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散文 > 叙事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 题号:2363751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人间有味是读书

黄元华

20多年来我早已养成了手不释卷的习惯,除了必需的生活琐事之外,我要么在睡觉,要么在看书,套用一句俗语:我要么在阅读,要么走在通往阅读的路上。有人看我如此爱读书,总夸我勤奋用功。我说这与勤奋无关,只与兴趣有关,正如通宵打麻将的人并不认为自己勤奋。有人知道我爱读书,就胡乱猜测我有所企图,我说纯粹是非功利性阅读,既没有当领导或作家的非分之想,更不能借此谋利,只是兴趣使然。

②我现在深深地感到,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的确是人世间最美的享受!正如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所说:唯有打麻将可以忘记读书,唯有读书可以忘记打麻将。我常常有这样的感觉:坐拥书城,指挥若定,神气如皇帝!好书在手,细细品读,快活似神仙!读到好书时,常常上气不接下气,心里堵得发慌,急欲读完而又不希望读完,高潮迭起、悬念丛生的故事情节让人欲罢不能,心潮也随作者的笔墨起伏,笔之所至,兴之所至。

③记得当年阅读《思想史三论》《平凡的世界》《生死疲劳》《文化苦旅》《走进心灵》《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时,我曾深深叹服李泽厚、路遥、莫言、余秋雨、李镇西、肖川的流畅文笔与飞扬才情,忍不住惊叹:怎么可以写得这么好?又写得这么快、这么多?我也常常为书中的好词好句久久回味。记得高中时,大约1985年吧,我下狠心破费买了一本《微型小说选》,其中有一篇小说里大约有一句他木然地站在那里,我当时惊叹木然用得好,要我写的话肯定想不到这个词的。后来读到我喜爱的作家梁实秋先生的一篇文章,说一个人吃饱以后出门去,他写道,鼓腹而出,我顿时惊呼:多么形象、生动、传神!

④那时因为手头紧,掏二三十元买一本书还是有点心疼,于是我就这样想:读了这本书也许会改变我的人生,提升我的生命境界,那其价值岂止20多元?于是牙一咬,买下!现在发现,果真因读书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当年若不用书籍填充我的业余时间,那我很可能去打牌,或者喝酒聊天,今宵酒醒何处”“沉醉不知归路,也就不大可能去做教学研究,更不大可能去写教育教学研究文章。而我的每一次工作调动凭的首要硬件是文章,其次是考试及谈吐,这一切都源于多年来如饥似渴的阅读。

⑤大约十年前我出差去上海,在上海书城一次性自费购买了六七百元的书,我当时不知道可以打包邮寄,竟然背着一大包书赶汽车,乘飞机,一路车马劳顿,腰酸背痛,但心中却很欢喜,一想到回家后马上开封的惊喜与品读的欢悦,所有的劳累疲乏就瞬间烟消云散了。

⑥我认为买书是性价比最高的投资,即投资小,收益大。曾有好长一段时间,我迷上了淘旧书,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长沙市岳麓区至少30家旧书店留下过我的足迹。进得店来,在狭窄低矮阴暗的书架间穿梭,甚至上下攀爬,一排排,一架架,依次过目,唯恐粗心漏掉好书。书上布满灰尘,架间结满蛛网,常常弄得我满身污垢,蓬头垢面,我却全然不顾,乐在其中。若有所得,就更是欣喜若狂。淘完一家,顾不上掸去身上的灰尘,马上冲向下一家。不知不觉,半天工夫过去了,收获总是会有的,少则三五本,多则十余本,喜滋滋抱回家。常常一口气读完,不觉东方之既白,酣畅淋漓,直呼解气!

