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古诗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论说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0 题号:23696573

阅读《过秦论》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过秦论

贾谊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亨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慢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之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于是秦人拱手取西河之外。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天下诸侯已困矣。
B.①收天下                                        ②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
C.①河为池                                           遗策
D.①焚百家之言,愚黔首                      弱天下之民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外连衡而诸侯

A.匈奴七百余里B.天下集响应
C.然陈涉牖绳枢之子D.卷天下
3.选出下列分析不符合最后一段文意的一项(     
A.“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照应课文第一段,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
B.“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世及后代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
C.本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
D.对比论证是本段的鲜明特色,陈胜与山东六国进行对比,说明比陈胜强大的山东六国未能战胜秦国的原因以及秦亡于陈胜首倡的起义均在于他们不实行仁政。
4.把文中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知识点】 论说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古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2)未有也
(3)古之欲明明德天下者       (4)自天子以至庶人
A.(1)(2)相同,(3)(4)相同B.(1)(2)相同。(3)(4)不同
C.(1)(2)不同,(3)(4)相同D.(1)(2)不同,(3)(4)不同
2.关于选段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语段提出的“三纲”和“八目”,可以视为学习儒学的总纲。
B.语段将道德修养和政治议论结合在一起,将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合而为一。
C.语段分别从理念和实践来梳理“八目”之间的关系。
D.“八目”关系的中心是天下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致知在格物。
2024-08-03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会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是(     
A.假舆马者,非足也               利:对……有利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C.君子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D.驽马十,功在不舍               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物也       得双石潭上
B.假舟楫,非能水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𫐓使之然也
C.积善成德,神明自得             侣鱼虾友麋鹿
D.积土成山,风雨兴                 激于义而死者也
3.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是(     
A.为击破沛公军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求人可使报秦者
D.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4.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是(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作者所进的“兴”,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对“学”来进,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D.所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2024-09-05更新 | 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节选自《师说》)

1.该文段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作者对老师的职责与为什么要从师的道理,作了精辟论述,写出了千古名句。
作者界定的老师的职责是:__________________;从句式特点审视,这是个________句。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文段经过论证,形成了结论。这个结论是?
5.参照题目,可以确认文段中的一个中心句。它也是统率全文的中心句,这个中心句是?
2024-08-24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