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学术论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 题号:2387693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话剧《茶馆》等老作品每一亮相,总会引来叫好和追捧,甚至形成一票难求的文化热点。同时,一些新创作品却很难把人们引进剧场,有的即便一时获得好评,也很快被人淡忘,成为舞台稀客,更有甚者沦为一日游”“节展游。两相对比,不禁引人深思。经典作品长演不衰,圈粉几代人,奥妙何在?

戏剧艺术是靠表演立在舞台上的,也靠表演得以传承。经典作品的艺术高度,不仅源于思想内涵、故事情节,更有赖于精湛的技艺。京剧表演艺术家张火丁曾说:我唱的永远是程派。她的《锁麟囊》每演必火,几乎成为灯谜的节日,足以说明正是一代又一代角儿们对技艺的执着守护与传承,才保持了味儿的纯正延续,使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持续散发。

经典从来都是开放的、面向未来的,不但提供精彩的内容,而且提供续写精彩的可能。戏曲理论家李渔说,旧剧之可贵在于本质如常,又能新而善变。那些久演不衰的剧目,身段往往比较柔软,善于结合时代审美语境的变化而做出微调。这为创作者反复咀嚼生活的馈赠,耐心听取观众、文艺评论家的意见并加以运用提供了有利条件。事实上,经典作品正是以小碎步前行的形式登上了艺术的高峰,也走进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给他们以温暖和力量。

经典作品之所以耐看,还因为其扎根文化沃土的深度决定了作品的厚度,反映出创作者对人性的体察与感悟。优秀的文艺作品总是时代的产物,反映着一个时代独特的文化气质。随着时间的流逝,物质的东西可能过时甚至灭失,精神却永不过时,历经岁月的冲刷,反而会愈显光亮,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比如,豫剧《朝阳沟》讲述的是当年的知识青年扎根农村的故事。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当代青年投身社会建设、报效祖国的途径发生了巨大变化,表达情感的方式,也更加丰富。但我们今天再看《朝阳沟》,依然会为作品中深藏的家国情怀感动不已。

更重要的是,经典作品还饱含生活的温度,以艺术手法说出了老百姓的心声。这也是其承载的文化精神、思想内涵和艺术追求真正抵达受众最根本的保证。戏剧是高雅的也是大众的。对于普通观众而言,戏剧所营构的,不只是艺术空间,也是伦常的尺度。在这里,生活中的善行义举得到更有故事性的表现,不公正不道德现象受到谴责与批判,向往地变成了现实,现实地昭示着愿景。比如,河北梆子《宝莲灯》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末,已演了1400多场,是著名的保留剧目。当人们为舞台上的沉香热烈鼓掌时,掌声是对人间真情的讴歌,也包含着对孝心孝行以及惩恶扬善的赞许。话剧《天下第一楼》首演于上世纪80年代末,经三十余年舞台打磨已成当代经典,剧中人与命运的不懈抗争,拨动着观众的心弦,引导人们思考人生,在生活的韧性中咂摸历史的流转。贴近百姓口味自然有口碑,而真正的经典作品恰是靠百姓口碑流传的,具有现实温度的。

