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古诗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86985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居下邳,为任侠。项伯尝杀人,从良匿。

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馀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王赐良金百溢,珠二斗,良具以献项伯。汉王亦因令良厚遗项伯,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遂得汉中地。汉王之国,良送至中,遣良归韩。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

良至韩,韩王成以良从汉王故,项王不遣成之国,从与俱东。良说项王曰:汉王烧绝栈道,无还心矣。乃以齐王田荣反,书告项王。项王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

项王竟不肯遣韩王,乃以为侯,又杀之彭城。良亡,行归汉王,汉王亦已还定三秦矣。复以良为成信侯,从东击楚。至彭城,汉败而还。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隙;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汉王遣随何说九江王布,而使人连彭越。及魏王豹反,使韩信将兵击之,因举燕、代、齐、赵。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时时从汉王。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下邳西             :夺取
B.沛公天授             :将要
C.行归汉王             :从小路
D.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大事       :委托,交付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项王乃许             千乘国,摄乎大国之间
B.项王此无西忧汉心             余与四人拥火
C.汉王下马踞鞍问曰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绝江河
D.汉王遣随何说九江王布       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3.把第1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2)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隙;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

1.根据课文意思,对晋、秦、郑三国位置关系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晋在西,秦在东,郑在晋、秦之间。
B.秦在西,郑在东,晋在秦、郑之间。
C.秦在西,晋在东,郑在秦、晋之间。
D.郑在西,秦在东,晋在郑、秦之间。
2.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A.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B.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不相上下。
C.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
D.烛之武说秦国退兵的理由一共有两条。
3.烛之武所言于秦有利无害的一句是(     
A.亡郑以陪邻B.越国以鄙远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4.对下列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其”指秦国,“贰于楚”是说郑对晋怀有二心,同楚亲近。
B.“焉用亡郑以陪邻?”“以陪邻”的意思是:而给邻国(指晋国)扩大土地。
C.“君之所知也”“所知”的内容是“晋军早晨渡河回国,晚上就筑墙将焦、瑕两地划给秦国了”。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唯君图之”意思是:希望秦君考虑损晋利秦这件事。
5.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D.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
2024-08-02更新 | 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烛之武退秦师》选自(     
A.《史记》B.《左传》C.《论语》D.《汉书》
2.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贰于楚也B.失其所与,不知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D.秦伯说,与郑人盟
3.下列句子不是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A.夫晋,何厌之有?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孔子曰:何陋之有?
4.翻译下列句子。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3)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5.晋文公最后退兵的三个理由是什么?
6.简要分析烛之武是一个怎样的人?
2024-07-26更新 | 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

选自《信陵君窃符救赵》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两端:两头,指两可之势。
B.计不独生而令赵亡                       独生:单独生存。
C.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       他端:别的办法。
D.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       资之:出钱悬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公子姊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嬴闻如姬父人所杀
B.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
C.吾攻赵旦暮下/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
D.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自王下,欲求报其父仇
3.下列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称代赵平原君“赵胜”)
B.公子患之,数请魏王。(称代前文的“邯郸旦暮降秦”)
C.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称代下文的“虎符”)
D.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称代前文侯生“无一言半辞送我”)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魏公子“急人之困”的一组是(     
①公子患之,数请魏王                         ②计不独生而令赵亡
③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④复引车还问侯生
⑤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     ⑥公子从其计,请如姬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④⑤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陵君无法说服魏王出兵,便决计率门客战死沙场,这种行为于事无补,但“计不独生而令赵亡”的想法,表现了他能“急人之困”的品格。
B.信陵君挺身救赵的原因,固然有其扶危救困的性格作用,主要是平原君的激将法起了关键作用。
C.信陵君“窃符救赵”之举,不仅表现了侯生丰富的经验和谋略,尤其表现了信陵君的知人之明和礼贤下士之功。
D.如姬的愿意为信陵君冒死而窃虎符,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信陵君能够“急人之困”的品格所带来的回报。
2024-08-02更新 | 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