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古诗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杂记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87177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实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华山之       阳:山的南面
B.有泉       侧:侧面
C.余与四人火以入       拥:持、拿
D.则或其欲出者       咎:责怪
2.对下列两组加点词含义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孰能讥之乎             ③夫夷近,则游者众
②以故后名之曰“褒禅”       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A.①与②的“其”相同,③与④的“以”不同B.①与②的“其”相同,③与④的“以”相同
C.①与②的“其”不同,③与④的“以”不同D.①与②的“其”不同,③与④的“以”相同
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这就是有学问的人不可深入思考而谨慎取舍的缘故了。
B.这就是有学问的人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取舍的缘故了。
C.这就是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取舍的缘故了。
D.这就是治学的人不可深入思考而谨慎取舍的缘故了。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出洞后的心情,突出表现为一个“悔”字,并因“悔”而引出下文。
B.游记结尾,补叙同游者的籍贯、姓名和作记时间,以及作者的籍贯、名字。这是写游记常用的格式。
C.“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表明达到目的的三个必要条件是“志”“力”“物”。
D.文章第一段紧扣题目,点明所游的地方是“褒禅山”,为后文“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埋下伏笔。
【知识点】 杂记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整体分析:这篇阅读文章通过三则材料探讨了“志向与力量”的关系。材料一选自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强调了实现目标需要志向、力量和外部支持。材料二介绍了王安石的生平和变法经历,展示了他“尽吾志”的精神。材料三引用《左传》中的一句话,提出了“量力而行”的观点。整体来看,文章通过古今结合,探讨了在追求目标时如何平衡志向与实际能力,既要有远大志向,也要量力而行。

【推荐1】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选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材料二:

王安石(1021-1086),江西临川人,北宋著名改革家、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学家。他21岁考中进士步入官场,拥有主政地方近30年、曾两次担任宰相又两次被罢免的传奇人生。推行新法15年,王安石因变法而闻名,领导了北宋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改革运动,史称王安石变法。他所处的年代正值北宋王朝开始走向衰落的中期,面临着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艰难困境和国家三冗(冗官、冗兵、冗费)的积贫积弱局面。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三不足斗争精神努力实现其政治抱负。

(选自朱虹《改革家王安石》)

材料三:

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

(选自《左传·昭公十五年》)

1.小乐梳理了材料一阐述的“到‘险远之地’,赏‘非常之观’”的3个条件,根据提示填写表格。

原文表述提炼出的结论
条件一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______
条件二______有力
条件三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______

2.小乐制作了《“尽吾志”的王安石》读书卡片,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将原句摘抄至读书卡片中,并补全相关诗句。
“尽吾志”的王安石
来源原句摘录
《游褒禅山记》☆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______
《改革家王安石》______
《登飞来峰》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3.材料三指出,做事应量力而行。有人认为“尽力而为”是气魄,“量力而行”是科学;“尽力而为”是超越,“量力而行”是基础。结合实例,谈谈你对“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理解。(50字左右)
2024-09-12更新 | 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选自苏轼《赤壁赋》)

1.对文段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C.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D.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渺渺兮予怀
(2)正襟坐而问客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4.第一段中划线句有何作用?
2024-08-04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整体分析:这篇文言文选自《庄子·养生主》,通过庖丁解牛的故事,生动形象地阐述了“道”的理念。庖丁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依循自然规律,游刃有余地解牛,体现了技艺的超凡境界。文惠君的赞叹和庖丁的回应,进一步揭示了“道”超越技艺的深层含义。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展现了庄子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理解,充满了哲理和艺术的美感。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隙,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经首》之会   中:合乎
B.技至此乎   盖:何,怎样
C.经肯綮之未尝   技:技术
D.如土   委:卸落
2.下面句中加横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奏刀騞然,莫不   合乎B.庖丁刀对曰   放下
C.刀而藏之   好的D.乎技矣   超过
3.下列选项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今臣之刀十九年矣”
A.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B.一人心,千万人之心也
C.善刀而藏D.始臣解牛之时
4.下列选项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A.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B.善刀而藏之
C.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D.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5.对上面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养生指维护生命的延续,而不使损害本有的生机,主是宗旨的意思,即根本的要义。庄子借解牛说明养生之道。
B.刀比喻生命,也就是人。刀用来解牛,就好像人在世生活要接触世上种种困扰和打击。
C.在庄子的笔下,本来充满血腥味道、繁重肮脏的解牛过程,却好像是一场美妙的音乐、舞蹈艺术表演一样。庖丁解牛时的手、肩、足、膝的动作,宰牛发出的声音都有节奏,有美感,充满了浪漫气息。
D.文章把三年前庖丁用刀的情况跟族庖,良庖用刀的情况对比,衬托出庖丁的超凡技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庄子。养生主》,《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作品。
B.庖丁解牛是一个寓言故事,庄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生动直观,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C.文章先后用了三种反差鲜明的对比来进行说理:一为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后的对比,一为庖丁与普通厨工的对比,一是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
D.文章先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再写文惠君的夸赞,引出庖丁对自己追求的道的解说,以此表明主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2024-09-12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