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古诗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论说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432094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选自韩愈《师说》)

1.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耻师焉,矣(疑惑)
B.吾道也(学习)
C.六艺经皆通习之(注释或解释经义的著作)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在“从师”的问题上,属于作者批评的对象的一项是(     
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②士大夫之族     ③圣人   ④君子     ⑤郯子之徒
A.①②B.②③C.②⑤D.②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古之学者必有师”。第一段正面阐述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标准。
B.第二段慨叹师道不传已久,运用对比的手法,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与“今之众人”耻学于师,为子择师与自己不从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分别对比,批判了社会上轻视师道的不良风气。
C.第三段以孔子从师的范例,进一步阐明教师的作用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道理。
D.最后一段说明写作本文的缘起,这本属于附记性质,但作者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又一次强调了他的观点。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知识点】 论说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整体分析:《劝学》节选自《荀子》,通过比喻和对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文章开篇以“青出于蓝”“冰寒于水”引出学习能使人超越本源的观点,接着通过“登高而招”“顺风而呼”等比喻,强调善于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最后,作者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等比喻,强调积累和坚持的重要性。文章结构严谨,论证有力,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启发性。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跛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劝学》)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相近的一项是(     
A.不如须臾之所学也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句。“读”(dòu):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需停顿的地方为“读”。
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步”,跨出两脚为“跬”,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C.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社会上具有一定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及官吏的统称。
D.六艺皆通习之。“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传”: 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条理清晰,论述严密。全文围绕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展开论述。
B.作者用“青”胜于“蓝”,“冰”寒于“水”两种生活现象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可以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C.第三段中作者用“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一句说明君子的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是因为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D.第四段中作者用了引证法来论证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强调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
2024-09-12更新 | 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整体分析:《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文章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对比,论述了学习的必要性和持之以恒的价值。荀子认为,学习不仅能提升个人的知识和能力,还能塑造品德和智慧。文中多次使用自然现象和生活实例,形象地说明了学习的过程和效果,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启发性。整篇文章结构严谨,语言简练,富有哲理,体现了荀子对教育和学习的深刻见解。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劝学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结合文章内容,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声非加疾也,而闻着     彰:清楚
B.君子非异也     生:性命
C.不如登高之博见     博见:见得广
D.故不积跬步     跬步:一小步
2.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何陋之有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比喻)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夸张)
C.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借代)
D.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拟人)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小学而大遗
C.蚓无爪牙之利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句。(读(dòu):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需停顿的地方为“读”。)
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步”,跨出两脚为“跬”,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C.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社会上具有一定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及官吏的统称。)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
B.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C.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举例说明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
D.随着作者设喻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文章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产生铿锵起伏的节奏,表现出子谆谆劝学的激情。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为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既是先秦重要的哲学著作,也是重要的散文集。
B.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C.荀子告诉我们学习既要重视积累,也要做到坚持不懈,同时还要做到“积水成渊”一样的专心致志。
D.“君子”一词,广见于先秦典籍,是西周、春秋时对贵族的通称,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后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中的“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受人者畏人

曾子①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贻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②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注】①曾子(前505—前435),名参(she)字子舆,孔子的早期弟子之一。②奚:什么,相当于疑问词。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鲁君使人往邑焉                           贻:赠送。
B.,复往                                        反:通“返”,回去
C.曾子衣敝以耕                              衣:名词活用为动词,穿。
D.足以其节也                                 全:成全。
2.下列各项中与“请以此修衣”中“以”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司马迁 《廉颇蔺相如列传》)
B.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                    (荀子《劝学》)
C.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孔子《论语》)
D.足以全其节也米出不                    (刘向《说苑・立节》)
3.下列各项中,与“纵君有赐,不我骄也”一句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
C.何以知之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D.廉颇为赵将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4.请将第一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2024-09-01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