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散文 > 叙事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 题号:24019888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金果的味道

秦岭

①那年的巴黎之夜,主人端上来一盘苹果。轻尝颇多回味,妙不可言,便认定此味只属于异国他乡,可主人却用法语说:这种叫金果的苹果,来自中国平凉。满座一时哗然。

②其实位居六盘山东麓的平凉距我的老家天水并不远。三十多年前,我曾有过一次去平凉的华亭煤矿拉煤的经历,六盘山上高峰”“关山度若飞的迥异确是领略了的,但压根儿就没有见到一颗什么金果。目击之处,黄土裸露,庄稼惨淡,土坯茅草房稀稀疏疏,与传说中的所谓陇上旱码头、古丝绸之路重镇、西出长安第一城大相径庭。如今突然冒出一种名扬海外的金果来,这样的脱胎换骨经历了怎样浴火重生般的华丽转身,不免让人好奇。

③有一年,平凉方面委托我代邀京城文化名流造访,我给从维熙、崔道怡等文坛前辈卖了这样的关子:一起去吧,那里有金果。初以为,金果谓之该与陕甘宁交会几何中心的金三角有关吧,或者,完全为了图个金字招牌。可是重返平凉,现实完全颠覆了我的偏见和记忆。

④从平凉的崆峒、泾川、崇信、华亭、静宁、庄浪、灵台诸区县一路走来,昔日的源峁丘壑、古道旱川早已被苍翠的绿色轻揽重抱,一望无垠的青波绿浪时而像飞瀑直挂梁峁,时而像大江奔流谷峪,时而又像湖泊蓄满平川。近前看时,红色的苹果硕果累累,锃亮如釉,浓郁的果香在初秋的风中弥久不散。这是一种完全久违的味道;这种味道与记忆中的平凉无关,却与现场的平凉有关。它似乎在用一种难以言喻的力量,以金丝般的坚韧和晶亮把记忆和现实缜密地缝接起来了。

⑤平凉人说:金果的味道就是崆峒山的味道,云崖寺的味道。这一山一寺,皆驰名中外的平凉名胜,平凉人显然是为了证明人文历史和时代之间那种一脉相承的联系,就像一棵树,树上纵有果子万千,而根,永远唯一。

⑥后来的几天,大家前往中国针灸学鼻祖皇甫谧、嘉靖八才子之一的赵时春故地采风。平凉人再叹:老先人们如果能尝到金果的味道,就好了。

也许,先人们每天都在品尝这种味道哩。我这样回应。

⑧回到我生活的天津,我把重返平凉的感受讲给在津的平凉籍友人李杰听,他说出了这样的话:平凉的味道,终于回归了。意思似乎是金果本该就是平凉的味道,而平凉的味道,只是经历了一番岁月之后重新回到了前台。

⑨这让我想到了早在四十多年前就被誉为梯田王国的庄浪,如今的梯田又变成了金果田,假如,那层层梯田是一双双凤眼,它们在看谁?是一张张芳唇,它们在告诉你什么?也是巧了,那年平凉金果博览会借助对口帮扶的平台移师津门,筹委会负责人王奋彦告诉我,金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平凉已成为全甘肃最大的优质苹果生产和出口创汇基地。有几个名头,似乎在证明这种意义。譬如,金果不仅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授予中华名果,还获得全国第一个苹果类证明商标。金果的味道,由此悄然提升了平凉整个果蔬业的品格、风度和姿态,让平凉一举跻身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市行列。为了这一天平凉人整整打拼了三十年。

⑩有位诗人信口吟来:此一味分百味,百味合一味是也!怎分怎合?纵有千般妙句,岂能解它得开?那晚我用金果招待几个天津朋友,思绪却无由地重返那个巴黎之夜。金果仍然是金果,而个中滋味,岂止果香一缕,一缕果香呢!

