑧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A.①/②⑤⑥/③④⑧/⑦B.①⑦/②⑤⑧/③⑥/④
C.①⑦/②⑤/③⑥⑧/④D.①⑥⑦/②⑧/③/④⑤
2.用课文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老师的职能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
②择师的标准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
③作者提出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2024-07-29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太原文赢教育培训学校对口升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认真阅读《过秦论》后完成一下练习题。

过秦论(贾谊)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所以遣将守关者
B.河为池             利乘便
C.胡人不敢南下牧马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D.天下之士             万乘之势
2.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选段叙述了秦始皇统一天下时的势如破竹和巩固政权时的种种措施。
B.作者用铺陈的手法叙述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至高无上的权威。
C.从这段文字记叙的秦始皇为巩固政权而采取的措施看,他确实为子孙后代开创了“万世之业”。
D.这段文字所叙述的秦始皇所实行的政策,说明他不知道与昔日相比“攻守之势异也”,因而“仁义不施”。
3.翻译过秦论中的重点句子。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4.结尾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将陈涉和九国之师做对比?“一夫作难而七庙隳”是跟上文哪句话相照应的?
2024-07-29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太原文赢教育培训学校对口升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4次月考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六国论》选段,回答问题。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义。
苟:___________
犹: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皆为词类活用,请指出其用法和意义。
①以事秦之心天下之奇才             礼:
削月割                    日:
(3)将下列句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①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②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4)请找出作者总结六国灭亡的教训,借以告诫北宋统治者不可重蹈覆辙的一句话。
2024-07-28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太原文赢教育培训学校对口升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下学期第3次模拟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_______________,则何如?

梁惠王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孟子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将文中画线部分补充完整。
2.《寡人之于国也》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加点实词。
民不__________     之以桑__________     王无罪__________
4.本文记述的是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对话是围绕__________问题展开的。
5.翻译下列句子。
(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2024-07-28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职业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无岁         罪:归咎,归罪
B.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兵:兵器、武器
C.罟不入洿池       数:多次
D.涂有饿莩而不知       发: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2)与“王好战,请以战喻”中“请”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公将战,曹刿请见
B.臣请为王言乐
C.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D.请君听我弹一曲

(3)下列译句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A.谨庠序之教。
译文: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
B.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译文:有的人跑一百步之后停下来,有的人跑五十步之后停下来。
C.是亦走也。
译文:这同样是逃跑啊。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译文:这何异于刺伤人之后又置人于死地感到奇怪呢。

(4)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用梁惠王采用移民移粟措施而民不加多的忧心忡忡开篇,提出问题。
B.孟子借题发挥阐述了自己的仁政思想。
C.孟子首先用“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比喻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没有本质区别,“无望民之多于邻国”;继而孟子具体阐述要“天下之民至焉”,必须养生丧死、尊老重教、赈灾救民,使黎民不受饥寒。
D.全文围绕使“民加多”的话题,巧妙设喻,先正后反,排比铺张,气势磅礴。

(5)通过学习选文内容,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选文出自 _________中的 __________,文章论述了   ___________以统一天下的问题,反映了孟子 ________的治国思想。
①民贵君轻 ②《寡人之于国也》 ③《孟子•梁惠王上》④“王道” ⑤如何实行”仁政”
2024-07-2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交城职业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以上文段选自课文《______》,作者是_______,他与_____________并称“三苏”。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赢而不助五国也。
(2)牧以谗诛。
(3)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2)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2024-07-2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