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散文 > 叙事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 题号:23638666

阅读《再塑生命的人》(节选),完成各题。

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这是188733日,当时我才6岁零9个月。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叹万分。

那天下午,我默默地站在走廊上。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匆匆忙忙的样子,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要发生。因此,我安静地走到门口,站在台阶上等待着。

下午的阳光穿透遮满阳台的金银花叶子,照射到我仰着的脸上。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朵。我不知道未来将有什么奇迹会发生,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你的心怦怦直跳,唯恐意外发生。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正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在了我的身上。

我觉得有脚步向我走来,以为是母亲,我立刻伸出双手。一个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 ——安妮·莎莉文老师。

1.“下午的阳光穿透遮满阳台的金银花叶子,照射到我仰着的脸上。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朵”,此处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2.“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分析选文回答,为什么“我”认为这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   
3.分析划波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作用。
【知识点】 叙事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一只空瓶子的温暖

①星期天,一家人购物回到小区,女儿把空的纯净水瓶子顺手放到了垃圾箱旁。13岁的女儿是进步了,以前她可是随手乱扔。但我没有表扬她,我想,这反倒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

②我不动声色,走过去把空瓶子又捡了起来,随手放进了我的手提袋里。这是我的习惯,我不会把它们扔掉的,我家里不缺几个瓶子的钱,但瓶子问题折射出来的是一个人的素养。今天,我更是要做给女儿看的。

③我知道女儿会不屑一顾,还会说我老土。如今的孩子,把面子看得很重要,穿名牌,吃肯德基,而且会比谁会浪费。不过我会用事实告诉她,即使像有钱的比尔盖茨,在生活中也是反对浪费的。

④果然,女儿看到我的举动很吃惊,她竟然要把瓶子从我手提袋中拿出来重新给扔掉。看女儿进入我设的圈套,我这才谆谆地教导她:孩子,不是老爸吝啬,一只瓶子一毛钱,不值什么钱,但这也是钱,节俭是从一个空瓶子开始的。

⑤我等待着女儿的惭愧,或者向我道歉,或者默默地从我身边走开。不想,她趁我不备,伸手把空瓶子从我手提袋里取了出来,回过头,又重新把它放到了原处。没等我反应过来,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爸,一个瓶子对咱们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人很重要。咱小区每天都有一个捡废品的老人在这转悠,好可怜哪!把瓶子放在这里,她就可以轻松地拿走。我知道,她不是乞讨的,她是靠劳动吃饭。

⑥看着女儿清水般闪亮的眼眸,我忽然有些惭愧了。那个老人我是知道的,每天靠捡一些废品养活自己,平时我见到她时,偶尔也会递上一两块硬币,想着自己的慈善,会自我陶醉上好一阵子。我怎么没有想到女儿说的这一层意思呢?帮助一个人,更主要的是给她劳动的尊严。

⑦我没有说话,只是感激地冲女儿笑,夸她长大了。我看到,暖暖的夕阳下,那只空瓶子稳稳地站在垃圾箱旁边,等待着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

⑧它带去的,有温暖,有尊严。

1.简要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2.爸爸本想教育女儿不要浪费,教育过后,为什么“忽然有些惭愧了”?
3.第⑦段中加粗的短语“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4.“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从人物描写方法上,试赏析该句子。
5.理解题目“一只空瓶子的温暖”的含义。
2024-08-07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金果的味道

秦岭

①那年的巴黎之夜,主人端上来一盘苹果。轻尝颇多回味,妙不可言,便认定此味只属于异国他乡,可主人却用法语说:这种叫金果的苹果,来自中国平凉。满座一时哗然。

②其实位居六盘山东麓的平凉距我的老家天水并不远。三十多年前,我曾有过一次去平凉的华亭煤矿拉煤的经历,六盘山上高峰”“关山度若飞的迥异确是领略了的,但压根儿就没有见到一颗什么金果。目击之处,黄土裸露,庄稼惨淡,土坯茅草房稀稀疏疏,与传说中的所谓陇上旱码头、古丝绸之路重镇、西出长安第一城大相径庭。如今突然冒出一种名扬海外的金果来,这样的脱胎换骨经历了怎样浴火重生般的华丽转身,不免让人好奇。

③有一年,平凉方面委托我代邀京城文化名流造访,我给从维熙、崔道怡等文坛前辈卖了这样的关子:一起去吧,那里有金果。初以为,金果谓之该与陕甘宁交会几何中心的金三角有关吧,或者,完全为了图个金字招牌。可是重返平凉,现实完全颠覆了我的偏见和记忆。

④从平凉的崆峒、泾川、崇信、华亭、静宁、庄浪、灵台诸区县一路走来,昔日的源峁丘壑、古道旱川早已被苍翠的绿色轻揽重抱,一望无垠的青波绿浪时而像飞瀑直挂梁峁,时而像大江奔流谷峪,时而又像湖泊蓄满平川。近前看时,红色的苹果硕果累累,锃亮如釉,浓郁的果香在初秋的风中弥久不散。这是一种完全久违的味道;这种味道与记忆中的平凉无关,却与现场的平凉有关。它似乎在用一种难以言喻的力量,以金丝般的坚韧和晶亮把记忆和现实缜密地缝接起来了。

⑤平凉人说:金果的味道就是崆峒山的味道,云崖寺的味道。这一山一寺,皆驰名中外的平凉名胜,平凉人显然是为了证明人文历史和时代之间那种一脉相承的联系,就像一棵树,树上纵有果子万千,而根,永远唯一。

