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9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梅岭之恋   肖复兴

①想念梅岭已久。

②最早的想念,起于50多年前的中学时代,读过了陈毅的《梅岭三章》后,梅岭便幻化成我青春期的一种向往的意象。梅岭古道,特别是梅岭关楼上那面巨石上雕刻的梅岭两个红色大字,如一面旌旗,常会浮现在眼前,随风猎猎飘动。

③美好而壮丽的风景,总是在远方:没有见过的远方风景,更是会让青春的心鼓胀如同一面风帆而充满无限的想象。更何况,还有《梅岭三章》这样的诗,还有陈毅这样的英雄。那时候的我,对梅岭充满向往。

5年前的秋天,和梅岭擦肩而过。那天黄昏,从它的山脚下穿隧道到江西。过隧道前,趴在车窗前眺望梅岭,苍绿的山峰突然阴云密布,瞬间狂风袭来,雷雨大作,斜飞的雨点扑打在车窗上,仿佛是梅岭特意派来的使者,凛冽而苍茫,怪罪我路过它而没有拜访。奇怪的是,车子穿过隧道,那一边阳光灿烂,回望梅岭,仿佛一切并没有发生,恍然如梦,而梅岭阅尽春秋,淡然自若,依旧山色苍苍。不禁想起一句清诗:八面风来山镇定。

⑤这是梅岭留给我最初的印象。这是一部大书,不是一首小诗。

⑥去年年底,在广州几位朋友的陪伴下,从广州出发,一路北行,过南雄,终于登上梅岭,心里竟隐隐有些激动。想起5年前在山脚下和它擦肩而过的情景,不禁觉得有些神示般的感应,虽没有那般的雷雨,却依旧阴云四合,岭南漫山草木的绿色,显得格外浓郁深沉,不似江南烟雨中的草木那样水嫩轻浮。我在心里对自己说,登梅岭,不像登别处的山,即使是有名的黄山和庐山,也不尽相同。你不是来游玩观赏风景的,而是参拜历史和英雄的。到此一游拍照之后刷朋友圈的轻浮,首先要摒弃。

⑦首先出现在眼前的古道,先让我一步跌入前朝。位于大庾岭的梅岭海拔不高,却地势险峻,古道建得便格外不容易。那种鹅卵石铺就的斑驳古道,虽然经过了整修,却依然存有古迹古风。千年风雨的侵袭所留下的悠久岁月的皱褶,和如今很多经过翻修一新整容过的景点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那是历史这部大书镌刻下的印迹。就是梅岭上什么都没有,只有这样一条古道,也是值得来的。

⑧在古道上,看到一对中年夫妇,妻子的腿有些残疾,丈夫搀扶着她,踩着有些湿滑的鹅卵石艰难地攀登,让我心生敬意。望着他们和他们面前这条逶迤向上的古道,仿佛可以一直通向天上,也可以通向历史的深处。这条古道,如一条巨蟒蜿蜒,千年不老,它头吐出的火焰般的芯子,应该就是梅岭的关楼。那是梅岭的华彩乐章。

⑨我坐在古道旁湿滑的山石上画梅岭的速写。山道两旁遍植各种梅树,只是季节未到,除了很少急性子的梅花绽开稀疏的花苞之外,没有梅花如海的盛景。一边画,一边忍不住想,梅岭成名,对于一般人而言,就在于自古以来满山的梅花开放。历史中所说的梅岭起名,源于战国时期南迁的越人首领梅绢的姓氏,人们是不会在意的。或许,这里有中原文化和南粤文化的融合之要义,但人们更在乎梅花盛开之美意。或者说,一含有历史,一含有美学,两种合一,才是梅岭文化之含义吧。

⑩一路向上攀登,一路想,一路画,画画比拍照更让梅岭入味入心。忽然觉得,仿佛恋爱,画梅岭,才像是和它有不断的交流。这真的是一种奇怪的心理体验,是在登别处名山未曾有过的。

⑪一直觉得梅岭对于我,不在于风光和风情,而在于梅岭的英雄。梅岭的英雄,最早要数唐代的张九龄。如果不是他向唐玄宗谏言,开凿梅岭古道,如今我们不会有这样的机会和历史邂逅。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距今已经1300多年,那时的条件,开凿这样一条险峻的山道,可以想象是多么艰难。

⑫苏东坡也应该算作梅岭的一位英雄。当年一路被贬,就是过梅岭到惠州的。再贬至海南、十几年后,好不容易逢大赦,又是要过梅岭回到中原的。尽管来时明明知道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却依然为梅岭留下明艳照人的诗句: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苏东坡算是一位悲剧式苍凉的英雄。

⑬对于我,梅岭英雄的象征,或者说梅岭英雄的代言,是陈毅元帅。他为梅岭留下的《梅岭三章》,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唱。中学时代,就是这三首绝句,让我对梅岭一往情深地神往。那时,我读得热血沸腾,觉得只有这样的诗才配得上这样的山,觉得这样的山才配得上这样的诗。这样的山真的是英雄的山。

⑭走到半山腰,看到一面巨石上书写着《梅岭三章》,用的是陈毅的手书,心里很是激动,仿佛一下看到了当年的陈毅。当年的陈毅在这里打游击,被围20余天,写下了这三首绝命诗。当年的陈毅,只有36岁,本命之年,那么年轻。

