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6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以上文字选自_______________(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是战国末期____________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
(2)故不积步,无以至千里。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024-07-2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财经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1.以上文字选自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六国互丧,率秦耶?
(2)盖失强援,不能独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2024-07-2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 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至于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下列加点字词不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一项是(     
A.瑟希,铿尔B.如会同,章甫
C.异乎二子者之D.乎舞雩
2.下列各组加点的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 则何                           吾一日长乎尔
B.① 方六七十,五六十        ② 宗庙之事,会同
C.① 子路率尔对曰               ② 舍瑟
D.① 夫子哂                         ② 赤也为小,孰能为之大
3.下列句子中,不属于状语后置的一项是(     
A.不吾知也B.浴乎沂,风乎舞雩
C.加之以师旅D.为国以礼
4.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记录我国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B.《论语》是研究儒家思想的一部主要著作,是一部语录体散文。
C.《论语》与《大学》《中庸》《诗经》,合称为“四书”。
D.孔子师生间的对话,将人物的心情语态、精神气质都传神地表现出来,写得简练含蓄,生动感人。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皙一边聆听孔子与他们的对话,一边悠然自得地鼓瑟,这一举动反映了当时师生和谐对话的气氛。
B.曾皙的回答不同于他人,他直接用非常哲理性的语言述说了他的志向,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
C.听了曾皙的回答,孔子感叹表现了孔子对曾皙志向的赞许,又表现了孔子对曾皙勾画的那种理想境界的向往。
D.孔子提问曾皙时,曾皙鼓瑟正接近尾声,他铿的一声停止鼓瑟,站起来回答,生动地显示出了曾暂洒脱而知礼的形象。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②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2024-07-26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内蒙古通辽市民族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职普融通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求学的人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一般人
C.从而师之                                从而:跟从并且
D.君子不齿                                 不齿:不值得谈论
2.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读,古人指文辞的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
B.童子,与科举考试中的“童生”意思相同,都指未成年(古代一般是14岁以下)的读书人。
C.小学,古代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叫小学,今天指的是接受最初阶段教育的学校。
D.六艺经传,“六艺”指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传”是解释经书的著作。
3.下列选项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A.惑而不从师B.吾从而师之
C.择师而教之D.则群聚而笑之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圣人没有经常可以学习的老师,孔子就多次更换老师,因为只要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B.韩愈对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相互学习的风气大加赞美,因为在学习方面他强调有教无类,学习不应该有等级差别。
C.文章谈论了从师学习的态度,认为任何人都可以做自己的老师,不应因地位贵贱或年龄差别,就不肯虚心学习。
D.作者从“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择师标准出发,推论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的论断。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024-07-25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过秦论》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过秦论

贾谊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亨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慢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之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于是秦人拱手取西河之外。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天下诸侯已困矣。
B.①收天下                                        ②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
C.①河为池                                           遗策
D.①焚百家之言,愚黔首                      弱天下之民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外连衡而诸侯

A.匈奴七百余里B.天下集响应
C.然陈涉牖绳枢之子D.卷天下
3.选出下列分析不符合最后一段文意的一项(     
A.“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照应课文第一段,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
B.“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世及后代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
C.本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
D.对比论证是本段的鲜明特色,陈胜与山东六国进行对比,说明比陈胜强大的山东六国未能战胜秦国的原因以及秦亡于陈胜首倡的起义均在于他们不实行仁政。
4.把文中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2024-07-25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太原文赢教育培训学校对口升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第1次模拟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小题。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懮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之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     
A.膏(yú)     篱(fān)  山(yáo)  蒙(tián)
B.巡(qūn)    (dí)     足(niè)  墨(zhái)
C.戍(zhé)    (chī)  首(qián)  括(náng)
D.名城(huī) 户(yǒu)  矜(jí)    粮(yín)
2.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吝惜。
B.委下吏                         命:命令。
C.才能不及中人                  中人:平常的人。
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作难:起事、首倡。
3.对下列各句划线字用法归类正确的是(     
①天下集响应  ②外连衡而诸侯  ③匈奴七百余里④至尊而制六合  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⑥序八州而同列  ⑦括四海 ⑧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A.①②③/④⑧/⑤⑥⑦B.①⑦/②⑥⑧/③④/⑤
C.①⑦/②③④⑤/⑥⑧D.①⑦/②③⑥/④⑧/⑤
4.选出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照应课文第一段,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
B.“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世及后代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
C.本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
D.对比论证是本段的鲜明特色,陈胜与山东六国进行对比,说明比陈胜强大的山东六国未能战胜秦国的原因以及秦亡于陈胜首倡的起义均在于他们不施行仁政。
2024-07-25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沙河市综合职教中心2022-2023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段三层意思都是运用正反对比、比喻的方法来论述的。
B.“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说明只要坚持,再难也能学好。
C.文中最后一句“,……者……也”是表示原因的判断句式。
D.“下饮黄泉”的“下”是方位名词活用动词。
2.选出下面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1)积土成山,风雨焉。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4)用心也。
A.兴盛   不能够   藏身   毛躁B.兴起   没有用来……的办法   托付   毛躁
C.兴盛   无法   托付   浮躁D.兴起   没有用来……的办法   藏身   浮躁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节选的段落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2024-07-25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太原文赢教育培训学校对口升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1次月考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字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觳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钻于钩戟长铩也;谪成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以上文段出自西汉文学家_____(作者)的《_____》(作品)。
2.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短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③瓮绳枢   ④一夫作
A.yáo       xíng       xiǔ      nán
B.yáo     háng       yǒu     nán
C.xiáo       xíng       xiǔ        nàn
D.xiáo     háng       yǒu       nàn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A.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B.而倔起阡陌之中
C.振长策而御宇内
D.赢粮而景从
3)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属于古今异义的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D.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4)对文段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段采用整句与散句交错使用的形式,句式铿锵有力,气韵流畅,文辞优美,构思精巧。
B.“且夫”一句写出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说明秦亡的原因不是地理环境的变化。
C.文段主要描写秦统一全国以后,采用一系列措施凝聚民心,国力空前强大。
D.文章以充分的史实为依据,综合分析了秦由盛而衰、由兴而亡的演变过程,归纳了秦亡的原因。
3.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选文第三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以上文段出自《_____》,作者是唐代_____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圣人无师。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2024-07-25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中等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三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回答问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神明自得(于是)
B.故不积步(一步)
C.驽马十驾(十天所走的路程)
D.食埃土(向上)
(2)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比喻)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夸张)
C.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借代)
D.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拟人)
(3)对这段文字所用论证方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比论证、引用
B.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C.比喻论证、分类论证
D.引证、分类论证
(4)翻译时需要调整词语顺序的有(  )
A.爪牙之利B.筋骨之强C.无以至千里D.锲而不舍
(5)本段文字主要论述的是(  )
A.学习过程B.学习意义
C.学习方法、态度D.学习目的
2024-07-2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交城职业中学加强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