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古诗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760523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本文选自(     
A.《战国策》B.《左传》C.《史记》D.《诗经》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知亡矣                  既:已经
B.越国以                  鄙:边邑
C.焉用亡郑以            陪:陪伴
D.秦伯,与郑人盟        说:“说”同“悦”,喜欢,高兴
3.晋文公最后选择撤退的理由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完成各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烛之武具有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烛之武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夜缒而出,求见秦伯,纾解了国难。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在秦伯面前,他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成功说服秦伯退兵。
C.烛之武具有超人的智慧。他巧妙利用秦与晋的微妙关系,智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
D.烛之武说服秦伯后,秦伯撤走围郑军队,留下军队戍守在秦国边界,秦晋联盟瓦解。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函陵       军:驻军。
B.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C.何之有       厌:厌恶。
D.唯君       图:考虑。
3.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A.如果不削减秦国的土地,将何时能取得晋国所贪求的土地呢?
B.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晋国所贪求的土地呢?
C.你们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何时能取得晋国所贪求的土地呢?
D.你们不削减秦国的土地,将从哪里取得晋国所贪求的土地呢?
4.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围郑是因为郑曾对晋无礼,并且依附于晋时又依附于楚。
B.在国家危难之际,烛之武夜入秦军说服秦伯,使郑转危为安。
C.烛之武利用秦晋矛盾,分析郑国存亡对秦的利弊,使秦退兵。
D.晋侯没有同意子犯的请求去袭击秦国军队,是因为害怕秦国。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2024-08-06更新 | 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其无礼于晋                                               乱易整
B.使杞子、逢孙、杨孙戍                           是寡人过也
C.以无礼于晋                                               还也
D.朝济夕设版焉                                        因人之力敝之
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若不B.与郑人
C.若郑而有益于君D.烛之武退秦师
3.下列各句的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夫晋,何厌之有?
A.无礼于晋B.敢以烦执事C.以乱易整,不武D.时人莫之许也
2024-07-31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也。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权即遣肃行。到夏口,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于当阳长坂。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群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篱口。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肃闻刘表卒                       初:当初。
B.此帝王之                              资:凭借。
C.则抚安,与结盟好                    宜:应该。
D.以大事                                     济:救济。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为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共定交B.进鄂县之樊篱口
C.与苍梧太守吴巨有D.如其克,天下可定也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词性不属于介词的是(     
A.寄寓B.与备会当阳长坂
C.操已向荆州D.今君计
4.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译文:同心一意,共同整治曹操,刘备必定高兴而听从我们的命令。
B.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译文:刘备说:“我和苍梧太守吴巨有老交情,打算去投奔他。”
C.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译文:不如派遣亲信主动去结好东吴,以共建大业。
D.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
译文:鲁肃又对诸葛亮说:“我是子瑜的朋友。”两人随即交了朋友。
2024-08-30更新 | 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