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0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默读父亲

①我是父亲最小的儿子。爹疼满崽这句话便成了父亲爱的天平向我倾斜时搪塞哥哥姐姐们的托词了。在我10岁那年头上吧,我生病躺在了县城的病床上,我       地让父亲给我买冰棍吃。父亲拗不过我,便只好去了。那时候冬天吃冰棍的人极少,大街上已找不见卖冰棍的人。整个县城只有一家冰厂还卖冰棍,冰厂离医院足足有一华里地,父亲找不到单车,便步行着去。一时半晌,父亲满头大汗跑回来,一进屋,便忙不迭解开衣襟,从怀里掏出一根融化了一大半的冰棍,给我,嘴里却喃喃地说道:怎么会化了呢?见人家卖冰棍的都用棉被裹着的呢!

②初二那年,我的作文得了全省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这在小镇上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的事儿。学校为此专门召开颁奖会,还特地通知父母届时一起荣光荣光。等到参加颁奖会的那天,父亲一大早便张罗开了,还特地找出不常穿的一件中山装给穿上。可当父亲已跨出家门临上路时,任性而虚荣的我却大大地扫了父亲的兴:爸,有妈跟我去就成了,你就别去了。父亲充满喜悦的脸一下子凝固了。那表情就像小孩子欢欢喜喜跟着大人去看电影却被拦在了门外一般张皇而又绝望。迎着爸妈投放给我的疑惑的眼神,我好一阵不说话,只是任性地待在家里不出门。父亲犹疑思忖了半刻,用极尽坦然却终究掩饰不住的有些颤抖的声音说:爸这就不去了。父亲已经破译出了我心底的秘密:我是嫌看似木讷、敦厚且瘦黑而显苍老的父亲丢我的人啊!看看父亲颓然地回到屋里,我这才放心和妈妈兴高采烈地去了学校。可是,颁奖大会完毕后,却有一个同学告诉我:你和你妈风风光光地坐在讲台上接受校领导授奖和全校师生羡慕的眼光时,你爸却躲在学校操场一的一棵大树下,自始至终注视这一切呢!顿时,我木然,心里漫上一阵痛楚……

③父亲最让我感动的是我17岁初入大学的那年。我刚入大学的时候,寝室里住了4个同学,每个人有一只袖珍收录机,听听节目、学学英语,很让人眼馋。后来,与其说是对别人的羡慕,倒不如说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我_________走了60里地回到家,眼泪汪汪地跟父母说:我要一部收录机。父亲听了,一个劲地叹气,母亲则别过头去抹泪。我心一软,两手空空连夜赶回学校。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到学校找到我,将我叫到一片树林里,说:孩子,你不要和人家攀比,一个人活的是志气。记住,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我正掂量着父亲这句话,父亲已从怀里掏出一样东西放在我手上。伸开手来,正是一只我_________的袖珍收录机。事后我才知道父亲是进城抽了500CC血给换来的。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就是父亲这句话,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一次又一次地找到了做人的自尊,也让我得以活出了一个男人的伟岸。

④父亲没能活到60岁便病逝了。记得父亲临终的时候,他将枯槁的手伸向我,我将手放在父亲的手心里,父亲极力想握紧我的手,但父亲已_________了。是的,父亲虽然没能扶携和目送我走更长更远的路,但是,父亲一生积攒的种种力量已渗透到我生命中来——我的生命只不过是父亲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1.联系上下文,依次在文中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①心仪已久②气喘吁吁③无能为力④突发奇想
A.④②①③B.②①④③C.④①②③D.②③①④
2.对“父亲一生积攒的种种力量已渗透到我生命中来——我的生命只不过是父亲生命的另一种延续”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那做人要有自尊、要活出男人的伟岸、不与别人攀比的人生态度,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决心像父亲那样生活、做人。
B.“我”是父亲最小的儿子,父亲不关注其他孩子,父爱的天平一直向“我”倾斜,所以父亲把一生积攒的种种力量都毫无保留地传给了“我”。
C.父亲对子女的爱和谆谆教诲已经渗入“我”的血液之中,已经融入“我”的生命之中。
D.“记得父亲临终的时候,他将枯槁的手伸向我,我将手放在父亲的手心里,父亲极力想握紧我的手。”这句话通过动作描写说明父亲心有不甘,他舍不得离开人世。
3.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塞_________       ②一隅_________       ③渗透_________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情感?
5.第三段中父亲所说的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6.本文通过哪几件事来刻画父亲的?通过这些事情,展现了怎样一位父亲呢?请结合原文分析。
2024-04-3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临泽县职教中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学情检测(开学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②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③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看母亲住过的那间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

