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古诗文阅读 > 古代诗歌阅读 > 常见题材 > 写景抒情
题型:古代诗词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2 题号:23623205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水龙吟·西湖怀古

陈德武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

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力士推山,天吴[注]移水,作农桑地。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

【注】天吴:古代中国神话故事中的水神。

1.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词上阕描写杭州风光与繁华,下阕描写西湖,展现杭州宁静的生活景象。
B.柳词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白描式地勾勒出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
C.陈词上阕先写西湖的“佳丽”,以“都忘却,平生志”收束,为美景映哀情。
D.陈词下阕通过重重幻想,层层转折,将充满郁愤的爱国哀思表达得委婉深刻。
2.“词有点有染”(刘熙载《艺概》)是说词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下列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B.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C.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D.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摸鱼儿》
3.结合词意,分别分析“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在二词中的作用。
【知识点】 写景抒情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请默写出词中所缺的句子。
2.概括上片中描绘的景色?写景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3.分析“独立”“看”“怅”“问”“忆”“记”等词语,说说这首词表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4.两句划线句在文中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1.下列对这首诗中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鹧鸪天》是词牌的名称,按字数多少有人把它作为小令。
B.上半阕中,“嫩芽”“蚕种”“细草”“寒林”都是在点染早春的乡村景象。
C.“斜日”是说晨辉斜照,“暮鸦”即黄昏的乌鸦,一早一晚,另有情趣。
D.“城中桃李愁风雨”用了拟人修辞格,“愁”字用得格外传神,意动用法。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半阕,着意写景,词的下半阕由景及人,使词有生气、灵性。
B.“城中桃李愁风雨”和辛弃疾的《摸鱼儿》里的“匆匆春又去”表达的情感一致,都是抒发了国破家亡的悲苦。
C.“春在溪头荠菜花”一句,作者由悲苦转到寄予希望。这希望是由作者在乡村中看到的劳动人民从事农桑的景象所引起的。
D.这首词写得有起有浮有波澜,中间虽有悲苦之音,但从首尾看基调是愉快的,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这些美好的事物让作者触景生情,首句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秋月等一切美好事物的喜爱与赞美。
B.“往事知多少”句中,“往事”是指作者往昔为人君时的幸福美好的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
D.本词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内心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
2.“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请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妙处。
2024-04-30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