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散文 > 叙事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 题号:23627011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默读父亲

①我是父亲最小的儿子。爹疼满崽这句话便成了父亲爱的天平向我倾斜时搪塞哥哥姐姐们的托词了。在我10岁那年头上吧,我生病躺在了县城的病床上,我       地让父亲给我买冰棍吃。父亲拗不过我,便只好去了。那时候冬天吃冰棍的人极少,大街上已找不见卖冰棍的人。整个县城只有一家冰厂还卖冰棍,冰厂离医院足足有一华里地,父亲找不到单车,便步行着去。一时半晌,父亲满头大汗跑回来,一进屋,便忙不迭解开衣襟,从怀里掏出一根融化了一大半的冰棍,给我,嘴里却喃喃地说道:怎么会化了呢?见人家卖冰棍的都用棉被裹着的呢!

②初二那年,我的作文得了全省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这在小镇上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的事儿。学校为此专门召开颁奖会,还特地通知父母届时一起荣光荣光。等到参加颁奖会的那天,父亲一大早便张罗开了,还特地找出不常穿的一件中山装给穿上。可当父亲已跨出家门临上路时,任性而虚荣的我却大大地扫了父亲的兴:爸,有妈跟我去就成了,你就别去了。父亲充满喜悦的脸一下子凝固了。那表情就像小孩子欢欢喜喜跟着大人去看电影却被拦在了门外一般张皇而又绝望。迎着爸妈投放给我的疑惑的眼神,我好一阵不说话,只是任性地待在家里不出门。父亲犹疑思忖了半刻,用极尽坦然却终究掩饰不住的有些颤抖的声音说:爸这就不去了。父亲已经破译出了我心底的秘密:我是嫌看似木讷、敦厚且瘦黑而显苍老的父亲丢我的人啊!看看父亲颓然地回到屋里,我这才放心和妈妈兴高采烈地去了学校。可是,颁奖大会完毕后,却有一个同学告诉我:你和你妈风风光光地坐在讲台上接受校领导授奖和全校师生羡慕的眼光时,你爸却躲在学校操场一的一棵大树下,自始至终注视这一切呢!顿时,我木然,心里漫上一阵痛楚……

③父亲最让我感动的是我17岁初入大学的那年。我刚入大学的时候,寝室里住了4个同学,每个人有一只袖珍收录机,听听节目、学学英语,很让人眼馋。后来,与其说是对别人的羡慕,倒不如说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我_________走了60里地回到家,眼泪汪汪地跟父母说:我要一部收录机。父亲听了,一个劲地叹气,母亲则别过头去抹泪。我心一软,两手空空连夜赶回学校。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到学校找到我,将我叫到一片树林里,说:孩子,你不要和人家攀比,一个人活的是志气。记住,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我正掂量着父亲这句话,父亲已从怀里掏出一样东西放在我手上。伸开手来,正是一只我_________的袖珍收录机。事后我才知道父亲是进城抽了500CC血给换来的。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就是父亲这句话,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一次又一次地找到了做人的自尊,也让我得以活出了一个男人的伟岸。

④父亲没能活到60岁便病逝了。记得父亲临终的时候,他将枯槁的手伸向我,我将手放在父亲的手心里,父亲极力想握紧我的手,但父亲已_________了。是的,父亲虽然没能扶携和目送我走更长更远的路,但是,父亲一生积攒的种种力量已渗透到我生命中来——我的生命只不过是父亲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1.联系上下文,依次在文中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①心仪已久②气喘吁吁③无能为力④突发奇想
A.④②①③B.②①④③C.④①②③D.②③①④
2.对“父亲一生积攒的种种力量已渗透到我生命中来——我的生命只不过是父亲生命的另一种延续”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那做人要有自尊、要活出男人的伟岸、不与别人攀比的人生态度,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决心像父亲那样生活、做人。
B.“我”是父亲最小的儿子,父亲不关注其他孩子,父爱的天平一直向“我”倾斜,所以父亲把一生积攒的种种力量都毫无保留地传给了“我”。
C.父亲对子女的爱和谆谆教诲已经渗入“我”的血液之中,已经融入“我”的生命之中。
D.“记得父亲临终的时候,他将枯槁的手伸向我,我将手放在父亲的手心里,父亲极力想握紧我的手。”这句话通过动作描写说明父亲心有不甘,他舍不得离开人世。
3.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塞_________       ②一隅_________       ③渗透_________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情感?
5.第三段中父亲所说的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6.本文通过哪几件事来刻画父亲的?通过这些事情,展现了怎样一位父亲呢?请结合原文分析。
【知识点】 叙事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一张诊断书》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第二天清晨,我们迎着太阳往东走,走到当时已更名为反帝的协和医院。挂过号,等候就诊。

