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古诗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论说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0 题号:2372809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_______________,则何如?

梁惠王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孟子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将文中画线部分补充完整。
2.《寡人之于国也》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加点实词。
民不__________     之以桑__________     王无罪__________
4.本文记述的是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对话是围绕__________问题展开的。
5.翻译下列句子。
(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知识点】 论说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选自贾谊《过秦论》)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故业,因遗策
(2)约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2)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3.下列句中加点字活用方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外连衡而诸侯B.胡人不敢下而牧马
C.匈奴七百余里D.诸侯恐惧,会盟而谋
4.贾谊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2024-08-21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凡君国之重器,莫重于令。令重则君,君尊则国安。令轻则君卑,君卑则国危。故安国在乎尊君,尊君在乎行令,行令在乎严罚。罚严令行,则百吏皆恐。罚不严,令不行,则百吏皆。故明君察于治民之本,本莫于令。

(摘编自《管子·重令》)

【乙】为天下及国,莫如以德,莫如行义。以德以义,不赏而民,不罚而邪止,此神农、黄帝之政也。以德以义,则四海之大,江河之水,不能亢矣;太华之高,会稽之险,不能障矣;阖庐之教,孙、吴之兵,不能当矣。故古之人身隐而功著形息而名彰说通而化奋利行乎天下而民不识,岂必以严罚厚赏哉?严罚厚赏,此衰世之政也。

(摘编自《吕氏春秋·离俗览》)

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重则君——尊,指受尊重,《过秦论》中“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的“尊”意思与此不同。
B.则百吏皆——喜,指怠慢,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喜”意思不相同。
C.本莫于令——要,通“邀”,指约请,邀请。与《桃花源记》“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的“要”意思相同。
D.不赏而民——劝,指努力向善,与《劝学》中“劝学”的“劝”意思不同。
2.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令轻君卑                 金就砺
B.故安国在尊君          其闻道也固先
C.莫如                    物喜
D.不罚邪止                 登高
3.对文中有关句子的句式判断及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凡君国之重器,莫重于令”是个典型的状语后置句,可以翻译为“所有统治国家的重要手段,没有对法令不重视的”。
B.“此神农、黄帝之政也”是以“也”为标志的判断句,可以翻译为“这是神农、黄帝的为政之道”。
C.“罚不严,令不行”是个省略句,可补全为“(百吏)罚不严,(则)令不行”,可以翻译为“如果百官刑罚不严明,那么法令就得不到执行”。
D.“太华之高,会稽之险,不能障矣”是个宾语前置句,可以翻译为“高大的华山,险峻的会稽山,都不能阻拦”。
4.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四处需要断句,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故古之人①身隐②而功著③形息④而名彰⑤说通⑥而化奋⑦利行乎天下⑧而民不识
A.①④⑥⑧B.②④⑥⑧C.①③⑤⑦D.②③⑤⑦
5.对于“严罚”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两则材料的认识是不同的。如果让你治理本市的“闯红灯”现象,你会“严罚”吗?为什么?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2024-08-18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就砺则利       金:金属制的刀剑等
B.舆马者          假:借助
C.而神明自得       神明:神的总称
D.用心          躁:浮躁,不专心
2.下列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虽有槁暴,不复挺者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翻译:君子生来和一般人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翻译: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兴起来了。
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积累善行成为美德,神明就会知晓,你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翻译: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都注意省察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行为上也没有过失了。
4.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即例证法来说明任何人通过发奋学习都能进步。
B.文中作者主要论述了后天学习对人的品性具有决定性意义,强调后天的教育可以改变人。
C.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D.随着作者设喻的连续和手法变换,文章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产生了铿锵起伏的节奏,表现出荀子劝学的激情。
2024-07-27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