④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跟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过道窄到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这么说,我再看不见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⑤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⑥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到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1.对于“合欢树”,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母亲把对儿女的疼爱融入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
B.因为母亲喜欢植物,所以特别在意这棵合欢树,以至于会为它叹息,会为它高兴好多天。
C.合欢树是母爱的见证,是作者“命运”的象征。
D.母亲把儿子的康复及未来的希望寄托在合欢树上。
2.对于这颗合欢树,“我”为什么屡次“欲看还休”呢?下列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合欢树对着的屋子里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进去会打扰他们。
B.过道太窄了,如果“我”要去看还得让人背,实在不好意思劳烦人家。
C.合欢树融入了“我”对母亲无以回报的愧疚之情。
D.合欢树现在枝繁叶茂,而“我”的生活毫无生趣,实在不愿触景伤情。
3.对于“悲伤也成享受”这句话,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悲伤是无可逃避的,既然它如约而至,与其逃避,还不如直接面对,变痛苦为享受。
B.悲伤要成为享受,必须要超越悲伤,能够从悲伤中汲取力量,促进自我成长,在感伤过后对生活充满更坚定的信念。
C.“我”太痛苦了,只好用这句话来麻痹一下自己、安慰一下自己。
D.悲伤成为享受必须是在痛定思痛之后,那曾经的岁月是那样艰辛,但现在回想起来,也是一种享受。
4.合欢树的成长经历和作者的成长经历相似处,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上文中筛选出有关“孩子”与“合欢树”的信息,试分析文章中提到的“孩子”与“合欢树”的作用。
2024-04-3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象山港高级技工学校工科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唯唯,但一直拖延着没有写。这是因为,虽然我们结婚很早,但正像古人常说的:相聚之日少,分离之日多:欢乐之时少,相对愁叹之时多耳。我们的青春,在战争年代中抛掷了。以后,家庭及我,又多遭变故,直到最后她的死亡。我衰年多病,实在不愿再去回顾这些。但目前也出现一些异象:过去,青春两地,一别数年,求一梦而不可得。今老年孤处,四壁生寒,却几乎每晚梦见她,想摆脱也做不到。按照迷信的说法,这可能是地下相会之期,已经不远了。因此,选择一些不太使人感伤的断片,记述如上。已散见于其他文字中者,不再重复。就是这样的文字,我也写不下去了。

我们结婚四十年,我有许多事情,对不起她,可以说她没有一件事情是对不起我的。在夫妻的情分上,我做得很差。正因为如此,她对我们之间的恩爱,记忆很深。我在北平当小职员时,曾经买过两丈花布,直接寄至她家。临终之前,她还向我提起这一件小事,问道:

你那时为什么把布寄到我娘家去啊?

我说:

为的是叫你做衣服方便呀!

她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

(选自孙犁《亡人逸事》)

1.请概括选文中关于亡妻的逸事。
2.请根据选文归纳妻子的形象特点。
3.请简析选文第一自然段的作用。
4.选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选择三例加以分析。
2024-04-3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校际联考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何况是徒手。

②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1.能够概括选段主要内容的一项是(     
A.交代写作缘由B.回忆认识过程
C.叙述遇难经过D.总结经验教训
2.下列对选文第①段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街市依旧太平”,是指当时的社会上人们依旧冷酷麻木。
B.“不算什么”写出反动派草菅人命的凶残本性。
C.“无恶意的闲人”指麻木不觉悟的庸人,作者对其态度是听之任之。
D.“有恶意的闲人”指陈西滢等反动走狗文人,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是愤恨厌恶之情。
3.下列对选文第①段词句关系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加点的“不过”是对前面的转折。
B.“至于”表示对前面的递进。
C.“因为”是对“很寥寥”的解说。
D.“更”表示对前句的递进。
4.下列对选文第②段相关词句的含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当然”在这里是“一定会”的意思,表明作者相信烈士的死难一定会影响生者。
B.“浸渍”形象地写出影响之深。
C.“亲戚或余悲……托体同山阿”是指人死了就没有什么可以留下的了,表达作者对革命者牺牲的惋惜之情。
D.“倘能如此”中的“此”应指代“托体同山阿”。
5.联系课文,下列各项中表达不当的一项是(     
A.本文题为《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借刘和珍,写一群为国为民、爱憎分明、见义勇为的革命青年。
B.本文揭露走狗文人的残虐凶险,反动军阀政府的下劣无耻,热烈颂扬爱国青年临难从容的勇毅精神,激励革命者更加奋然前行。
C.根据全文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重心不在记事而在于议论抒情,情感以悲愤为主。
D.“三·一八惨案”之后,鲁迅非常悲愤,4月1日,写下了著名的《记念刘和珍君》。记念,在这里与纪念同义:君,是对人的尊称。
2024-04-3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校际联考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蔡先生之接物,有人以为滥,这全不是事实,是他在一种高深的理想上,与众不同。大凡中国人以及若干人,在法律之应用上,是先假定一个人有罪,除非证明其无罪;西洋近代之法律是先假定一人无罪,除非证明其有罪。蔡先生不特在法律上如此,一切待人接物,无不如此。他先假定一个人是善人,除非事实证明其不然。凡有人以一说进,先假定其意诚,其动机善,除非事实证明其相反。如此办法,自然要上当,但这正是《孟子》所谓君子可以欺其方,难罔以非其道了。