⑮面对这幅巨大的诗碑,我站立良久,也仿佛看到青春时的自己。

⑯终于爬到山顶,梅岭关楼就在眼前。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那么亲切,又那么肃然。

⑰关楼是用一块块巨大岩石垒成,经过漫长时光的剥蚀和打磨,显现出沉稳的苍黑色,有了岁月的包浆,无语而沧桑,是历史流传下来的无字书。关楼北面门额上的南粤雄关,特别是巨石上雕刻的梅岭二字,涂以鲜红的颜色,那样光彩照人。这一切,都是中学时代我在画片上见到过的,如今真的展现在眼前,一下子像是活了一样,跳跃到我的面前,有了生气,有了血脉流畅,有了气韵贯通。

⑱是的,这才是我青春时恋人的模样。有了这千年不变的关楼,有了这几百年不变的梅岭二字,便让这千年古道一下子复活,让我的青春记忆一下子复活,让遥远的历史和今天一下子连接在一起,有了彼此的对话和相互的交流。梅岭,不像一般旅游胜地,而像是铁锚一样,沉甸甸地落在我的身心深处。

(有删改)

1.本文记述了作者两次“游览”梅岭的经历。请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游览情况

景物特点

游览感受

山脚下擦肩而过山色
登梅岭全程浏览草木浓郁深沉梅岭,不像一般旅游胜地,而像是铁锚一样,沉甸甸地落在我的身心深处。
古道
关楼沉稳、沧桑

2.作者的“梅岭之恋”能跨越50多年,有两个重要原因,请根据本文内容予以概括。
3.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追忆青春、描绘风光、溯源历史,写出了一个充满魅力的梅岭。
B.文中两次写关楼巨石上鲜红的“梅岭”二字,意在强调梅岭的红色精神鲜活永在。
C.文中写古道上一对夫妇艰难攀登的细节,意在突出梅岭之高、古道之深远。
D.本文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于一体,形象鲜明,情感饱满。
4.从遣词造句或修辞角度,给文中画横线的语句做一个批注。
2024-09-0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职业技术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模拟考(三)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回家,回家

高明昌

①我总是在母亲重复了几次你回家吧之后,才走离老家的。此时,天色已经大黑,门口亮如白昼,黑夜在路灯的照耀下,宅前依旧是黄昏的光景。母亲说,车子慢慢开。我说,一直开得很慢的。母亲笑笑,顺手递来一只大花袋,里面全是水落小菜,有茄子、黄瓜、豇豆,还有红色的秋葵,以及一小包装在保鲜袋里晒干的蒲公英草。母亲说,隔开你上次吃已经一个星期了,现在可以吃了。我诺诺——母亲是算计好日脚的。母亲看着我坐上车,看着我开灯,看着我发动车子,看着我倒车,看着我转过车身,向北一路驰去

②我再也没有侧转脸看老家。看什么呢?母亲一个人的身影。下午三点半,在南桥,把赏心乐事谁家院一句唱完,后三字改成回家转,再唱一遍,感觉韵脚收得好,气也倒得转,味也真切,想来汤老先生不计较。嘚嘚笃笃,下楼,像个小年轻。开锁,上车,手握方向盘,心念海边村,12公里,25分钟,途经环南路、环城东路、平庄路、金海路、金海支路、奉柘公路、海边村路,七转八弯,很费周章,但总是向南、向南,向南总会到老家。老家在奉贤的南方,莫名的骄傲与欢喜。就在老家,母亲从来没有倚门而待。耄耋的母亲没有诗意。

③母亲永远在田里。

④为这件事情,母亲与我最小的妹妹争论过。一个不让去田里,一个非要去田里;一个为身体,一个也为身体。没有对与错,爱的世界里,争论是无效的,我们让步了。去吧,有个意思就可以了,早去早回吧。去了能早回?田地是母亲的世界,去后,一切都由不得你。做儿子的我明白。那日回家,又不见母亲身影,不知道她在田里忙什么。我不去田里,去了后面的叔叔家、西边的阿娘家、东边的婶母家,说道季节和农事。回到宅前,井里打水洗车。洗着洗着,母亲回来了。

⑤后来,母亲每日下午三点过后总在家了,但她依旧没有倚门而待

⑥看见菜篮里拣洗过的菜,有鸡毛菜、扁豆,还有褪去皮的土豆。母亲问,烧哪个?答,全烧,少烧一点。母亲笑笑,她打理过的菜全部派上用场,这才是本愿。荤菜呢?是儿子的任务。母亲知道儿媳会买好,儿子带转家;偶尔没买,儿子看一眼碗橱,便去钱桥镇买。母亲拦不住,便有了谈资——与我的姊妹们买重复了,母亲会说浪费,但语气已没有了我们年少时的较真。上灶烧饭。母亲问,好烧吗?我说,好烧,我烧。母子争执几下,争执里,母亲的脸上充满惬意。白天的日子更长了,打理蔬菜得在向晚。我到家,母亲要我换鞋(鞋子已经放好),娘俩就一起去看菜园。傍晚的阳光还亮堂着,缓缓地滑过身上,刚落过的雨水已经钻进了土里,土地上飘着些许白色烟气,水洼里的积水冒着泡泡。母亲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母亲说,当心水。又关照,此地好下脚,此地要绕过,把我当不会走路的孩子。也是,不管怎么说我都是她的孩子,虽然年过六十。母亲走路,像一艘小船平稳地驶在河面上,菜园地上的脚印很浅、很匀,一如母亲轻盈的身段。母亲悠悠地给我说着蔬菜的事情。