⑦古人云:百无一用是书生。在我老家湖南,民间甚至还有这样的俗语:读的书多,做的怪多。鄙视之情溢于言表。我爱人经常反对我买书:既费钱,又占地方,毫无用处!我有口难辩,用语简洁、直指目的是她一贯的说话风格,我赞之曰:三言两语道破本质,惜字如金,言简意赅!这一赞效果明显,她做饭去了。

⑧读书究竟有用没用?还真不好说,取决于各人的价值取向与评判标准。在一切向钱看的功利社会,读书无用论肯定会甚嚣尘上。我以为,温饱问题未解决以前追求物质生活尚可理解,但衣食无忧后还沉溺于物欲就显得境界太低,而应追求精神品位与人生价值。衣食无忧后,山珍海味与白菜萝卜平分秋色,珠光宝气与简洁素朴难分高下,依各人喜好与经济实力自行选择。但孔子苏轼与张飞李逵不可同日而语,把酒临风吟诗作词与高声大嗓赌博酗酒高下立判。随着年龄的增长,简单素朴成了越来越多有品位的人的追求,即所谓返璞归真”“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人间有味是清欢

⑨读书是我的最爱,书籍之于我犹如旷野之于骏马、高空之于雄鹰、大海之于蛟龙。个中况味,同道之人当是感同身受;此中美意,三言两语岂可言明道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人生快乐若此,夫复何求?

(选自《中国教师报》)

1.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对“书籍之于我犹如旷野之于骏马、高空之于雄鹰、大海之于蛟龙。”这句话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
2.文章主要写自己读书,为什么还要写妻子反对自己买书?
3.本文写了作者两次买书的经历,买书过程中作者的做法及书买回来之后作者的心情如何?联系上下文,填写下面表格。
买书经历买书地点买书做法买书后心情
第一次一次性自费花了六七百元,自己背着,车马劳顿

第二次湖南省常德市长沙市岳麓区乐在其中,喜滋滋,酣畅淋漓,直呼解气

4.纵观全文,分析“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5.作者说自己读书“是非功利性阅读,既没有当领导或作家的非分之想,更不能借此谋利,只是兴趣使然”。你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请写出来。
【知识点】 叙事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喜悦之瓷

明前茶

①在景德镇的一座小山上,我见到小许的工作室,是三间荒僻的平房,没法装空调,夏有酷暑,冬有严寒,而相比于冬日的严寒,小许宁可忍受夏天三十七八度的高温,原因只有一个,夏天,水更软,和出的瓷泥更为温润轻透,严冬和出的瓷泥是寒而涩的。小许在景德镇的生活极有规律,早上6点起床,7点开始做事,拉坯、晾干、画轴,不知疲倦地工作到晚上10点。

②我去的那天,她在为花瓶和水杯、碟子画图案。做好的素坯已经晾干,她正一笔笔往上画牡丹、野菊、金鱼,以及从河流的深处往上生长的水草。这些充满自然生趣的事物,一一攀附在花瓶的瓶口,茶壶的壶盖与壶身的衔接处;攀附在小小的猪口杯上,攀附在盛小菜的荷叶碟上。碟子都有卷起来的边,仿佛能撩动一片新叶生长起来的鲜嫩、伶俐、快适的精神。荷叶碟上绘有家常品种的金鱼,鼓眼泡、鹤顶红,鱼身是变幻莫测的橙红与橙白,头背与尾鳍之上,撒有少许鲜红与亮黑的斑点,是我们这代人平房水缸里常养的土金鱼。画在一片荷叶上,竟也有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的韵味,而古老家常的金鱼品种,此刻竟勾起我对童年的无限追忆来。

③小许是中国台湾人,15岁时拜90岁的老师学艺做瓷,光是揉泥就足揉了3个月,手糙如35岁,手臂足有现在的两倍粗。成年后留洋学版画和油画,之后,她来到景德镇,只一眼,就被这里的青瓷和釉下彩迷住了。她开始留下来画瓷、烧窑,就像一尾丧失记忆的咸水鱼重新游进了海洋,那些不可预知的压力和风暴,在找寻到归宿的喜悦面前,都可以忽略不计。

