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游褒禅山记》,回答问题。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余有焉(感慨)B.夫以近(平坦)
C.不以止也(随便)D.无物以之(帮助)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2)则或其欲出者:
(3)何可道也哉:
(4)孰能讥之乎: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2024-08-19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第五届沃米杯山西省中职生对口升学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实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华山之       阳:山的南面
B.有泉       侧:侧面
C.余与四人火以入       拥:持、拿
D.则或其欲出者       咎:责怪
2.对下列两组加点词含义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孰能讥之乎             ③夫夷近,则游者众
②以故后名之曰“褒禅”       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A.①与②的“其”相同,③与④的“以”不同B.①与②的“其”相同,③与④的“以”相同
C.①与②的“其”不同,③与④的“以”不同D.①与②的“其”不同,③与④的“以”相同
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这就是有学问的人不可深入思考而谨慎取舍的缘故了。
B.这就是有学问的人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取舍的缘故了。
C.这就是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取舍的缘故了。
D.这就是治学的人不可深入思考而谨慎取舍的缘故了。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出洞后的心情,突出表现为一个“悔”字,并因“悔”而引出下文。
B.游记结尾,补叙同游者的籍贯、姓名和作记时间,以及作者的籍贯、名字。这是写游记常用的格式。
C.“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表明达到目的的三个必要条件是“志”“力”“物”。
D.文章第一段紧扣题目,点明所游的地方是“褒禅山”,为后文“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埋下伏笔。
2024-08-18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江淮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文化素质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节选自苏轼的《石钟山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余自齐安舟行临汝       适:恰好
B.夜月明                    “莫”通“暮”,夜晚。
C.之乎                       识:知道
D.自以为得其                 实:事情的真相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是(     
A.至湖口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B.于乱石间择一二扣之     亦各言志也
C.空中多窍     秦强赵弱
D.终不肯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赠之
3.下列句子中,与“大声发于水上”一句句式相同的是(     
A.文王拘而演《周易》B.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C.大王来何操D.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作者描绘了阴森可怖的夜景,为下文批评士大夫不肯夜泊绝壁之下埋下伏笔。
B.作者发现了两种声音及其产生的原因,以详补简,证实了郦道元的说法。
C.作者认为,李渤的错误就是主观臆断,自以为是。
D.文中四处“笑”都是苏轼发出的,①④两处都是针对李渤的,有否定、嘲笑之意。
2024-08-1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职教高考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石钟山记》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是(     
A.余自齐安舟行临汝       适:到……去。
B.硿硿             焉:相当于“然”,形容词词尾。
C.至夜月明             莫:通“暮”。
D.汝之乎             识:认识。
2.下面句子中的“而”字与“徐而察之”中的“而”字,用法完全相同的是(     
A.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下列各句与“古之人不余欺也”的句式不相同的是(     
A.何以知之?B.大王来何操?
C.不吾知也。D.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本段文字记叙作者实地考察的经过,指出石钟山得名的原因。
B.“余固笑而不信也”中的“笑”与“因笑谓迈曰”中的“笑”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讥笑,后者是微笑。
C.对寺僧的做法作者表示不相信,晚上自己亲自去实地考察了石钟山。
D.通过与苏迈的谈话,说出了石钟山得名的缘由,即与寺僧的解释完全相同。
2024-08-17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泰安市中职学校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生畜一犬,甚爱之,行止与俱。一日,生夜行,堕涸井中,犬吠彻夜。旦日,有行人过,见犬对井号,怪之。往视,见井中有人焉。生曰:君若出我,当厚报。行人曰:以此犬见与,便当出尔生曰:此狗尝屡次活我,不得相与,其余均可。行人曰:若不相与,便不相出。其时,犬引颈下视井中,生知其意,遂应之。杨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时时顾。后五日,犬夜走归杨生家。

(节选自陶渊明《搜神后记》)

