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古诗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论说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754690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也,而闻者彰。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上文出自____的作品____,作者在论述学习贵在积累时运用了________的论证方法。
2.指出下列划线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而望矣___             3舆马者___
2)声非加___          4)君子非异也____
3.翻译句子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文中以“骐骥”为喻,用意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 论说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为赵合从,说魏王曰:大王之地,地千里。地名虽小,然而庐田庑舍,曾无所刍牧牛马之地。人民之众,车马之多,日夜行不休,无以异于三军之众。臣窃料之,大王之国不下于楚。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臣窃为大王愧之。臣闻越王勾践以散卒三千,夫差于干遂;武王卒三千人,革车三百乘,斩纣于牧之野。岂其士卒众哉?能振其威也。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一》)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方千里       方:方圆。B.日夜行不休已       已:同“矣”,了。
C.禽夫差于干遂       禽:同“擒”,捕捉。D.诚能振其威也       诚:实在。
2.文中,苏秦游说魏王的策略主要是(     
A.阿谀奉承B.提振信心C.威胁恐吓D.散布谣言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臣窃为大王愧之。
2024-08-17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②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④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

1.画线句属于选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A.B.C.D.
2.下列选项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然而成败异变B.赢粮而景从
C.斩木为兵D.将数百之众
3.下列选项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才能不及中人B.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C.天下云集响应D.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4.下列选项与“为天下笑”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B.蹑足行伍之间
C.身死人手D.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5.下列选项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不能与九国的军队匹敌
B.揭竿为旗——举起竹竿当做旗帜
C.非及向时之士也——比不上先前的人才
D.序八州而朝同列——给八州排序,朝见同列之国
6.下列选项对选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段文字,叙述了陈涉揭竿而起,山东豪俊“并起而亡秦族”的史实。
B.“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秦的优势还在,说明它并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
C.第二段以陈涉与九国、秦做对比,渲染了陈涉的无比强大,从而“亡秦族矣”。
D.作者借古讽今,通过“为天下笑者,何也”的设问,水到渠成地提出自己的观点,点出写作意图。
2024-08-20更新 | 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生乎吾前,其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2)人非生知之者,孰能无惑?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这是一篇什么文体的文章?
4.这段文字中作者认为老师的作用是什么?
2024-07-31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