④在做瓷画瓷的十几个小时里,只有拉坯机发出过沙沙的声响。小许曾说过,拉坯要的是一口中气,越是拉大坯,中气越要充沛,开口闲聊,中气就不足了;把釉彩画到素坯上,也要有全然的信念和执着。状态一般时,做二三十件瓷,可能只有一两件如意,其他不满意的,小许都会用榔头砸掉。

⑤因此在画瓷之前,小许会敛神静气,用毛笔写两首小诗。她倒很少抄现成的唐诗宋词,那些大白话一样的小诗,像露珠一样透明天真的闲情,完全是她当日心情的写照,如鼻头微微出汗/才知已是早夏/七彩花叶浓了/南风便引我入园。格律并不工整,书写在碗碟上,却是那些闲游的金鱼和诱人的瓜果们最好的陪衬。

⑥小许画瓷烧瓷时,她在上海开的瓷器店就暂由她弟弟看管,那是文艺青年们到上海的里弄必去追慕造访的景点。见不到女主人,喝不上她亲彻的茶,拜访的兴味好像也淡了不少。小许的弟弟就淡淡地笑:姊姊再有5天就回来了,你可等得?最近她画了很多南瓜花。

还真有人到苏杭一带转个三四天,临去时再回上海,就为从小许手上买一对碗,或一对猪口杯,看她只以一小截棕麻绳、印有她书法的一小片牛皮纸,以及青花图案剪成的迷你斗方,把那碗杯捆扎成艺术品。那正是江南已近失传的捆扎手艺,也是当年老上海精细生活的灵魂,现在,它在一名小女子手中复活了。

⑧也是奇怪,小许一回来,满架满屋的瓷器仿佛都活了,你买一个花瓶、一个碟子,小许都记得酝酿这种器形、这种图案的种种心绪,她就成了一个讲故事的人。或许有一天,她会把这些故事写成书,配上她满手都是泥巴和釉彩的照片。

⑨瓷上的旖旎风情,都诞生于不计成本和充满汗水的劳作中。

(有删改)

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题目中“喜悦”一词的丰富内涵。
2.根据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1)赏析第①段画横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2)赏析第③段画横线句子。
3.文章第⑦段画横线句子采用了何种写作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4.请简要概括文中“小许”的性格特点。结合本文,谈谈年轻人选择职业时可以向小许学习之处。
2024-09-04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白蘑菇回家

毕淑敏

①妈妈爱吃蘑菇。

②到青海出差,在幽蓝的天穹与黛绿的草原之间,见到点点闪烁的白星。

③那不是星星,是草原上的白蘑菇。

④路旁有三三两联的藏胞,坐在五颜六色的口袋中间,仰着褐色的面庞,向经过的汽车微笑。袋子口,颤巍巍地露出花蕾般的白蘑菇。

⑤从马岛返回的途中,我买了一袋白蘑菇,预备两天后坐火车带回北京。回到宾馆,铺下一张报纸,将蘑菇一柄柄小伞朝天,摆在地毯上,一如它们生长在草原时的模样。

⑥服务员进来整理卫生,细细的眉头皱了起来。我忙说,我要把它们带回去送给妈妈。服务员就暖暖地笑了,说您必须把蘑菇翻个身,让菌根朝上,不然蘑菇会烂的。草原上的白蘑菇最难保存。听了服务员的话,我让白蘑菇趴在地上,好像晒太阳的小胖孩儿,温润而圆滑地裸露在空气中。上火车的日子到了。服务员帮我找来一只小纸箱;用剪刀戳了许多梅花形的小洞,把白蘑菇妥妥地安放进去。

⑦进了卧铺车厢,我小心翼翼地把纸箱塞在床下。对面一位青海大汉说,箱子上捅了那么多的洞,想必带的是活物了。小鸡?小鸭?怎么没听见叫?天气太热,可别憋死了。

⑧我说,带的是草原上的白蘑菇,送给妈妈。

⑨他轻轻地重复,哦,妈妈……好像这个词语对他已十分陌生。半晌他才接着说,只是你这样的带法,到不了兰州,蘑菇就得烂成污水。

⑩我大惊失色地说,那可怎么办?