一位瘦小的老太太,坐在妇科门诊外为患者叫号。她戴着一副银边眼镜,前额高高的,显示着她的智慧。她的神态安然自若,给人一种可以信赖的感觉。我把妻子在长椅上安置好,便走上前求这位叫号的老护士帮助,希望她能将我妻的病历卡,直接送到林巧稚大夫手里。她听完我的要求,竟脱口而出:

我就是林巧稚。

噢!我望着她,和我在报上见到过的她的照片一模一样。可是,这又是为了什么呢?让一位著名的妇科专家,坐在走廊上叫号!

我向她陈述着我妻子的悲惨遭遇,林大夫耐心地倾听着,时而摇头,时而叹息。终于她激动得从椅子上站起来,手里的病历卡在瑟瑟地发抖,她那充满慈爱的目光,被晶莹的泪水模糊住了。她又强忍着把泪水吞了回去,果断地问我:

病人在哪里?领我去看看!

她走到我妻子身边,用母亲般温暖的手,梳理我妻子面颊上散乱的头发,以专家的锐利目光,观察她痴呆的眼神、瞳孔。最后,她沉重地对我说:

把一个知识分子糟蹋到这种地步,残酷!请你们稍候一会,我去向他们要求,我要亲自为她检查。

林大夫迈着急促的步伐走进室内,好大一阵,又和另外一名女大夫一起走了出来。她们小心地搀扶着我的妻子,进了妇科的门诊室。

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只见林大夫亲手扶着我妻从一条长长的走廊里走来,我迎上去,林大夫把一张长方形的诊断书递交给我,她说:

是我和孙医师共同给她检查的,诊断书上有我们两人的签名。将来即使到法庭上,我们也对她完全负责任。

我看到诊断书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最后一条结论是:患者是正常女性。腹部有多条妊娠纹,证明患者曾有过正常分娩。

我把这些逐一地念给妻子听,起初,她的脸上露出惨笑,继而沉默,最后的一声,伏在林大夫的肩头上,放声大哭起来。

这样的诊断书我还是第一次开。

我心头酸楚地走下协和大门口的台阶。我妻一直反反复复地阅读着诊断书上的文字。走下台阶以后,我们回头望望,只见可尊敬的林巧稚大夫,还站在门外默默地向我们招手。

十五年过去了,我妻子的病已经康复,并能够正常工作。我们的第二个孩子已有十岁,那张挽救了我妻子生命的诊断书早已渐渐发黄,可是,林巧稚同志的高尚品格、革命人道主义的医疗作风,是我们铭刻心上,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林巧稚一生的业绩,是一棵伟岸高大的常青树;给我们的诊断书,是常青树上的一片绿叶。

(1)文中“迎着太阳往东走”除了写景,还有怎样的深意?
(2)当时林巧稚大夫自身也受到了打击,为何还要毅然决然地帮助病人呢?
(3)分析文中划线句子。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李云迪

①李忠义是一个工人。

②他没有值得炫耀的地方,活得也很艰难。他从小患有腿疾,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个子不高,头发有些发白,近乎丑陋的脸上还有一块疤。因为腿疾,单位安排他当收发员,无非是分发报纸信件。李忠义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后,就常到工地去转转。技术活他插不上手,可他总能找到自己能干的活儿;道路坑洼他去填平,排水沟堵了他去疏通,散落的砂石他细心地堆积成方,散放的管材他整理成行。他眼里总有活儿。夏日,酷暑难当,他主动去食堂帮厨,吃力地把解暑的绿豆汤担到工地,自己渴了却忍着不喝,冬日,他常常夜半巡夜,生怕工棚生火酿成事故。每天清晨大家走出工棚,总会看到皑皑雪地上,有一串串高低不平的足印。