⑪香,是用来回味的。也是那年吧,忘了是在静宁还是庄浪,一位四五岁的农家小姑娘捧上一个硕大的金果,说了三句话,却只有两个字:你吃。你吃。你吃。从维熙先生大受感动,把小姑娘抱起来。咔嚓记者赶紧按下了相机快门。几年过去,我终于为这张珍贵的照片取了个名字:金果。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第②段写我对平凉“三十多年前”的记忆,与下文“我”再到平凉的所见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平凉的华丽转身。
B.文章第⑦段“也许,先人们每天都在品尝这种味道哩”与第⑧段“平凉的味道,终于回归了”,这两句话都含有平凉的味道古今没变之意。
C.文章第⑨段写“假如,那层层梯田是一双双凤眼,它们在看谁?是一张张芳唇,它们在告诉你什么?”虽然没有正面回答,但也隐含了作者对“金果”未来发展的担忧。
D.文章写庄浪的金果以及产生的品牌效应,从点上展现了平凉人为过上幸福生活而打拼的经历,体现了平凉人的奋斗精神。
E.文章以“金果的味道”为线索,既写了“我”到平凉的所见所感,也写到了平凉的历史人文及名胜,主要是为了凸显平凉丰厚的文化内涵。
2.文章开头从那年的巴黎之夜吃金果写起,有什么作用?请简析。
3.赏析文章第④段中的画线句。
昔日的源峁丘壑、古道旱川早已被苍翠的绿色轻揽重抱,一望无垠的青波绿浪时而像飞瀑直挂梁峁,时而像大江奔流谷峪,时而又像湖泊蓄满平川。
4.作者最终将照片命名为“金果”,结合第段画横线处前后的语境补写小姑娘的动作、神情,字数不超过50字。
5.“金果”在发展中也遭遇过波折,人们出现了悲观、失望等负面情绪。有人就评论道:“困难时期更要发扬平凉人的‘金果精神’。”请结合本文阐述“金果精神”的具体内涵。
【知识点】 叙事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小心落叶(有改动)

唐元峰

落叶是微不足道的。谁能去关注一片落叶呢?只有当它从高高的枝头跌落,那飘荡的曲线,也许会划亮一下你暗淡的目光。

是的,匆忙劳碌,苦苦奔波,早使我们疲惫不堪。我们甚至不知道每个季节怎样来临,从不留意黄叶如花,装点你消逝的年华;甚至惊诧为什么这样快就下雪了呢。

有一位俄国诗人在他的一首诗中提到,每到秋天,莫斯科街心花园里,都挂出一块小木牌,这块小小的木牌上写着四个字:小心落叶。

这四个字久久挤在我的脑子里,我知道这是一个十分友善的提醒。落叶在脚下飘动,那是一种悲壮,一种无言的辉煌。看见那些苍绿蓬勃的枝叶,转眼间枯萎,不禁令人深思。

许多无知和错误都过去了。我生命的绿树曾苍绿如水,我徜徉的脚步曾充满稚气,也漫不经心。在潮润的幼林中我挥霍着,因为我不相信春光能消逝,不相信几阵秋风就能像梳子一样,把树叶捋光。

那是多么让人难以忘怀的时光,而今终于看到它一去不复返了!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时的欢笑是怎样惊散树上的群鸟,是怎样在绿草上滚向无涯的远方。我也记得那透明的欢笑,在清澈的河面上欢跳,在悠悠的白云上飘摇……

但从什么时候起,这一切竟被一团浓重的浊气所取代呢?无法回想,我们生命力所有鲜活的枝,是怎样颓败的。如今只剩下光秃秃的躯干,孤零零地呈现着令人伤感的灰暗!

我在丛林中漫步,树林也由此充满灵性,充满了爱与悲哀,美丽与死亡。在许多方面,应该承认我们人类对自身的感悟远不及树木来的灵透。瑞士小说家赫曼·黑塞把居所前后的每棵树都用自己亲人的名字命名,崇敬并爱戴它们。与它们交流,向它们倾诉。他把它们当作朋友、父兄。可见在他深邃的心灵里,有着比常人更悠远的世界,他由此在自然中获得了灵感和艺术生命。

落叶无声,在萧瑟的秋风里,他仍怀有最后一次奋舞的悍勇。当它伏在柔嫩的枝条上,刚刚绽开鹅黄色的初梦时,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是浩渺的长天,还是嘈杂的市井?融融春光中,那金黄的季节怎样孕育?又是怎样,一步一步,准确而缓慢地向它移来?在它离开母体的一瞬间,是平静快乐,还是惆怅郁怀?当它完成生命中仅有的一次飞翔。坠入大地无边的怀抱,是否会溅起一次悠远的回声?它在泥土和寒雪的覆盖下,会不会再一次扣响春天的大门,进入那永无穷绝的枯荣?

小心落叶。

这充满着善意与博爱的提醒,也许就是对人自身的一种珍视,一种期望。

对于这片小小的随风飘舞的落叶,假如你投以生命的关注,一股震颤会油然而生。你会感到这片不值一提的落叶实在是你自身的写照。而它却来得比你超脱,比你奔放,比你从容。面对落叶,你的思绪会被扯向生命的极限,跨越千年,包容万里。

可否?让我在岁岁的深秋里,在你生命的花园里挂出一片木牌:

小心落叶。

1.在第5自然段中,“无知和错误”指的是什么?
2.作者从“落叶”中感悟到了什么?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2自然段叙写我们日常匆忙劳碌,以致忽略了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的生活状态,使下文“小心落叶”的提醒具有了现实意义。
B.9自然段,作者用诗化的语言回顾了树叶的生命历程,对树叶即将离开母体、飘零枯萎,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和惋惜。
C.结尾部分作者运用第二人称和拟人手法,直抒胸臆、具体细致地表明了对落叶的喜爱,那是对生命的追求以及对读者的期望。
D.面对落叶,作者反思了自己的生命历程,并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全文感情基调昂扬向上,赋予哲理气息和思辨色彩。
2024-09-04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走运的人

