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古诗文阅读 > 古代诗歌阅读 > 常见题材 > 写景抒情
题型:古代诗词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 题号:23630125

阅读下面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喜春兰·春宴

元·元好问

梅残玉靥香犹在,柳破金梢眼未开。东风和气满楼台,桃杏拆,宜唱喜春来。

【注释】①玉靥:似玉的脸颊,此处指梅花瓣。②桃杏拆:拆,拆裂。指桃杏的花苞刚刚裂开。
(1)后人在评价这首元曲时都认为“柳破金梢眼未开”这一句写得特别好,请你结合全曲作简要分析。
(2)这首元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知识点】 写景抒情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也写“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其中的“芳菲”和本诗中的“芳菲”意思一样,理解为什么意思?
(2)请简析“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妙处?
2024-06-20更新 | 0次组卷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下列对这首诗中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景物写起,“危樯独夜舟”暗暗呼应“旅”字,而“独”字更兼容情、事,表达出眼下特定的一种心绪意态。
B.颔联继续描写,仰观俯察,皆为“旅夜”所见。“垂”因地势“平”方显出原野之“阔”,造成星辰下“垂”的感觉。
C.颈联尽吐胸中积郁,以一个“岂”字作结,清楚昭示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充满深刻的悲剧意识。
D.尾联中的“一沙鸥”是诗人借物自喻,表达了从此寄身“云水生涯”,自由自在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的思想感情。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联对仗工整,由远及近,由下及上,描绘了一幅旅夜孤舟夜泊江上广阔立体的月夜画面。
B.颔联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以乐景衬哀情,用宏大广阔之景反衬诗人内心的孤寂。
C.后两联含蓄地写出了诗人的不幸与当时的处境,吐露出诗人不得志的牢骚与失意悲凉之情。
D.尾联运用了比喻、设问的修辞手法,寓情于景,表现了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伤感之情。
2024-05-07更新 | 0次组卷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结合这首词的内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凤箫声动                                      凤箫:指箫声若凤鸣
B.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玉壶:玉制的酒壶
C.笑语盈盈暗香去                            盈盈:仪态美好的样子
D.众里寻他千百度                            千百度:千百次
2.下列对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灯比作千树花,把满天的烟花比作雨点般落下的星星,渲染了元宵夜张灯结彩、烟花怒放的喜庆景象。
B.“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中“动、转、舞”三个动词写出了舞灯之欢,描绘了元宵佳节的热闹气氛。
C.“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中用“暗香”来借代那些盛装打扮的观灯游人。
D.“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中“那人”是作者苦苦追求的意中人,词人从她的服饰、表情以及所处的环境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3.下列对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描绘了五光十色的元夕夜晚彩灯;把星雨写成流动的烟火,渲染了节日的热闹氛围。
B.“宝马雕车香满路”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香”来比喻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游玩的女子。
C.“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写鼓乐,写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人们载歌载舞,好不热闹,令人目不暇接。
D.“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整首词的点睛之笔,为后世称道,广为流传,“那人”更是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
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词用元宵节盛况,烘托出一个孤高、忧郁的“那人”形象,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不愿随波逐流的美好品格。
B.词的下片写了盛装打扮的贵族女子和作者心中关切的“那人”。
C.词中“那人”孤高、脱俗的形象是头戴豪华头饰、身穿华丽衣裳的贵族女子从正面衬托出来的。
D.全词着重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上片繁华热闹的景象与下片结尾冷清、寂寞的环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深化了词的意境。
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是宋代豪放派词人的代表,风格豪放大气,因此本词是一首豪放词。
B.词的上阕采用了夸张、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极力渲染了一片热闹的元夕之景。
C.本词表面上写元宵节灯火辉煌、万人狂欢的场面,实则作者是借此来讽刺当时的南宋统治者沉醉于歌舞升平中而不思复国的现象。
D.词中繁华的景象衬托出一位自怜、幽独、超然脱俗的美人形象,从中表现了词人唯我独醒,不随波逐流的清高品格。
2024-08-22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