若以为蔡先生能恕而不能严,便是大错了,蔡先生在大事上是丝毫不苟的。有人若做了他以为大不可之事,他虽不说,心中却完全当数。至于临艰危而不惧,有大难而不惑之处,直有古之大宗教家可比,虽然他是不重视宗教的。关于这一类的事,我只举一个远例。

五四前若干时,北京的空气,已为北大师生的作品动荡得很了。北洋政府很觉得不安,对蔡先生大施压力与恫吓;至于侦探之跟随,是极小的事了。有一天晚上,蔡先生在他当时的一个谋客家中谈起此事,还有一个谋客也在。当时蔡先生有此两谋客,专商量如何对付北洋政府的,其中的那个老谋客说了无穷的话,劝蔡先生解陈独秀先生之聘,并要约制胡适之先生一下。其理由无非是要保存机关,保存北方读书人,一类似是而非之谈。蔡先生一直不说一句话。直到他们说了几个钟头以后,蔡先生站起来说:这些事我都不怕,我忍辱至此,皆为学校,但忍辱是有止境的。北京大学一切的事,都在我蔡元培一人身上,与这些人毫不相干。这话在现在听来或不感觉如何,但试想当年的情景,北京城中,只是些北洋军匪、安福贼徒、袁氏遗孽,具人形之识字者,寥寥可数,蔡先生一人在那里办北大,为国家种下读书爱国革命的种子,是何等大无畏的行事!

蔡先生实在代表两种伟大的文化,一是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是法兰西革命中标榜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此两种伟大文化,具其一已难,兼备尤不可觏。先生殁后,此两种伟大文化在中国之寄象已亡矣!至于复古之论,欧化之谈,皆皮毛渣滓,不足论也。

(选自傅斯年《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

1.阅读选文第一段,说说“君子可以欺其方,难罔以非其道”的含义。
2.联系课文,说说蔡元培先生为什么拒绝辞退思想激进的陈独秀、胡适之二人,这件事表现了蔡元培先生怎样的精神。
3.说说“先生之接物,有人以为滥,这全不是事实,是他在一种高深的理想上,与众不同”中“高深的理想”的含义。
4.阅读选文最后一段,说说作者写这一段的原因。
2024-04-3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对口单招教学联盟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学期单招班期中联合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亡人逸事      孙犁

旧式婚姻,过去叫做“天作之合”,是非常偶然的。据亡妻言,她19岁那年,夏季一个下雨天,她父亲在临街的梢门洞里闲坐,从东面来了两个妇女,是说媒为业的。她父亲认识其中的一个,就让她们到梢门下避避雨再走,随便问道:“给谁家说亲去来?”“东头崔家。崔家的姑娘不大般配,恐怕成不了。”

“男方是怎么个人家?”媒人简单介绍了一下,就笑着问:“你家二姑娘怎样?不愿意寻吧?”“怎么不愿意。你们就去给说说吧,我也打听打听。”她父亲回答得很爽快。就这样,经过媒人来回跑了几趟,亲事竟然说成了。结婚以后,她跟我学认字,我们的洞房喜联横批,就是“天作之合”四个字。她点头笑着说:“真不假,什么事都是天定的。假如不是下雨,我就到不了你家里来!”