1.下列对戏剧经典作品“长演不衰”的奥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经典戏剧艺术是靠表演立在舞台上的,也靠表演得以传承。
B.经典戏剧艺术善于结合时代变化做出“小碎步”式的调整。
C.经典戏剧作品具有文化的力量,精神永不过时。
D.经典戏剧作品是靠百姓口碑流传的,具有现实的温度。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近年来,《茶馆》等“老作品”每一亮相,总会形成“一票难求”的文化热点,但是一些新创作品却很容易让人淡忘。
B.《锁麟囊》每演必火,源于张火丁“唱的永远是程派”,保持了“味儿”的纯正延续。
C.《朝阳沟》的故事虽然过时了,但作品中深藏的家国情怀仍会深深地感动观众。
D.河北梆子《宝莲灯》唱出了百姓的心声,已演出1400多场,长盛不衰。
3.下列对文章最后一段中加点的“生活的温度”和“现实温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生活的温度”指作品符合老百姓的是非观念和伦理观念,扬善惩恶。
B.“生活的温度”指要用艺术的形式把百姓的美好愿望变成舞台上的“现实”。
C.“现实温度”是指戏剧作品贴近老百姓的口味,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D.“现实温度”是指戏剧作品要多创作反映现实的作品,用现实拨动观众的心弦。
【知识点】 学术论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甲骨文是指被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迄今为止,共发掘出土154600余片,有4600多个单字。在这4600多个单字中,经考释而公认的有1700个左右,仍有2900个左右的单字不识。研究证实,甲骨文是目前中国历史上公认现存最古老而自成体系的文字。

然而,长期以来,西方流行的观点是中国文字是埃及传入的。这种说法的代表人物是法国学者德经,他将汉字的象形文字和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对比后认为,中国文字是受古埃及文字的启发而形成的。事实上,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我们通过对比不难发现,甲骨文有着其独特的异彩之处:

中国文字出现的历史当属世界领先。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产生于5500年前,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产生于4100年前。而随着中国考古不断地新发现,汉字的起源时间一再被提前。虽然夏朝有没有文字还没有定论,但是许多夏王朝纪年范围内刻画符号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线索,如二里头文化刻画符号、陶寺文化朱书陶文、河南登封王城岗刻画符号等,有的已具有类似文字的性质。因此,我们认为夏代至少出现了文字的萌芽。不仅如此,在河南省舞阳县费湖遗址发现了17个距今7000多年的刻画符号,也为研究中国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线索。

由甲骨文肇源的中国汉字具有连续性和使用时间长的特点。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到公元前四世纪随着波斯王国一起消亡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到公元前五世纪也灭绝了,后来的埃及文字没有将其传承下去,以致古埃及的象形文字长期得不到解读。甲骨文的境遇却大不相同,它与后世的文字传承关系十分密切。

从文字结构看,甲骨文不仅完全具备后来方块汉字的特点,而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古人总结的汉字造字的六种方法,即六书理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和假借。这些在甲骨文中都可以找到例证。因此,可以说甲骨文是一种具有严密规律的文字,实为后世方块汉字的鼻祖。由甲骨文、商周金文,到春秋战国的大篆、小篆,汉魏的隶书及以后的行书、楷书,汉字的嬗变轨迹清晰可见。

中国汉字还对周边国家文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据文献记载,中国汉字在秦汉年间传入越南,越南长期使用汉字,至十三世纪才有本国文字——字喃,直到十五世纪时,字喃才完全取代了汉字。汉代初年汉字传到朝鲜,直到李朝初期,朝鲜人依据中国音韵,研究朝鲜语音,创造出朝鲜文字,并于公元1443年公布使用,这时朝鲜才有了自己的文字。晋朝初年汉字传到日本,至今在日语中常用的汉字仍有1945个。而其他早期文明古国,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由于绝迹较早,其对周边国家文字的影响无从谈起。

(摘编自李雪山《甲骨文与中华文明的传承——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二十周年》)

材料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指出,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和更好地传承发展。

习近平强调,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多部门多学科协同开展甲骨文研究和应用,培养了一批跨学科人才,经过几代人辛勤努力,甲骨文研究取得显著成就。新形势下,要确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希望广大研究人员坚定文化自信,发扬老一辈学人的家国情怀和优良学风,深入研究甲骨文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中华文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如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等,要重视这些学科,确保有人做、有传承

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大数据、云平台支持下的甲骨文字考释研究正式实施,教育部、国家语委牵头组织的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与应用专项工作启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坚持传统与现代研究方法相结合,进行多学科联合攻关,破解文字释读瓶颈,这标志着甲骨文研究进入了政府推动下的全面深入发展与弘扬的新阶段。

