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1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屈原列传》(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怀王       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B.秦,虎狼       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C.内惑郑袖       竟死秦而归葬
D.其弟子兰为令尹       楚人既咎子兰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亡赵,赵不内       走:逃跑。B.屈平既       嫉:憎恨。
C.冀幸君之       一:一次。D.然亡国破家相随       属:连接。
3.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父母者,人之本也。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B.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C.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人君)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D.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4.下列句子中,不能表现屈原忠君爱国及政治智慧的一项是(     
A.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B.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C.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D.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5.翻译下列句子。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2024-08-17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内蒙古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对口升学模拟考试(二)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节选自苏轼的《石钟山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余自齐安舟行临汝       适:恰好
B.夜月明                    “莫”通“暮”,夜晚。
C.之乎                       识:知道
D.自以为得其                 实:事情的真相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是(     
A.至湖口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B.于乱石间择一二扣之     亦各言志也
C.空中多窍     秦强赵弱
D.终不肯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赠之
3.下列句子中,与“大声发于水上”一句句式相同的是(     
A.文王拘而演《周易》B.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C.大王来何操D.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作者描绘了阴森可怖的夜景,为下文批评士大夫不肯夜泊绝壁之下埋下伏笔。
B.作者发现了两种声音及其产生的原因,以详补简,证实了郦道元的说法。
C.作者认为,李渤的错误就是主观臆断,自以为是。
D.文中四处“笑”都是苏轼发出的,①④两处都是针对李渤的,有否定、嘲笑之意。
2024-08-17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职教高考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为赵合从,说魏王曰:大王之地,地千里。地名虽小,然而庐田庑舍,曾无所刍牧牛马之地。人民之众,车马之多,日夜行不休,无以异于三军之众。臣窃料之,大王之国不下于楚。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臣窃为大王愧之。臣闻越王勾践以散卒三千,夫差于干遂;武王卒三千人,革车三百乘,斩纣于牧之野。岂其士卒众哉?能振其威也。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一》)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方千里       方:方圆。B.日夜行不休已       已:同“矣”,了。
C.禽夫差于干遂       禽:同“擒”,捕捉。D.诚能振其威也       诚:实在。
2.文中,苏秦游说魏王的策略主要是(     
A.阿谀奉承B.提振信心C.威胁恐吓D.散布谣言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臣窃为大王愧之。
2024-08-1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湘潭市职业高中对口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选自贾谊《过秦论》)

1.对选文中陈涉起义的劣势归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员较少B.武器落后
C.战力低下D.不得民心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竿为旗
(2)度长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4.选文第二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手法?阐述了什么道理?
2024-08-17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盐城市职教高考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攻宋。子墨子闻,起鲁,行十日十夜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⑤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

(选自《墨子》)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⑥。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

(选自《墨子》)

1.下列对加点词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固不杀人——根据“义不赂秦”可以推出“义”为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
B.公输盘不——与“请说之”中的“说”意思不同,其中一个为通假字。
C.子墨子起,再拜——根据“再拜献大王足下”可知,“再拜”为拜两次。
D.子墨子自鲁即齐,故人——根据“过故人庄”可以推知,“过”为“路过”意。
2.填入文中序号处的虚词依次是①以、②之、③于、④而,根据文意思考,哪几个可删除并且对原文不造成影响?(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
3.下列对文中句子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何罪之有”与“何故”都是宾语前置句。
B.“万事莫贵于义”与“今有人于此”都是状语后置句。
C.“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改为“人之争一言以相杀者,是贵义于其身也”,就成了定语后置句。
D.“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根据上下文补全主语为“公输盘”。
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或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①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②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③“给你帽子和鞋,但是要断绝你与兄弟的手足之情,你干吗?”必定不干。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帽子和鞋不如兄弟情珍贵
④“给你帽子和鞋,但是要砍断你的手和脚,你干吗?”必定不干。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帽子和鞋不如手和脚珍贵
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
5.因为印刷不清楚,所以小骉看不清⑤⑥两处的字到底是“自己”的“己”还是“已经”的“已”。请你帮助小骉,根据文章推断到底是填入哪个字并说明理由。(注:⑤⑥两处填入的是同一个字)
2024-08-1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联合体第四次模拟考试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石钟山记》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是(     
A.余自齐安舟行临汝       适:到……去。
B.硿硿             焉:相当于“然”,形容词词尾。
C.至夜月明             莫:通“暮”。
D.汝之乎             识:认识。
2.下面句子中的“而”字与“徐而察之”中的“而”字,用法完全相同的是(     
A.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下列各句与“古之人不余欺也”的句式不相同的是(     
A.何以知之?B.大王来何操?
C.不吾知也。D.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本段文字记叙作者实地考察的经过,指出石钟山得名的原因。
B.“余固笑而不信也”中的“笑”与“因笑谓迈曰”中的“笑”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讥笑,后者是微笑。
C.对寺僧的做法作者表示不相信,晚上自己亲自去实地考察了石钟山。
D.通过与苏迈的谈话,说出了石钟山得名的缘由,即与寺僧的解释完全相同。
2024-08-17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泰安市中职学校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1〕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2〕。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啧〔3〕。傲,非也;啧,非也;君子如向〔4〕矣。