⑦今年的秋葵是红色的,母亲说,好看是好看,铁锈红,看久了,像是血水,气息沉稳、浓郁,一煮后泛绿又泛白。这秋葵高挑细长,可产量很低哎。母亲又讲起,你忘记了去年的秋葵,天天吃也吃不完吗?红秋葵只在干上长,枝上不长,明年不种了。说完,母亲用剪刀剪下一根秋葵,第二根让我来剪。我剪秋葵,风吹草动,母亲剪秋葵,却像是人的胳臂被蜜蜂蜇了一下,秋葵树一动不动。轻手轻脚,我是在城里开会的会场学到的,母亲是在田野里学到的。

⑧我惊奇于眼前的一切,变化只在刹那间。

⑨那日下午,二妹根据母亲的想法,将种西红柿的土地翻了个个儿,把发酵的鸡鸭狗粪全部深埋了下去,再晒了几个钟的太阳,而后盖上碎泥,削平。现在的西红柿便一溜溜挂在枝上,风一吹,寒寒窣宰地晃动着,母亲说,连生吃的味道都不一样,你先吃吃。我没有吃,这待遇应该让给母亲,尽管她可能吃不掉一个西红柿。蔬菜的丰收,轮作是必须的,但轮作是不够的。母亲经常告诉我,人吃的物事是人做出来的,不做,坐吃山空。以为这是老套话了,不加评论,母亲则不管我们听不听,用自己的行为证明着她的想法。

⑩每天,母亲都去田里手工除草,回到客堂,手里捏的总是一把青草,像是捏着一把人参一样高兴。菜园里的草,永远喜欢与蔬菜长在一起,蔬菜长高它长大,今天拔掉了明天又长出来,永远拔不完。这也是对的,蔬菜在,草就在,草在,蔬菜在,母亲就永远有事情做。但有一种草母亲从来不拔,而且还好好地护着。

菜园里的无花果实已经如麻雀蛋一样大了,又一个夏天如期而至,晚饭已经摆在场地里。刚吃完,来家里陪母亲说话的人都到了,摇头电扇对准了他们,他们说不热。母亲说,人凉有一个办法,就是要多看绿色。大家觉得对,就一起眼望菜园,议论菜园。有人说到一半,就与母亲一起走进菜园,她们站在曾经出产过不知多少蔬菜的地上,开心地比划着。一阵风刮过,蔬菜地里发出了声响,蔬菜顺风偏了偏身体,那些大如蒲扇的蒲公英便露出了身影。它们规规矩矩地趴在地上,无声无息。我知道,蒲公英不是母亲种的,是母亲特意留下的。

蒲公英将自己白色的根深深地扎在土里,又牢牢地掌控着地间的缝隙,枝节朝四面八方伸展。它们不打算离开这里,这里是真的好。这里有丰腴的粮食,这里还有一位善良的母亲。

1.分析第①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2.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3.第⑤段画线句是否可以删除,说说你的理由。
4.文末写“蒲公英”很有韵味,请分析作者写此的意图。
2024-09-0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模拟考试语文练习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3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望春风

①路边的大树开始褪去了枯黄,和田间的桃枝一起绽出新叶。我也受到了感染,心情顿时明媚了许多。路上行人明显多了起来,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喧嚣。不时看到戴着口罩、装备齐全的骑行者,他们塌下身子,双手稳稳地攥住把手,如一尾尾灵活的鱼儿,在车流的汪洋中穿行。

②第一批被春天唤醒的,总是乡间的农人。在乡村,春风是人们最好的朋友。它把山坡吹绿,把枝头的新芽催绽,与田野上每一个守护着土地的人不期而遇,带来花的清香与叶的肥嫩。

③疫情逐渐缓解,卡口渐次开放。农民陆续走入田中,土豆已经种上了。麦子地里,农业站的技术管理员在查看麦苗长势,指导农民除草施肥、喷洒农药。苹果地里,果农们在为果树剪枝、开沟、追肥。度过了这一个多月焦灼的日子,农民们终于回到那片一生难以割舍的土地,扑向那地毯般铺张开来的田野,不错过惊蛰前后的每一个日子。

④郊外田畦都齐齐整整,荠菜花满坡满地,不时能看见三五个人戴着口罩在麦地里挖野菜。那些肥嫩的荠菜、苦菜子被人们摘下,收进随身带来的布袋、提篮中。在挟裹着乡土气息的清风里,他们带着满心的喜悦回家,品尝这大自然恩赐的美味。

⑤姜地里,一家家姜农戴着口罩,扛犁带锨,拉着竹竿和塑料薄膜,提着推着正月里在土炕上生的姜芽,开始下地种姜了。干活干得起了兴,他们脱掉了羽绒服外套,忙得满头大汗。很快,白花花的塑料膜包上地畦,一大块黄土地就这样落了一层亮亮的白雪。