(摘编自澎湃新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骨文因文字被刻于龟甲和兽骨上而得名,属于象形文字,是汉字的源头,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
B.中国考古取得的新发现表明,早在夏代中国已出现了汉字,而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的发现将会将这一时间继续提前。
C.甲骨文具有严密规律,从它发端一直到后世的行书、楷书,中国汉字演变发展轨迹清晰可见,具有连续性的特点。
D.甲骨文研究是冷门学科,但自甲骨文发现一百多年以来,中国学人很好地传承发展了甲骨文,取得了显著成就。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甲骨文与中华文明传承的关系,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材料一中多处列举相关数字,表现出准确严谨的语言特征,说明了甲骨文研究的现状。
C.因都是象形文字,所以中国文字由埃及传入这一不实说法在西方学术界长期得到流行。
D.古巴比伦、古埃及文字的消亡,中国汉字对周边国家的影响,都说明甲骨文的魅力更强。
3.下列选项,不能够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2000年以后,学者集中力量对各单位所藏甲骨进行精细化再整理,出版了一批照片、拓本、摹本“三位一体”并更臻完善的甲骨著录。
B.首都师范大学黄天树教授带头的甲骨文研究中心是目前做甲骨缀合的机构之一,从2010年至今,团队的拼缀成果——《甲骨拼合集》已经出版五集。
C.1901年,中国近代考古学家、甲骨学奠基者罗振玉初见甲骨实物时说:“今山川效灵,三千年而一泄其密,且适我之生,所以谋流传而悠远之,我之责也。”
D.2011年春节,中国邮政官方发行《甲骨文吉祥成语》系列贺年明信片,分别为“太平有象、歌舞升平、鱼跃龙门、风调雨顺”,画面中的图形元素皆为甲骨文字构成。
4.如何更好地做好甲骨文研究和传承工作?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理学及其书院文化

①理学作为心性之学,其成熟与完善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书院讲学始终是理学发生发展、不断成熟的直接载体与动力。

②淳熙六年十月,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于知南康军任上兴复白鹿洞书院。正如吕祖谦为此而作的《白鹿洞书院记》所言:国初……海内向平,文风日起,儒先往往依山林及闲旷以讲授,大师多至数十百人。嵩阳、岳麓、睢阳及是洞为尤著,天下所谓四书院者也。睢阳开北宋书院大师讲学风气之先,并培养出了范仲淹、富弼、晏珠、石介等重臣与学术人才,其中石介为理学之先驱;嵩阳为二程兄弟讲学之所;岳麓与白鹿洞在北宋时于学术、人才两个方面并没有什么名气,但到了南宋,岳麓有朱熹、张栻先后主讲,白鹿洞则是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本人亲自操办。由此可看出,吕祖谦天下所谓四书院者也的标准就是大师讲学与相关学术。换句话说,从北宋睢阳、嵩阳到南宋的岳麓特别是白鹿洞,睢阳为理学之苗头,嵩阳为理学之正式登场!前面还有周敦颐之濂溪书堂,一直到白鹿洞的朱子集大成,是一条连绵不绝的历史线索。

③北宋时,借助书院讲学,爵江之学”“荆公新学”“蜀学”“关学”“濂学”“洛学等学派相继并起。与洛学矛盾最大的荆公新学自熙宁起便成为朝廷、学界之显学,而前者则处于在朝式微与在野艰难的境地(但未放弃传播)。但是,王荆公在朝得势时未重视通过办书院讲学这一途径传播其学,即使下野后也是如此,因此,荆公之学在建炎后便逐渐淡出了。反过来,而游酢、杨时、谢良佐这些理学家们正是抓住了书院这一传播学术与培养人才的价值,所以,其命脉不绝如缕。