秦文君

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林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叶。昭示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

女店主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

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着笑招呼客人。闲下来时,她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诸如手链啦,发带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

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所吸引,淡绿色的,像很娇嫩的草。

这笔袋就像春的颜色。我说,特别美。

我真走运。她的眼里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而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她的手上呢:天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远开不败的四季花。

我买下了笔袋,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单纯的眼神,也许是她那句真走运啊

我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杂货店,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是看看。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很幸福。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

可这店主。多么平凡。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的零钱。但就是这个人,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

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后门口,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只大大的糯米团。看见我她笑笑,又说自己真走运,吃到了香甜的团子。

你该到对面的店里吃一碗热面。我说,那才舒服。可她说,那团子可不是普通的东西,是她的一位老顾客亲手蒸的。那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非常健康,还能爬山呢。

我有这样的朋友。店主说。真走运。

还有一次。我到店里买了她编的发卡,绾头发用的,我说去爬黄山时,用它来盘头发。

她让我归来时替她带一张黄山的风景照。她又说:真走运啊!像是恭喜我,又像是在说她分享了这个走运

归来后,我如约前去把我拍摄的最好的一张照片带给她。我还怂恿她,哪天请人照看一下杂货铺,亲自爬上黄山。有缆车吗?她问,真的有?和我想的一样,真幸运啊,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

不必坐缆车,慢慢往上攀,爬上天都峰!我说。

是啊!是啊!她微笑着,沉醉着,我梦到过。

后来我搬了住处,好久没有去店里。有一天,我忽然想念起她来,便匆匆赶去。

可到了那,香樟树依旧挺立,却不见了小商铺,也不见了女店主,只有石凳上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我惊诧极了,连忙上前打听,老太太说:搬迁了。

那您知道女店主去哪儿了吗?”“不知道。老太太浑浊的眼里一片黯淡。

不容易呀,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

谁?”“女店主啊,你不知道?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原来她是个不能行走的女子!她是坐在特制的轮椅上看管小店的!而我,由于她阳光一样的笑容。却从没在意她缺少什么,还怂恿她去登黄山……

一瞬间,歉疚与失落漫上心头。或许今生再难相见了!

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人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有改动)

1.小说围绕“我”与女店主的交往,写了四件事。请概括其中两件。
第一件事:“我”被女店主编织的精巧笔袋所吸引,买下了笔袋。
第二件事:________
第三件事:________
第四件事:“我”送照片给女店主,并怂恿她去登黄山。
2.联系文章语境,品析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3.小说中的女店主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4.结合语境,品析画线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
5.有人说标题“一个走运的人”可改为“香樟树下”,这两个标题你喜欢哪个?请说明理由。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回家,回家

高明昌

①我总是在母亲重复了几次你回家吧之后,才走离老家的。此时,天色已经大黑,门口亮如白昼,黑夜在路灯的照耀下,宅前依旧是黄昏的光景。母亲说,车子慢慢开。我说,一直开得很慢的。母亲笑笑,顺手递来一只大花袋,里面全是水落小菜,有茄子、黄瓜、豇豆,还有红色的秋葵,以及一小包装在保鲜袋里晒干的蒲公英草。母亲说,隔开你上次吃已经一个星期了,现在可以吃了。我诺诺——母亲是算计好日脚的。母亲看着我坐上车,看着我开灯,看着我发动车子,看着我倒车,看着我转过车身,向北一路驰去

②我再也没有侧转脸看老家。看什么呢?母亲一个人的身影。下午三点半,在南桥,把赏心乐事谁家院一句唱完,后三字改成回家转,再唱一遍,感觉韵脚收得好,气也倒得转,味也真切,想来汤老先生不计较。嘚嘚笃笃,下楼,像个小年轻。开锁,上车,手握方向盘,心念海边村,12公里,25分钟,途经环南路、环城东路、平庄路、金海路、金海支路、奉柘公路、海边村路,七转八弯,很费周章,但总是向南、向南,向南总会到老家。老家在奉贤的南方,莫名的骄傲与欢喜。就在老家,母亲从来没有倚门而待。耄耋的母亲没有诗意。

③母亲永远在田里。

④为这件事情,母亲与我最小的妹妹争论过。一个不让去田里,一个非要去田里;一个为身体,一个也为身体。没有对与错,爱的世界里,争论是无效的,我们让步了。去吧,有个意思就可以了,早去早回吧。去了能早回?田地是母亲的世界,去后,一切都由不得你。做儿子的我明白。那日回家,又不见母亲身影,不知道她在田里忙什么。我不去田里,去了后面的叔叔家、西边的阿娘家、东边的婶母家,说道季节和农事。回到宅前,井里打水洗车。洗着洗着,母亲回来了。

