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古诗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论说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75745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生乎吾前,其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2)人非生知之者,孰能无惑?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这是一篇什么文体的文章?
4.这段文字中作者认为老师的作用是什么?
【知识点】 论说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周室,有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选自贾谊《过秦论》)

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而不变。二世受之,因不改,暴虐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拑口而不言。是三主失道,忠臣不敢谏,智士不敢谋,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哀哉!

(选自贾谊《过秦论》

1.下列对加点词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臣固守以周室——由“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可推定“窥”为“暗中察看”之义。
B.有卷天下——由“席地而坐”可推定“席”为“以……为席”之义。
C.遂而不变——由“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可推定“过”为“犯了错误”之义。
D.三主而终身不悟——由“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可推定“惑”为“糊涂”之义。
2.文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并吞八荒                    ②世非无深虑知化士也
B.①是三主失道                    ②暴虐重祸
C.①外连衡斗诸侯             ②顺风
D.①不亦宜                           ②风舞雩
3.下列对文中句子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是被动句,“为”表示被动。
B.“秦王足己不问”是宾语前置句,正确语序是“秦王足不问己”。
C.“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是带有典型标志词的判断句。
D.“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是省略句。
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或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拑口而不言

①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甘/口而不言
②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拑口而不言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③因此,秦人轻而易举地夺取了黄河以西的土地。
④因此,秦人抬着手就夺取了西河外面的土地。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5.请谈谈甲、乙两文在用人方面的不同表现。
2024-08-13更新 | 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节选自荀子《劝学》)

物[1]物而不物[2]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

(节选自《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

[1]物: 以⋯⋯为物   [2]物:物役

1.小嘉对甲文中古今异义的现象进行了整理。请你帮他写出古义。
①爪牙     古: (     )     今:比喻坏人的党羽
②跪        古: (     )     今:两膝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
③寄托     古: (     )     今: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2.小嘉发现甲文中在论述中采用多种论证手法,并制作了一张知识卡片,请你根据材料,完成表格。
论证方法举例(原句)论证作用
比喻论证______学习的作用——借助外物
______“骐骥”与“驽马”:
“锲而舍之”与“锲而不舍”
“蚯”与“蟹”
_______

3.荀子提倡的“善假于物”,而庄子主张“物物而不物于物”,这是两种对待外物的态度。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两种态度的看法。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1〕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2〕。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啧〔3〕。傲,非也;啧,非也;君子如向〔4〕矣。

——《荀子·劝学篇》

【注解】〔1〕箸(zhù):刻。指心中领会得十分深刻。〔2〕禽犊:赠献之物。这里比喻卖弄。〔3〕啧():多言,语声繁碎的样子。〔4〕向:通,回响。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以为法则                    一:全部、都
B.曷足以七尺之躯哉          美:使……完善
C.古之学者为己                    学者: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D.故不问而告谓之             傲:指心气浮躁
2.与“君子之学也,美其身”中“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尖草       (《促织》)B.作《师说》贻之(《师说》)
C.木直中绳,𫐓为轮。(《劝学》)D.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赤壁之战》)
3.下列对文章理解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君子学习能将所学贯彻到一言一行之中,从而提高自身修养,成为他人的榜样。
B.人学习,只追求了解记住某些字句篇章,利用所学在人前炫耀,把知识道理当作自傲的资本。
C.荀子认为当别人向自己请教问题时,应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如同回声一样,连续不断。
D.这篇短文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将君子之学与小人之学的不同态度进行对比,肯定了君子“以美其身”的学习目的。
4.请将第一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2024-08-17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