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古诗文阅读 > 古代诗歌阅读 > 常见题材 > 即事感怀
题型:古代诗词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0 题号:23639127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将进酒》是一首_____诗,向来被视为李白的巅峰之作。“将进酒”的意思是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莫使金空对月:                              (2)会须一饮三百杯:
(3)钟鼓馔玉不足贵:                              (4)径须取对君酌:
3.(1)诗人为什么“但愿长醉不用醒”?
(2)怎样解释开头“君不见”三字?
(3)怎样理解诗人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起兴的作用?
【知识点】 即事感怀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下列拟编纂的诗歌选集中,适宜收录本诗的一项是(     
A.《格律诗选》B.《长短句选》C.《古体诗选》D.《曲子词选》
2.诗中“钟鼓馔玉不足贵”一句显然不是酒后吐狂言,而是酒后吐真言,而“古来圣贤皆寂寞”其实说的是自己的“寂寞”,下列选项中对这里所抒发的诗人的情感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无奈B.悲哀C.愤激D.欢乐
3.下列选项中,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生得意须尽欢”,宣扬及时行乐,流露了消极的人生态度。
B.“陈王”句,诗人借曹植的经历含蓄表达自己内心的不平之气。
C.这首诗句式多变,长短句交错使用,使诗歌节奏富有变化。
D.这首诗风格豪迈激越,形象地体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
4.关于这首诗,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起兴夸张手法的运用颇具特色,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张的长句,就有挟天风裹海雨而来之势,诗人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老,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
C.全篇诗情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于“万古愁”。“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现了诗人极度消极颓废的思想: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
D.《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表达了施展抱负的愿望。“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诗人乐观自信地肯定自我价值的宣言,流露出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感情。
5.对《将进酒》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表达了施展抱负的愿望。“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两句是诗的主旨句。
B.全篇诗情忽张忽翕,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束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奔放跌宕。
C.诗中起兴、夸张的手法运用得颇具特色。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张的长句,就有挟天风裹海雨而来之势,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诗中屡用数字“十千”“千”“万”,表现了豪迈诗情,但给人空浮之感。
D.诗句以七言为主,间以三、五、十言“破”之,长短不一,参差错综,使全诗节奏多变,颇具韵律。
6.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人抒发了哪些情感。
2024-05-13更新 | 1次组卷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端午感兴

文天祥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1.这首诗前两句用了什么历史典故?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024-05-12更新 | 1次组卷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上片的“愁”和下片的“愁”有什么区别?
2.作者“识尽愁滋味”后为什么“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后为什么还“却道天凉好个秋”?
3.全词围绕“愁”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2024-09-05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