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1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郑谷改诗的故事,给我们以很多有益的启示。我们还可以从古典诗词中,找出“一”字的许多用法,诗人们赋予它以种种特殊的表现力。前面谈到的《早梅》诗,表现的是一种凌霜傲雪、蓓蕾初放的意境,人们在深雪覆盖之下,感到生命的力量,看到新生的象征。但是,在另外一些诗中,“一”字却被用来表现孤傲、突出的形象,例如传说为王安石所作的“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就属这一类。这两句诗写的是春色,动人的春色比比皆是,作者独选择了“浓绿万枝红一点”这样一个典型的细节,使得动人的春色集中在“红一点”上表现出来,构成非常鲜明出众的艺术形象,形成意在言外的艺术意境。好就好在这“一点”,如果是“红万点”,恐怕就没有韵味了。“动人春色不须多”,是“红一点”的说明,它也包含着深刻的美学意义:审美趣味是多样化的,百花盛开,百鸟争喧,乱云飞渡,万众高歌,这些场面会给人一种欢快热烈的美感,也许,那是属于阳刚之美吧?但是,用“一”字去表现的种种境界,却使人感到另外一种美。这种美的意境,往往使读者感到或幽静凄凉,或超群出众,或清高孤傲,或闲适雅致,也可以说是属阴柔之美。其特点是含蓄蕴藉,饶有余味,“一”字在此,具有“以少总多”“一以当十”的艺术效果。

(选自张文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1.郑谷改诗给我们的启示不包括的一项是(     
A.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写诗要重视反复推敲,锤字炼句。
B.诗歌创作应选择最恰当的字眼,表现最美的意境。
C.普通而常用的字,在诗歌中如果用得巧妙,就会有特殊的表现力。
D.诗歌创作借助于艺术联想,就能获得艺术审美的效果。
2.下列不属于作者所说的表现阴柔之美的一项诗句是(     
A.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B.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C.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D.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3.选文没有用到的一项论证方法是(     
A.比较论证B.引用论证C.举例论证D.比喻论证
4.作者说:“要说‘一’字的妙用,我们很自然地就会想到‘一字师’的故事。”“一字师”的故事对于阐述“一”字的妙用有着什么样的作用?
2024-08-2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职业学校2022-2023学年单招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用亲临山西,就能近距离欣赏云冈石窟代表性龛像的风采。前不久在国家博物馆亮相的华彩万象——石窟艺术沉浸体验展上,等比例高保真3D打印复制的云冈石窟第六窟文殊问疾屋形龛,让不少观众惊叹连连。展览上,艺术家们结合数字绘制、3D投影和AI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展现了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等文物的艺术风格与丰富内涵,为观众献上了一场沉浸式的艺术盛宴。

沉睡的文物像是一扇上了锁的窗,推开这扇窗,让文物活起来,可以从中窥见历史的发展、文明的演变、文化的传承,而科技,就是开锁的一把关键钥匙。《关于加强文物科技创新的意见》提出,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文物事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优先补齐科技基础条件短板。这有利于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这一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为保护文物、延续文脉、繁荣文化提供有力支撑。

很长时间内,我国考古领域存在科技手段运用不够、科技创新水平不高的情况。如今,这种状况有了很大改变,越来越多黑科技被引入考古全链条。比如,在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考古发掘中,考古团队采用高精度磁法、电阻率成像技术等多种地球物理探测手段,为岷江河道做了CT检查,通过3D模型清晰呈现砂石下的河道情况,再通过水力学试验分析文物被冲刷产生位移的规律,由此确定了遗址范围和重点发掘区域。从手铲释天书慧眼览古幽,前沿技术的引入,不仅改善了文物发掘的条件,提高了发掘效率,也有利于减少发掘工作对文物的影响,更好地保持文物的原貌。

文物不言,自有春秋。文物是凝固的时间,用好科技手段,可以让文物说话,讲述背后的故事,让沉淀的时光重新流淌。针对简牍出土后出现变色病害妨碍文字辨识问题,文物工作者采用特殊的光学成像技术,并辅以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获得良好的墨迹显影效果,成功识别简牍上的信息。碳十四测年、古DNA分析、同位素分析……科学技术在考古领域应用的越来越广泛,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古代历史的实证性认识,把我们对古代社会的研究不断推向深入。年代如何,自然环境如何,人的体质特征如何,古人是怎样生产食物的……随着研究还原的要素由少到多、由简略到详细,这片土地上曾发生的故事逐渐生动起来。

传承是为了更好发展,发展才能更好传承。当下,文博热持续、文创风劲吹,走进博物馆日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热门展览一票难求,文创产品供不应求。足不出户就可以云游故宫;借助裸眼3D技术走入古画;三维数字文物可在指尖细细赏玩……科技的力量,为文博事业发展打开了新空间,让这些承载着历史风云的宝物得以走进日常生活,让人们近距离感受文化的魅力。用好科技创新,挖掘文物的多重价值,不断拓展人们感知文化的渠道和深度,才能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更好传承文明薪火。