⑪他说,你在卧铺下面铺开几张纸,把蘑菇晾开,保持它的通风。

我依法处置,摆了一床底的蘑菇。每日数次拨弄,好像育秧的老农。蘑菇们平安地穿兰州,越宝鸡,直逼郑州……不料中原一带,酷热无比,车厢内闷热如桑拿浴池,令人窒息。青海汉子不放心地蹲下检查,突然叫道:快想办法!蘑菇表面已生出白膜,再捂下去,就不能吃了!

⑬我束手无策。青海大汉二话不说,把我的白蘑菇,重新装进浑身是洞的纸箱。我说,这不是更糟了?他并不解释,三下五除二,把卧铺小茶几上的水杯食品拢成一堆,对周围的人说,烦请各位把自家的东西,拿到别处去放。腾出这个小桌,来放小箱子。箱子里装的是咱青海湖的白蘑菇,她要带回北京给妈妈。我们把窗户开大,让风不停地灌进箱子,蘑菇就坏不了啦。大家帮帮忙,我们都有妈妈。

⑭人们无声地把面包、咸鸭蛋和可乐瓶子移开,为我腾出一方洁净的桌面。

⑮风呼啸着。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白蘑菇黑色的血液,渐渐被蒸发了,烘成干燥的标本。

⑯青海大汉坐的是窗口迎风的一面,疾风把他的头发卷得乱如蒿草。无数灰屑敷在他的脸上,犹如漫天抛洒的芝麻。若不是为了这一箱蘑菇,窗子原不必开得这么大。我几次歉意的说同他换换,他一摆手说,草原上的风比这还大。

⑰终于,北京到了。我拎起蘑菇箱子同车友们告别,对大家说,我代表自己和妈妈谢谢你们!

⑱大家说,你快回家去看妈妈吧。

⑲由于路上蒸发了水分,白蘑菇比以前轻了许多。我走得很快,就要出站台的时候,青海汉子追上我,说:有一件很要紧的事,忘了同你交代——白蘑菇炖鸡最鲜。

⑳妈妈喝着鸡汤说,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

(选自《毕淑敏散文》)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请结合语境,赏析第⑫段中画线的句子。
我依法处置,摆了一床底的蘑菇,每日数次拨弄,好像育秧的老农。
3.联系全文,谈谈对“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的理解。
2024-08-27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第一支钢笔

梁晓声

①它是黑色的,笔身粗大,外观笨拙。全裸的笔尖、旋拧的笔帽。胶皮笔囊内没有夹管,吸墨水时,需要捏一下,才会缓慢鼓起。墨水吸得太足,写字时笔尖常常呕吐,弄脏纸和手。我使用它,已经二十多年了。我已不能再用它写作,只能写便笺或信封。

②它是我使用的第一支钢笔,是母亲给我买的。那一年,我升入小学五年级,学校规定每星期有两堂钢笔写字课。某些作业,老师要求必须用钢笔完成。全班每个同学都有钢笔,我却没有,做梦都想得到一支崭新的钢笔。

③一天,我哭闹起来,逼着母亲非立刻给我买一支吸水钢笔不可。母亲为难地说:你这孩子,真是不懂事,家里生活用的钱都已经向别人借了,我怎么好意思再张口呢?我哭闹得更凶了,母亲心烦了,打了我两巴掌。我赌气哭着跑出了家门……

④那天下雨,我没有回家,在雨中游荡了大半日,衣服淋湿了,头脑也被淋得清醒了,心中不免后悔自责起来。是啊,家里生活困难,仅靠在外地工作的父亲每月寄回的几十元过日子,母亲不得不经常向邻居开口借钱。我怎么能为了买一支吸水钢笔,就那样为难母亲呢?我觉得自己真是太对不起母亲了。

