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5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治学的人
B.吾师道也                                   师:老师
C.是故无贵无贱                            无:没有
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岂,哪
2.下列加点字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且庸人尚B.吾从而
C.吾道也D.孔子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3.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金石可镂
4.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韩愈是中唐散文家、诗人,字退之,以其祖籍,世称韩昌黎。
B.韩愈与同时代的另一位散文家白居易一起倡导了著名的古文运动。
C.韩愈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D.韩愈借《师说》告诫学生李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士大夫耻师的陋习,表现了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斗争精神。
2024-06-13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市综合职教中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之家,殽函为官;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一项是(     
A.以弱天下B.奋六世余烈
C.百越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D.收天下之兵,聚咸阳
2.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例句: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A.铸以为金人十二B.委命下吏
C.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D.不拘于时,学于余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合从缔交,相与为一B.赢粮而景从
C.倔起阡陌之中D.追亡逐北
4.以下全都说明秦“攻守之势异”而“仁义不施”的一组是(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                 ②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③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④隳名城,杀豪杰
⑤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⑥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⑤D.③④⑥
5.将文中划线句译为现代汉语。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024-06-13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六国论》节选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暴霜露B.暴秦之欲无厌C.当与秦相较D.思厥先祖父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暴秦之欲无       厌:满足B.赢而不助五国也       与:结交
C.始祸焉       速:快速D.李牧连       却:使……退却
3.下列句子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B.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C.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D.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从“赂者”和“不赂者”两方面来论证“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一观点。
B.第二段采用假设推理的方式,推论六国若有不同于史实的做法,必不至于亡国。
C.第一段末尾引用古人的话,强调了“以地事秦”必然招致灭亡的严重后果。
D.选文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等方法来说理,极具说服力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②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6.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苏洵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又是什么?
2024-06-13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临泽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韩愈《师说》)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学于师                                          以……为耻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一般人
C.小学而大遗                                      学习小的方面
D.师不必贤于弟子                                不需要
2.下面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师之所存也
A.士大夫之族B.句读之不知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3.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的是(     
A.耻学于师B.其皆出于此乎C.不拘于时D.学于余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开篇正面阐述从师的必要性和标准,“传道受业解惑”是立论的出发点与依据。
B.批评当时士大夫阶层存在的“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并指出其严重的后果。
C.最后一段表明本文的写作目的是赞扬李蟠虽然年少,但精通六艺,学识渊博。
D.综合运用对比、举例、引用等多种论证方法,句式多样,感情充沛,笔力雄劲。
2024-06-13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巨野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实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选自《游褒禅山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游者亦不能穷也                    好:喜欢,爱好
B.则其又加少矣                       至:到达
C.后世之其传而莫能名者          谬:弄错
D.常在于险                              远:遥远的地方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是(     
A.力尚足以入                       悲夫古书不存
B.以其求思之深无不在也          今人有大功击之
C.始舍于                              然视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D.于是余有叹                           不入虎穴,得虎子
3.下列句子中,与“有志矣,不随以止也”句式相同的是(     
A.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C.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是(     
A.第一自然段写华山洞的位置和命名缘由,为下文写游华山洞作交代,其中写华山洞命名缘由又与开头一句照应。
B.第二自然段中“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为后文借景抒情提供依据。
C.第三自然段中以“于是余有叹焉”一句承上启下。“叹”字承上文的“悔”字,领起下文全段,自然地转入议论。
D.第四自然段提出“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从具体到抽象,概括出研究事物必须去伪存真的道理。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下面的文章是杜牧的《阿房宫赋》,请在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注:①一:统一。②隔离天日:遮蔽天日。形容宫殿楼阁的高大。③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走,通达。④溶溶:河水盛大的样子,一说为缓缓流动的样子。⑤钩心斗角: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致工巧。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与中心区相连。斗角,指屋角相对,好像兵戈相斗。⑥盘盘焉,因(qūn)困焉,蜂房水涡:回环曲折,像蜂房,像水涡(一样稠密层叠)。⑦妃嫔媵(yìnɡ)嫱(qiáng):指六国王侯的宫妃。⑧辞楼下殿,辇(niǎn)来于秦:辞别(六国的)楼阁宫殿,乘辇车来到秦国。⑨鼎铛(chēnɡ)玉石,金块珠砾: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铛,平底的浅锅。⑩庾():谷仓。⑪戍卒叫:指陈涉、吴广起义。⑫族:灭族。

(选自《樊川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1.下列选项中,对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秦爱纷奢,人亦其家                                念:顾念
B.使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负:承担
C.使六国各其人,则足以拒秦                      爱:吝惜
D.则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递:传递
2.下列加点实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六王毕,四海                                      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B.①秦纷奢,人亦念其家                            ②不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C.①奈何之尽锱铢                                      ②不稼不穑,胡禾三百囷兮
D.①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                      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与今义相同的一组是(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④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4.文章第二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阿房宫的奢靡的?请简要阐述。
5.第三段中的排比论述是围绕哪两个对立面展开的?表明了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2024-06-1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语文】学习辅导与训练 《师说》(基础模块上)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②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③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这一句中的“此”所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3.上述语段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以对比,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中的词或句子回答)
2024-06-1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语文】学习辅导与训练 《师说》(基础模块上)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下面的文章是司马光的《孙权劝学》,请在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中华书局2019年版)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卿今当涂掌事。
②蒙以军中多务。
经为博士邪。
④蒙始就学。
鲁肃过寻阳。
⑥卿今者才略
⑦士别三日,即更目相待。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结合原文回答,孙权是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4.文章运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人物性格?
5.文章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2024-06-10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语文】学习辅导与训练 《劝学》(基础模块上)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合乎)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举例说明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天的我可以胜过昨天的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
B.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仪道德和系统知识,可以靠后天习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C.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观点,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D.作者连续设喻,巧用对比,使文章形成了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语言节奏起伏,表现出荀子的谆谆劝学之情。
3.课文的第二自然段采用了什么样的说理方法?论证了什么问题?
4.举例说明文章的第四自然段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5.学习了《劝学》后,你受到了哪些启发?请就其中一点谈谈认识或体会。
2024-06-10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语文】学习辅导与训练 《劝学》(基础模块上)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下面的文章为《触龙说赵太后》,请在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胥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也。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侯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选自《战国策》,中华书局出版社2006年版)

1.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必以长安君为质,兵                            项王复引兵而东
B.少益嗜食,和身也                                   其身也,则耻师焉
C.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壮也,犹不如人
D.岂人主之子侯必不善哉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其负大舟也无力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运用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人物的行动和对话,形象地揭示了人物内心的变化过程。
B.左师触龙认为赵太后爱燕后胜过爱长安君。
C.赵太后作为一国之主,她握着赵国的最高领导权。当国家的平安受到威逼时,她赶忙向齐国求救,盼望齐国能够帮助她渡过危机,说明她有一定的政治头脑和魄力。
D.触龙之所以能劝告成功,除了超群的语言艺术外,还在于他深切地了解对方的心理。
3.触龙是如何劝说赵太后的?请谈谈触龙劝说中的语言艺术。
4.请简要分析触龙和赵太后这两个人的人物形象。
5.谈谈这篇文章给你怎么样的启示?
2024-06-1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语文】学习辅导与训练 《公输》(基础模块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