知所从来,方明将往。当前,考古领域仍有许多谜题未能解开,无论是更好进行遗址发掘、研究分析,还是进行文物修复、展示传播,都对用好科技手段提出了更高要求。

(选自《人民日报》,作者尹双红,有删改)

1.下列关于科技助力文化保护的具体实践,说法正确的是(     
A.国家博物馆开设的“华彩万象——石窟艺术沉浸体验展”,利用科技展现了世界各地的石窟文化。
B.数字化技术使得古代文物能够以虚拟现实的方式呈现,如“云游故宫”项目让人们无须实地游览就能全方位体验故宫的魅力。
C.“三维”数字文物因其科技含量低,所以不能满足人们对文物细致观赏的需求。
D.文物工作者利用光学成像技术揭示了所有古代文献上的模糊文字信息,解决了所有古代文献辨识难题。
2.文中举出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考古发掘的例子,符合其用意的是(     
A.考古领域已广泛应用多种高科技探测技术。
B.地球物理探测技术能够精确还原古代战争场景。
C.科技创新在提高文物发掘效率和保护文物原貌方面的作用。
D.水力学试验分析对于确定文物埋藏地点的重要性。
3.关于文章内容和写作特点的分析,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文章通过列举具体事例,如云冈石窟第六窟复制龛像和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发掘,来阐述科技在考古和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B.文章结构逻辑严密,先介绍科技在文物“活化”中的作用,接着阐述科技对考古工作的改进,最后探讨科技对文化传播与传承的影响。
C.作者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将文物比作“上了锁的窗”,将科技比作“开锁的钥匙”,形象地说明了科技在揭示文物历史价值方面的重要性。
D.文章通过对比古今考古技术的差异,突出了科技进步对文物事业发展的重要影响。
2024-08-19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菏泽市中职学校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话剧《茶馆》等老作品每一亮相,总会引来叫好和追捧,甚至形成一票难求的文化热点。同时,一些新创作品却很难把人们引进剧场,有的即便一时获得好评,也很快被人淡忘,成为舞台稀客,更有甚者沦为一日游”“节展游。两相对比,不禁引人深思。经典作品长演不衰,圈粉几代人,奥妙何在?

戏剧艺术是靠表演立在舞台上的,也靠表演得以传承。经典作品的艺术高度,不仅源于思想内涵、故事情节,更有赖于精湛的技艺。京剧表演艺术家张火丁曾说:我唱的永远是程派。她的《锁麟囊》每演必火,几乎成为灯谜的节日,足以说明正是一代又一代角儿们对技艺的执着守护与传承,才保持了味儿的纯正延续,使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持续散发。

经典从来都是开放的、面向未来的,不但提供精彩的内容,而且提供续写精彩的可能。戏曲理论家李渔说,旧剧之可贵在于本质如常,又能新而善变。那些久演不衰的剧目,身段往往比较柔软,善于结合时代审美语境的变化而做出微调。这为创作者反复咀嚼生活的馈赠,耐心听取观众、文艺评论家的意见并加以运用提供了有利条件。事实上,经典作品正是以小碎步前行的形式登上了艺术的高峰,也走进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给他们以温暖和力量。

经典作品之所以耐看,还因为其扎根文化沃土的深度决定了作品的厚度,反映出创作者对人性的体察与感悟。优秀的文艺作品总是时代的产物,反映着一个时代独特的文化气质。随着时间的流逝,物质的东西可能过时甚至灭失,精神却永不过时,历经岁月的冲刷,反而会愈显光亮,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比如,豫剧《朝阳沟》讲述的是当年的知识青年扎根农村的故事。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当代青年投身社会建设、报效祖国的途径发生了巨大变化,表达情感的方式,也更加丰富。但我们今天再看《朝阳沟》,依然会为作品中深藏的家国情怀感动不已。

更重要的是,经典作品还饱含生活的温度,以艺术手法说出了老百姓的心声。这也是其承载的文化精神、思想内涵和艺术追求真正抵达受众最根本的保证。戏剧是高雅的也是大众的。对于普通观众而言,戏剧所营构的,不只是艺术空间,也是伦常的尺度。在这里,生活中的善行义举得到更有故事性的表现,不公正不道德现象受到谴责与批判,向往地变成了现实,现实地昭示着愿景。比如,河北梆子《宝莲灯》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末,已演了1400多场,是著名的保留剧目。当人们为舞台上的沉香热烈鼓掌时,掌声是对人间真情的讴歌,也包含着对孝心孝行以及惩恶扬善的赞许。话剧《天下第一楼》首演于上世纪80年代末,经三十余年舞台打磨已成当代经典,剧中人与命运的不懈抗争,拨动着观众的心弦,引导人们思考人生,在生活的韧性中咂摸历史的流转。贴近百姓口味自然有口碑,而真正的经典作品恰是靠百姓口碑流传的,具有现实温度的。

