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古诗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论说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0 题号:2434775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其人也远矣     出现
B.古之学者必有师     治学的人
C.是故贵无贱     没有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糊涂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师道不传也久矣
A.宫中尚促织B.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D.𫐓使然也
3.对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①孔子郯子、师襄、苌虹、老聃。 ②吾从而
③彼与彼年相若也,相似也            ④余嘉其能行古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4.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译:现在的许多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也很远了啊!
B.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译:(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译:(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
D.小学而大遗
译: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
【知识点】 论说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字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觳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钻于钩戟长铩也;谪成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以上文段出自西汉文学家_____(作者)的《_____》(作品)。
2.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短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③瓮绳枢   ④一夫作
A.yáo       xíng       xiǔ      nán
B.yáo     háng       yǒu     nán
C.xiáo       xíng       xiǔ        nàn
D.xiáo     háng       yǒu       nàn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A.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B.而倔起阡陌之中
C.振长策而御宇内
D.赢粮而景从
3)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属于古今异义的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D.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4)对文段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段采用整句与散句交错使用的形式,句式铿锵有力,气韵流畅,文辞优美,构思精巧。
B.“且夫”一句写出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说明秦亡的原因不是地理环境的变化。
C.文段主要描写秦统一全国以后,采用一系列措施凝聚民心,国力空前强大。
D.文章以充分的史实为依据,综合分析了秦由盛而衰、由兴而亡的演变过程,归纳了秦亡的原因。
3.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选文第三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2024-07-25更新 | 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整体分析:《劝学》节选自《荀子》,通过比喻和对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文章开篇以“青出于蓝”“冰寒于水”引出学习能使人超越本源的观点,接着通过“登高而招”“顺风而呼”等比喻,强调善于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最后,作者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等比喻,强调积累和坚持的重要性。文章结构严谨,论证有力,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启发性。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跛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劝学》)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相近的一项是(     
A.不如须臾之所学也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句。“读”(dòu):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需停顿的地方为“读”。
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步”,跨出两脚为“跬”,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C.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社会上具有一定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及官吏的统称。
D.六艺皆通习之。“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传”: 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条理清晰,论述严密。全文围绕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展开论述。
B.作者用“青”胜于“蓝”,“冰”寒于“水”两种生活现象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可以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C.第三段中作者用“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一句说明君子的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是因为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D.第四段中作者用了引证法来论证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强调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
2024-09-12更新 | 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无如:不如,比不上
B.刃既接                                 兵:士兵
C.百步而后止                           或:有的人
D.谷不可食也                           胜: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察邻国                                 则无望民多于邻国也
B.移其民河东                           是何异刺人而杀之
C.请战喻                                 五十步笑百步
D.亦走也                                 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当其欣于所遇B.多于南亩之农夫
C.具告以事D.铸以为金人十二
4.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惠王自己也许确实是尽心于赈灾救民,但这实际上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
B.孟子采用了“请君入瓮”的论辩方式,分析了梁惠王“民不加多”的原因。
C.本文运用夸张和比喻,来加强文章的气势,加强了论辩的力量。
D.本文从表面看,铺张扬厉,似乎散漫无纪,实则段落分明,层次井然,而且环环相扣,不可分割。
2024-08-20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