⑥村庄路口,一个穿深绿棉衣的老太太正拉着一个穿暗红外衣的老太太的手,隔着彼此的口罩,絮絮地嘱咐着什么。两位老太太都是70多岁的年纪,干瘦矮小的身体,核桃般沟壑纵横的面孔,灰白的头发。两人拉扯了一会儿,红衣老太终于离开绿衣老太,走向马路对面,步子缓慢,但是很沉着,稳稳的,没有回头。春天的风依然凛冽,吹着老人灰白的头发、瘦小的身子。绿衣老太一直站在那里,目光始终追随着红衣老太。终于走到了路南侧的人行道上,红衣老太默契地回首,仰起菊花般的笑脸,挥舞着胜利的手势,向对面的老太太大声喊着什么。隔着一条路的距离,只能看到口罩在动。绿衣老太也挥起了手,大声地喊着什么,那笑容也如菊花般,层层叠叠。然后,红衣老太转过身,步子似乎轻盈了很多,继续向前方走去。路北侧的绿衣老太突然意识到了寒冷,肩膀缩了起来,搓着两只手,缓缓转身离去。

⑦她们应该是一对老友吧。疫情阻隔多日不见,红衣老太一定是惦记着闺蜜,于是穿过村庄路口去看望。离别时,绿衣老太不放心,执意要送老友,红衣老太摆脱了她拉扯的手,安慰说自己能走。老人过马路时故意走得镇静而从容,因为她知道,老友温暖的目光正陪伴着她前行。

1.文中用“菊花”比喻两位老奶奶的笑容,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文章以村口两位老人相逢、相离的场景作结,作者是如何刻画两位老人形象的?
3.试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4.文章③~⑤自然段通过一幅幅朴实自然的劳动、生活画面,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5.俗话说“题好一半文”,请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本文题目的含义及作用。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二十一世纪初年,有媒体问了我一个问题,让我举出青少年时期对自己影响最深的两本文学作品,前提是只举两本。一本中国的,一本外国的。这提问有点苛刻,尤其对于写作的人。这是一个谁都怕说自己不深刻的时代,如果我讲实话,很可能不够深刻;如果我讲假话,列举两本深奥的书,可那些深奥的书在当时并没有影响我——或者说没有机会影响我。最后我还是决定说实话。我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是我的少年时代。正值中国的文化大革命。那是一个鄙视知识、限制阅读的文化荒凉的时代。又因为出身的灰色,内心便总有某种紧张和自卑。我自幼喜欢写日记,在那个年代紧张着自卑着也还坚持写着,只是那时的日记都是忏悔体了。我每天都在日记里检讨自己所犯的错误,期盼自己能够成为一个纯粹的人。实在没有错误,还会虚构一点写下来——不知这是否可以算作我最初的文学训练

在那样一个历史时期,我们所能看到和听到的文艺作品更多的是愤怒、仇恨以及对个体的不屑。就是在这样的日子里,我读到一部被家中大人偷着藏起来的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上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受到深深的感动。一时间我觉得这么伟大的作家都说连英雄也可以有卑下的情操,更何况我这样一个普通人呢。正是这两句话震撼了我,让我偷着把我自己解放了那么一小点又肯定了那么一小点,并生出一种既鬼祟又昂扬的豪情,一种冲动,想要去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所以我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在文学史上或许不是一流的经典,但在那个特殊年代,它对我的精神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初次真正领略到文学的魅力,这魅力照亮了我精神深处的幽暗之地,同时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气。另一本中国文学,我选择了《聊斋志异》这部中国清代的短篇小说集。在那个沉默、呆板和压抑的时代读《聊斋》,觉得书中的那些狐狸,她们那么活泼、聪慧、率真、勇敢而又娇憨,那么反常规。作者蒲松龄生活在同样也很压抑的中国清代,他却有那么神异、飞扬、趣味盎然的想象力,他的那些充满人间情味的狐仙鬼怪实在是比人更像人。她们的悲喜交加的缠绵故事,为我当时狭窄的灰色生活开启了一个秘密的有趣味的、又不可与人言的空间。我要说,这就是在我的青春期文学给我的恩泽和打击。这打击具有一种宝贵和难忘的重量,它沉入我的心底,既甜蜜又酣畅。

(选自铁凝《文学是灯》)

1.下列对选文第一段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是全文的导语,将话题由当下引入对自己文学活动的回忆,对自己文学启蒙的回溯。
B.作者没有去凭空回忆,而是从媒体的一个提问开始,介绍中国的那个荒诞岁月。
C.运用反语的手法,以时代文化“荒凉”突出好的文学作品的难得,突出好的文学作品对“我”的鼓舞和指引作用。
D.选段最后,叙述由这个年代的特殊社会氛围的压迫产生的异常心理和行为。
2.下列对选文第二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乘选文第一段而来,由文学阅读转移到文学训练。
B.作者从那时的阅读兴趣出发,对影响自己最深的两部书进行了评价。
C.《约翰·克里斯朵夫》的意义在于激发了作者的想象,在于他对于女性形象的成功刻画。
D.这两本书让作者第一次真正领悟到了文学的魅力,对他的精神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联系全文,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是灯”是全文的线索,作者以形象的比喻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B.文章结尾部分说明文学之灯的光亮是永恒的,文学之美是可以抵达的,这正是文学不朽的魅力。
C.作者的每一个观点都是从叙述开始,都是从叙述中来的。
D.这篇演讲亲切的态度体现在语言的自然、亲和上,同时也体现在作者对观点的表述上。
4.如何理解文中划线句?
5.联系全文,结合实际,谈谈“文学是灯”揭示了文学的哪些特质?
2024-08-31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职业学校职教高考联盟高三年级第二轮复习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各题。