1.下列对戏剧经典作品“长演不衰”的奥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经典戏剧艺术是靠表演立在舞台上的,也靠表演得以传承。
B.经典戏剧艺术善于结合时代变化做出“小碎步”式的调整。
C.经典戏剧作品具有文化的力量,精神永不过时。
D.经典戏剧作品是靠百姓口碑流传的,具有现实的温度。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近年来,《茶馆》等“老作品”每一亮相,总会形成“一票难求”的文化热点,但是一些新创作品却很容易让人淡忘。
B.《锁麟囊》每演必火,源于张火丁“唱的永远是程派”,保持了“味儿”的纯正延续。
C.《朝阳沟》的故事虽然过时了,但作品中深藏的家国情怀仍会深深地感动观众。
D.河北梆子《宝莲灯》唱出了百姓的心声,已演出1400多场,长盛不衰。
3.下列对文章最后一段中加点的“生活的温度”和“现实温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生活的温度”指作品符合老百姓的是非观念和伦理观念,扬善惩恶。
B.“生活的温度”指要用艺术的形式把百姓的美好愿望变成舞台上的“现实”。
C.“现实温度”是指戏剧作品贴近老百姓的口味,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D.“现实温度”是指戏剧作品要多创作反映现实的作品,用现实拨动观众的心弦。
2024-08-19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春季高考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那么,又要礼失而求诸野了。夷人,现在因为想去取法,姑且称之为外国,他那里,可有较好的法子么?可惜,也没有。所有者,仍不外乎不准集会,不许开口之类,和我们中华并没有什么很不同。然亦可见至道嘉猷,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固无华夷之限也。猛兽是单独的,牛羊则结队;野牛的大队,就会排角成城以御强敌了,但拉开一匹,定只能牟牟地叫。人民与牛马同流,——此就中国而言,夷人别有分类法云,——治之之道,自然应该禁止集合:这方法是对的。其次要防说话。人能说话,已经是祸胎了,而况有时还要做文章。所以苍颉造字,夜有鬼哭。鬼且反对,而况于官?猴子不会说话,猴界即向无风潮,——可是猴界中也没有官,但这又作别论,——确应该虚心取法,返璞归真,则口且不开,文章自灭:这方法也是对的。然而上文也不过就理论而言,至于实效,却依然是难说。最显著的例,是连那么专制的俄国,而尼古拉二世龙御上宾之后,罗马诺夫氏竟已覆宗绝祀了。要而言之,那大缺点就在虽有二大良法,而还缺其一,便是:无法禁止人们的思想。

(选自鲁迅《春末闲谈》)

1.关于作者称呼外国为“夷人”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统治者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心理讽刺。
B.作者对国人麻木不仁的讽刺。
C.对外国的愤怒。
D.作者对统治者愚弄国人的讽刺。
2.下列对“仓颉造字,夜有鬼哭。鬼且反对,而况于官?”一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了文字发明对于社会带来的负面效应。
B.强调了当时的统治者对仓颉发明文字的恐惧心理。
C.说明封建统治阶级和鬼一样可憎,卑劣和反动。
D.揭露讽刺了统治者钳制人民思想的本质。
3.下列对这段文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论述了统治者无论采用什么办法,都无法禁锢人民的思想,最终必然导致像罗马诺夫王朝一样覆亡的命运。
B.鲁迅对古今中外统治者奴役人民,想尽一切办法禁锢和麻痹人民的卑劣行径给予了尖锐的批评和无情的嘲讽。
C.鲁迅对中外统治者愚弄人民的行径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其不同之处。
D.这段文字充分体现了鲁迅杂文讽刺、嘲弄、讥诮,正话反说等风格,显示了强烈的批判锋芒。
2024-08-19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南五市三区中等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漫谈敦煌壁画中的飞天

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从起源和职能上说,飞天不是一位神,它是乾闼婆与紧那罗的复合体。乾闼婆意译为天歌神,由于他周身散发香气,又叫香音神,紧那罗意译为天乐神。他们原是印度古神话与婆罗门教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一对恩爱夫妻。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与洞窟创建同时出现。从十六国北凉到北魏,这是飞天的兴起时期。此时深受印度和西域的影响,大体上是西域式飞天。北凉时期的飞天多画在窟顶平棋岔角、窟顶藻井装饰、佛龛上沿和本生故事画主体人物的头上。其造型和艺术特点是:头有圆光,脸型椭圆,直鼻大眼,大嘴大耳,耳饰环珵,头束圆髻,或戴花蔓,或戴印度五珠宝冠,身材粗短,上体丰裸,腰缠长裙,肩披大巾。由于晕染技法变色,成为白鼻梁、白眼珠,与西域龟等石窟中的飞天十分相似。初创时期,运笔豪放,着色大胆,显得粗犷朴拙。莫高窟北魏时期的飞天所画的范围扩大了。还画在说法图、佛龛内两侧。有一些洞窟里的飞天形象,逐步向中国化转变。飞天的脸型已由丰圆变得修长,眉清目秀,鼻丰嘴小,五官匀称谐调。头有圆光,或戴五珠宝冠,或束圆髻。身体比例逐渐修长。飞翔姿态也多种多样了,有的横游太空,有的振臂腾飞,有的合手下飞,气度豪迈大方,势如翔云飞鹤。飞天起落处,朵朵香花飘落,颇有天花乱坠满虚空的诗意。

