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古诗文阅读 > 古代诗歌阅读 > 常见题材 > 写景抒情
题型:古代诗词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0 题号:2369518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对这首诗的诗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写采莲姑娘穿的裙子与荷叶成一色,好像是从一块绫罗上裁剪下来的一样。
B.第二句写荷叶荷花密密匝匝,到处都是,紧挨着人的脸。
C.第三句写姑娘入池采莲,简直与莲叶荷花混成一片,难以分辨。
D.末句写观者“闻歌”、伫立凝望,而采莲少女融于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虽觉“有人”,却难以相见。
2.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题为《采莲曲》,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可诗人不让主角明显的出现在画面上,只是把她们当做魅力大自然的化身。
B.本诗开头两句的“荷叶”于“罗裙”、“芙蓉”于“脸”不是趋同的比喻,而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一幅美丽的图景:裙叶难分,人花难辨。
C.“芙蓉向脸两边开”与崔护的诗句“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写法基本相似,都创造了人花映衬、物我合一的境界。但前者侧重描写芙蓉,后者侧重描写人面。
D.本诗意趣生动,诗境含蓄,既写出了采莲少女的青春活力,又表达了观者的惊奇与愉悦,既有真切的生活实感,又带有浓郁的浪漫气息。
【知识点】 写景抒情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两个小题。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1)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请简述理由。
(2)这首诗的三、四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2024-07-24更新 | 1次组卷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请简要赏析“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中“和”字的妙处。
(2)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024-08-29更新 | 3次组卷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1.下列对这首诗中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鹧鸪天》是词牌的名称,按字数多少有人把它作为小令。
B.上半阕中,“嫩芽”“蚕种”“细草”“寒林”都是在点染早春的乡村景象。
C.“斜日”是说晨辉斜照,“暮鸦”即黄昏的乌鸦,一早一晚,另有情趣。
D.“城中桃李愁风雨”用了拟人修辞格,“愁”字用得格外传神,意动用法。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半阕,着意写景,词的下半阕由景及人,使词有生气、灵性。
B.“城中桃李愁风雨”和辛弃疾的《摸鱼儿》里的“匆匆春又去”表达的情感一致,都是抒发了国破家亡的悲苦。
C.“春在溪头荠菜花”一句,作者由悲苦转到寄予希望。这希望是由作者在乡村中看到的劳动人民从事农桑的景象所引起的。
D.这首词写得有起有浮有波澜,中间虽有悲苦之音,但从首尾看基调是愉快的,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