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古诗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2 题号:24310239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武王问太公曰:论将之道奈何?太公曰:将有五材十过。武王曰:敢问其目。太公曰:所谓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心。所谓十过者,有勇而轻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人者,有智而心怯者,有信而喜信人者,有廉洁而不爱人者,有智而心缓者,有刚毅而自用者,有懦而喜任人者。故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将者,国之辅,先王之所重也。故置将不可不察也。故曰:兵不两胜,亦不两败。兵出逾境,期不十日,不有亡国,必有破军杀将。武王曰:善哉!

(节选自《六韬·论将》)

【乙】王铭,字子敬,和州人。初隶元帅俞通海麾下,从攻蛮子海牙于采石。以铭骁勇,选充奇兵。累官至长淮卫指挥佥事,移守温州。上疏曰:臣所领镇,外控岛夷,城池楼橹仍陋袭简,非独不足壮国威,猝有风潮之变,捍御无所,势须改为。帝报可。于是缮城浚濠,悉倍于旧。加筑外垣,起海神山属郭公山,首尾二千余丈,宏敞壮丽,屹然东浙巨镇。帝甚嘉之,予世袭。铭尝请告暂还和州。温士女遮道送迎。长吏皆相顾叹曰:吾属为天子牧民,民视吾属去来漠然,愧王指挥多矣

(节选自《明史·王铭传》)

1.下列对加点实词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十日——由“吾与士十日”可推断“期”为“约定”之义。
B.帝甚之——由“余其能行古道”可推断“嘉”为“赞许、嘉奖”之义。
C.控岛夷——根据相关语法知识可知,“外”作状语,解释为“向外”。
D.长吏皆相叹曰——由“相无言,惟有泪千行”可以推断出“顾”为“看”之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敢问             ②秦王恐破璧
B.①有智心缓者             ②人不知不愠,不亦君子乎
C.①国之大事,存亡             ②人又谁能以身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D.①从攻蛮子海牙采石             其身也,则耻师焉
3.下列对文中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者,国之辅,先王之所重也”是以“……者,……也”为标志的判断句。
B.“不有亡国,必有破军杀将”是被动句,“破军杀将”为“军队被破,将领被杀”之义。
C.“于是缮城浚濠,悉倍于旧”是状语后置句,可理解为“于是缮城浚濠,于旧悉倍”。
D.“首尾二千余丈,宏敞壮丽,屹然东浙巨镇”是以数量词作定语的定语后置句。
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或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心
①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心
②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心
吾属为天子牧民,民视吾属去来漠然,愧王指挥多矣
③我们这些人为天子治理百姓,百姓看到我们去来十分冷漠,和王指挥相比我们很惭愧。
④我们为天子治理百姓,百姓看到我们去来十分冷漠,对王指挥,我们很惭愧。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5.“五材”是太公的论将之道,试结合王铭的经历说说他符合哪几方面。
【知识点】 史传文 论说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整体分析:这篇文言文通过讲述张元收养被人遗弃的狗并最终因狗救了叔父一命的故事,突出了仁爱和善行的重要性。张元的仁心不仅体现在对动物的怜悯和救助上,也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叔父的生命,体现了“善有善报”的道理。文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通过细节描写和对话展现人物性格,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推荐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曰: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乃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村陌有犬人所弃者              为:被,表被动
B.明年,犬随叔父夜行             明年:第二年
C.延医治之             速:招致
D.叔父视犬如             亲:亲人
2.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与“若见而不收养”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B.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3.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张元责怪它,跟着狗出门,发现叔父生命垂危。
B.张元对此感到奇怪,就跟着狗出门,发现叔父生命垂危。
C.张元责怪它,任凭狗出门,发现叔父几次死了。
D.张元对此感到奇怪,任凭狗出门,发现叔父几次死了。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元收养了一只狗,叔父一开始是反对的。
B.张元认为对见到的所有将死动物都应该施以救助,否则就是没有仁爱之心。
C.文中的小狗很聪明,它间接救了叔父一命。
D.叔父被蛇咬了,因为抢救及时,没几天就痊愈了。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整体分析:这篇阅读文章通过《左传》和《容斋随笔》中的两段文字,展现了楚昭王的品行特点。文章中的楚昭王在面对臣子的冒犯时,能够听取子西的劝谏,宽恕臣子,表现出宽宏大量的一面;在国家危难时,他坚信自己能复国,并最终在民众的支持下实现复国,展现了他的坚韧和领导力;面对天象异兆,他不愿将灾祸转移给臣子,体现了他对责任的担当和对臣子的爱护。整体来看,楚昭王是一位宽容、坚韧且有担当的君主。

【推荐2】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楚昭)王之奔①也,将涉于成臼蓝尹亹载其帑②,不与王舟。及宁,王欲杀之。子西曰:子常唯思旧怨以败,君何效焉?王曰:善。使复其所,吾以志前恶。

王赏斗辛斗巢斗怀子西曰:请舍怀也。王曰:大德灭小怨,道也。

(节选自《左传》,有删改)

【乙】楚昭王吴阖庐之祸,国灭出亡,父老送之,王曰:父老返矣,何患无君。父老曰:有君如是其贤也。相与从之或奔走赴秦号哭请救竟以复国

楚昭王之季年,有云如众赤鸟,夹日以飞三日。周太史曰:其当王身乎?若茶③之,可移于令尹、司马。王曰:除腹心之疾,而置诸股肱,何益!不穀④不有大过,天其夭诸?有罪受罚,又焉移之。遂弗禁。孔子曰: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国也宜哉。

