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古诗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其他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742561

阅读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瑟希,铿尔,舍瑟而,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暮春者,春服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A.国以礼                                由也
B.六七十                                且知
C.方六七十,五六十。       会同
D.知尔                              人固有一死,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对下列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吾知也”是宾语前置句。
B.“浴乎沂”是状语后置句。
C.“夫三子者之言何如?”是定语前置句。
D.“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句中的“端”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本意为“古代一种用整幅布做的礼服”,此处译为“穿着礼服”。
3.根据文意,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孔子“哂由”,是因为子路说话的内容和态度不够谦逊。
B.五个反问句,明确表示了冉有和公西华的志向也是治国理政。
C.孔子认为,“三子者”都有治国理政的才干,虽然他们的态度不一样。
D.孔子对曾皙的鼓励和赞扬,是因为曾皙的态度最恭敬、最谦逊。
4.解释文中划线的词的意思。
①鼓: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既: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让: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文中描写曾皙神情动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其从容不迫的样子,这与课文中描写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样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6.文中说“异乎三子者之撰”,“三子者”志向的共同点是什么?曾皙理想的核心又是怎样的?
7.翻译下列句子。
1)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知识点】 其他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选自《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乙】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舍《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减)

注释:①祗回:流连,盘桓。②折中:调和取证。

1.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国以礼       为:治理
B.五六十       如:或者
C.则已焉       没:通“殁”,死
D.夫子何由也       哂:赞美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吾一日长乎尔

A.为国礼,其言不让
B.诸生时习礼其家
C.不物喜,不以己悲
D.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3.下面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A.异乎三子者之撰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结合选文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夫子哂由”,说明孔子非常赞同子路的志向,因而哂之。
B.甲文中“吾与点也”,说明孔子对曾皙的志向表示赞赏,因为孔子也追求天下大同的和谐生活。
C.乙文中的太史公是司马迁。
D.乙文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意思是品行才学像高山一样让人仰视,让人不禁按照他的举止作为行为准则,表达了太史公对孔子品格及思想的推崇与景仰。
2024-07-28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促织(节选)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毛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成益惊喜,掇置笼中。

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诃成。成述其异,宰不信。

1.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日与子弟                           角:较量、斗
B.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       直:同“值”,价格
C.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顾:回头看
D.敌领                              龁:咬
2.下列各项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虫跃去尺有咫B.因出己虫,纳比笼中
C.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D.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
3.下列各项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B.日与子弟角,无不胜
C.成述其异,宰不信D.少年大骇,解令休止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出己虫,纳比笼中。
2)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
2024-08-16更新 | 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 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襟     危 :端 正
B.者如斯          逝:往
C.一世之雄也        固:原来
D.而吾与子之所共        适:享有
2.苏子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什么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
B.阐明物质不灭的道理。
C.阐明无欲即无私的道理。
D.阐明物各有主的道理。
3.作者引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句诗,主要想说明的是(     
A.明月当空,星辰稀疏,乌鸦和喜鹊都不见了,这是对当时环境的具体描绘,作者在此用它暗示环境。
B.写明月其实是在写人,作者借用它意在说明自己心境纯洁如明月,行事如明月,光明正大,襟怀坦荡。
C.诗的作者一生求贤若渴,“明月”即“贤才”,“贤才”若当空明月,可望而不可即。而乌鸦、喜鹊则似贤才择主,犹豫再三而选择良枝。作者从客的悲凉,抒写自己的达观。
D.乌鹊南飞表现的是作者的失落,作者追求的东西未得到,故伤感痛苦。这种士大夫失意后的落寞,让人读之心神俱悲,难以掩卷。
4.翻译下面句子。
①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②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2024-07-26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