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古诗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论说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0 题号:2373476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本文选自________的《劝学》,“劝”的意思是________
2.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为代词的一句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3.翻译下列语句。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4.本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
【知识点】 论说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整体分析:这篇阅读文章选自王安石和苏轼的奏疏,分别表达了他们对国家治理的看法。王安石认为,尽管皇帝有德有才,但由于不懂法度,导致国家内忧外患,财力困穷,风俗衰败。苏轼则认为,国家治理的问题不在于法制,而在于用人不当。两人都关注国家的长治久安,但提出了不同的解决路径,王安石强调法度的重要性,而苏轼则重视选贤任能。文章通过对比,展现了两位大臣的治国理念和智慧。

【推荐1】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臣窃观陛下有恭俭之德,有聪明睿智之才,夙兴夜寐,无一日之懈,声色狗马、观游玩好之事,无纤介__蔽,而仁民爱物之意,孚于天下;而又公选天下之所愿__为辅相者属之以事,而不贰于谗邪倾巧之臣,此虽二帝三王之用心,不过如此而已,宜其家给人足,天下大治。而效不至于此,顾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而风俗日以衰坏四方有志之士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久不安。此其故何也?患在不知法度故也。

(节选自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乙】臣窃以为当今之患,虽法令有所未安,__天下之所以不大治者,失在__任人,而非法制之罪也。国家法令凡几变矣,天下之不大治,其咎果安在哉?曩者大臣之议,患天下之士,其进不以道,而取之不精也,故为之法。而议者欲以此等致天下之大治,臣窃以为过矣。故曰:失在任人而已。

(节选自苏轼《策论》)

注:諰諰:担心、害怕。

1.下列对加点实词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天下——由成语“不孚众望”可推断“孚”为动词,理解为“信服”。
B.之以事——由《岳阳楼记》中的“属予作文以记之”可推断“属”为“嘱”的通假字。
C.臣以为当今之患——根据上下文,推断“窃”可译为“偷偷地”。
D.天下之财力以困穷——根据语法知识可知,“日”作状语,译为“一天天”。
2.依次填入文中序号处的虚词,正确的一项是(     
A.①之       ②而       ②且       ④于B.①之       ②以       ③而       ④于
C.①于       ②以       ③而       ①之D.①于       ②而       ③且       ①之
3.下列对文中句子句式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久不安”是一个以“之”为标志的定语后置句。
B.“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是一个以“于”为标志的状语后置句。
C.“非法制之罪也”是一个以“非”为标志的否定判断句。
D.“其咎果安在哉?”是一个以疑问代词“安”作宾语的宾语前置句。
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或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而风俗日以衰坏四方有志之士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久不安
①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而风俗/日以衰坏/四方有志之士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久不安
②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而风俗日以衰坏/四方有志之士/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久不安
曩者大臣之议,患天下之士,其进不以道,而取之不精也,故为之法。
③以前大臣的奏议,恐怕天下的读书人,不按照正规法度进取,因而取士不优良,所以创造了法度。
④以前大臣的奏议,恐怕天下的读书人,他们上进却不讲道义,因而取士不优良,所以创造了法度。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5.王安石和苏轼针对国家治理分别提出了相应的看法和主张,请根据材料概括两人的基本观点。
2024-09-12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整体分析:这篇阅读文章选自《六韬·论将》和《明史·王铭传》,分别探讨了古代军事将领的素质和具体人物的事迹。甲文通过武王与太公的对话,阐述了将领应具备的五种才能和十种过失,强调了将领在国家军事中的重要性。乙文则通过王铭的事迹,展示了他在军事防御和民心治理方面的成就,体现了他勇、智、仁、信、忠的品质。两篇文章相辅相成,理论与实践结合,生动地展现了古代军事思想和将领风采。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武王问太公曰:论将之道奈何?太公曰:将有五材十过。武王曰:敢问其目。太公曰:所谓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心。所谓十过者,有勇而轻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人者,有智而心怯者,有信而喜信人者,有廉洁而不爱人者,有智而心缓者,有刚毅而自用者,有懦而喜任人者。故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将者,国之辅,先王之所重也。故置将不可不察也。故曰:兵不两胜,亦不两败。兵出逾境,期不十日,不有亡国,必有破军杀将。武王曰:善哉!

(节选自《六韬·论将》)

【乙】王铭,字子敬,和州人。初隶元帅俞通海麾下,从攻蛮子海牙于采石。以铭骁勇,选充奇兵。累官至长淮卫指挥佥事,移守温州。上疏曰:臣所领镇,外控岛夷,城池楼橹仍陋袭简,非独不足壮国威,猝有风潮之变,捍御无所,势须改为。帝报可。于是缮城浚濠,悉倍于旧。加筑外垣,起海神山属郭公山,首尾二千余丈,宏敞壮丽,屹然东浙巨镇。帝甚嘉之,予世袭。铭尝请告暂还和州。温士女遮道送迎。长吏皆相顾叹曰:吾属为天子牧民,民视吾属去来漠然,愧王指挥多矣

(节选自《明史·王铭传》)

1.下列对加点实词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十日——由“吾与士十日”可推断“期”为“约定”之义。
B.帝甚之——由“余其能行古道”可推断“嘉”为“赞许、嘉奖”之义。
C.控岛夷——根据相关语法知识可知,“外”作状语,解释为“向外”。
D.长吏皆相叹曰——由“相无言,惟有泪千行”可以推断出“顾”为“看”之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敢问             ②秦王恐破璧
B.①有智心缓者             ②人不知不愠,不亦君子乎
C.①国之大事,存亡             ②人又谁能以身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D.①从攻蛮子海牙采石             其身也,则耻师焉
3.下列对文中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者,国之辅,先王之所重也”是以“……者,……也”为标志的判断句。
B.“不有亡国,必有破军杀将”是被动句,“破军杀将”为“军队被破,将领被杀”之义。
C.“于是缮城浚濠,悉倍于旧”是状语后置句,可理解为“于是缮城浚濠,于旧悉倍”。
D.“首尾二千余丈,宏敞壮丽,屹然东浙巨镇”是以数量词作定语的定语后置句。
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或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心
①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心
②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心
吾属为天子牧民,民视吾属去来漠然,愧王指挥多矣
③我们这些人为天子治理百姓,百姓看到我们去来十分冷漠,和王指挥相比我们很惭愧。
④我们为天子治理百姓,百姓看到我们去来十分冷漠,对王指挥,我们很惭愧。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5.“五材”是太公的论将之道,试结合王铭的经历说说他符合哪几方面。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①广才:增长才干。②淫慢:放纵懈怠。③险躁:轻薄浮躁。④意:意志。

1.“静以修身”中“以”的意思是________
2.从本文中概括出一个四字词语________
2024-08-27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