订婚后,她们村里唱大戏,我正好放假在家里。我们村有我的一个远房姑姑,特意来叫我去看戏,说是可以相相媳妇。开戏的那天,我去了,姑姑在戏台下等我。她拉着我的手,走到一条长板凳跟前。板凳上,并排站着三个大姑娘,都穿得花枝招展,留着大辫子。姑姑叫着我的名字,说:“你就在这里看吧,散了戏,我来叫你到家去吃饭。”

姑姑的话还没有说完,我看见站在板凳中间的那个姑娘,用力盯了我一眼,从板凳上跳下来,走到照棚外面,钻进了一辆轿车。结婚以后,姑姑总是拿这件事和她开玩笑,她也总是说姑姑会出坏道儿。结婚已经好多年,有一次我路过她家,想叫她跟我一同回家去。她严肃地说:“你明天叫车来接我吧,我不能这样跟着你走。”我只好一个人走了。

……

我唯唯,但一直拖延着没有写。这是因为,虽然我们结婚很早,但正像古人常说的:相聚之日少,分离之日多;欢乐之时少,相对愁叹之时多耳。我们的青春,在战争年代中抛掷了。以后,家庭及我,又多遭变故,直到最后她的死亡。我衰年多病,实在不愿再去回顾这些。但目前也出现一些异象:过去,青春两地,一别数年,求一梦而不可得。今老年孤处,四壁生寒,却几乎每晚梦见她,想摆脱也做不到。按照迷信的说法,这可能是地下相会之期,已经不远了。因此,选择一些不太使人感伤的断片,记述如上。已散见于其他文字中者,不再重复。就是这样的文字,我也写不下去了。

我们结婚四十年,我有许多事情,对不起她,可以说她没有一件事情是对不起我的。在夫妻的情分上,我做得很差。正因为如此,她对我们之间的恩爱,记忆很深。我在北平当小职员时,曾经买过两丈花布,直接寄至她家。临终之前,她还向我提起这一件小事,问道:

“你那时为什么把布寄到我娘家去啊?”

我说:

“为的是叫你做衣服方便呀!”

她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

(选自孙犁《亡人逸事》)

1.选文中没有用到的描写方法是(     
A.语言描写B.肖像描写C.细节描写D.神态描写
2.下列对“我们结婚四十年,我有许多事情,对不起她,可以说她没有一件事情是对不起我的”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这是作者对亡人的自责。
B.这是作者对亡人的愧疚。
C.这是作者对亡人承认错误,表示悔过。
D.这是作者深挚地表达了对亡人的极度思念。
3.结合全文,下列对文章耐人寻味的结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从情感上来说,作者愧对亡妻,越是愧疚,越是勾起对往事的回忆。
B.从结构上来说,妻子临终前“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与开头妻子满意于二人“天作之合”的婚姻“点头笑着说”相照应。
C.从效果上来说,这样一个勤劳、“礼教观念很重”“从来没有对我叫过苦”、与“我”“相聚之日少,分离之日多”的妻子,在临终前问起寄花布的小事,竟然带着笑容离开人世,这使读者留下深刻而又难忘的印象。
D.结尾部分妻子笑着离开人世,也使作者内心的愧疚减轻了许多。
4.结合课文分析,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作者虽然选择了一些“不太使人感伤的断片”,但那哀伤之情却深深地渗透在字里行间,强烈地打动着读者。
B.作者精心选择了亡妻一生中四个重要的横截面“缘定”“初识”“持家”“临别”,表现了妻子朴实、吃苦耐劳的品质。
C.作者粗略地写了自己与妻子的初次见面和四十多年的相濡以沫,如今却天人永隔。
D.作者悼念亡妻,从对真实的生活细节的回忆着笔,熔写人叙事于一炉,朴实的笔调中饱含对亡妻的深情。
2024-04-30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对口单招教学联盟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学期单招班期中联合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合欢树》,完成各小题。

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底白花的裙子。

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除去给人家画彩蛋,我想我还应该再干点别的事,先后改变了几次主意,最后想学写作。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医院已经明确表示,我的病情目前没办法治。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废人救出困境。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说,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然而对我的腿,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医院的大夫说,这实在太悬了,对于瘫痪病人。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我年轻的时候也最喜欢文学。她说。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她说。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在树林里吹过。

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

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去。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儿小院儿,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话,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着母亲住过的那间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