这是创新时期。此时期的敦煌飞天,处在佛教天人与道教羽人、西域飞天从西魏到隋代,与中原飞天相交流、相融合、创新变化的阶段,是中西合璧的飞天。莫高窟西魏时期的飞天所画的位置大体上与北魏时期相同,只是西魏时期出现了两种不同风格特点的飞天,一种是西域式飞天。西域式飞天继承北魏飞天的造型和绘画风格,其中最大的变化是:作为香音神的乾婆抱起了各种乐器在空中飞翔,作为天乐神的紧那罗亦飞翔于天空。两位天神合为一体,成后来的敦煌飞天,亦叫散花飞天和伎乐飞天。一种是中原式飞天,是东阳王元荣出任瓜州古敦煌刺史期间,从洛阳带来的中原艺术画风在莫高窟里新创的一种飞天。这种飞天是中国教飞仙和印度佛教飞天的融合:中国的道教飞仙失去了羽翅,裸露上体,脖饰项链,腰系长肩披彩带;印度的佛教飞天失去了头上的圆光和印度宝冠,束起了发髻,戴上了道冠。人物形象完全是中原秀骨清像形,身材修长,面瘦颈长,额宽颐窄,直鼻秀眼,眉细疏朗,嘴角上翘,微含笑意。

从初唐到晚唐,这是鼎盛时期。唐朝时,敦煌飞天进入成熟时期,艺术形象达到了最完美的阶段。这时期的敦煌飞天已少有印度、西域飞天的风貌,是完全中国化的飞天了。唐代前期的飞天具有奋发进取、豪迈有力、自由奔放、奇姿异态、变化无穷的飞动之美,这与唐王朝前期开明的政治、强大的国力、繁荣的经济、丰富的文化、开放的国策、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唐代后期的飞天,在动势和姿态上已没有了前期那种奋发进取的精神和自由欢乐的情绪;在艺术造型上人体已由丰满娇美变为清瘦朴实;衣饰上已由艳丽丰厚转为淡雅轻薄;神态上已由激奋欢乐变为平静忧思。从五代至元代,逐渐走向公式化,失去了原有的艺术生命。

(摘自《寻根》,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飞天不是一位神,它是天歌神和天乐神的合体,他们原是娱乐神和歌舞神,一对恩爱夫妻。
B.从十六国北凉到北魏时期的飞天,运笔豪放,着色大胆,显得粗犷朴拙。
C.成熟时期的唐代飞天,是完全中国化的飞天。唐代前期的飞天具有飞动之美。
D.中原式飞天,是中原洛阳人在莫高窟里塑造的,完全是中原“秀骨清像”形。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按照兴起、创新、鼎盛、衰落四个时期的顺序论述了敦煌飞天的演变过程。
B.文章从所画的范围、造型、艺术特点等方面简述了北凉与北魏莫高窟飞天的差异。
C.介绍西魏时期的两种飞天主要是为了说明这时期的飞天大体上与北魏时期相同。
D.在论述敦煌飞天的演变时,时时描述不同时期的飞天形象,使文章具体可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飞天的兴起时期,深受印度和西域的影响,大体上是西域式飞天。
B.创新时期的敦煌飞天,处在佛教天人与道教羽人、西域飞天与中原飞天交流、融合、创新变化的阶段,是中西合璧的飞天。
C.唐朝时,敦煌飞天进入成熟时期,艺术形象达到了最完美的阶段,已没有印度、西域飞天的风貌。
D.唐代后期的飞天,在动势和姿态上已没有了前期那种奋发进取的精神和自由欢乐的情绪。
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没有中国道教飞仙和印度佛教飞天的融合变化,也就可能没有中原式飞天。
B.有一些飞天形象,逐步向中国化转变,所以北魏时期的飞天所画的范围扩大了。
C.唐后期的飞天在动势和姿态造型上与唐前期有很大的不同,与时代的变化有关。
D.敦煌飞天的演变是时代的演变,没有唐前期的时代精神就没有唐飞天的飞动之美。
2024-08-18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高三全省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节选),完成各题。