④到了南宋,内忧外患交困,更需调整统治集团内部的种种矛盾,并稳固对庶民的统治。这时,理学经历数十年的经验积累,以派别的形式日益顽强地发展起来。南宋各派理学与北宋比较,其不同之处在于更加自觉地抓住了书院这个载体、这个传播工具。众多学者大都十分注意广聚生徒,建立精舍、书院、书堂……两浙、江东、江西、湖南、福建、四川,书院的兴起,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潮流。朱熹应当讲是这种潮流中的佼佼者。

⑤朱子兴复白鹿洞书院这一举措,是理学这一学派多年流传和发展的必然结果,也使朱子多年夙愿付诸实施,既符合其本人思想、行动发展逻辑,也合乎时代潮流。朱熹把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当作白鹿洞书院的主要使命,强调书院教育的最高目的是敬敷五教以明先王之道:与此密切相关的学规的主要功能并非禁防,而是从大处着眼,力求将穷理笃行紧密结合于书院生徒的日常生活当中,教之理之当然而行之必然,以期最终达到从世界观的高度解决思想问题的目的。

⑥理学与书院的关系极为密切。程朱办学讲学,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书院的创办,由此播下绵延千年的书院文化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据《中国历代书院志》载:书院始于唐而盛于宋。从时代先后和地理学视域看,与二程相关的书院较早出现在北宋和北方,即如嘉佑元年二程讲经于(开封)繁塔之左和程颢于治平四年任晋城县令建晋城书院(又称程颢书院),其后二程主要创建和讲学于洛阳周边的程氏书院、嵩阳书院等六所书院。当然北宋时南方也已建有书院,如景祐年间范仲淹知严州事创建了钓台书院,与朱熹相关的瀛山书院前身双桂书堂亦建于北宋熙宁年间。南宋时南方书院空前繁盛,朱熹所创办的沧州精舍(后诏赐考亭书院)和讲学之地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鹅湖书院等更是名声赫赫。据著名史学家方彦寿《朱熹书院与门人考》,朱熹一生与67所书院有关。可以说,两宋时期,书院文化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

⑦进一步看,正是教育、学术、书院的一体化,开创了自宋以后一种独特的讲授传播途径,同时也将书院文化播撒到社会各阶层和民间百姓之中,直接影响到各地乡俗民风的经义化育。例如晋城书院是北宋治平年间程灏所建最早讲学之所,一般被认为是理学之源,也是程灏早期教育实践之地。清康熙四十五年版《泽州府志》曾载:宋治平四年,明道先生来令晋城,建乡校七十二处,社学数十所。据后世统计,由于程颢兴教办学所产生的影响,晋城自两宋至其后的数百年间,泽州5县就有进士及第者二三百名。朱熹创办的考亭书院,朱子在此讲学授徒八年,群贤毕至,包括其时已闻名的蔡元定、叶味道、蔡沈、郑南升、郭叔云等一大批学人,某种意义上成为南宋之学术研究和教育中心,并形成以朱子为代表的考亭学派。而这些人在学成返乡后也纷纷创建书院,由此将古代书院建设推向高峰,带给各地深远的历史影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理学完善可从两宋书院发展中找到历史脉络,其唯一的载体与动力是书院讲学。
B.从时代先后和地理学视域看,与二程相关的书院较早出现在北宋和北方,而与朱熹相关的书院都出现在南宋与南方。
C.睢阳为理学苗头的原因是它首开北宋书院大师讲学风气,并培养出一批重臣与学术人才,其中石介为理学之先驱。
D.书院文化虽然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但它对乡俗民风的经义化育并未真正产生深远的影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岳麓有朱熹、张栻先后主讲,白鹿洞由朱熹本人亲自操办,岳麓与白鹿洞书院才能在北宋时成为四大书院之二。
B.吕祖谦在《白鹿洞书院记》中确定四大书院的评判标准为是否有大师讲学与相关学术作为。
C.作为朝廷、学界显学的“荆公新学”最终没落的原因是王安石未重视通过办书院讲学这一途径传播其学。
D.为了从世界观的高度解决思想问题,实现书院的最高教育目标,朱熹将“穷理”与“笃行”紧密结合于书院生徒的日常生活当中。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书院价值的一项是(     
A.王夫之、魏源、曾国藩、何叔衡、蔡和森等都从岳麓书院走出。
B.吕祖谦在鹅湖书院主持了中国思想史上首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
C.朱熹、张栻在岳麓书院建立了相对完备的教学与学术会讲体系。
D.与北宋初其他书院多设于山林胜地不同,嵩阳书院建于繁华闹市。
2024-08-14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整体分析:这篇文章通过论述“得到”和“失去”在人生中的关系,强调了失去也是人生的正常现象。作者指出,人们习惯于得到而不习惯于失去,但实际上,失去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文章通过道理论证,提醒人们要有面对失去的心理准备和勇气,并在积极进取的同时保持一份内心的超脱。整体而言,文章逻辑清晰,观点明确,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启示意义。

