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无衣

《诗经》

岁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1.下列对字词的解释,不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同袍:同穿一件外衣       同泽:大家一起洗澡
B.兴师:出兵             同仇:共同的敌人
C.偕作:一起行动             修:修整
D.甲兵:盔甲和兵器的总称       偕行:一起前行
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反映了战士间的友爱合作精神。
B.这首诗表现了战士们勇于从军征战的豪情。
C.这首诗反映了征战生涯中的艰难与困苦。
D.这首诗用士兵间相互交谈的口吻写成。
3.秦国地处西陲,常与西戎交战,但诗中用的却是周王的旗号,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周王想制服西戎,所以下令秦国出兵。
B.西戎不但是秦国的敌人,而且也是整个周王朝的敌人。
C.秦国人民要抵御外敌必须借助周王的命令才有号召力。
D.周王为了保护诸侯国,所以下令出动军队。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修水中等专业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段考二试卷
2 . 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是(     

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A.开头四句,通过“明月、天山、长风、玉门关”等物象,营造出雄伟、苍凉的意境。
B.中间四句,诗人从对战争的叙说转为对关山月的描写,揭示战争带给人民的深重苦难。
C.最后四句,用一个“苦”字,表达了征人征战生活的艰苦和思家而难归的悲苦之情。
D.这首诗描写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意境深远,读来哀婉凄凉而又雄浑悲壮。
2024-07-22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春季高考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上五盘岭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③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本诗为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③畬(shē)田:火耕之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前两句交代了时间清晨“平旦”和所处位置辽阔绵延的五盘岭,刻画了诗人入蜀平乱前早上出发的画面。
B.“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运用了拟人和夸张手法写出了江流回转,悬崖陡峭,山峰高峻。
C.中间八句详细描写了五盘岭的景色,由远到近,描绘出一幅山野图。诗人以开合变幻笔法写景,远近结合,着力于染,归结于点,又疏密有致,层层有序。诗人从容悠然的心绪也豁落落地毕现。
D.最后两句交代此次出行的原因,并发出感慨。此次远行是为了知己,也就不觉蜀道难行。诗人入蜀作杜鸿渐的幕僚,感知遇之恩,兼寄济国心愿,诗人心绪也较为明快开朗。
2.“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2024-07-22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普通高校招生(春季)考试语文试题
4 . 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是(     

从军行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A.前两句描写了寒风劲吹,海畔冻泥纷纷裂开,梧桐树叶已刮光,枝梢被狂风吹折的画面。
B.后两句描写了远远听到横笛声音却看不到人,一行“红旗”正在向天山峰顶移动的画面。
C.雪的白、旗的红,山的静、旗的动,富有诗情画意,描绘出一幅风雪行军图。
D.诗歌写将士们不畏严寒、勇登天山的情景,也抒发了他们在严酷环境下的思乡之情。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度山东省职教高考一轮复习系统性考试摸底考试试卷-语文(1)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1.下列对全诗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残贼”意为残留的贼兵,既表达了对敌军的愤恨之情,也表明出征之前对敌军的轻视,为后面写战败埋下了伏笔。
B.“羽书”即羽檄,古代军事文书,插上鸟羽以表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瀚海”指当时靠近我国东北沿海一带的地区。
C.“塞草”“落日”等萧飒景象为“斗兵稀”作衬托,又写战斗一直持续到傍晚;“身当恩遇常轻敌”正面点出被围兵败的原因。
D.本诗题材、体裁为作者首创,全诗叙写边关战事,格调雄健激越,慷慨悲壮,节奏起伏跌宕,张弛有度,堪称边塞诗代表作。
2.请简要鉴赏“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6 . 下面对这首古诗的赏析不恰当的是(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A.首联中,“五月”在内地属盛暑,而天山尚有“雪”,极写边地苦寒。
B.颈联写“金鼓”“抱鞍”,烘托出紧张气氛,军纪严肃可知。
C.前六句全写边塞之苦,暗寓边塞将士的反战情绪和思乡之情。
D.作者天才豪纵,作为律诗亦逸气凌云,独辟一境。
2024-06-15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春季高考二模语文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7 . 下面这首诗是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请在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从军行七首(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99年版)

1.从题目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写_____________的诗。
2.这首诗旨在刻画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以及他们对所担之责的自豪感与使命感,然而,诗的前两句写的却是边关壮阔苍凉的画面。请分析这样写的用意。
3.你认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句?
2024-06-04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语文】学习辅导与训练下册 第二讲 古代诗文选读(一) 《国殇 》试题 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燕歌行并序(节选)

[唐]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縱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指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质,指陈时事,有感而发。在写法上,与《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一句有相似之处。
B.诗歌三、四句貌似赞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之意。“横行”一词有恃勇轻敌之意,“颜色”此处指天子的恩遇。
C.第五句写我军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第六句写敌军绵延行进、来势汹汹的情景,两相对照,渲染出战前的紧张气氛。
D.这是一首古体诗。这八句诗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逐步推进,概括了出征的历程,气势畅达,笔力矫健。
(2)诗歌的七、八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中精妙之处。
2024-06-01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基础模块上 第八单元 诵读与品味导学案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无衣

《诗经》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反映了战士间的友爱合作精神。
B.这首诗表现了战士们勇于从军征战的豪情。
C.这首诗反映了征战生涯中的艰难与困苦。
D.这首诗用士兵间相互交谈的口吻写成。

(2)秦国地处西陲,常与西戎交战,但诗中用的却是周王的旗号,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周王想制服西戎,所以下令秦国出兵。
B.西戎不但是秦国的敌人,而且也是整个周王朝的敌人。
C.秦国人民要抵御外敌必须借助周王的命令才有号召力。
D.周王为了保护诸侯国,所以下令出动军队。
2024-05-18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基础模块上 第三单元 第1练 《伐檀》 导学案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诗经·无衣》,回答问题。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注:①袍:长袍,即今之斗篷。②王:此指秦君。一说指周天子。③同仇:同伴。一说共同对敌。④泽:通,贴身内衣,即今之汗衫。⑤裳:下衣,此指战裙。

1.从本诗内容上看,应分属于《诗经》中“________”(填“风”“雅”“颂”中的一种)这一类别。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整首诗语言简练,节奏铿锵,读来给人激昂慷慨的振奋之感。
B.诗中“同”“偕”二字反复出现,表现了同仇敌忾的决心和共赴疆场的团结。
C.临战才修理戈矛、甲兵,说明战前的准备不足,这是一场仓促的战争。
D.从“同仇”到“偕行”,诗从战前统一思想写到战斗逐步展开,运用了赋的写法。
3.三章的结句“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是否可以颠倒?为什么?
4.孔子对《诗经》有很高的评价,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由此可见,《诗经》中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你认为《无衣》一诗体现出以上哪种价值?请结合全诗内容进行分析。
2024-05-13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基础模块上册《伐檀》同步讲解与练习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