我们的体质常常威胁我们,可是任何人也不敢藐视它的权利。

诚然,我们能够超越体质的限制,但这么一来,我们也就垮得更快;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是冒险把大厦建筑在松软的废墟上,我们的一生也就变成一场精神原则和肉体原则之间的不幸的斗争。但是,一个不能克服自身相互斗争的因素的人,又怎能抗拒生活的猛烈冲击,怎能安静地从事活动呢?然而只有从安静中才能产生出伟大壮丽的事业,安静是唯一能生长出成熟果实的土壤。

尽管我们由于体质不适合我们的职业,不能持久地工作,而且很少能够愉快地工作,但是,为了恪尽职守而牺牲自己幸福的思想激励着我们不顾体弱去努力工作。如果我们选择了力不胜任的职业,那么我们绝不能把它做好,我们很快就会自愧无能,就会感到自己是无用的人,是不能完成自己使命的社会成员。由此产生的最自然的结果就是自卑。还有比这更痛苦的感情吗?还有比这更难于靠外界的各种赐予来补偿的感情吗?自卑是一条毒蛇,它无尽无休地搅扰,啃啮我们的胸膛,吮吸我们心中滋润生命的血液,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

如果我们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以为能够胜任经过较为仔细地考虑而选定的职业,那么这种错误将使我们受到惩罚。即使不受到外界指责,我们也会感到比外界指责更为可怕的痛苦。

如果我们把这一切都考虑了,如果我们的生活条件容许我们选择任何一种职业,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一种能使我们获得最高尊严的职业,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一种能给我们提供最广阔的场所来为人类工作,并使我们自己不断接近共同目标即臻于完美境界的职业,而对于这个共同目标来说,任何职业只不过是一种手段。

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更加崇高品质的东西,是使他无可非议、受到众人钦佩并高于众人之上的东西。

但是,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这种职业不需要有不体面的行动(哪怕只是表面上不体面的行动),甚至最优秀的人物也会怀着崇高的自豪感去从事它。最合乎这些要求的职业,并不总是最高的职业,但往往是最可取的职业。

(1)马克思认为最应该选择的职业是(     
A.能满足个人需求的职业
B.能带来高收入的职业
C.能获得最高尊严的职业
D.被别人羡慕的职业

(2)选文中“尊严”的含义是什么?
(3)文中画线句子表达了什么意思?“大厦”“松软的废墟”指的是什么?
2024-08-18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第五届沃米杯山西省中职生对口升学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网络综艺节目是在网络电影、网络电视剧探索和形成规模之后的一个新兴品类。

网络综艺节目可以借助网络传播,通过网络平台来实现与观众的无距离互动,即时收到观众的反馈。观众在观看节目期间可以在视频页面对节目进行即时的评论,与其他观众交流观感并对节目内容进行讨论。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分享的方式把节目内容转帖在微博、人人网、QQ等社交网站上,与好友进行讨论分享,大大增加视频的点击率。

网络综艺节目不受篇幅时长的限制,由于话题的不同,主持人谈论的多与寡,可能导致节目有不同的时长。网络娱乐节目也不受具体播出时间的限制,由于其拥有网络平台自身的特殊属性——储存性,只要节目上传后,观众可以选择在任意时间进行观看,而且不受节目期间广告的困扰,任意地快进选择感兴趣的片段或者重复观看,网络观众在碎片化时间内的娱乐需求得到满足,符合广大网络观众的观看习惯。

网络综艺节目中经常大量使用网络语言,以达到更好的效果。这些网络语言主要来源于网上的热点事件、搞笑漫画、方言以及游戏等,如人艰不拆、十动然拒、喜大普奔……这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四个字的网络流行语,近来被称为网络新成语。此外,由于网络娱乐节目的受限较传统娱乐节目的少,因此主持人发挥的空间也更大,主持风格也更为活泼,整个节目所呈现出来的效果也更趋年轻化。

传统的电视节目考虑到节目的受众以及收视率等指标,选择的题材多为受众喜闻乐见的内容。而网络综艺节目的指标是点击率,所选题材多为年轻化网民所喜欢的具有创新性的节目,以及能够满足多样性网络观众需求的各类节目,如音乐类节目、盘点类节目、游戏类节目、脱口秀节目等,以及电视台所缺乏的非主流、个性化的小众化节目。

(摘编自刘昊、夏清泉《网络综艺节目的形态特征》)

材料二:

网络综艺节目作为具有强烈意识形态属性的文化产品,不同于一般的物质商品,还需要兼顾社会价值和社会效益,而且在任何时候都应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然而近年来频频爆款的某些网综节目却把文化变成了监狱滑稽游戏(尼尔·波兹曼语),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危害。其主要危害:一是渲染虚假人格。一些明星在面对镜头时往往刻意展现人性真善美的一面,而在镜头之外却挑战社会公序良俗。二是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明星们的巨额收入蛊惑人们的投机取巧和一夜暴富成名的心理,误导未成年人滋长不切实际的成功幻想;一些爆款网综传递颜值即王道,听任弹幕文化中的低俗不堪内容,严重损害了未成年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治理爆款网综乱象,势在必行。