③他文化水平不高,却在工地醒目的地方立起一块黑板,用他笨拙的字迹,将每日新闻、安全警示和天气预报写在上面,虽然版面不很美观,却很受工友们的欢迎。

④别人有困难他跟着着急,别人高兴他跟着快乐,别人痛苦他也跟着痛苦。一次,一个工友半夜发烧,他背着工友顶着风雪去医院,跛着腿跑来跑去,整整陪护了三天。工友病愈出院了,他却病倒了,一病就是一星期。

⑤大凡地位卑微的人头就扬不起来,位尊显贵的人头就低不下去。李忠义却在命运面前不低头,也从不抱怨生活对他的不公。他充实地、忙忙碌碌地打发每一天,用他炽热的胸腔温暖冬天,用他辛勤的汗水融化冰雪。一次,工会到工地放露天电影,放到一半时,风把银幕掀落,正在大家焦急之时,只见一个笨拙的身影,蹬着梯子攀上柱顶,吃力地把银幕重新拉好。电影又重新放映,场内响起掌声。

⑥可就在那个冬季的一天,李忠义值了一宿夜班,不知是过于劳累,还是那天风雪太大,经过一个无人值守的铁路道口时,竟被呼啸而来的火车刮倒,被人发现送往医院,已经无救了。一个普通而平凡的生命,在一个朦胧的冬晨消失了。

⑦送别的那天,工友们都来了,他们穿着汗渍的工装,甚至有的还背着工具,戴着安全帽,他们要最后送他一程。悼词说的是什么他们没有听到,哀乐从哪里飘来他们没有听到。只听任奔涌的泪水顺颊而下,淋湿了衣衫,打湿了脚下的土地。李忠义需要休息了,他安详地合着双眼,那花白的头发在人们无尽的哀痛中,似乎还在微微抖动,像一朵成熟了的蒲公英,随风飘洒。

⑧他的生命太短暂了,没有壮怀激烈;他的身份太普通了,没有光华闪烁;他的业绩太平凡了,没有风云叱咤。李忠义是一个工人,但更是一个好人,在工友的心中,他就是一座山、一条河。

⑨天空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那么多的星星亲密地依偎在一起,不管大的小的、远的近的,谁也离不开谁,就是云彩遮住了它们,它们也会躲在后面熠熠发光。

⑩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选自《文艺报》)

1.全文写了李忠义做的哪几件小事。
2.综观全文,为什么作者说李忠义在工友心中“就是一座山、一条河”?
3.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标题“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的?联系实际来谈谈你的看法。
2024-04-01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树柿子红

①那天,他路过街头,看到一位老人正在卖柿子,通红圆润的一篮柿子看起来煞是养眼。他突然有了吃柿子的兴头,他感到自己似乎有好多年没有吃柿子了,不知道是柿子远离了自己,还是自己遗忘了柿子。

②他买了几斤柿子回家,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品尝,却尝不出过去那种香甜、爽口的滋味。他拿着那个咬了一口的柿子在手中翻转着看,看不出与过去的柿子有什么不同。怎么就尝不出那种味道了呢?

③他记得,他门前那棵老柿子树结出的柿子就很好吃,又脆甜又爽口,那味道他至今在回味。他尤其记得,秋风吹起的时候,满树的柿子就熟了,秋阳中一颗一颗缀在稀疏、斑驳的枝叶间,像挂了满树的红灯笼一样,整个院落就成了一幅画,显得格外的温暖和喜庆。

④老柿子树在灶房的窗户前,是爷爷种下的。柿子树高大挺拔、枝繁叶茂,像一片绿云一样把院落遮掩在其间,露出青色的屋脊。他和邻家的孩子经常在树底下游戏,抢山羊、捉迷藏、种莲子,有时他趴在树身上,感觉树皮和爷爷的皱纹一样深,那树似乎和爷爷的手一样温暖。当几粒星子明亮着眼睛的时候,他一家子经常在树底下吃晚饭,饭菜的香味引来了邻家的孩子,饭桌就显得更加热闹了,整个院落似乎要被孩子们的笑声哄抬起来。