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跟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过道窄到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这么说,我再看不见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到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1.第二、三段主要写了母亲的哪两件事?
2.文章两次写“我”作文比赛得第一,有何作用?
3.合欢树有何象征意义?
2024-04-3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再塑生命的人》(节选),完成各题。

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这是188733日,当时我才6岁零9个月。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叹万分。

那天下午,我默默地站在走廊上。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匆匆忙忙的样子,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要发生。因此,我安静地走到门口,站在台阶上等待着。

下午的阳光穿透遮满阳台的金银花叶子,照射到我仰着的脸上。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朵。我不知道未来将有什么奇迹会发生,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你的心怦怦直跳,唯恐意外发生。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正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在了我的身上。

我觉得有脚步向我走来,以为是母亲,我立刻伸出双手。一个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 ——安妮·莎莉文老师。

1.“下午的阳光穿透遮满阳台的金银花叶子,照射到我仰着的脸上。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朵”,此处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2.“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分析选文回答,为什么“我”认为这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   
3.分析划波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作用。
2024-04-3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四)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寂静,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单独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答复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快乐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突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下列对文章标题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写人都与“秋天”有关。
B.“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C.“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D.“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点明了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乐观向上的。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悄悄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
B.“悄悄”写出母亲动作之轻,怕打扰“我”,理解儿子,为儿子伤心,突出母亲的细心。
C.“偷偷”写出了母亲对“我”的不放心和关注,表现了母亲的慈爱。
D.母亲理解儿子的痛苦,心疼他,但又受不了儿子“暴怒无常”的脾气,就悄悄躲出去,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3.下列对本文写作特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我”的暴怒无常衬托了母亲的坚韧、坚强。
B.本文以日常琐事为题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母亲的崇高形象。
C.本文采用了语言、动作、神态等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
D.本文不是以情节的曲折巧妙取胜,而是以从“平淡”中提炼出高浓度的情感震撼人。
4.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菊花,下列对其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带“我”看菊花,是想唤起“我”对生存的欲望。
B.菊花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
C.菊花颜色淡雅,“我”非常喜欢菊花,所以母亲让“我”多去看看菊花。
D.菊花在“我”眼里五彩缤纷、泼泼洒洒,暗示“我”的人生态度发生了转变。
5.下面是小红写的招领启事,在格式或内容上不恰当的一项是(     

A招领启事

本人于9月8日放学后B捡到黑色钱包一只,内有人民币壹佰元,请失主速与高一会计(1)班小红同学联系。

C 高一会计(1)班小红

D 202298

A.AB.BC.CD.D
6.下列语文实践活动中,属于主题报告会准备阶段的是(     
A.主持人致辞,激活气氛。B.同学们纷纷发言。
C.班主任做活动小结。D.召开班干部会议,确定班会主题及形式
7.某班级挑选了一些篇目准备参加经典诵读活动,下列不适合的是(     
A.《将进酒》B.《醉翁亭记》C.《少年维特之烦恼》D.《望岳》
8.某同学拟写了一篇提倡“勤俭家风”的征文稿,下列不适合作为素材引用的一项是(     
A.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B.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难
C.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D.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024-04-29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中等专业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人间有味是读书

黄元华

20多年来我早已养成了手不释卷的习惯,除了必需的生活琐事之外,我要么在睡觉,要么在看书,套用一句俗语:我要么在阅读,要么走在通往阅读的路上。有人看我如此爱读书,总夸我勤奋用功。我说这与勤奋无关,只与兴趣有关,正如通宵打麻将的人并不认为自己勤奋。有人知道我爱读书,就胡乱猜测我有所企图,我说纯粹是非功利性阅读,既没有当领导或作家的非分之想,更不能借此谋利,只是兴趣使然。

②我现在深深地感到,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的确是人世间最美的享受!正如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所说:唯有打麻将可以忘记读书,唯有读书可以忘记打麻将。我常常有这样的感觉:坐拥书城,指挥若定,神气如皇帝!好书在手,细细品读,快活似神仙!读到好书时,常常上气不接下气,心里堵得发慌,急欲读完而又不希望读完,高潮迭起、悬念丛生的故事情节让人欲罢不能,心潮也随作者的笔墨起伏,笔之所至,兴之所至。

③记得当年阅读《思想史三论》《平凡的世界》《生死疲劳》《文化苦旅》《走进心灵》《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时,我曾深深叹服李泽厚、路遥、莫言、余秋雨、李镇西、肖川的流畅文笔与飞扬才情,忍不住惊叹:怎么可以写得这么好?又写得这么快、这么多?我也常常为书中的好词好句久久回味。记得高中时,大约1985年吧,我下狠心破费买了一本《微型小说选》,其中有一篇小说里大约有一句他木然地站在那里,我当时惊叹木然用得好,要我写的话肯定想不到这个词的。后来读到我喜爱的作家梁实秋先生的一篇文章,说一个人吃饱以后出门去,他写道,鼓腹而出,我顿时惊呼:多么形象、生动、传神!