⑤后来,母亲每日下午三点过后总在家了,但她依旧没有倚门而待

⑥看见菜篮里拣洗过的菜,有鸡毛菜、扁豆,还有褪去皮的土豆。母亲问,烧哪个?答,全烧,少烧一点。母亲笑笑,她打理过的菜全部派上用场,这才是本愿。荤菜呢?是儿子的任务。母亲知道儿媳会买好,儿子带转家;偶尔没买,儿子看一眼碗橱,便去钱桥镇买。母亲拦不住,便有了谈资——与我的姊妹们买重复了,母亲会说浪费,但语气已没有了我们年少时的较真。上灶烧饭。母亲问,好烧吗?我说,好烧,我烧。母子争执几下,争执里,母亲的脸上充满惬意。白天的日子更长了,打理蔬菜得在向晚。我到家,母亲要我换鞋(鞋子已经放好),娘俩就一起去看菜园。傍晚的阳光还亮堂着,缓缓地滑过身上,刚落过的雨水已经钻进了土里,土地上飘着些许白色烟气,水洼里的积水冒着泡泡。母亲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母亲说,当心水。又关照,此地好下脚,此地要绕过,把我当不会走路的孩子。也是,不管怎么说我都是她的孩子,虽然年过六十。母亲走路,像一艘小船平稳地驶在河面上,菜园地上的脚印很浅、很匀,一如母亲轻盈的身段。母亲悠悠地给我说着蔬菜的事情。

⑦今年的秋葵是红色的,母亲说,好看是好看,铁锈红,看久了,像是血水,气息沉稳、浓郁,一煮后泛绿又泛白。这秋葵高挑细长,可产量很低哎。母亲又讲起,你忘记了去年的秋葵,天天吃也吃不完吗?红秋葵只在干上长,枝上不长,明年不种了。说完,母亲用剪刀剪下一根秋葵,第二根让我来剪。我剪秋葵,风吹草动,母亲剪秋葵,却像是人的胳臂被蜜蜂蜇了一下,秋葵树一动不动。轻手轻脚,我是在城里开会的会场学到的,母亲是在田野里学到的。

⑧我惊奇于眼前的一切,变化只在刹那间。

⑨那日下午,二妹根据母亲的想法,将种西红柿的土地翻了个个儿,把发酵的鸡鸭狗粪全部深埋了下去,再晒了几个钟的太阳,而后盖上碎泥,削平。现在的西红柿便一溜溜挂在枝上,风一吹,寒寒窣宰地晃动着,母亲说,连生吃的味道都不一样,你先吃吃。我没有吃,这待遇应该让给母亲,尽管她可能吃不掉一个西红柿。蔬菜的丰收,轮作是必须的,但轮作是不够的。母亲经常告诉我,人吃的物事是人做出来的,不做,坐吃山空。以为这是老套话了,不加评论,母亲则不管我们听不听,用自己的行为证明着她的想法。

⑩每天,母亲都去田里手工除草,回到客堂,手里捏的总是一把青草,像是捏着一把人参一样高兴。菜园里的草,永远喜欢与蔬菜长在一起,蔬菜长高它长大,今天拔掉了明天又长出来,永远拔不完。这也是对的,蔬菜在,草就在,草在,蔬菜在,母亲就永远有事情做。但有一种草母亲从来不拔,而且还好好地护着。

菜园里的无花果实已经如麻雀蛋一样大了,又一个夏天如期而至,晚饭已经摆在场地里。刚吃完,来家里陪母亲说话的人都到了,摇头电扇对准了他们,他们说不热。母亲说,人凉有一个办法,就是要多看绿色。大家觉得对,就一起眼望菜园,议论菜园。有人说到一半,就与母亲一起走进菜园,她们站在曾经出产过不知多少蔬菜的地上,开心地比划着。一阵风刮过,蔬菜地里发出了声响,蔬菜顺风偏了偏身体,那些大如蒲扇的蒲公英便露出了身影。它们规规矩矩地趴在地上,无声无息。我知道,蒲公英不是母亲种的,是母亲特意留下的。

蒲公英将自己白色的根深深地扎在土里,又牢牢地掌控着地间的缝隙,枝节朝四面八方伸展。它们不打算离开这里,这里是真的好。这里有丰腴的粮食,这里还有一位善良的母亲。

1.分析第①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2.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3.第⑤段画线句是否可以删除,说说你的理由。
4.文末写“蒲公英”很有韵味,请分析作者写此的意图。
2024-09-01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