⑤自从吃过柿子之后,他就喜欢上了柿子的味道。当满树油绿的枝丛中开出无数柿子花的时候,他就开始守着柿子树,也开始了与爷爷的捉迷藏。当树上的柿子长到鸡蛋大的时候,他就迫不及待地想尝一尝。趁着爷爷睡着的时候,他和几个小伙伴找来一根长竹竿,几个人举着往树上一阵乱捅,果子、枝叶就掉了下来,也惊动了屋里的爷爷。爷爷捡起地上的断枝、跌伤的青果,心疼地说:这些猴崽,果子还这么小,怎么能吃啊?”“都这么大了呢,你是小气爷爷。一群孩子嚷嚷。不信啊,你们都来尝尝。爷爷向着不远处的猴孩们招手。看着这群被生柿子酸涩得龇牙咧嘴的孩子们,爷爷笑得胡子一抖一抖。

⑥柿子成熟的季节,乡邻们都爱来他家串门,围着看这棵老柿树,啧啧称赞。这时,爷爷笑起满脸褶子,就像他喝了一点米酒的样子。柿子终于可以下树了,母亲从屋里搬出高高的长梯,父亲提着篮子小心地爬上去,一颗一颗地摘。那一树的柿子红就被装进了篮子里、竹筐里,浓缩成了一团团浓烈而腾燃的色彩,似乎聚拢了整个秋天。摘柿子的时候,邻居家也来帮忙,小孩们更是围着柿子树欢呼雀跃。这一天,院落就像过节一样热闹。爷爷一户一户上门,把摘下来的柿子,一小筐一小筐地分给左邻右舍的人家。于是,整条村巷都弥漫了柿子的清香。那时,他不明白,爷爷为什么要把自家的柿子分给别人呢?爷爷刮了一下他的鼻子说:你吃过根爷爷的野鸡肉,吃过宝叔叔的八月瓜,都忘啦?他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一条巷弄的,就是一大屋人呢。爷爷摸着他的头说。

⑦后来,他上学了;再后来,他去外地上学,离开了家。每年柿子成熟的季节,母亲总会托人给他捎来一包柿子,就会让他想起家乡的味道。他的室友在品尝了之后,都说他家的柿子很甜、很脆,很想和他一起去看看他家的柿子树。

⑧那个秋天,他特别想念家,想念那一树的柿子红。他径直回家,带着那个学生式的背包。回到家的时候,他看见爷爷坐在那棵柿树下,背景是疏落斑驳的枝叶,是一树的柿子红;母亲在杂房门口喂鸡。蓦然看到他身影的那一刻,爷爷和母亲的眼里似乎一下子涌满了欣喜,看向他的目光和门前落下的阳光一样温暖,他感觉心蓬松得像天上的一朵云。

⑨在经历过若干次工作上的辗转迁徙之后,他也已然两鬓斑白。那时,爷爷老了,走了;父母老了,也走了。他忽然感觉,似乎很久没有回去过了,似乎把那个山旮旯的屋子遗忘了。在看到街头那位卖柿子的老人、尝了一口柿子之后,他突然那么强烈地想回家去看看,看看那棵老柿树。

⑩多年未回,他的面前,青苔爬上了墙根,风雨斑驳了窗格,时光烙印在高墙,青色的屋脊粗糙了,也凌乱了,紧闭的大门不再像往日一样打开,哗哗地流泻出一地阳光。他看见,那一树柿子红孤独在夕阳里,一些柿子掉在草窠里,碎了,也乱了,乱了一地的落红。他站在门前,掏了掏荷包,一时怔在那里,他竟遗失了回乡的钥匙。

1.标题“一树柿子红”有怎样的作用?
2.在“他”的记忆里,围绕“柿子树”写了哪些事?
3.阅读④到⑤段,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爷爷性格特征的。
4.本文通篇以“他”的视角叙述,请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悟,说说使用这一人称行文的好处。
5.结合全文内容,探究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