倡导低碳美学和低碳艺术理念,为创作优秀网综提供理论支撑。一些爆款网综之所以存在严重的问题,一个更可能的原因就是缺乏正确创作理论的匡扶、指导和评判。就此而言,低碳美学和低碳艺术原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借鉴意义。低碳美学和低碳艺术原理根据自由情感之于审美主体的价值高低、大小与正负,把艺术分为快餐艺术、低碳艺术和高碳艺术。快餐艺术就是以契合人类经验的外在形式刺激审美主体生理感官而产生的浅表性的精神愉悦、适量接触有助于主体缓解精神压力但对心灵的滋养价值较小的艺术;低碳艺术就是以特定的内容价值刺激主体的心灵官能而产生的自由情感、对主体心灵和情感具有陶冶和净化作用的艺术;高碳艺术就是以特殊的外在形式刺激主体的生理和心理官能而产生的具有强烈致瘾性、蛊惑性或刺激性的精神愉悦、对主体的身心健康具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作用的艺术。大部分爆款网综因其强烈的致瘾性、蛊惑性和感官刺激性,隶属于高碳艺术或快餐艺术的范畴,而够得上低碳艺术范畴的则很少。

将弘扬社会主流价值作为网综创作的核心伦理。网综创作者应始终将鲜明的主流价值导向作为艺术创作的首要伦理,即始终在创作中坚持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的道德理性。在这方面,以《上新了‧故宫》为代表的爆款网综和以《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为代表的优秀电视综艺节目已经走在了前列。这些综艺节目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将社会主流文化价值与原创性紧密结合,运用先进、新颖的艺术形式,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展现中华民族璀璨悠久的历史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力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国家自豪感,充满着强劲的正能量。网综创作需要学习借鉴的是它们的原创性和正确鲜明的价值导向。

建构法理思维,严格规范和创新网络综艺节目选星、造星、追星机制。除了恪守艺术伦理外,网综的生产、传播、消费和监管还必须建构现代法理思维、法治意识和若干规范性的体制机制。事实上,部分爆款网综及其所营造的某些饭圈文化行为已经逾越了艺术伦理的疆界,甚至构成侵犯他人权利的违法犯罪,因此必须用法理思维和法治手段进行强有力的管控。

(摘编自马立新、马苗苗《爆款网络综艺节目的生产逻辑、问题与对策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娱乐节目的储存性让观众能够在观看选择上有极大的灵活性,这使得网络观众在碎片化时间内的娱乐需求都得到了满足。
B.“人艰不拆”等“网络新成语”让人摸不着头脑,是因为它们主要来源于网上的热点事件、搞笑漫画、方言以及游戏等渠道。
C.网络综艺节目应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近年来频频爆款的网综却把文化变成了“监狱”和“滑稽游戏”,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危害。
D.网综的生产、传播、消费和监管应建构现代法理思维、法治意识和若干规范性的体制机制,以符合社会需求。
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综艺节目是在网络电影、网络电视剧探索和形成规模之后的一个新兴品类。具有互动性、灵活性、趣味性、多元性等特点。
B.网络综艺通过互动分享的方式能够大大增加视频点击率,可见在网综节目中设计一些互动分享环节可以提高其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C.一些爆款网综渲染虚假人格,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危害,必须要用法理思维和法治手段对其进行管控。
D.高碳艺术、快餐艺术、低碳艺术都能影响人的精神或心理,不过低碳艺术值得提倡,高碳艺术和快餐艺术要合理地去粗取精。
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低碳艺术”要求的网络综艺节目是(     
A.某综艺节目以复原典籍美食为切口,在制作、探索和品尝中擦亮中华源远流长的美食文化,让观众感受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B.某综艺节目让明星团来反观和解读普通单身男女日常相处的生活细节、情感交流和心动信号,观众可以从中缓解压力,获得共鸣。
C.某综艺节目沉浸式探访山水间的村庄,聚焦新农村的新风貌、新气象和村庄在乡村振兴号召下产生“山乡巨变”的历程。
D.某综艺节目讲述当下新“七夕”故事,选取与“爱情”相关的人文典故二次创作,是新时代艺术形式与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
4.请根据下面的表格,完成相关任务。
年龄段平台1平台2平台3平台4
低于2014181312
20-2942464441
30-3930263234
40-49岁1081011
高于504222
平均年龄28.126.127.828.3
女性占比61655764

1:中国新上线独播网络综艺用户画像(单位:%

(1)根据表1,网络综艺用户有两个最鲜明的特点,分别是:                       
(2)根据表1,结合材料,请你就“如何留住老客户,发展新用户”,给网络综艺节目栏目组提两条建议。
5.阅读下列文字,结合材料二具体分析下列爆款网综A取得成功的原因。