⑥后来的几天,大家前往中国针灸学鼻祖皇甫谧、嘉靖八才子之一的赵时春故地采风。平凉人再叹:老先人们如果能尝到金果的味道,就好了。

也许,先人们每天都在品尝这种味道哩。我这样回应。

⑧回到我生活的天津,我把重返平凉的感受讲给在津的平凉籍友人李杰听,他说出了这样的话:平凉的味道,终于回归了。意思似乎是金果本该就是平凉的味道,而平凉的味道,只是经历了一番岁月之后重新回到了前台。

⑨这让我想到了早在四十多年前就被誉为梯田王国的庄浪,如今的梯田又变成了金果田,假如,那层层梯田是一双双凤眼,它们在看谁?是一张张芳唇,它们在告诉你什么?也是巧了,那年平凉金果博览会借助对口帮扶的平台移师津门,筹委会负责人王奋彦告诉我,金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平凉已成为全甘肃最大的优质苹果生产和出口创汇基地。有几个名头,似乎在证明这种意义。譬如,金果不仅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授予中华名果,还获得全国第一个苹果类证明商标。金果的味道,由此悄然提升了平凉整个果蔬业的品格、风度和姿态,让平凉一举跻身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市行列。为了这一天平凉人整整打拼了三十年。

⑩有位诗人信口吟来:此一味分百味,百味合一味是也!怎分怎合?纵有千般妙句,岂能解它得开?那晚我用金果招待几个天津朋友,思绪却无由地重返那个巴黎之夜。金果仍然是金果,而个中滋味,岂止果香一缕,一缕果香呢!

⑪香,是用来回味的。也是那年吧,忘了是在静宁还是庄浪,一位四五岁的农家小姑娘捧上一个硕大的金果,说了三句话,却只有两个字:你吃。你吃。你吃。从维熙先生大受感动,把小姑娘抱起来。咔嚓记者赶紧按下了相机快门。几年过去,我终于为这张珍贵的照片取了个名字:金果。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第②段写我对平凉“三十多年前”的记忆,与下文“我”再到平凉的所见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平凉的华丽转身。
B.文章第⑦段“也许,先人们每天都在品尝这种味道哩”与第⑧段“平凉的味道,终于回归了”,这两句话都含有平凉的味道古今没变之意。
C.文章第⑨段写“假如,那层层梯田是一双双凤眼,它们在看谁?是一张张芳唇,它们在告诉你什么?”虽然没有正面回答,但也隐含了作者对“金果”未来发展的担忧。
D.文章写庄浪的金果以及产生的品牌效应,从点上展现了平凉人为过上幸福生活而打拼的经历,体现了平凉人的奋斗精神。
E.文章以“金果的味道”为线索,既写了“我”到平凉的所见所感,也写到了平凉的历史人文及名胜,主要是为了凸显平凉丰厚的文化内涵。
2.文章开头从那年的巴黎之夜吃金果写起,有什么作用?请简析。
3.赏析文章第④段中的画线句。
昔日的源峁丘壑、古道旱川早已被苍翠的绿色轻揽重抱,一望无垠的青波绿浪时而像飞瀑直挂梁峁,时而像大江奔流谷峪,时而又像湖泊蓄满平川。
4.作者最终将照片命名为“金果”,结合第段画横线处前后的语境补写小姑娘的动作、神情,字数不超过50字。
5.“金果”在发展中也遭遇过波折,人们出现了悲观、失望等负面情绪。有人就评论道:“困难时期更要发扬平凉人的‘金果精神’。”请结合本文阐述“金果精神”的具体内涵。
2024-08-30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她在娘家,因为是小闺女,娇惯一些,从小只会做些针线活;没有下场下地劳动过。到了我们家,我母亲好下地劳动,尤其好打早起,麦秋两季,听见鸡叫,就叫起她来做饭。又没个钟表,有时饭做熟了,天还不亮。她颇以为苦。回到娘家,曾向她父亲哭诉。她父亲问:

“婆婆叫你早起,她也起来吗?”

“她比我起得更早。还说心痛我,让我多睡了会儿哩!”

“那你还哭什么呢?”

我母亲知道她没有力气,常对她说:

“人的力气是使出来的,要伸懒筋。”

有一天,母亲带她到场院去摘北瓜,摘了满满一大筐。母亲问她:

“试试,看你背得动吗?”

她弯下腰,挎好筐系猛一立,因为北瓜太重,把她弄了个后仰,沾了满身土,北瓜也滚了满地。她站起来哭了。母亲倒笑了,自己把北瓜一个个捡起来,背到家里去了。

我们那村庄,自古以来兴织布,她不会。后来孩子多了,穿衣困难,她就下决心学。从纺线到织布,都学会了。我从外面回来,看到她两个大拇指,都因为推机杼,顶得变了形,又粗、又短,指甲也短了。

后来,因为闹日本,家境越来越不好,我又不在家,她带着孩子们下场下地。到了集日,自己去卖线卖布。有时和大女儿轮换着背上二斗高粱,走三里路,到集上去粜卖。从来没有对我叫过苦。

几个孩子,也都是她在战争的年月里,一手拉扯成人长大的。农村少医药,我们十二岁的长子,竟以盲肠炎不治死亡。每逢孩子发烧,她总是整夜抱着,来回在炕上走。在她生前,我曾对孩子们说:“我对你们,没负什么责任。母亲把你们弄大,可不容易,你们应该记着。”

(选自孙犁《亡人逸事》)

1.为这段文字加一个小标题,并概括选文所写的逸事。
2.选文中表现作者对妻子的高度评价的是哪句话?
3.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4.妻子性格转变的转折点是什么?试分析妻子性格转变的原因。
2024-08-03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