(节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①下划线为专名号,标示古籍中的国名、地名、人名等。②〔帑〕同,指妻与子。③〔荣〕祭祀名,为消除自然灾害或瘟疫而祭祀日月星辰和山川之神。④〔不穀〕不善,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辞。

1.下列对加点实词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以前恶——同《桃花源记》“处处志之”的“志”,意为“记”。
B.国灭出——同“亡羊补牢”的“亡”,意为“逃跑” 。
C.而置诸股肱——指大腿和上臂,此处喻指重臣。
D.天其诸——使动用法,意为“使………夭折”。
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使复                                   意常在沛公也
B.楚昭王季年                            冰,水为,而寒于水
C.夹日飞三日                            火尚足明也
D.可移令尹、 司马                    而耻学
3.下列对句子的判断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涉于成臼——状语后置句,意为“将在成臼渡河”。
B.大德灭小怨,道也——判断句,意为“大德消除小怨,这就是道”。
C.何患无君——宾语前置句,“何患”即“患何”,意为“怕什么”。
D.除腹心之疾——定语后置句,意为“除掉有问题的心腹”。
4.对文中面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相与从之或奔走赴秦号哭请救竟以复国
A.相与从之或奔走/赴秦号哭/请救以复国
B.相与从之或奔走/赴秦号哭请救/以复国
C.相与从之/或奔走赴秦/号哭请救/以复国
D.相与从之/或奔走/赴秦号哭/请救以复国
5.请根据【甲】【乙】材料,概括楚昭王品行特点,并说明理由。
2024-09-12更新 | 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整体分析:本文主要讲述了秦惠王与寒泉子、张仪、甘茂、陈轸等人的对话及决策。秦惠王对苏秦不满,寒泉子建议不同情况用不同人。张仪欲以汉中与楚遭甘茂反对,后张仪献策与魏抗楚,魏献西河之外。此外,张仪在秦王前恶陈轸,陈轸巧妙回应,秦王最终留之。展现了各国间的谋略与政治博弈。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惠王谓寒泉子曰:苏秦欺寡人,欲以一人之智,反覆东山之君,从以欺秦。赵固负其众,故先使苏秦以币帛约乎诸侯。诸侯不可一,犹连鸡之不能俱止于栖之明矣。寡人忿然,含怒日久。吾欲使武安子起往喻意焉。寒泉子曰:不可。夫攻城堕邑,请使武安子。善我国家使诸侯,请使客卿张仪。秦惠王曰:敬受命。

张仪欲以汉中与楚,请秦王曰:有汉中,蠹。种树不处者,人必害之;家有不宜之财,则伤本。汉中南边为楚利,此国累也。甘茂谓王曰:地大者,固多忧乎!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为和楚,楚必畔天下而与王。王今以汉中与楚,即天下有变,王何以市楚也?

楚攻魏。张仪谓秦王曰:不如与魏以劲之魏战胜复听于秦必入西河之处不胜魏不能守必取之王用仪言,取皮氏卒万人,车百乘,以与魏。(魏)犀首战胜威王,魏兵罢弊,恐畏秦,果献西河之外。

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轸驰楚、秦之间,今楚不加善秦而善轸,然则是轸自为而不为国也,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何不听乎?王谓陈轸曰:吾闻子欲去秦而之楚,信乎?陈轸曰:然。王曰:仪之言果信也。非独仪知之也,行道之人皆知之。曰:孝己爱其亲,天下欲以为子;子胥忠乎其君,天下欲以为臣。卖仆妾售乎闾巷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乡曲者,良妇也。吾不忠于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忠且见弃,吾不之楚,何适乎?秦王曰:善。乃止之也。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不如与魏/以劲之魏/战胜复听于秦/必入西河/之外不胜/魏不能守/王必取之/
B.不如与魏以劲之/魏战胜/复听于秦必入/西河之外/不胜魏/不能守王/必取之/
C.不如与魏以劲之/魏战胜/复听于秦/必入西河之外/不胜/魏不能守/王必取之/
D.不如与魏/以劲之魏/战胜复听/于秦必入/西河之外不胜/魏不能守王/必取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汉中,蠹”与“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促织》)中的“蠹”含义不同。
B.“魏兵罢弊”与“率疲弊之卒”(《过秦论》)中的“弊”含义相同。
C.“张仪恶陈轸于秦王”与“物或恶之”(《老子·四章》)两句中的“恶”含义不同。
D.“仪之言果信也”与“信而见疑”(《屈原列传》)两句中的“信”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企图与六国订立合纵盟约反反复复与秦国抵抗,秦惠王对苏秦早已怀恨在心,欲除之而后快。
B.寒泉子认为武安子善于攻城掠地,而张仪善于外交,能担当出使诸侯重任。秦惠王认可他的观点。
C.张仪认为汉中是楚国利益所在,会成为秦国祸患,因此建议秦惠王割让给楚国,但甘茂表示反对。
D.陈轸常奔走在秦、楚之间,而楚国对秦不友好却对陈轸很友善,致使张仪怀疑陈轸将要背叛秦国而投奔楚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固负其众,故先使苏秦以币帛约乎诸侯。
(2)忠且见弃,吾不之楚,何适乎?
5.面对张仪的猜疑和秦王的质问,陈轸采用的应答策略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2024-09-12更新 | 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