【推荐3】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般来说,人的天性是习惯于得到,而不习惯于失去的。呱呱坠地,我们首先得到了生命。自此以后,我们不断地得到:从父母处得到衣食、玩具、爱和抚育,从社会得到职业的训练和文化的培养。长大成人以后,我们靠着自然的倾向和自己的努力继续得到:得到爱情、配偶和孩子,得到金钱、财产、名誉、地位,得到事业的成功和社会的承认,如此等等。

当然,有得必有失,我们在得到的过程中也确实不同程度地经历了失去。但是,我们比较容易把得到看做是应该的,正常的,把失去看做是不应该的,不正常的。所以,每有失去,仍不免感到委屈。所失愈多愈大,就愈委屈。我们暗暗下决心要重新获得,以补偿所失。在我们心中的蓝图上,人生之路仿佛是由一系列的获得勾画出来的,而失去则是必须涂抹掉的笔误。总之,不管失去是一种多么频繁的现象,我们对它反正不习惯。

道理本来很简单:失去也是人生的正常现象。整个人生是一个不断地得而复失的过程。就其最终结果看,失去反比得到更为本质。我们迟早要失去人生最宝贵的赠礼——生命,随之也就失去了在人生过程中得到的一切。有些失去看似偶然,例如天灾人祸造成的意外损失,但也是无所不包的人生的题中应有之义。人有旦夕祸福。既然生而为人,就得有承受旦夕祸福的精神准备和勇气,至于在社会上的挫折和失利,更是人生在世的寻常遭际了。由此可见,不习惯于失去。至少表明对人生尚欠觉悟。一个只求得到不肯失去的人,表面上似乎富于进取心,实际上是很脆弱的,很容易在遭到重大失去之后,一蹶不振。

人生一世,有得有失,习惯得到,也要习惯失去。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尽可以积极进取、但是内心深处一定要为自己保留一分超脱。有了这一分超脱,我们就能更加从容地品尝人生的各种滋味,其中也包括失去的滋味。

(选自周国平《守望的距离》,有删改)

1.对节选文字论述的观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失去也是人生的正常现象,我们要习惯失去。
B.人的天性是习惯于得到,而不习惯于失去的。
C.整个人生是一个不断地得而复失的过程。
D.我们尽可以积极进取,但是内心深处一定要为自己保留一分超脱。
2.本文未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A.道理论证B.举例论证C.正反对比论证D.比喻论证
3.下列材料中,最契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史铁生因为意外失去了行走的能力,后又患尿毒症等疾病,但他终与命运和解,破茧而出,以流淌着静气和宽厚的作品温暖了世界。
B.大众审美幼态化,很多人通过医美手段营造“不老”形象。各视频平台的美颜功能也都是往“童颜化”发展。甚至有人整容成瘾,美颜成瘾。
C.袁隆平有感于饥荒年代饿死人的惨状,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D.某男子的宠物狗走丢,悬赏千万现金寻找,后来找到了狗,主人给了五千元感谢对方。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