宗月大师

老舍

①在我小的时候,我因家贫而身体很弱。我九岁才入学。因家贫体弱,母亲有时候想教我去上学,又怕我受人家的欺侮,更因交不上学费,所以一直到九岁我还不识一个字。说不定,我会一辈子也得不到读书的机会。因为母亲虽然知道读书的重要,可是每月间三四吊钱的学费,实在让她为难。母亲是最喜脸面的人。她迟疑不决,光阴又不等待着任何人,荒来荒去,我也许就长到十多岁了。

②有一天刘大叔偶然的来了。我说偶然的,因为他不常来看我们。他是个极富的人,尽管他心中并无贫富之别,可是他的财富使他终日不得闲,几乎没有工夫来看穷朋友。一进门,他看见了我。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他问我的母亲。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在酒后,他常以学喊俞振庭的《金钱豹》自傲)他的衣服是那么华丽,他的眼是那么亮,他的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使我感到我大概是犯了什么罪。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的震动。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大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我的心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

③第二天,我象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这位阔人去入学。学校是一家改良私塾,在离我的家有半里多地的一座道士庙的大殿里。大殿里很黑,很冷。神像都用黄布挡着,供桌上摆着孔圣人的牌位。学生都面朝西坐着,一共有三十来人。西墙上有一块黑板——这是改良私塾。老师姓李,一位极死板而极有爱心的中年人。刘大叔和李老师了一顿,而后教我拜圣人及老师。老师给了我一本《地球韵言》和一本《三字经》。我于是,就变成了学生。

④自从作了学生以后,我时常到刘大叔的家中去。他的宅子有两个大院子,院中几十间房屋都是出廊的。院后,还有一座相当大的花园。宅子的左右前后全是他的房屋,若是把那些房子齐齐的排起来,可以占半条大街。此外,他还有几处铺店。每逢我去,他必招呼我吃饭,或给我一些我没有看见过的点心。他绝不以我为一个苦孩子而冷淡我,他是阔大爷,但是他不以富做人。

⑤在我由私塾转入公立学校去的时候,刘大叔又来帮忙。这时候,他的财产已大半出了手。他是阔大爷,他只懂得花钱,而不知道计算。人们吃他,他甘心教他们吃;人们骗他,他付之一笑。他的财产有一部分是卖掉的,也有一部分是被人骗了去的。他不管;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

⑥到我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已一贫如洗,什么财产也没有了,只剩了那个后花园。不过,在这个时候,假若他肯用用心思,去调整他的产业,他还能有办法教自己丰衣足食,因为他的好多财产是被人家骗了去的。可是,他不肯去请律师。贫与富在他心中是完全一样的。假若在这时候,他要是不再随便花钱,他至少可以保住那座花园,和城外的地产。可是,他好善。尽管他自己的儿女受着饥寒,尽管他自己受尽折磨,他还是去办贫儿学校、粥厂等等慈善事业。他忘了自己。

⑦在我出国以前,刘大叔的儿子死了。而后,他的花园也出了手。他入庙为僧,夫人与小姐入庵为尼。出家以后,他不久就作了一座大寺的方丈。可是没有好久就被驱除出来。他是要作真和尚,所以他不惜变卖庙产去救济苦人。庙里不要这种方丈。一般的说,方丈的责任是要扩充庙产,而不是救苦救难的。离开大寺,他到一座没有任何产业的庙里作方丈。他自己既没有钱,他还须天天为僧众们找到斋吃。同时,他还举办粥厂等等慈善事业。他穷,他忙,他每日只进一顿简单的素餐,可是他的笑声还是那么洪亮。

⑧去年,有一天他正给一位圆寂了的和尚念经,他忽然闭上了眼,就坐化了。火葬后,人们在他的身上发现许多舍利。

⑨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但是,我的确相信他的居心与言行是与佛相近似的。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受过他的好处,现在我的确愿意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领我向善,正像在三十五年前,他拉着我去入私塾那样!他是宗月大师。

(选自老舍《宗月大师》)

1.概括宗月大师对“我”的影响和帮助。
2.找出文中描写刘大叔笑声的语句,说说分别表现了刘大叔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3.“刘大叔”和“宗月大师”两种称谓,分别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024-08-3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中等职业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调研考试语文样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柴可夫斯基拒绝托尔斯泰

1876年年底的一天,一位重量级嘉宾到访莫斯科音乐学院,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因为《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是当时俄罗斯家喻户晓的文学家,地位崇高。俄罗斯文学艺术界中的许多人,都希望能结识他,以攀上大树,如果还能得到他只字片语的认可,那就更好了。

托尔斯泰的到来,无疑成了莫斯科音乐学院的一件大事。为了表达敬意,音乐学院特意为托尔斯泰举办了一场音乐会,并让当时在音乐学院任教的柴可夫斯基作陪。

音乐会上,学院院长、知名钢琴家鲁宾斯坦和其他音乐家一起,为托尔斯泰弹奏起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当弹奏到第二乐章(根据乌克兰民歌《如歌的行板》改编》时,托尔斯泰被乐曲深深打动,泪流满面。他紧紧地握住坐在身边的柴可夫斯基的手。

