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古诗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论说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 题号:24032256

阅读下面文章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③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④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从师的道理。
B.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句读:句子的朗读。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百工:各种工匠。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经传:经书和传记。
2.下列画线字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师道之不也久矣           六艺经皆通习之
B.道之所存,之所存也            圣人无常
C.吾而师之              乃大惊,问所
D.其闻也亦先乎吾            余嘉其能行古
3.下列画横线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⑥年十七,好古文。
A.全不相同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4.下面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B.作者韩愈,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C.唐宋散文八大家指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D.《师说》用了六个字“传其道解其惑”,就把老师的职能作用给概括出来了。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拘于时,学于余。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知识点】 论说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选自贾谊《过秦论》)

1.对选文中陈涉起义的劣势归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员较少B.武器落后
C.战力低下D.不得民心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竿为旗
(2)度长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4.选文第二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手法?阐述了什么道理?
2024-08-17更新 | 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游褒禅山记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其址(舍:屋舍)
B.比好有者尚不能十一(十一:十分之一)
C.而人之所至焉(罕:少)
D.又以夫古书之不存(悲:感到悲伤)

(2)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是(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C.距其院东五里。
D.其孰能讥之乎?

(3)选出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所谓前洞也。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D.此余之所得也。

(4)对文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C.平坦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D.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

(5)翻译句子。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2024-07-24更新 | 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字。
嬴而不助五国也
②李牧连
③赵五战于秦
④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哉!
2.以上文段的作者是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从文中可以看出,齐国灭亡是由于______________,燕国灭亡是由于_____________,赵国灭亡是由于_______________,(原句回答),文章最后在六国灭亡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翻译句子。
①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②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③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2024-07-17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