1.下面四组句子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生一犬                      畜:畜生。
B.此狗尝屡次               活:使……活,救。
C.颈下视井中               引:伸。
D.犬时时                         顾:回头看。
2.下面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杨生畜一犬,甚爱B.见犬对井号,怪
C.生知其意,遂应D.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准确的一项是(     
A.当这只狗见到你,我就救你出来。B.当这只狗见到我,你就能出来了。
C.把这只狗给我,我就救你出来。D.让这只狗见到你,你就能出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生非常喜欢自己的狗,走到哪里都带着它。
B.狗整夜嗥叫的目的是吸引人来救主人。
C.杨生不愿为了活命把狗送给行人。
D.杨生也不知道狗会自己逃回来。
2024-08-15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中职大联考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1)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2)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3)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4)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而笑李渤之陋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余方心动欲还       心惊B.至夜月明       通“暮”,傍晚
C.而之不详       记述D.余固笑而不       自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是(     
A.长子迈将赴饶德兴尉       余是以记
B.涵淡澎湃为此也             察之
C.噌,周景王之无射也       且勇不必死节
D.此世所以不传             唯求则非邦
3.下列对文中四处划线句子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1)郦道元认为它下面临着深潭,微风鼓动波浪,湖水撞击山石,发出的声音好像大钟一样。
B.(2)今天把钟磬放在水中,虽然大风大浪能发出这个声音,但石头发出的声音更响亮!
C.(3)到了晚上,月光明亮,我独自同苏迈坐小船来到石钟山的绝壁下面。
D.(4)又有一种声音,好像老人又咳又笑,从山谷中发出,有人说这是鹳鹤的声音。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文中写绝壁下的景观,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动有静,有形有声,十分逼真,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B.文中极力渲染阴森可怖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亲身探访的不易,为下文批评“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埋下伏笔。
C.所谓“古之人不余欺也”是肯定郦道元的说法,言语之间生动地显现了作者的确信和欣喜。
D.作者指出石钟山命名的正确说法不能流传的原因在于“士大夫”和“渔工水师”不能合作考察。
2024-08-1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中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达有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
B.《论语》是道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C.《论语》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
D.《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知尔,则何以哉(或:或者)
B.夫子之(哂:微笑)
C.六七十,如五六十(方:方圆)
D.如其礼乐,以君子(俟:等待)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莫春,春服既成          五六人
B.夫子哂由也                 伤乎
C.为国                       毋吾
D.不吾知                       亦各言其志已矣
4.下列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个弟子,有四个志向,他们对“礼治”的认识各不相同。
B.在孔子的启发下,子路抢先回答,孔子笑而不谦让,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他自尊。
C.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在对话中都有很好的体现。
D.《侍坐》生动地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
2024-08-14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公共基础课水平测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漫灭,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实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乐也。

(节选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漫灭                           文:碑文
B.其为文犹可识             独:独自
C.有穴                           窈:深远幽暗
D.余与四人火以入             拥:持、拿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而卒葬B.以其乃华山阳名之也
C.余力尚足以入D.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乐也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B.有泉侧出
C.而记游者甚众D.火尚足以明也
4.下列对文段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译文:距离华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块石碑倒在路旁。
B.有怠而欲出者。
译文:有个懈怠并想退出的人。
C.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译文:大概我到达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所到的地方)还不到十分之一。
D.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译文:就连那些喜好游览的人也不能走到山穷水尽啊。
2024-08-13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选自苏轼《赤壁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击空明兮溯流光
(2)正襟坐而问客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3.如何理解选文第一段中的“美人”形象?
4.选文第二段运用了对比手法,试举例分析。
2024-08-13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江苏省职教高考一轮复习系统性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实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浮图:和尚
B.以其乃华山之阳之也        名:命名,起名,名词作动词。
C.何可胜也哉                         道:道理,名词
D.火尚足以                         明:照明,形容词作动词。
2.下列对划线词含义理解,不正确的 一项是(     
A.问其——根据上下文,此处的“深”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可以理解为“深度”之义。
B.然视其左右——由“左右欲刃相如”可以推定“左右”为“左右两侧的人”之义。
C.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根据上下文,此处的“十一”可以理解为“十分之一”之义。
D.非常之——此处的“观”与“古人之观于天地”的“观”含义不同。
3.将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2024-08-1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中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就业班)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