托尔斯泰的眼泪,对当时的柴可夫斯基意义太大了。那时的柴可夫斯基还远没有后来的成就和名气,经常遭到打击,很多作品问世后,音乐同行和评论家的反应不仅是冷漠的,甚至还故意贬低丑化。而他又是性格内向、不善与人打交道的人,因此,每次遭到否定和批评后,他都会痛苦不已,进而怀疑自我,信心丧失。

托尔斯泰的眼泪,让柴可夫斯基振奋不已,他在给妹妹萨莎的信中写道:“我从未如此受宠,我对自己的创造能力又有了信心,我亲眼看见自己崇拜的偶像,泪水流到下颌上了!”

极度热爱文学的柴可夫斯基,极为崇拜托尔斯泰,在读了《战争与和平》后,他对妹妹说,古往今来所有的作家中,托尔斯泰是最伟大的,只要有他一个,俄罗斯人在听人讲述欧洲文学给人类做出的伟大贡献时,就不至于因害臊而低下头。

让柴可夫斯基没料到的是,托尔斯泰回去后,又给他写来一封亲笔信,信中说:“我非常珍爱您的才华,您作的曲子,比我的文字更有震撼力,您无疑是艺术界的一个天才,音乐大师!”

随后,托尔斯泰还把一些自己辛苦收集来的民歌,送给柴可夫斯基,并拜托他将这些民歌改编成《如歌的行板》那样的“珍品”。

按理说,对给予自己极大肯定和鼓励的偶像交代的事,应该马上答应并着手去做,以便牢牢攀附上亲自送上门的“高枝”,但柴可夫斯基却在给托尔斯泰的回信中写道:“抱歉,我看过了,这些民歌很一般,不适合改编。”

托尔斯秦看了信后,没有生气,一笑了之,但内心对柴可夫斯基却更加敬佩。

尊敬一个人,并不等于就要完全顺从和迎合他。秉承事实,听从内心,敢于说“不”,是一个真正的勇者和智者应具有的品格。

1.为什么说“托尔斯泰的眼泪,对当时的柴可夫斯基意义太大了”?
2.为什么柴可夫斯基对妹妹说,古往今来所有的作家中,托尔斯泰最伟大?
3.如何理解“托尔斯泰看了信后,没有生气,一笑了之”中的“一笑了之”?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托尔斯泰是当时俄罗斯家喻户晓的文学家,地位崇高。
B.俄罗斯文学艺术界中的许多人,都希望能结识托尔斯泰。
C.柴可夫斯基极度热爱文学,极为崇拜托尔斯泰。
D.柴可夫斯基认为自己也是天才,不像别人那样渴望认识托尔斯泰。
5.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用托尔斯泰“泪流满面”“紧紧地握住坐在身边的柴可夫斯基的手”,来表现柴可夫斯基所作曲子的震撼力。
B.托尔斯泰认为柴可夫斯基作的曲子,比自己的文字更有震撼力,认为柴可夫斯基是艺术界的-个天才,音乐大师。
C.柴可夫斯基怕别人认为自己攀附“高枝”,拒绝了给予自己极大肯定和鼓励的偶像交办的事。
D.这篇短文说明了一个道理:尊敬不等于顺从和迎合,一个真正的勇者和智者应该面对权威、偶像,敢于说“不”。
2024-08-3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天津市高职院校春季招收中职毕业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唐诗里的东山

去上浦,望东山。这似乎成了上浦最朗朗上口的广告词。山因人而名胜,人因山而留史。谢安显然是位仁者,散馆归去,便在此隐居,乐得做个世外闲人。

沿着曲径一步步挪上山,左右岭翠鸟悠,溪缓瀑急,青山绿水,果然恍若世外。在山脚的小店买一包糖炒栗子,果腹暖手兼备,再向上,风开始渐渐急了,谢安如何来的慧眼,居然寻得到如此静幽安乐之地?

那还是东晋时候,天下大乱,将军们弱冠之龄便鞭敲金镫高奏凯歌,再看看自己,年已四十仍一事无成。取不得功名,那就听禅闻水渔歌互答吧,退后三步,仍是海阔天空。每天三尺钓竿几局棋,间或与王羲之、许询等诗文互寄,偶醉林间,谢安这优哉游哉的日子过得波澜不惊。

于是,这小小的东山,竟凭空多了神仙之气。东山人工雕凿的痕迹不多,却正因此而显得安谧,这似乎也正合了谢安不喜被扰的性格。直到383年,前秦苻坚率领大军南下伐晋,于是皇帝一纸诏书,谢安领征讨大都督之衔指师而起。淝水之战,谢安与侄子谢玄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自此前秦衰败,而东晋则乘胜北伐直抵黄河,此后数十年间再莫敢犯者。

书生也欲铸青锋,吴钩一斩史留名。从一介隐士到位列东晋宰相,从吟诗作对到定国安邦,从此,      这句成语就妇孺皆知了。

(节选自《人民日报》)

1.下列填入文中空缺处最恰当的词语是(  )
A.一介书生B.位极人臣C.以弱制强D.东山再起
2.作者为什么说“这小小的东山,竟凭空多了神仙之气”,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上浦这句朗朗上口的广告词,突出特点,号召力强。
B.因为东山上,左右岭翠鸟悠,溪缓瀑急,青山绿水,果然恍若世外。
C.因为东晋时候,天下大乱,将军们弱冠之龄便鞭敲金镫高奏凯歌,取得功名。
D.因为谢安在静幽安乐之地,钓鱼下棋,诗文互寄,偶醉林间,过着优哉游哉的日子。
2024-08-31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能力大赛“面向人人”赛项第二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我的母亲》(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提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都是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转暖。大家都害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走去。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里只剩母亲自己。她还须自晓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 母亲笑了。及至听我说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土了!

