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古诗文阅读 > 古代诗歌阅读 > 常见题材 > 咏史怀古
题型:古代诗词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0 题号:23647562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原北望气如山”中“气”指的是气概、豪气。
B.“塞上长城空自许”中“塞上长城”指的是能守边的将领。
C.“出师一表真名世”中“名世”的意思是名传后世。
D.“千载谁堪伯仲间”中“伯仲”的意思是“大伯”。
2.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追述自己早年的宏图大志和爱国热情,却不知世事艰难,北望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
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追述了25年前的两次抗金胜战,充满豪情气势。
C.“塞上长城空自许”中“空”字,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D.尾联借古讽今,诸葛亮一生以北伐中原、恢复汉室、统一天下为其终身大业,讽刺了北宋朝廷畏敌如虎、苟且偷安,表达了作者的愤恨之情。
3.下列对诗歌的分析和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A.本诗围绕“愤”字展开,抒发了诗人无私报国但抑郁不得志的强烈愤慨。
B.全诗感情沉郁,气韵雄厚,与李白的诗风相近。
C.本诗主要运用了巧作对比和巧用典故的手法表现出诗人的一腔郁愤和至老不渝的爱国热情。
D.全诗共分为两层,前四句回顾往事,表现强壮年时期的抗敌豪情和战斗经历;后四句表达不被重用的悲愤和壮心不已的感情。
【知识点】 咏史怀古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写的谁的故事?表达词人什么感情?
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谁的故事?表达词人什么感情?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写的谁的故事?表达词人什么感情?
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写的谁的故事?表达词人什么感情?
5.词人写廉颇是为了表达自己的什么感情?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 (0.4)
整体分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南宋国势衰微的忧虑和对英雄无觅的感慨。上阕通过描写孙权和刘裕的功绩,展现了古代英雄的风采;下阕则通过对南朝刘宋的失败和北方敌情的描写,警示当朝。全词运用了大量的历史典故和对比手法,情感深沉,意境悠远,体现了辛弃疾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自身报国无门的愤慨。
【推荐2】阅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完成下面各题目。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运用了古今对比的表现手法,下列四首诗的表现手法与其相似的一项是(       
A.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B.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C.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D.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用“千古”修饰“江山”,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之感,蕴含着对南宋国势日益衰微的深切忧虑。
B.“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廉颇之典,含蓄地表达自己不被重用的愤慨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一句,以拓跋焘草率出兵惨败的历史训,警告南宋朝廷切勿草率出兵。
D.“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既赞美历史上的孙权,更为现实中没有孙权这样的英而感到遗憾。
3.“一片神鸦社鼓”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作者想借此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4.上阕提到了孙权和刘裕两位英雄人物,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5.上阕为什么详写刘裕的功绩?
6.作者用典的目的是什么?
7.作者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结尾,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8.作者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请举例说明。
9.作者大量用典,有人认为是一种“掉书袋”行为,请说说你的看法。
7日内更新 | 0次组卷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对“乱石穿空”三句理解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一个“穿”字,突现了山崖“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
B.“拍”不仅给人大浪撞击大石的视觉形象,还给人以撞击的听觉效果。
C.“卷”字用拟人手法,展现出波涛翻卷动荡之貌,写出浪花激溅之状。
D.一个“惊”字既写出波涛之气势,更写出波涛给人的感觉。
2.对诗句“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周瑜神游当年破曹旧地,应该笑我(苏轼)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B.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周瑜应该笑我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C.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人们应该笑我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D.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应该笑自己虽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却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3.有人说,词的最后一层含有消极成分,与全词豪壮情调不合,你的看法如何?
2024-04-30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