——《荀子·劝学篇》

【注解】〔1〕箸(zhù):刻。指心中领会得十分深刻。〔2〕禽犊:赠献之物。这里比喻卖弄。〔3〕啧():多言,语声繁碎的样子。〔4〕向:通,回响。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以为法则                    一:全部、都
B.曷足以七尺之躯哉          美:使……完善
C.古之学者为己                    学者: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D.故不问而告谓之             傲:指心气浮躁
2.与“君子之学也,美其身”中“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尖草       (《促织》)B.作《师说》贻之(《师说》)
C.木直中绳,𫐓为轮。(《劝学》)D.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赤壁之战》)
3.下列对文章理解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君子学习能将所学贯彻到一言一行之中,从而提高自身修养,成为他人的榜样。
B.人学习,只追求了解记住某些字句篇章,利用所学在人前炫耀,把知识道理当作自傲的资本。
C.荀子认为当别人向自己请教问题时,应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如同回声一样,连续不断。
D.这篇短文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将君子之学与小人之学的不同态度进行对比,肯定了君子“以美其身”的学习目的。
4.请将第一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2024-08-17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中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令以责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其直,居为奇货。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数家产。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尽。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有万一之得。成然之。早出暮归,提竹简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宰严限追比,旬余,至百,两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

(节选自蒲松龄《促织》)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直                           昂:抬高
B.有万一之得                 冀:希望
C.又劣弱不中于             款:规格
D.至百                           杖:刑杖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辄倾数家
A.宫中尚促织B.令以责里正
C.冀有万一D.成然
3.下列加点词语在本文中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辄数家之产B.遂为猾胥报里正役
C.迄无D.两间脓血流离
4.下列对文段画横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此科敛丁口。
译文:借这个机会向老百姓摊派费用。
B.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
译文: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是一位教小孩读书的老师。
C.靡计不施。
译文:没有什么办法不去使用的。
D.宰严限追比。
译文:县官严定期限,严厉追逼。
2024-08-17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高三三校生对口升学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库。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不数年,田百顷,楼阁万橡,牛羊蹄跚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蠢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细其能     疏:陈述
B.抚军亦厚     赉:赏赐
C.民日妇卖儿     贴:抵押
D.     信:相信
2.下列句子中“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天将以酬长厚者
A.成以其小,劣之B.各个竦立以听
C.径进以啄D.归以示成
3.下列句子中,与“田百顷,楼阁万椽”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故不我若也D.试与他虫斗,虫尽靡
4.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一句,是作者对封建社会中贪官污吏的谴责。
B.作者指出“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是对当时最高统治者的讽谏。
C.“天将以酬长厚者”的说法,反映了蒲松龄“善恶有报”的宿命思想,这是其思想观点中进步性的表现。
D.“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以及“一人飞升,仙及鸡犬”,隐含着作者对封建官僚制度的愤懑和讥讽。
5.请将第一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独是成氏子以蠢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
2024-08-17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合测评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懂。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雾,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晒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                      侍:陪侍
B.则曰                                                          居:在平时
C.如或                                                       知:了解
D.以吾一日乎尔                                             长:成长
2.下列选项中,与“以吾一日长乎尔”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B.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3.下列对孔子和曾皙的对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皙的出场不同于别的弟子,子路等人坦陈志趣时,曾皙一边聆听孔子与他们的对话,一边悠然自得地鼓瑟,这一举动恰好反映了当时师生和谐对话的气氛。
B.孔子提问曾皙时,曾皙鼓瑟正接近尾声,他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这些似乎很平常的动作描写,生动地显现了曾皙洒脱而又知礼的形象。
C.曾皙的答辞不同一般,他用非常理性的语言述说他的志向,表现出高于其他几位弟子的理想。
D.曾皙的理想蓝图既符合儒家礼仪之邦的治国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隐含的出世隐居的心态,深深地打动了他,因而喟然而叹。这叹既表现了孔子对曾皙言志的赞许,又表现了孔子对曾皙勾画的理想境界的向往,师生之间得到了感情上的交流与共鸣。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1)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
2024-08-1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职教高考研究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