⑤于是,我决定要靠自己挣钱买一支钢笔。这个念头一产生,我就冒雨朝火车站走去。火车站附近有座坡度很陡的桥,一些大孩子常等在坡下,帮拉货的车夫们把手推车推上坡,可讨得五分钱或一角钱。

⑥我走到那座桥下,站在一棵树下躲雨。等待许久,不见有手推车来。 风越刮越大,雨越下越急,雨点噼噼啪啪地抽打着肥大的杨树叶,雨水冲刷着马路。马路上不见一个行人,只有公共汽车偶尔经过。远处除了几根电线杆子,就迷迷蒙蒙地看不清楚什么了。

⑦我感到沮丧,想离开,雨又太大,可等下去肚子又饿。忽然我发现了一辆手推车,装载着几层高高的木箱子,遮盖着雨布。拉车人在大雨中缓慢地、一步步地朝这里拉来。看得出,那人拉得非常吃力,腰弯得很低,上身几乎俯得与地面平行了,两条裤腿都挽到膝盖以上,双臂拼力压住车把,每迈一步,似乎都使出了浑身的劲儿。那人没穿雨衣,头上戴顶草帽。由于他上身俯得太低,我无法看见他的脸,分不出是老头儿还是小伙儿。

⑧他刚将车拉到大桥坡下,我便从树下一跃而出,大声地问:要帮一把吗?

⑨他应了一声。我没听清他应的是什么,但明白是他正需要我帮一把的意思,就赶快绕到车后,一点儿也不隐藏力气地推起来。木箱子里装的不知是何物,非常沉。还未推到半坡,我便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双腿发软,气喘吁吁。那时我才知道,对有些人来说,钱不是容易挣到的。即使一角钱,也不是容易挣到的。我还空着肚子呢。我又推着走了几步,实在推不动,便产生了偷劲的念头,反正拉车人是看不见我的。我刚刚松懈了一下,就感觉到车轮顺坡倒转。不行,这车不容我偷劲。那拉车人,也肯定是凭着最后一点力气在坚持,在顽强地向坡上拉。我不忍心偷劲了,咬紧牙关,憋足一股力气,发出一个孩子用力时的声音,一步接一步,机械地向前迈动步子。

⑩车子开始下坡了,手推车飞快地朝坡下冲,那拉车人身子太轻,压不住车把,反被车把挑得悬起来,脚离开了地面,控制不住车的方向。

⑪我一直跟在车后跑,车一直滑到坡底才缓缓停下。车停了,我也站住了。那拉车人刚转过身,我便大声说:给钱。那拉车人呆呆地望着我,一动不动,既不掏钱,也不说话。我仰起脸看他,不由得愣住了。……原来是母亲。雨水,混合着汗水,从母亲憔悴的脸上直往下淌。母亲的衣服完全被淋透了,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湿漉漉地贴在身上,显出她那瘦削的两肩的轮廓。她的胸口剧烈地起伏着,脸色苍白,大口大口地喘着气。我完全怔住了。

⑫那一天,我得到了那支梦寐以求的钢笔,母亲将它放在我手中时,满怀期待地说:孩子,你要用功读书啊,要不然就太对不起妈妈了……在我的学生时代,我一刻都没有忘记母亲满怀期望对我说的这番话。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已经是个成年人,母亲也已变成了老太婆。那支笔,可以说早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但我要永远保存它,永远珍视它,永远不抛弃它。

(选自《读者》,有改动)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主要内容。
2.请结合语境,品析第⑪段加点词“怔住”的表达效果。
3.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请结合选文内容,概括母亲的美好品格。(至少两点)
5.选文标题“第一支钢笔”有什么作用?
6.请结合选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2024-04-21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