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1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选自苏轼《赤壁赋》)

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选文描写了苏子与客人夜游赤壁所见的美好景色和苏子兴起放歌的欢乐。
B.选文通过客人的洞箫吹奏的极其幽怨的声调,引出主客之间的一场问答。
C.选文借曹操其人其诗,写出了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D.客人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泛舟江上、垂钓饮酒的闲适生活的向往。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襟危坐___________       (2)渺渺兮予怀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此夜此时,江水浩瀚,月色皎皎,客人却奏出充满悲伤的音乐,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其悲伤的原因。
2024-08-19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对口单招教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单招班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既罢,归国,相如功大,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相如素贱人,吾,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群臣,相如虽骜,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选自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以相如功大,为上卿                    拜:授予官职
B.吾,不忍为之下                           羞:羞耻
C.蔺相如止之                                  固:坚决
D.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卒:终于,最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是(     
A.相如功大                                        吾两人在也
B.相如闻,不肯                           不欲廉颇争列
C.相如素贱人                                 庸人尚羞之
D.而相如廷斥之,辱群臣                    今两虎共斗,势不俱生
3.下列各句与“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句式相同的是(     
A.今君乃亡赵走燕B.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C.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D.君何以知燕王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渑池之会”后,廉颇对于蔺相如在自己之上心有不甘,宣称要羞辱相如,这表现了他为人鲁莽、妄自尊大、胸襟狭窄、斤斤计较于名位之争的缺点。
B.蔺相如在知道廉颇要羞辱自己的时候,采取的是退让回避的态度,或称病不朝,或隐车避匿,表现了明大义、识大体和不计私怨,以国家前途为重的品质。
C.廉颇在听到蔺相如“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话后,大为感动,也很惭愧,立即负荆请罪,表现出性格坦率、忠心爱国、勇于改错等性格上的优点。
D.文段主要记述了廉蔺之间的矛盾从激化到解决的过程,作者对廉颇的忠于国家和勇于改过的品质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对蔺相如的懦弱有些许的不满。
2024-08-18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菏泽市中职学校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注】①瓠(),葫芦。②实五石:能容得下五石的东西。③瓠落:宽大空阔的样子。④龟,同,皮肤冻裂。⑤洴澼絖:漂洗丝絮。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大瓠之种                  贻:动词,送。
B.剖之以为                      以为:动词,认为。
C.拙于用                      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东西。
D.忧其瓠落无所容            而:连词,表转折。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2024-08-18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圣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勠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今事有急,故来告良        而君于赵王
B.击沛公于坐                      蒙故业,遗策
C.于是项伯复                  朝歌弦,为秦宫人
D.范增目项王                      罟不入洿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常以身蔽沛公
A.吾得事之B.叮不释
C.削月割D.追逐北
3.下列句子的句式,与“沛公安在”相同的一项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C.求人可使报秦者
D.若属皆且为所虏
4.对《鸿门宴》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鸿门宴》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史传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B.这篇文章为汉语贡献了多个成语,比如:鸿门宴、秋毫无犯、怒发冲冠、劳苦功高等。
C.全文以刘邦赴项营请罪为核心,连同赴营以前和逃席以后分为三个部分。
D.文章情节跌宕起伏,形象生动鲜明,组织周密严谨,语言精练优美。
2024-08-18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高三全省联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与欤!

1.选出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相同的一项(     
A.圣人无常师
B.余嘉其能行古道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今其智反不能及
(2)或师焉,或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4)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3.翻译下列句子。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2024-08-18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第五届沃米杯山西省中职生对口升学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凡君国之重器,莫重于令。令重则君,君尊则国安。令轻则君卑,君卑则国危。故安国在乎尊君,尊君在乎行令,行令在乎严罚。罚严令行,则百吏皆恐。罚不严,令不行,则百吏皆。故明君察于治民之本,本莫于令。

(摘编自《管子·重令》)

【乙】为天下及国,莫如以德,莫如行义。以德以义,不赏而民,不罚而邪止,此神农、黄帝之政也。以德以义,则四海之大,江河之水,不能亢矣;太华之高,会稽之险,不能障矣;阖庐之教,孙、吴之兵,不能当矣。故古之人身隐而功著形息而名彰说通而化奋利行乎天下而民不识,岂必以严罚厚赏哉?严罚厚赏,此衰世之政也。

(摘编自《吕氏春秋·离俗览》)