④那时因为手头紧,掏二三十元买一本书还是有点心疼,于是我就这样想:读了这本书也许会改变我的人生,提升我的生命境界,那其价值岂止20多元?于是牙一咬,买下!现在发现,果真因读书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当年若不用书籍填充我的业余时间,那我很可能去打牌,或者喝酒聊天,今宵酒醒何处”“沉醉不知归路,也就不大可能去做教学研究,更不大可能去写教育教学研究文章。而我的每一次工作调动凭的首要硬件是文章,其次是考试及谈吐,这一切都源于多年来如饥似渴的阅读。

⑤大约十年前我出差去上海,在上海书城一次性自费购买了六七百元的书,我当时不知道可以打包邮寄,竟然背着一大包书赶汽车,乘飞机,一路车马劳顿,腰酸背痛,但心中却很欢喜,一想到回家后马上开封的惊喜与品读的欢悦,所有的劳累疲乏就瞬间烟消云散了。

⑥我认为买书是性价比最高的投资,即投资小,收益大。曾有好长一段时间,我迷上了淘旧书,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长沙市岳麓区至少30家旧书店留下过我的足迹。进得店来,在狭窄低矮阴暗的书架间穿梭,甚至上下攀爬,一排排,一架架,依次过目,唯恐粗心漏掉好书。书上布满灰尘,架间结满蛛网,常常弄得我满身污垢,蓬头垢面,我却全然不顾,乐在其中。若有所得,就更是欣喜若狂。淘完一家,顾不上掸去身上的灰尘,马上冲向下一家。不知不觉,半天工夫过去了,收获总是会有的,少则三五本,多则十余本,喜滋滋抱回家。常常一口气读完,不觉东方之既白,酣畅淋漓,直呼解气!

⑦古人云:百无一用是书生。在我老家湖南,民间甚至还有这样的俗语:读的书多,做的怪多。鄙视之情溢于言表。我爱人经常反对我买书:既费钱,又占地方,毫无用处!我有口难辩,用语简洁、直指目的是她一贯的说话风格,我赞之曰:三言两语道破本质,惜字如金,言简意赅!这一赞效果明显,她做饭去了。

⑧读书究竟有用没用?还真不好说,取决于各人的价值取向与评判标准。在一切向钱看的功利社会,读书无用论肯定会甚嚣尘上。我以为,温饱问题未解决以前追求物质生活尚可理解,但衣食无忧后还沉溺于物欲就显得境界太低,而应追求精神品位与人生价值。衣食无忧后,山珍海味与白菜萝卜平分秋色,珠光宝气与简洁素朴难分高下,依各人喜好与经济实力自行选择。但孔子苏轼与张飞李逵不可同日而语,把酒临风吟诗作词与高声大嗓赌博酗酒高下立判。随着年龄的增长,简单素朴成了越来越多有品位的人的追求,即所谓返璞归真”“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人间有味是清欢

⑨读书是我的最爱,书籍之于我犹如旷野之于骏马、高空之于雄鹰、大海之于蛟龙。个中况味,同道之人当是感同身受;此中美意,三言两语岂可言明道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人生快乐若此,夫复何求?

(选自《中国教师报》)

1.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对“书籍之于我犹如旷野之于骏马、高空之于雄鹰、大海之于蛟龙。”这句话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
2.文章主要写自己读书,为什么还要写妻子反对自己买书?
3.本文写了作者两次买书的经历,买书过程中作者的做法及书买回来之后作者的心情如何?联系上下文,填写下面表格。
买书经历买书地点买书做法买书后心情
第一次一次性自费花了六七百元,自己背着,车马劳顿

第二次湖南省常德市长沙市岳麓区乐在其中,喜滋滋,酣畅淋漓,直呼解气

4.纵观全文,分析“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5.作者说自己读书“是非功利性阅读,既没有当领导或作家的非分之想,更不能借此谋利,只是兴趣使然”。你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请写出来。
2024-04-21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华蓥职业技术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