某爆款网综A口碑和收视率逆袭国内各大王牌综艺节目。节目开拓出一个新的领域,以农业生活为主题开掘,真实记录10位年轻人用192天,在142亩土地上,从播种、灌溉、施肥到收获小麦的全过程,带领观众沉浸式体会农业生产的苦与乐。播出方式另辟蹊径,采用长视频+短视频+直播的组合方式,长视频主要呈现种地过程,短视频展现了少年美食类、知识分享类等内容,直播则重在展示每日日常、重大节气事件,让用户与种地小队进行实时的交流互动。

2024-08-18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单招单考嘉兴市、宁波市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文理交融是必由之路》(节选),完成各题。

2001112日,我在北大论坛上做了一次发言——天人合一,文理互补,引起了北京大学电子学系吴全德教授的注意,他枉驾寒舍,告诉我他完全赞同我的看法,并且送给了我他的新著《科学与艺术的交融——纳米科技与人类文明》(北京大学出版社7月第1版)。我大喜过望。发表一种意见而能得到赞同,这也是知己的一种表现形式,我焉能不大喜呢?

我拿到了书,立即埋首读起来。但是,我是搞语言的,物理只有高中水平,对电子则一窍不通。我读这一本融合文理的书,真是苦乐参半。读到讲物理学的部分,则若读天书,不知所云,味同嚼蜡,苦不堪言。谈到讲艺术的部分,则豁然开朗,字字珠玑,其甘如饴,乐不可支。我一连读了几遍,觉得这真是一部好书,处处引人入胜,给人以无穷无尽的启悟,发人深省。它给科学与艺术架上了一座可靠的桥梁。

我现在引用几句吴先生引用的教育家和自然科学家的话,引用原话比自己解释更为可靠。蔡元培先生在《美术与科学的关系》一文中写道:科学虽然与美术不同,在各种科学上,都有可以应用美学眼光的地方。鲁迅在《科学大教篇》中指出,仅片面地推崇科学,人生必大归于孤寂。他又指出,人类所当希冀要求者,不仅是牛顿,也应有莎士比亚;不仅要有玻意耳,也要有拉斐尔那样的画家;既要有康德,也必须有贝多芬;既要有达尔文,也必须有卡莱尔似的著作家。此种种,皆所以致人性于全,不使偏倚,因此见今日之文明者也(季羡林:请注意鲁迅使用的这一个字)。正如吴全德先生在书中几个地方讲到的那样,科学与艺术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就是不

(1)选文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2)作者与吴全德教授是如何结缘的?
(3)作者连续引用教育家和自然科学家的话的作用是什么?
2024-08-18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第五届沃米杯山西省中职生对口升学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的趣味

朱光潜

①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仿佛以为知、好、乐是三层事,一层深一层;其实在文艺方面,第一难关是知,能知就能好,能好就能乐。知、好、乐三种心理活动融为一体,就是欣赏,而欣赏所凭的就是趣味。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大半由于在知上有欠缺。

②有些人根本不知,当然不会感到趣味,看到任何好的作品都如蠢牛听琴,不起作用。这是精神上的残疾。犯这种毛病的人将失去大部分生命的意味。

③有些人知得不正确,于是趣味低劣,缺乏鉴别力,只以需要刺激或麻醉,取恶劣作品疗饥过瘾,以为这就是欣赏文学。这是精神上的中毒,可以使整个的精神受腐化。

④有些人知得不周全,趣味就难免窄狭,像上文所说的,被囿于某一派别的传统习尚,不能自拔。这是精神上的短视,坐井观天,诬天藐小

⑤要诊治这三种流行的毛病,唯一的方剂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一切价值都由比较得来。生长在平原,你说一个小山坡最高,你可以受原谅,但是你错误。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天下也只是孔子所能见到的天下。要把山估计得准确,你必须把世界名山都游历过、测量过。研究文学也是如此,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这就是趣味)也就愈可靠。

⑥人类心理都有几分惰性,常以先入为主,想获得一种新趣味,往往须战胜一种很顽强的抵抗力。许多旧文学家不能欣赏新文学作品,就因为这个道理。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起初习文言文,后来改习语体文,颇费过一番冲突与挣扎。在才置信语体文时,对文言文颇有些反感,后来多经摸索,觉得文言文仍有它的不可磨灭的价值。专就学文言文说,我起初学桐城派古文,跟着古文家们骂六朝文的绮靡,后来稍致力于六朝人的著作,才觉得六朝文也有为唐宋文所不可及处。在诗方面,我从唐诗入手,觉宋诗索然无味;后来读宋人作品较多,才发现宋诗也特有一种风味。我学外国文学的经验也大致相同,往往从笃嗜甲派不了解乙派,到了解乙派而对甲派重新估定价值。我因而想到培养文学趣味好比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来非我所有的征服为我所有。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道:一个诗人不仅要创造作品,还要创造能欣赏那种作品的趣味。我想不仅作者如此,读者也须时常创造他的趣味。生生不息的趣味才是活的趣味,像死水一般静止的趣味必定陈腐。活的趣味时时刻刻在发现新境界,死的趣味老是囿在一个窄狭的圈子里。这道理可以适用于个人的文学修养,也可以适用于全民族的文学演进史。

