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古诗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论说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69801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求学的人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一般人
C.从而师之                                从而:跟从并且
D.君子不齿                                 不齿:不值得谈论
2.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读,古人指文辞的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
B.童子,与科举考试中的“童生”意思相同,都指未成年(古代一般是14岁以下)的读书人。
C.小学,古代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叫小学,今天指的是接受最初阶段教育的学校。
D.六艺经传,“六艺”指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传”是解释经书的著作。
3.下列选项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A.惑而不从师B.吾从而师之
C.择师而教之D.则群聚而笑之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圣人没有经常可以学习的老师,孔子就多次更换老师,因为只要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B.韩愈对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相互学习的风气大加赞美,因为在学习方面他强调有教无类,学习不应该有等级差别。
C.文章谈论了从师学习的态度,认为任何人都可以做自己的老师,不应因地位贵贱或年龄差别,就不肯虚心学习。
D.作者从“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择师标准出发,推论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的论断。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知识点】 论说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对于该语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     
A.该语段选自韩愈的《师说》,是一篇抒情性散文。
B.该语段的作者与柳宗元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其主张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C.“圣人无常师”中“常”的意思是经常。
D.“闻道有先后”的意思是听闻道理有先有后。
2.对“郯子之徒”中的“之”,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一般性的结构助词,的B.代词,这些
C.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D.代词,他们
3.对于本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段先提出分论点,再以孔子的言与行为论据,最后得出结论。
B.阐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和谐的师生关系。
C.作者认为只要人家有所专长;就值得学习,就可以拜他为师。
D.作者的意思是连圣人都向众人学习,更何况是我们呢!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圣人无常师。
(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5.有人说,“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作用不再重要。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2024-07-26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就砺则利       金:金属制的刀剑等
B.舆马者          假:借助
C.而神明自得       神明:神的总称
D.用心          躁:浮躁,不专心
2.下列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虽有槁暴,不复挺者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翻译:君子生来和一般人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翻译: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兴起来了。
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积累善行成为美德,神明就会知晓,你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翻译: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都注意省察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行为上也没有过失了。
4.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即例证法来说明任何人通过发奋学习都能进步。
B.文中作者主要论述了后天学习对人的品性具有决定性意义,强调后天的教育可以改变人。
C.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D.随着作者设喻的连续和手法变换,文章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产生了铿锵起伏的节奏,表现出荀子劝学的激情。
2024-07-27更新 | 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六艺经皆通习之       传:zhuàn,流传
B.授之书而习其句       读:dú,句中的停顿
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       谀:yú,阿谀,奉承
D.作《师说》以       贻:dài,赠送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君子生非异也。
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师道不传也久矣       所存,师之所存也
B.于其身也,耻师焉       三人行,必有我师
C.非足也       金就砺则
D.生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其皆出于此

(4)下面对这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作者对于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5)把文中画横线的文言文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024-07-24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