1.选文主要写了哪三件事,请简要概括。
2.分析下列句子。
①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地走去。这句话中的动词表现了母亲对三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除夕儿子回家,母亲笑了。及至听说儿子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 写出母亲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3.文章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选文中体现出母亲怎样的性格?
2024-08-31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高等职业院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金果的味道

秦岭

①那年的巴黎之夜,主人端上来一盘苹果。轻尝颇多回味,妙不可言,便认定此味只属于异国他乡,可主人却用法语说:这种叫金果的苹果,来自中国平凉。满座一时哗然。

②其实位居六盘山东麓的平凉距我的老家天水并不远。三十多年前,我曾有过一次去平凉的华亭煤矿拉煤的经历,六盘山上高峰”“关山度若飞的迥异确是领略了的,但压根儿就没有见到一颗什么金果。目击之处,黄土裸露,庄稼惨淡,土坯茅草房稀稀疏疏,与传说中的所谓陇上旱码头、古丝绸之路重镇、西出长安第一城大相径庭。如今突然冒出一种名扬海外的金果来,这样的脱胎换骨经历了怎样浴火重生般的华丽转身,不免让人好奇。

③有一年,平凉方面委托我代邀京城文化名流造访,我给从维熙、崔道怡等文坛前辈卖了这样的关子:一起去吧,那里有金果。初以为,金果谓之该与陕甘宁交会几何中心的金三角有关吧,或者,完全为了图个金字招牌。可是重返平凉,现实完全颠覆了我的偏见和记忆。

④从平凉的崆峒、泾川、崇信、华亭、静宁、庄浪、灵台诸区县一路走来,昔日的源峁丘壑、古道旱川早已被苍翠的绿色轻揽重抱,一望无垠的青波绿浪时而像飞瀑直挂梁峁,时而像大江奔流谷峪,时而又像湖泊蓄满平川。近前看时,红色的苹果硕果累累,锃亮如釉,浓郁的果香在初秋的风中弥久不散。这是一种完全久违的味道;这种味道与记忆中的平凉无关,却与现场的平凉有关。它似乎在用一种难以言喻的力量,以金丝般的坚韧和晶亮把记忆和现实缜密地缝接起来了。

⑤平凉人说:金果的味道就是崆峒山的味道,云崖寺的味道。这一山一寺,皆驰名中外的平凉名胜,平凉人显然是为了证明人文历史和时代之间那种一脉相承的联系,就像一棵树,树上纵有果子万千,而根,永远唯一。

⑥后来的几天,大家前往中国针灸学鼻祖皇甫谧、嘉靖八才子之一的赵时春故地采风。平凉人再叹:老先人们如果能尝到金果的味道,就好了。

也许,先人们每天都在品尝这种味道哩。我这样回应。

⑧回到我生活的天津,我把重返平凉的感受讲给在津的平凉籍友人李杰听,他说出了这样的话:平凉的味道,终于回归了。意思似乎是金果本该就是平凉的味道,而平凉的味道,只是经历了一番岁月之后重新回到了前台。

⑨这让我想到了早在四十多年前就被誉为梯田王国的庄浪,如今的梯田又变成了金果田,假如,那层层梯田是一双双凤眼,它们在看谁?是一张张芳唇,它们在告诉你什么?也是巧了,那年平凉金果博览会借助对口帮扶的平台移师津门,筹委会负责人王奋彦告诉我,金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平凉已成为全甘肃最大的优质苹果生产和出口创汇基地。有几个名头,似乎在证明这种意义。譬如,金果不仅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授予中华名果,还获得全国第一个苹果类证明商标。金果的味道,由此悄然提升了平凉整个果蔬业的品格、风度和姿态,让平凉一举跻身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市行列。为了这一天平凉人整整打拼了三十年。

⑩有位诗人信口吟来:此一味分百味,百味合一味是也!怎分怎合?纵有千般妙句,岂能解它得开?那晚我用金果招待几个天津朋友,思绪却无由地重返那个巴黎之夜。金果仍然是金果,而个中滋味,岂止果香一缕,一缕果香呢!