一九四三年

1.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诊治这三种流行的毛病,唯一的方剂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一句使用的论证方法是比喻论证。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出自《老子》。
C.“文学的趣味”在文中是指培养高雅、广泛的文学欣赏趣味。
D.三国的吴,晋朝的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都以建康(东吴时称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为首都,合称六朝。
2.下列有关文学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桐城派”是明代中叶出现的散文流派,因其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桐城人而得名。
B.华兹华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湖畔派”代表诗人。
C.“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出自《孟子·尽心上》。
D.《文学的趣味》是一篇文艺论文,作者朱光潜是安徽桐城人,中国著名美学家。
3.下列对第⑤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要诊治文学欣赏方面“没有趣味”“趣味低劣”“趣味窄狭”这三种毛病的唯一方剂是欣赏者要扩大眼界,加深理解。
B.作者引用“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主要是为了论述欣赏文学要多玩索作品,多比较作品的种类和风格,才能加深理解。
C.欣赏者通过多多益善的各项比较,才能掂量出作品的价值,培养出趣味。
D.“那‘天下’也只是孔子所能见到的天下”意在强调孔子尽管被后人尊称为“圣人”,但他也有目光短浅的时候。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⑥段的中心句是“生生不息的趣味才是活的趣味,像死水一般静止的趣味必定陈腐”。
B.第⑥段文字主要是以作者个人亲身体验举例论证:以学习文言文与语体文、古文与六朝文、唐宋诗词、外国文学来论证人类要“想获得一种新趣味,往往须战胜一种很顽强的抵抗力”这一观点。
C.文中作者用自身体验作为例子来论证观点,“现身说法”,在增加文章可信性的同时,使说理更加具有说服力。
D.本文语言行止自如,繁简适度。本文重点阐述如何获得文学趣味,而不是批判文学趣味上的欠缺,指出毛病是为了治疗,所以第②③④段只是说出病象,点明危害,故较简约;而⑤⑥段则重点阐述如何获得文学趣味,所以用笔较繁。
2024-08-18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江淮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文化素质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假如人生没有磨难》,完成下面小题。

假如人生没有磨难

贺铭华

①到过农村的人常发现这样一种农事现象:农民们对刚出土的青苗要进行碾压。开始人们觉得不可思议,甚至认为对柔嫩的幼苗采取如此高压手段,似乎近于残酷。后来有经验的老农告诉我们,碾压青苗恰恰是为了能让青苗长得更好!刚出土的青苗头重根浅,耐不住风吹雨打,必须施以重压才能扎稳根须,夯实基础。根扎得稳,苗才长得壮。

②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生下来就掉进福堆里,左拥右抱,百般呵护,不经受种种磨砺,不遭受些许苦难,这种环境能培养出栋梁之材吗?显然不能!其实,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磨难是人生最好的礼物!

③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不会进化,人类长期生活在一顺百顺、无忧无虑的环境中,那么既淘汰不了弱者,也筛选不出强者。假如当初就如此,人体的各种功能必将全面退化,最后可能倒退回原始状态。真的那样,人类也许现在还同猿猴们称兄道弟,与野兽们同林为伍。

④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可能会成为愚不可及的白痴蠢蛋。富贵温柔真如同一把无形利剑,它削去了人的铮铮铁骨、坚强意志、奋斗精神和冲天豪气,将猛虎变为猫咪,将雄狮变为绵羊,将雄鹰变为麻雀……

⑤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会丧失很多优秀品质。胆识、进取、意志和坚韧等一串串闪光的字眼便没有任何社会意义,甚至可能会从字典中删除,黯然下岗。然而,现实中,正是这些千古不朽的社会理念在支撑着人生的框架,在构建着人生的坐标,在书写着人生的底蕴,在指引着人生的航向……

⑥因此,我们对于人生中的各种磨难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我们知道阳光总在风雨后”“吹尽狂沙始到金。我们向磨难要勇气,要智慧,要韧性,要成功!只要是人生中不可摆脱的磨难,尽管来吧!早些来吧!我们昂首挺胸地站立着!绝不胆怯!绝不屈服!

(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

1.阅读本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简析作者提出论点的思路。
3.从论证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④段中划线句的作用。
4.请你根据第⑤段内容,为本段补充一个反面的事实论据,合适的一项是(     
A.蜀汉后主刘禅贪图享乐,不思进取。B.史铁生对抗残疾,潜心写作。
C.方仲永幼年天资过人,指物作诗立就。D.司马光砸缸救人,突显智慧品格。
2024-08-17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内蒙古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对口升学模拟考试(二)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