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重则君——尊,指受尊重,《过秦论》中“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的“尊”意思与此不同。
B.则百吏皆——喜,指怠慢,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喜”意思不相同。
C.本莫于令——要,通“邀”,指约请,邀请。与《桃花源记》“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的“要”意思相同。
D.不赏而民——劝,指努力向善,与《劝学》中“劝学”的“劝”意思不同。
2.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令轻君卑                 金就砺
B.故安国在尊君          其闻道也固先
C.莫如                    物喜
D.不罚邪止                 登高
3.对文中有关句子的句式判断及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凡君国之重器,莫重于令”是个典型的状语后置句,可以翻译为“所有统治国家的重要手段,没有对法令不重视的”。
B.“此神农、黄帝之政也”是以“也”为标志的判断句,可以翻译为“这是神农、黄帝的为政之道”。
C.“罚不严,令不行”是个省略句,可补全为“(百吏)罚不严,(则)令不行”,可以翻译为“如果百官刑罚不严明,那么法令就得不到执行”。
D.“太华之高,会稽之险,不能障矣”是个宾语前置句,可以翻译为“高大的华山,险峻的会稽山,都不能阻拦”。
4.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四处需要断句,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故古之人①身隐②而功著③形息④而名彰⑤说通⑥而化奋⑦利行乎天下⑧而民不识
A.①④⑥⑧B.②④⑥⑧C.①③⑤⑦D.②③⑤⑦
5.对于“严罚”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两则材料的认识是不同的。如果让你治理本市的“闯红灯”现象,你会“严罚”吗?为什么?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2024-08-18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单招单考嘉兴市、宁波市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鸿门宴》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秦时与臣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沛公居山东D.财物无所取
2.下列句子中画横线字的用法和“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的“夜”相同的一项是(     
A.素留侯张良B.项伯杀人,臣
C.吾得事之D.吏民,封府库
3.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与“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安在B.长于臣
C.此天子气也D.吾属今为之虏矣
4.翻译下列句子。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024-08-18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闽西南县域职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实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华山之       阳:山的南面
B.有泉       侧:侧面
C.余与四人火以入       拥:持、拿
D.则或其欲出者       咎:责怪
2.对下列两组加点词含义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孰能讥之乎             ③夫夷近,则游者众
②以故后名之曰“褒禅”       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A.①与②的“其”相同,③与④的“以”不同B.①与②的“其”相同,③与④的“以”相同
C.①与②的“其”不同,③与④的“以”不同D.①与②的“其”不同,③与④的“以”相同
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这就是有学问的人不可深入思考而谨慎取舍的缘故了。
B.这就是有学问的人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取舍的缘故了。
C.这就是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取舍的缘故了。
D.这就是治学的人不可深入思考而谨慎取舍的缘故了。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出洞后的心情,突出表现为一个“悔”字,并因“悔”而引出下文。
B.游记结尾,补叙同游者的籍贯、姓名和作记时间,以及作者的籍贯、名字。这是写游记常用的格式。
C.“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表明达到目的的三个必要条件是“志”“力”“物”。
D.文章第一段紧扣题目,点明所游的地方是“褒禅山”,为后文“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埋下伏笔。
2024-08-18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江淮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文化素质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居下邳,为任侠。项伯尝杀人,从良匿。

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馀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王赐良金百溢,珠二斗,良具以献项伯。汉王亦因令良厚遗项伯,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遂得汉中地。汉王之国,良送至中,遣良归韩。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

良至韩,韩王成以良从汉王故,项王不遣成之国,从与俱东。良说项王曰:汉王烧绝栈道,无还心矣。乃以齐王田荣反,书告项王。项王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

项王竟不肯遣韩王,乃以为侯,又杀之彭城。良亡,行归汉王,汉王亦已还定三秦矣。复以良为成信侯,从东击楚。至彭城,汉败而还。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隙;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汉王遣随何说九江王布,而使人连彭越。及魏王豹反,使韩信将兵击之,因举燕、代、齐、赵。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时时从汉王。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下邳西             :夺取
B.沛公天授             :将要
C.行归汉王             :从小路
D.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大事       :委托,交付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项王乃许             千乘国,摄乎大国之间
B.项王此无西忧汉心             余与四人拥火
C.汉王下马踞鞍问曰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绝江河
D.汉王遣随何说九江王布       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3.把第1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2)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隙;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
2024-08-18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自贡市二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有槁暴             槁暴:晒干
B.声非加             疾:劲疾
C.舆马者             假:假期
D.君子非异也             生:同“性”,天性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中规
A.不如登之博见也B.用心
C.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D.假舟楫者,非能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即例证法来论证任何人通过发奋学习都能进步。
B.作者通过反复比喻,论证学习对人的改变是有决定意义的。
C.“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指的是学习上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把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向他人请教结合起来。
D.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道理,对今天的我们来说,仍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024-08-17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中职江淮十校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联考语文试卷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