⑪香,是用来回味的。也是那年吧,忘了是在静宁还是庄浪,一位四五岁的农家小姑娘捧上一个硕大的金果,说了三句话,却只有两个字:你吃。你吃。你吃。从维熙先生大受感动,把小姑娘抱起来。咔嚓记者赶紧按下了相机快门。几年过去,我终于为这张珍贵的照片取了个名字:金果。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第②段写我对平凉“三十多年前”的记忆,与下文“我”再到平凉的所见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平凉的华丽转身。
B.文章第⑦段“也许,先人们每天都在品尝这种味道哩”与第⑧段“平凉的味道,终于回归了”,这两句话都含有平凉的味道古今没变之意。
C.文章第⑨段写“假如,那层层梯田是一双双凤眼,它们在看谁?是一张张芳唇,它们在告诉你什么?”虽然没有正面回答,但也隐含了作者对“金果”未来发展的担忧。
D.文章写庄浪的金果以及产生的品牌效应,从点上展现了平凉人为过上幸福生活而打拼的经历,体现了平凉人的奋斗精神。
E.文章以“金果的味道”为线索,既写了“我”到平凉的所见所感,也写到了平凉的历史人文及名胜,主要是为了凸显平凉丰厚的文化内涵。
2.文章开头从那年的巴黎之夜吃金果写起,有什么作用?请简析。
3.赏析文章第④段中的画线句。
昔日的源峁丘壑、古道旱川早已被苍翠的绿色轻揽重抱,一望无垠的青波绿浪时而像飞瀑直挂梁峁,时而像大江奔流谷峪,时而又像湖泊蓄满平川。
4.作者最终将照片命名为“金果”,结合第段画横线处前后的语境补写小姑娘的动作、神情,字数不超过50字。
5.“金果”在发展中也遭遇过波折,人们出现了悲观、失望等负面情绪。有人就评论道:“困难时期更要发扬平凉人的‘金果精神’。”请结合本文阐述“金果精神”的具体内涵。
2024-08-3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浙江省职教高考研究联合体高三第五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轻轻地抱住母亲

①母亲已经70多岁了。70多岁的母亲在胆囊切除手术中受尽了磨难,本已衰老的母亲更加虚弱了。母亲在病床上躺着,想动一下都非常困难。那天晚上,母亲下床小解后怎么也上不了床,当时,我就那么轻轻地一抱,就把母亲抱到了床上。也就是这轻轻的一抱,竟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动。

②上了床,母亲不愿躺下,就那么实实在在地靠在我的怀里。那时我感到了我胸脯的宽厚,也感到了母亲的瘦小。我搂着母亲,并且轻轻地晃着,母亲那一头苍白的头发,散乱在我的眼前。我低头给母亲梳理头发时,母亲的双眼闭着,眼角却溢出了几滴泪水。我给母亲擦泪时母亲说:你小时候,我就是这样抱着你,你不老实,老是乱蹦乱跳。我说:妈,你想我抱着吗?母亲说:想,抱着我,我心里就踏实。我的眼睛湿润了……母亲说着就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于是,我就那么一边轻轻地抱着母亲,一边微微地晃着。我感到有一股爱的暖流在冲撞着我的心扉,我感到我强壮的身子就是母亲的靠山,就是母亲的胆量,就是母亲的渴望……我的泪,竟忍不住掉到了母亲的脖子上。

③把一个人抱在怀里是因为心中有爱,那是一种深沉的爱,一种无法描述的爱,一种比任何语言的表述都要博大凝重的爱。小时候母亲经常抱我,抱着我下地,抱着我拾柴……我要是乖巧,母亲还会亲我的脸蛋儿,我这时就会搂住母亲的脖子,那是一种渴望,一种依赖,一种让我终身难忘的幸福。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就不愿再让母亲抱了,最多会让母亲扳着脸看看我胖了还是瘦了。当我长到渴望和异性亲热的时候,我会与女友激情拥抱,甚至热烈地亲吻,却不再愿接受母亲的双臂和胸怀了。这时的母亲,就只能用慈祥的目光,或是我喜欢的食物来表达她深深的母爱了,而我也再没有搂住母亲脖子的渴望了。但就在那个晚上,我抱着母亲时忽然感到,我就像重新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一样,那么甜蜜,那么幸福。

④又一个晚上,母亲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到夜里10点钟时,母亲说:我想睡了。我说:妈,我把你抱到床上吧。母亲说:中。于是,母亲就搂住了我的脖子。母亲比过去明显胖了。我抱着渐渐康复的母亲向床边走去的时候,母亲满脸的笑容。我知道母亲在我的轻轻一抱中感到了甜蜜和满足。我感到我幼小时的形象和母亲叠在了一起,那是人生漫长的旅程,也是母子亲情的融合,更是母子之爱的结晶和升华。我把母亲放在床上时,母亲竟然出乎我预料地说了一句:好幸福啊。继而就是响亮的笑声了。

⑤我在这笑声里充满惭愧。我们会激情满怀地抱住亲爱的妻子去倾吐炽热的情恋,我们会喜不自禁地抱着儿女去倾吐脉脉的爱意。可是,我们是否想过去抱一抱年迈的母亲,去倾诉那份人间的挚爱和亲情呢……

1.从全文看,题目“轻轻地抱住母亲”中的“轻轻”一词用得很形象,请分析“轻轻”一词的含义。
2.第①段中说“也就是这轻轻的一抱,竟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动”,使“我”的心灵受到强烈震动的原因是什么?
3.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中,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以“轻轻地抱住母亲”为线索,着重描述了“我”抱住病中的母亲与渐渐康复后的母亲的动人情景。
B.文章最后一段直抒胸臆,抒发了对母亲的愧疚之情,感情真挚动人。
C.为了引人入胜,本文运用了倒叙和插叙的叙述方法。
D.本文描写细腻,语言朴实自然,字里行间渗透着深深的母子之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