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古诗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其他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 题号:2386924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促织(节选)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毛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成益惊喜,掇置笼中。

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诃成。成述其异,宰不信。

1.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日与子弟                           角:较量、斗
B.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       直:同“值”,价格
C.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顾:回头看
D.敌领                              龁:咬
2.下列各项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虫跃去尺有咫B.因出己虫,纳比笼中
C.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D.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
3.下列各项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B.日与子弟角,无不胜
C.成述其异,宰不信D.少年大骇,解令休止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出己虫,纳比笼中。
2)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
【知识点】 其他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整体分析:这篇文言文通过讲述刘氏寡妇的善行,展现了她在艰难生活中的无私与仁爱。刘氏不仅辛勤劳作,还乐于助人,尽管自己生活困苦,却常常接济邻里。文章通过刘氏儿子在母亲去世后才明白母亲善举的情节,突显了善行的深远影响和邻里间的互助精神。故事情节简洁明了,语言质朴,蕴含了深刻的道德教育意义,强调了“与人为善”的重要性。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氏善举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疾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怨言。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尽①。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注]①殆尽:几乎全部烧光。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氏以己之衣之(赠送)B.乡里称其善(像盐的味道)
C.乡邻衣物(给予)D.时刘儿方母之善举也(明白,醒悟)
2.选文中“昼则疾耕作于田间”的“于”字的意思为(     
A.介词,在B.在……方面
C.表原因,由于D.助词,无意义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
2024-09-13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瑟希,铿尔,舍瑟而,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暮春者,春服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A.国以礼                                由也
B.六七十                                且知
C.方六七十,五六十。       会同
D.知尔                              人固有一死,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对下列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吾知也”是宾语前置句。
B.“浴乎沂”是状语后置句。
C.“夫三子者之言何如?”是定语前置句。
D.“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句中的“端”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本意为“古代一种用整幅布做的礼服”,此处译为“穿着礼服”。
3.根据文意,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孔子“哂由”,是因为子路说话的内容和态度不够谦逊。
B.五个反问句,明确表示了冉有和公西华的志向也是治国理政。
C.孔子认为,“三子者”都有治国理政的才干,虽然他们的态度不一样。
D.孔子对曾皙的鼓励和赞扬,是因为曾皙的态度最恭敬、最谦逊。
4.解释文中划线的词的意思。
①鼓: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既: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让: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文中描写曾皙神情动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其从容不迫的样子,这与课文中描写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样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6.文中说“异乎三子者之撰”,“三子者”志向的共同点是什么?曾皙理想的核心又是怎样的?
7.翻译下列句子。
1)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2024-07-30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整体分析:这篇文章节选自苏轼的《赤壁赋》,通过主客对话的形式,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自然永恒的感慨。客人借吹箫抒发对历史英雄曹操的感叹,表现出对人生短暂的悲伤。苏子则以水与月为喻,阐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哲理思考,强调了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体现了苏轼旷达的胸襟和深邃的思想。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对加点词的用法及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通“缭”,盘绕
B.顺流而东也               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C.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名词意动,以……为伴侣
D.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知:动词,了解,知道
2.下列语句全都表现客人面对赤壁之景“悲伤”的一项是(     
①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 ②月明星稀,乌鹊南飞③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④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⑤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⑥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A.①③⑥B.②④⑤C.①④⑥D.②③⑤
3.对所选文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借主客问答的形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慨。
B.第二段文字写曹操攻破荆州,又沿江而下,战舰千里相接,战旗遮天蔽日,目的是赞扬曹操。
C.第三段中的“水与月”一方面是拾取眼前景物,另一方面也是分别承了客的“羡长江之无穷”和“抱明月而长终”而来。
D.“且夫”以下几句看似有宿命论和及时行乐的思想,其实是写出了对待功名富贵、得失荣辱的态度,所反映的精神境界并不庸俗低级。
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024-09-13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