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名著阅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 题号:23632688

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合乎)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举例说明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天的我可以胜过昨天的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
B.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仪道德和系统知识,可以靠后天习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C.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观点,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D.作者连续设喻,巧用对比,使文章形成了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语言节奏起伏,表现出荀子的谆谆劝学之情。
3.课文的第二自然段采用了什么样的说理方法?论证了什么问题?
4.举例说明文章的第四自然段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5.学习了《劝学》后,你受到了哪些启发?请就其中一点谈谈认识或体会。
【知识点】 名著阅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泊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选自苏洵《六国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始祸焉             嬴而不助五国也
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是什么句式?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4.选文第一段论证了什么观点?
2024-06-21更新 | 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有遇人与以一草,名隐身草,手持此,旁人却看不见。此人即于市上取人之钱,持之径去。钱主以拳打之。此人曰:任你打,只是看不见我。曰:此人未得真隐身草耳!若真者,谁能见之?又有不用隐身草,白昼抢夺,无人敢拦阻者,此方是真法术也。

【注释】赞:文体的一种,文字有褒有贬,常用于文章结尾。

1.解释下列加点词。

有遇人与一草   (           )        钱主拳打之     (           )

此人即于市上取人   (           )   谁能见       (           )

2.这则笑话引人发笑的是那句话?
3.赞语中“真法术”一词有什么用意?
4.谈谈这则笑话的现实意义?
2024-04-30更新 | 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下面的文章选自《烛之武退秦师》,请在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成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注:①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②贰于楚:指郑国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依附于楚。③郑伯:指郑文公。④壮:壮年。⑤犹:尚且。⑥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⑦许:答应。⑧夜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⑨既:已经。⑩邻之厚,君之薄也: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⑪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⑫行李:出使的人。⑬尝为晋君赐矣:曾经给予晋君恩惠。⑭东封郑: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⑮阙秦:使秦国土地减少。⑯杞子、逢孙、杨孙:三人都是秦国大夫。⑰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⑱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⑲失其所与,不知: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⑳以乱易整,不武: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乱,指打完仗后军队散乱。㉑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

(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中华书局1980年版)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烛之武所言于秦有利无害的一句是(     
A.亡郑以陪邻B.越国以鄙远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下列选项中,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B.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是把城池给出去后,就马上修筑城池进行防御。
C.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D.烛之武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逼紧,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4.用原文中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晋秦两国围郑的原因是什么?
②郑伯请烛之武出使秦,开始时烛之武并没有接受,烛之武推辞的原因是什么?
③郑伯是如何说服烛之武的?
④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
2024-06-10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